乡村振兴战略形势与政策论文10篇

乡村振兴战略形势与政策论文10篇

乡村振兴战略形势与政策论文篇1

  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致远互联结合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推出数字乡村解决方案。方案围绕数字乡村建设党建引领、兴农、惠农、优政、善治、一屏决策六大目标,与一网协同、一网通办、一网统管齐抓共建,全员协同、全系统集成、全要素连接,形成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建共享、人人协同的县域数字乡村数据中心,为省市县乡村五级组织数字乡村建设一盘棋打下坚实基础。

  智慧党建 文化引领:一号文件提出,要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平台涵盖智慧党建应用模块,能够围绕政府机关党建工作,覆盖党员管理、党组织管理、党群活动、教育学习、党建考核、数据分析等党建工作全维度应用。

  乡村治理 任务落实: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对村干部的监督。平台的任务落实台账能够分解“三农”工作重点任务,落实到各责任部门,定期调度工作进展,将各职能部门关于乡村振兴相关工作纳入“任务落实台账”进行统一管理。

  人才振兴 干部培养: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干部管理覆盖储备干部管理、选拔任用管理、岗位交流管理、考评管理、述职管理以及审计管理,让优秀干部脱颖而出。人才管理应用能够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党委人才工作总体部署,准确掌握人才资源状况,摸清人才结构等情况,实现人才资源有效利用。

  一屏决策 科学治理: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平台设置了指挥中心、乡村振兴管控平台、产业兴农、科技兴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防止返贫、农产品销售、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多个应用场景模块,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乡村治理的可视化、精准化、快捷化。

  县域富农 加强创新: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农民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兴农模块覆盖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管理、科研项目管理、只跑一次、码上服务、数据报送六大业务模块,通过大数据平台,激发了农村内生动力。

  精准帮扶 防止返贫:一号文件提出,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完善监测帮扶机制。平台包含返贫监测、社会救助模块,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纳入监测范围。

  共享用工 灵活就业:一号文件提出,要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平台涵盖劳务输出、公益岗位、就业培训、用工管理等应用,充分发动社会人才服务机构力量,对接就业需求与供给,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

  责任落实 实绩考核:一号文件提出,要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平台涵盖了勤廉双述、资金监管、四务公开、基层选举、综合执法、村民自治等内容,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乡村治理格局。

  数字化技术为新时期的乡村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新的动力。未来,致远互联将紧紧围绕乡村战略的全面实施,以创新为动力,持续推动数字乡村创新方案建设,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度融合,确保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在新征程上起好步、开好局。

乡村振兴战略形势与政策论文篇2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贫富差异较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

  迫感,举各方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发展是第一要务。

  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要实现产业兴旺,首先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是通过培育农业品牌、增强科技创新、强化城乡融合,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村产业集聚。人才振兴是支撑。“人才兴,事业方兴”。发展离不开人,乡村振兴自当不例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解决人的间题。由于受前些年农村发展

  “钱景”不大的影响,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农村缺人特别是缺少能人的问题,已经成为振兴乡村的制约瓶须。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做好农村人才政策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建设。既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生カ军。也要广纳懂科技、懂市场、懂法律、懂管理的贤才能人到农村来创新创业,让农村成为贤才能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质专业化乡村振兴队伍,增强农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和农村产业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文化

  振兴是灵魂。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乡土人文之美。如果说没有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或是没有乡村文化的同步振兴,那那乡村振兴就失去了真正的灵魂。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抓住乡村文化这一灵魂根本。不仅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推进城乡文化融合,保护并传承好乡村文化,增加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供给,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及其产业。还要打通农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解答文化服务难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在文化成果上的

  获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生态振兴是根本。“录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只有实现生态振兴才能体现文明和谐的乡村振兴目标,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振兴,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由于前些年农村环境保护相对滞后,这无疑为农村生

  态振兴带来了更多的难题,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来解决。必须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改进农业生 产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持续攻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增加能源供应的良性循探索农村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恒久生命力。树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厦巍峨靠的是地基坚固,乡村振兴战略让国之基更稳,祖国必须将更加坚实屹立在世界洞东方,让我们信心倍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牵引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番农村力量。

 

 

乡村振兴战略形势与政策论文篇3

  在中国,农业的发展不是一个单一的产业发展,更需农民与农村的协同跟进,即所谓的“三农”,“三农”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若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素质无法提高,农民的生活环境得不到改善,从事农业生产的环境恶劣,就不能使农作物得到良好的培育,也不能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更无法达到所谓的高质量现代化农业。因此,农业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建立在农村的发展与进步的基础之上。作为现阶段的农业发展也需要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与实现与农业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取得长远的进步。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重要的发展战略是在新时期农村发展中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明确的指出了发展农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现阶段“三农”问题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环境是习总书记很关心得问题,而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到了脱贫攻坚决胜时期,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更是成为政府最关注的重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憧憬,关键就是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补齐农村发展滞后的短板,建设好美丽乡村,让农村人也能够共享改革开放的美好成果。

  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十九大报告则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比之前的统筹发展更加具体;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无疑给广大农业经营者吃下了一颗“长效定心丸”;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更是切中了农村人才短板的要害;等等。对于这一系列的新政策带来的不仅仅是农村发展的新希望,更是实实在在的政策帮扶。

  在十九大精神的正确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这艘巨轮的领航中,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破浪而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乡村振兴战略形势与政策论文篇4

  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致远互联结合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推出数字乡村解决方案。方案围绕数字乡村建设党建引领、兴农、惠农、优政、善治、一屏决策六大目标,与一网协同、一网通办、一网统管齐抓共建,全员协同、全系统集成、全要素连接,形成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建共享、人人协同的县域数字乡村数据中心,为省市县乡村五级组织数字乡村建设一盘棋打下坚实基础。

  智慧党建 文化引领:一号文件提出,要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平台涵盖智慧党建应用模块,能够围绕政府机关党建工作,覆盖党员管理、党组织管理、党群活动、教育学习、党建考核、数据分析等党建工作全维度应用。

  乡村治理 任务落实: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对村干部的监督。平台的任务落实台账能够分解“三农”工作重点任务,落实到各责任部门,定期调度工作进展,将各职能部门关于乡村振兴相关工作纳入“任务落实台账”进行统一管理。

  人才振兴 干部培养: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干部管理覆盖储备干部管理、选拔任用管理、岗位交流管理、考评管理、述职管理以及审计管理,让优秀干部脱颖而出。人才管理应用能够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党委人才工作总体部署,准确掌握人才资源状况,摸清人才结构等情况,实现人才资源有效利用。

  一屏决策 科学治理: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平台设置了指挥中心、乡村振兴管控平台、产业兴农、科技兴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防止返贫、农产品销售、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多个应用场景模块,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乡村治理的可视化、精准化、快捷化。

  县域富农 加强创新: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农民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兴农模块覆盖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管理、科研项目管理、只跑一次、码上服务、数据报送六大业务模块,通过大数据平台,激发了农村内生动力。

  精准帮扶 防止返贫:一号文件提出,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完善监测帮扶机制。平台包含返贫监测、社会救助模块,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纳入监测范围。

  共享用工 灵活就业:一号文件提出,要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平台涵盖劳务输出、公益岗位、就业培训、用工管理等应用,充分发动社会人才服务机构力量,对接就业需求与供给,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

  责任落实 实绩考核:一号文件提出,要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平台涵盖了勤廉双述、资金监管、四务公开、基层选举、综合执法、村民自治等内容,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乡村治理格局。

  数字化技术为新时期的乡村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新的动力。未来,致远互联将紧紧围绕乡村战略的全面实施,以创新为动力,持续推动数字乡村创新方案建设,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度融合,确保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在新征程上起好步、开好局。

乡村振兴战略形势与政策论文篇5

  在中国,农业的发展不是一个单一的产业发展,更需农民与农村的协同跟进,即所谓的“三农”,“三农”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若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素质无法提高,农民的生活环境得不到改善,从事农业生产的环境恶劣,就不能使农作物得到良好的培育,也不能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更无法达到所谓的高质量现代化农业。因此,农业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建立在农村的发展与进步的基础之上。作为现阶段的农业发展也需要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与实现与农业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取得长远的进步。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重要的发展战略是在新时期农村发展中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明确的指出了发展农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现阶段“三农”问题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环境是习总书记很关心得问题,而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到了脱贫攻坚决胜时期,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更是成为政府最关注的重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憧憬,关键就是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补齐农村发展滞后的短板,建设好美丽乡村,让农村人也能够共享改革开放的美好成果。

  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十九大报告则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比之前的统筹发展更加具体;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无疑给广大农业经营者吃下了一颗“长效定心丸”;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更是切中了农村人才短板的要害;等等。对于这一系列的新政策带来的不仅仅是农村发展的新希望,更是实实在在的政策帮扶。

  在十九大精神的正确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这艘巨轮的领航中,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破浪而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乡村振兴战略形势与政策论文篇6

  一、要建强村干队伍,以奉献和担当赢得支持

  _强调“为官一任要有担当精神”。我们村干部肩负着把党的各项农村政策落实到农村群众中去的重要责任,肩负着实现乡村振兴、带着村民共同奔小康的历史使命。受各方面的因素影响,现在一些村干部仍旧习惯于守摊子、看院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愿干事、不敢担当,农村依旧是十几年前的那个样子。如果村“两委”一班人事业心不强,没有为群众办事的热情,发展集体经济就缺乏动力;如果村“两委”成员没有发展创新头脑,不会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就缺乏能力。

  黄铺村是由三个乡镇的三个村合并而成的,并村时为了化解村里140多万的债务,我们承揽三个基地整地工程,村干们磨嘴皮,磨脚皮,起早摸黑,流血流汗,既当老板,又当工人,每名村干部都不讲条件,把村里的事是当家里的事干。后来我们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考察,举办党员培训班,拓宽视野,更新观念,提高村干部适应市场、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发展村级产业,提升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同时通过“三会一课”、村民代表会、村民议事会,广开言路,共谋发展思路,同筑致富财路。十几年的风雨历程,收获的不仅是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也为后来的发展建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几次换届选举,村干部几乎都是高票连任。

  二、要发展多元产业,以集体经济壮大反哺民生

  黄铺村属于丘陵地带,山上长的是矮老松,产生不了经济效益;田地不规整,不利于机械化作业;一家一户经营模式,不利于产业化发展。要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固守原来的老路显然是行不通的。20_年潜山被省政府列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县,当时的县政府将农村集体“三资”运营改革列为重点推进项目,不仅从政策上支持,还从经济上给予帮助。我们抢抓这一机遇,及时向县与镇领导汇报了思路和想法,顺利争取到列为试点村机会,同时虚心向财政综改等部门请教,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我们依据改革方案原则要求,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方针,采取土地产权性质不变、村集体统一经营模式,成立了村集体控股和主导的“锦绣家园农林有限公司”“锦绣农业专业合作社”,全面推动“三变”改革,鼓励和引导农户以山场和田地入股,明确股本权属,实行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村集体从农户手中流转低产田、荒山地,结合高标准农田综合治理项目对土地进行统一整理,加强田园化改造,打破了过去一家一户的田块高矮不平、大小不整的格局,农户只认亩数、不分地块。合作社根据地质条件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相继建成千亩瓜蒌苗圃基地和千亩油茶花卉基地。聘请有技术专长和管理能力的农民组成6个班组,组织当地村民负责生产,村里安排2名村干,从事合作社管理经营。20_年,通过村合作社集约经营,两大基地营业收入达到320万元,纯利润达到70万元,入股农户按照入股的农田和山场数分别得到每亩400元、每亩60元的租金收入,另外用水田入股的农户还分得了每亩50元的红利。同时入股农户通过参与基地务工,户均劳务收入达1万余元。村集体合作社的建立,为集体的资产积累和长足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也有力推进了我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的转型。

  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只有集体实力增强了,才能改善民生、凝聚民心。同样,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只有将集体经济反哺村公益事业,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基层组织才会得到永续发展。我们并村初期,集体经济底子薄,群众要求也低,只想每个村民组能修通一条能通行的砂石机耕路就行。但随着党在农村各项富民政策的实施,村级集体经济的好转,群众的期盼也越来越高。除去村民土地分红外,我们将每年村集体收入剩余部分更多的投入村庄美丽乡村建设、公益事业中。我们从农民手中得到土地发展经济,而他们也尝到了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福祉,对村组织的信任度、满意度、支持度提高了,村里发展集体经济也更能放开手脚、敢闯敢试了。

  三、要在发展中保护,凸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有别于大规模拆建的城市化进程,乡村不是简单的用资金对村庄进行商业开发,而是以村民为主体,村庄环境为载体,以尊重地方文化、重塑乡村身份标识为切入点,促进农村和城市的交流,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发展乡村不仅仅注重农业发展,同时也要挖掘文化、经济、生态等方面的价值。

  我们村于20_年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建设过程中我们秉持“五个不一留”原则:不搞大拆大建、不求千篇一律、不搞一个模式、不破坏自然风貌和肌理、不用城市标准和方式建设农村,留住田园风光和乡村记忆。统筹考虑村域及居民点范围附近的山、水、林、田、路等生产生活要素,大力修建村组水泥路、沥青路,完成当家塘整治、旱厕改造、修建休闲广场、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等。同时,我们保留了古民居、古树名木,保护时代留给村庄的记忆。基础设施的改善,方便了群众生活,也缩小了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这些接轨城市却又保留农村特色的建设,将农村变成了城市的后花园,宜居宜游的乐土,吸引年轻一辈村民返乡就业创业,来自城市的客人也纷至沓来,赋予了乡村无限的发展活力。

  四、要推动“三治”融合,让村庄更加和谐温馨

  我们既要发挥中国优秀农耕文化的传统价值,又要着眼于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办,真正实现农民当家作主。

  一是推动自治建设。让村民群众参与到村内事务中来,还权于群众,实行“阳光村务”,我们实行“五议三公开两参与”工作法,确保了村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透明化。成立了监察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党风监督小组,强化村务、财务监督,让“小微权利”在阳光下运行,让更多的村民成为村内事务的参与者、决策者、监督者。

  二是推动法治建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道德讲堂为重要教育平台,结合“三会一课”制度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讲重作”专题警示教育,开展党纪党规、法律法规集中学习,用典型事迹讲德教礼,用典型案例敲响警钟,真正让农民群众懂法、守法、用法。

  三是推动德治建设。尊重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结合乡土特性,充分发挥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润滑剂作用,为乡村社会提供有效的秩序支持。我们黄铺村历来重视村规民约作用,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认真挖掘村庄优秀传统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黄铺历史、先贤故事、重大事件、村规民约等,并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开展敬老、助残、清洁卫生等服务,发挥“一约四会”重要引领、监督作用,倡导新生活,引领新风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将把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作为目标,在_指引下,继续深化改革,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充分发挥临近长三角、背靠天柱山的优势,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和城郊经济,在成功实现全面小康的正确道路上继续书写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篇章!

乡村振兴战略形势与政策论文篇7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对照十六届__对建设新农村的20字概括,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这次,有四句话不一样。新的乡村振兴总要求,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设定的新目标,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最终目标。始终关注农村人居环境,关注农民生活环境。以人民为中心,让农民生活在美丽乡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理念。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这一项,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这一重要内容。从关心厕所卫生,通过“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这样的“小事”可以看出,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人居环境的改变还有农民的幸福感越来越被重视。

乡村振兴战略形势与政策论文篇8

  在中国,农业的发展不是一个单一的产业发展,更需农民与农村的协同跟进,即所谓的“三农”,“三农”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若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素质无法提高,农民的生活环境得不到改善,从事农业生产的环境恶劣,就不能使农作物得到良好的培育,也不能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更无法达到所谓的高质量现代化农业。因此,农业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建立在农村的发展与进步的基础之上。作为现阶段的农业发展也需要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与实现与农业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取得长远的进步。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重要的发展战略是在新时期农村发展中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明确的指出了发展农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现阶段“三农”问题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环境是习总书记很关心得问题,而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到了脱贫攻坚决胜时期,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更是成为政府最关注的重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憧憬,关键就是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补齐农村发展滞后的短板,建设好美丽乡村,让农村人也能够共享改革开放的美好成果。

  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十九大报告则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比之前的统筹发展更加具体;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无疑给广大农业经营者吃下了一颗“长效定心丸”;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更是切中了农村人才短板的要害;等等。对于这一系列的新政策带来的不仅仅是农村发展的新希望,更是实实在在的政策帮扶。

  在十九大精神的正确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这艘巨轮的领航中,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破浪而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乡村振兴战略形势与政策论文篇9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贫富差异较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

  迫感,举各方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发展是第一要务。

  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要实现产业兴旺,首先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是通过培育农业品牌、增强科技创新、强化城乡融合,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村产业集聚。人才振兴是支撑。“人才兴,事业方兴”。发展离不开人,乡村振兴自当不例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解决人的间题。由于受前些年农村发展

  “钱景”不大的影响,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农村缺人特别是缺少能人的问题,已经成为振兴乡村的制约瓶须。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做好农村人才政策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建设。既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生カ军。也要广纳懂科技、懂市场、懂法律、懂管理的贤才能人到农村来创新创业,让农村成为贤才能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质专业化乡村振兴队伍,增强农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和农村产业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文化

  振兴是灵魂。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乡土人文之美。如果说没有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或是没有乡村文化的同步振兴,那那乡村振兴就失去了真正的灵魂。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抓住乡村文化这一灵魂根本。不仅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推进城乡文化融合,保护并传承好乡村文化,增加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供给,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及其产业。还要打通农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解答文化服务难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在文化成果上的

  获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生态振兴是根本。“录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只有实现生态振兴才能体现文明和谐的乡村振兴目标,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振兴,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由于前些年农村环境保护相对滞后,这无疑为农村生

  态振兴带来了更多的难题,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来解决。必须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改进农业生 产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持续攻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增加能源供应的良性循探索农村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恒久生命力。树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厦巍峨靠的是地基坚固,乡村振兴战略让国之基更稳,祖国必须将更加坚实屹立在世界洞东方,让我们信心倍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牵引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番农村力量。

乡村振兴战略形势与政策论文篇10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振兴乡村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但是,长期以来,受制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乡村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境,农民不再珍惜传统文化:无论是拜金主义盛行,传统价值观念扭曲,还是不良风气的传播赌博、天价礼金等恶习的侵染……现实的乡村无法安顿农民的灵魂,进而也无法安放一个有五千年农耕文明传统的中华民族的灵魂。因此,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要让传统文化延续下去、把绿水青山保护下来,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振兴乡村文化需开展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基层文化活动,才能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当下,农村地区文化发展滞后,“好山好水好无聊”,是回乡青年的调侃,无疑是对部分农村文化生活跟不上时代节奏的生动反映。在感慨农村春节“千家万户搓麻声”时,其实更应多想想,如何更好地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为人们的精神需求多配一些可以安放的空间,无论是传统庙会节庆活动,鼓励开展秧歌、社火等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还是各乡各镇自导自演新潮“村晚”,结合地区实际,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才能驱动乡村优秀文化精神的再现与重塑。

  振兴乡村文化需丰富文化内容。不同年龄层次的农民对农村文化活动的认同和参与呈现显著差异。当下,大多数农村地区老年文化活动比较红火,却忽视了青年文化活动。很多80后、90后不愿意留在农村,不仅是因为城里收入高,而且是因为城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城市文明对他们有着巨大吸引力。如何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紧迫课题。农村文化建设不能搞“大锅饭”,只有区分不同群体,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才能使优秀文化内化于农民心中,指导他们的行为和实践。

  振兴乡村文化需建设文化阵地。文化阵地是文化发展载体,是群众文化生活开展的依。在当下纷繁复杂的思潮中愈发凸显出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然而农村基层文化场所建设仍然十分滞后。在全国范围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取得一定成效,但图书、报刊来源有限,部分科技、法律书籍内容陈旧,书籍的种类比较单一,特别是贴近农民实际的种植、养殖等方面的书籍较少,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农家书屋已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为数不多的亮点所在。文化场所是乡村文化发展的根基,是文化活动开展的依托。故而,应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为乡村文化发展筑牢根基。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的愿景,不仅仅是好山好水,乡愁之中更应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农村文化的根脉需要传承,记忆需要留续,用文化振兴,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家园。

推荐访问:振兴 乡村 形势 形势与政策论文关于乡村振兴 关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论文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论文 形势与政策乡村振兴论文题目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论文 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 乡村振兴新战略的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研究论文 形势与政策乡村振兴战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