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基层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12篇

乡村振兴基层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12篇

乡村振兴基层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篇1

  近日,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中央军委*****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强调,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千里沃野披锦绣,“农”墨重彩绘新图。在新的赶考路上,要认真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执好党建引领之“笔”,研好产业发展之“墨”,铺好生态原色之“纸”,磨好人才基石之“砚”,全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多彩画“图”。

  执好党建引领之“笔”,绘就乡村组织全面过硬的“红色振兴图”。

  基层党组织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组织者、推动者、实施者,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一线堡垒和前沿阵地。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执好党建引领之“笔”,绘就乡村组织全面过硬的“红色振兴图”。要坚持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服务功能,以提升乡村振兴的组织力为着力点,深入实施“头雁工程”,培优建强村“两委”班子,把党的领导力量挺在第一线、扎根最前沿,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大力推行“党建+”发展模式,把党建融入乡村全面振兴的产业链、项目链、治理链和创新链,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对“三农”工作各个领域的全覆盖,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互动并进。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带头学好、用好、宣传好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政策,带头在产业发展、粮食安全、乡风培育、社会治理等方面做勤劳致富的开路先锋、当创新创业的先行表率,从思想上引领群众建设现代化乡村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从行动上引领群众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研好产业发展之“墨”,绘就乡村产业全面提质的“金色振兴图”。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富裕、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也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产业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治本之策,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拓展价值链,通过产业化思维、项目化推进、市场化改革发展产业,研好产业发展之“墨”,绘就乡村产业全面提质的“金色振兴图”,实现资源聚在产业链、收入增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要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形式,探索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市场+农产品+农民”模式,打造“农业+”多业态发展格局,以加工业带动“接二连三”,以休闲农业带动“隔二连三”,探索走出一条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经济、社会、生态“三效”合一的现化化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子。要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下足心血、下大力气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铺好生态原色之“纸”,绘就乡村生态全面文明的“绿色振兴图”。

  ***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生态是乡村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铺好生态原色之“纸”,绘就乡村全面进步的“绿色振兴图”。要探索乡村生态转化路径模式,依托乡村独特生态资源、农业、人文优势,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着力在“生态+产业”“生态+农业”“生态+文旅”等“生态+”上下功夫,以增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为目标,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方向,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重点,探索和优化农村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努力建设“环境天然型”“绿色生态型”“低碳环保型”“资源节约型”新乡村。要深入实施村庄清洁和绿化美化行动,坚持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符合农民实际推进“厕所革命”,分区分类推进小型化、生态化治理和污水资源化利用,巩固和深化“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大力开展农村绿色低碳村庄示范建设,真正让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磨好人才基石之“砚”,绘就乡村人才全面发展的“蓝色振兴图”。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人才瓶颈制约,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和现代化新型“农民”队伍,磨好人才基础石之“砚”,绘就乡村全面发展的“蓝色振兴图”。要树立“一线识别”干部和“一线培养”干部的思维,把基层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和“选马”“赛马”的主要阵地,加快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三农”干部队伍。要做好人才“育、引、用、留”文章,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以党组织带头人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等为重点,紧盯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实施“三农”人才和新兴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夯实乡村振兴的人才“塔基”;要聚焦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领域,坚持按需求精准化引进人才,因地制宜“筑巢引凤”,不遗余力广纳贤才,把有志于乡村建设的高层次人才“请回来”,把立足于农村创新创业的干事者“引进来”,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向基层回流,筑起乡村振兴的人才“塔尖”,加快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新型“农民”队伍。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工作发展环境,建立健全“三农”人才的培养、管理、激励、保障机制,推动形成乡村人才振兴长效制度体系,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快马加鞭。躬逢伟大时代,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踔厉奋发、接续奋斗,奋力书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努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图。

乡村振兴基层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篇2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为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时代在发展进步,技术浪潮为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力量,数字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扩展了产业发展规模、对接着广阔市场蓝海,有助于把握时代发展机遇,增强乡村振兴的发展韧性和后劲,它的广泛运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和“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数字化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创新赋能的关键密码。在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担负起责任与使命,加快推进地域的农业数字化水平,搭建智能化平台、提供专业化服务、加强信息化建设,着力提高农业发展质效,打实乡村振兴的发展基石。

  让快“数”路直通产业,乘势而上当好“主力军”。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党员干部要用好“互联网+”作用,立足发展实际、补齐存在短板,以数字化提速发展。将“云端力量”与乡村特色产业和传统工艺相结合,运用VR技术和视频直播让产业“多亮相”,通过电商销售让特色产品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通过互联网管理提高种养殖业的专业化水平,让四通八达的信息网拓宽产业销路,为产业发展注入“智慧基因”,打破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在产业和市场之间搭建起“桥梁”,将传统特色与数字发展紧密结合,以“四两拨千斤”之力撬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让加“数”面打造品牌,顺势而为当好“排头兵”。

  党员干部要精准对接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的发展所需和民心所向,将广袤乡村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第一线”,将数字化建设作为提升产业品牌知名度的重要抓手,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党员干部要坚持干字当头,以务实担当聚发展力量,在走访调研中了解民心所盼和群众的现实需要,加深对数字化建设的感受与思考,拓宽智能分析感应、智能感温控制等数字技术的普及面,坚持“面对面”“手把手”地教授,扩展数字化应用场景,让数字化水平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品牌力和竞争力,为产业发展插上“数字翅膀”,让产业特色品牌的享誉度和知名度更好,奋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新篇章。

  让高“数”养增强技能,借势而进当好“领路人”。

  接续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从“助农”开始,培养更多具备数字化技能的“新农人队伍”,将数字化力量充分渗透入乡村农业产供销“全链条”,打破信息壁垒、突破空间限制,让农民乘着物联网新业态的东风,懂技术更善经营,能生产更能销售,具备本领更能当主播,让乡村振兴在他们的积极参与下加“数”前行。广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农民的“领路人”,让切实可行的举措落实落地,广泛开展在线培训、做好为民服务,以内容丰富、方式多样的培训提升培训成效,让农民触网、懂网、用网,提高农户学习和应用数字技术的热情和实践能力,让“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擦亮乡村振兴发展的丰厚底色。

乡村振兴基层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篇3

  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才强则乡村强。乡村汇聚人才,不仅要对外发力引进人才,更要激发内生动力,着力培育本土实用人才。但当前有些后发展地区存有“外来和尚好念经”的想法,不顾实际、想尽办法去外地“招贤纳士”,而对本土人才却求全责备放着不用。这种“人才远视症”“重用女婿不用儿”的做法,既没有充分利用人才资源,也容易造成“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窘境。墙内开花墙外香,是指花在墙内香不起来,到了墙外才香,比喻人才在本地区不受重视,长此以往,人才会和墙内的花一样都跑去了墙外。

  史料记载,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报齐国灭国之仇,亟需贤士相助实现大业。他从善用“本土人才”郭隗开始,给他建造宫室,将其尊为老师,没过多久,乐毅、邹衍等“外来”贤士先后前来投奔,燕国也强大起来。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用好本土人才能够优化本地整体的人才环境,激发“洼地效应”,有利于增加对外在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其实,“本地和尚”同样能“念好经”,而且相比外来人才,乡村本土人才熟悉当地情况,对乡村风土人情耳濡目染,懂农村、爱农村,怀有一份乡愁和情怀,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东汉思想家王符在《潜夫论·实贡》中谈道:“十步之间,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旨在说明治国理政的关键不在于有没有人才,而在于能否发现人才、培育人才、用好人才。该思想对于当下如何做好人才工作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尤其是对于如何在乡村振兴中抓好抓实“就地取才”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意义。“就地取才”本为“就地取材”,意思是在本地寻找需要的材料,比喻不依靠外力,充分发挥本身的潜力。而将“材”换作“才”,一方面是用了谐音,活泼、生动的语言便于记住和接受;另一方面,“就地取才”形象鲜明地表达了选用人才,不仅要眼睛向“外”,还应目光向“内”之意,号召乡村振兴人才工作者要注重“脚下挖掘”“本地采金”,把更多的“本土”人才挖掘出来,让本土人才在乡村田野尽情吐露芳华。

  长期以来,由于刻板印象,导致有些人才工作者认为,只有那些名校、高学历,甚至是喝过“洋墨水”的专业人员才可以称之为“人才”。因此,许多地方在招才引智时往往在延揽“高精尖”人才上不惜血本,而对本土人才不闻不问。虽然人才的合理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如果只聚焦“流动”而忽视“合理”,必然会造成人才资源的“闲置”浪费,限制人才效能的充分发挥。因此,用人者必须辩证看待“外面的世界”,善于内部挖潜,重视和启用本土人才,避免“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现象出现。

  那么“就地取才”取的是哪些“才”呢?其实,本土人才最大的特点是有一技傍身,他们可以是农村土生土长的致富带头人,也可以是扎根基层的“土专家”“田秀才”“村绣娘”等,他们常年活跃在农村基层一线,能够快速将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推广,并能带动农民致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如何做到有效挖潜、让这些乡村振兴的“金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呢?笔者认为,给予“一视同仁”的政策待遇是关键。各地要放大“政策红利”对乡土人才干事创业的激励效果,分门别类建立“本地人才库”,激发主体活力,做好供需对接,盘活本土人才资源;同时,建立本土人才荣誉机制,在推荐参加各类人才工程、各级劳动模范和“两代表一委员”中予以倾斜,并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优秀本土人才的先进事迹,真正做到“尊其位,重其禄,显其名”。

乡村振兴基层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篇4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为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时代在发展进步,技术浪潮为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力量,数字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扩展了产业发展规模、对接着广阔市场蓝海,有助于把握时代发展机遇,增强乡村振兴的发展韧性和后劲,它的广泛运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和“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数字化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创新赋能的关键密码。在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担负起责任与使命,加快推进地域的农业数字化水平,搭建智能化平台、提供专业化服务、加强信息化建设,着力提高农业发展质效,打实乡村振兴的发展基石。

  让快“数”路直通产业,乘势而上当好“主力军”。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党员干部要用好“互联网+”作用,立足发展实际、补齐存在短板,以数字化提速发展。将“云端力量”与乡村特色产业和传统工艺相结合,运用VR技术和视频直播让产业“多亮相”,通过电商销售让特色产品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通过互联网管理提高种养殖业的专业化水平,让四通八达的信息网拓宽产业销路,为产业发展注入“智慧基因”,打破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在产业和市场之间搭建起“桥梁”,将传统特色与数字发展紧密结合,以“四两拨千斤”之力撬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让加“数”面打造品牌,顺势而为当好“排头兵”。

  党员干部要精准对接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的发展所需和民心所向,将广袤乡村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第一线”,将数字化建设作为提升产业品牌知名度的重要抓手,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党员干部要坚持干字当头,以务实担当聚发展力量,在走访调研中了解民心所盼和群众的现实需要,加深对数字化建设的感受与思考,拓宽智能分析感应、智能感温控制等数字技术的普及面,坚持“面对面”“手把手”地教授,扩展数字化应用场景,让数字化水平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品牌力和竞争力,为产业发展插上“数字翅膀”,让产业特色品牌的享誉度和知名度更好,奋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新篇章。

  让高“数”养增强技能,借势而进当好“领路人”。

  接续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从“助农”开始,培养更多具备数字化技能的“新农人队伍”,将数字化力量充分渗透入乡村农业产供销“全链条”,打破信息壁垒、突破空间限制,让农民乘着物联网新业态的东风,懂技术更善经营,能生产更能销售,具备本领更能当主播,让乡村振兴在他们的积极参与下加“数”前行。广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农民的“领路人”,让切实可行的举措落实落地,广泛开展在线培训、做好为民服务,以内容丰富、方式多样的培训提升培训成效,让农民触网、懂网、用网,提高农户学习和应用数字技术的热情和实践能力,让“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擦亮乡村振兴发展的丰厚底色。

乡村振兴基层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篇5

  1、要抓好规划编制这个先导。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长远规划,稳步推进。要对照国家要求,结合实际,高标准编制永和乡村振兴具体行动规划,同时按照全县乡镇功能布局科学规划,形成我乡本土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发展格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年接着一年做,一届接着一届干,确保干出成效。

  2、要抓好人文环境这个基础。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而优美宜居的农村环境是吸引人的关键。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以“厕所革命”为契机,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美化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以景区的理念规划永和,以旅游景点的标准建设永和,在全乡开展村庄景观美化、亮化活动,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站点建设,因地制宜兴建特色餐饮、特色民宿、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打造生态宜居、生活便利的新农村。

  3、要抓好产业发展这个核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要坚定不移做强农业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以打造“小水果”之乡为契机,大力发展永和生态休闲旅游农业。重点以冬枣、沃柑、猕猴桃、香瓜、西瓜、小水梨、湘莲、油茶等为主打产品,推动我乡传统农业向现代代农业发展。利用自然资源,以松柏、龙凤为中心,推动永和康养、休闲旅游业发展。以三和瓷业为龙头,利用现在工业资源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重点引进、扶持和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按照“工旅结合”“农旅结合”“养旅结合”等思路,把永和的养生养老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打造休闲观光、健体康养等特色产业。

  4、要抓好组织建设这个保障。没有党的领导,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要建强基层干部队伍,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吸引大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党员干部到村任职。栽好梧桐树,方可凤凰来。必须研究和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政策,创新用人机制,把农村能人、贤人请回去、引进来、留下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保障。要解决好基层干部问题,就要保障好村干部工资、医保、社保等经济待遇,着力提高政治待遇,激发他们立足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真正把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乡村振兴基层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篇6

  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才强则乡村强。乡村汇聚人才,不仅要对外发力引进人才,更要激发内生动力,着力培育本土实用人才。但当前有些后发展地区存有“外来和尚好念经”的想法,不顾实际、想尽办法去外地“招贤纳士”,而对本土人才却求全责备放着不用。这种“人才远视症”“重用女婿不用儿”的做法,既没有充分利用人才资源,也容易造成“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窘境。墙内开花墙外香,是指花在墙内香不起来,到了墙外才香,比喻人才在本地区不受重视,长此以往,人才会和墙内的花一样都跑去了墙外。

  史料记载,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报齐国灭国之仇,亟需贤士相助实现大业。他从善用“本土人才”郭隗开始,给他建造宫室,将其尊为老师,没过多久,乐毅、邹衍等“外来”贤士先后前来投奔,燕国也强大起来。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用好本土人才能够优化本地整体的人才环境,激发“洼地效应”,有利于增加对外在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其实,“本地和尚”同样能“念好经”,而且相比外来人才,乡村本土人才熟悉当地情况,对乡村风土人情耳濡目染,懂农村、爱农村,怀有一份乡愁和情怀,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东汉思想家王符在《潜夫论·实贡》中谈道:“十步之间,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旨在说明治国理政的关键不在于有没有人才,而在于能否发现人才、培育人才、用好人才。该思想对于当下如何做好人才工作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尤其是对于如何在乡村振兴中抓好抓实“就地取才”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意义。“就地取才”本为“就地取材”,意思是在本地寻找需要的材料,比喻不依靠外力,充分发挥本身的潜力。而将“材”换作“才”,一方面是用了谐音,活泼、生动的语言便于记住和接受;另一方面,“就地取才”形象鲜明地表达了选用人才,不仅要眼睛向“外”,还应目光向“内”之意,号召乡村振兴人才工作者要注重“脚下挖掘”“本地采金”,把更多的“本土”人才挖掘出来,让本土人才在乡村田野尽情吐露芳华。

  长期以来,由于刻板印象,导致有些人才工作者认为,只有那些名校、高学历,甚至是喝过“洋墨水”的专业人员才可以称之为“人才”。因此,许多地方在招才引智时往往在延揽“高精尖”人才上不惜血本,而对本土人才不闻不问。虽然人才的合理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如果只聚焦“流动”而忽视“合理”,必然会造成人才资源的“闲置”浪费,限制人才效能的充分发挥。因此,用人者必须辩证看待“外面的世界”,善于内部挖潜,重视和启用本土人才,避免“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现象出现。

  那么“就地取才”取的是哪些“才”呢?其实,本土人才最大的特点是有一技傍身,他们可以是农村土生土长的致富带头人,也可以是扎根基层的“土专家”“田秀才”“村绣娘”等,他们常年活跃在农村基层一线,能够快速将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推广,并能带动农民致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如何做到有效挖潜、让这些乡村振兴的“金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呢?笔者认为,给予“一视同仁”的政策待遇是关键。各地要放大“政策红利”对乡土人才干事创业的激励效果,分门别类建立“本地人才库”,激发主体活力,做好供需对接,盘活本土人才资源;同时,建立本土人才荣誉机制,在推荐参加各类人才工程、各级劳动模范和“两代表一委员”中予以倾斜,并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优秀本土人才的先进事迹,真正做到“尊其位,重其禄,显其名”。

乡村振兴基层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篇7

  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才强则乡村强。乡村汇聚人才,不仅要对外发力引进人才,更要激发内生动力,着力培育本土实用人才。但当前有些后发展地区存有“外来和尚好念经”的想法,不顾实际、想尽办法去外地“招贤纳士”,而对本土人才却求全责备放着不用。这种“人才远视症”“重用女婿不用儿”的做法,既没有充分利用人才资源,也容易造成“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窘境。墙内开花墙外香,是指花在墙内香不起来,到了墙外才香,比喻人才在本地区不受重视,长此以往,人才会和墙内的花一样都跑去了墙外。

  史料记载,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报齐国灭国之仇,亟需贤士相助实现大业。他从善用“本土人才”郭隗开始,给他建造宫室,将其尊为老师,没过多久,乐毅、邹衍等“外来”贤士先后前来投奔,燕国也强大起来。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用好本土人才能够优化本地整体的人才环境,激发“洼地效应”,有利于增加对外在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其实,“本地和尚”同样能“念好经”,而且相比外来人才,乡村本土人才熟悉当地情况,对乡村风土人情耳濡目染,懂农村、爱农村,怀有一份乡愁和情怀,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东汉思想家王符在《潜夫论·实贡》中谈道:“十步之间,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旨在说明治国理政的关键不在于有没有人才,而在于能否发现人才、培育人才、用好人才。该思想对于当下如何做好人才工作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尤其是对于如何在乡村振兴中抓好抓实“就地取才”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意义。“就地取才”本为“就地取材”,意思是在本地寻找需要的材料,比喻不依靠外力,充分发挥本身的潜力。而将“材”换作“才”,一方面是用了谐音,活泼、生动的语言便于记住和接受;另一方面,“就地取才”形象鲜明地表达了选用人才,不仅要眼睛向“外”,还应目光向“内”之意,号召乡村振兴人才工作者要注重“脚下挖掘”“本地采金”,把更多的“本土”人才挖掘出来,让本土人才在乡村田野尽情吐露芳华。

  长期以来,由于刻板印象,导致有些人才工作者认为,只有那些名校、高学历,甚至是喝过“洋墨水”的专业人员才可以称之为“人才”。因此,许多地方在招才引智时往往在延揽“高精尖”人才上不惜血本,而对本土人才不闻不问。虽然人才的合理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如果只聚焦“流动”而忽视“合理”,必然会造成人才资源的“闲置”浪费,限制人才效能的充分发挥。因此,用人者必须辩证看待“外面的世界”,善于内部挖潜,重视和启用本土人才,避免“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现象出现。

  那么“就地取才”取的是哪些“才”呢?其实,本土人才最大的特点是有一技傍身,他们可以是农村土生土长的致富带头人,也可以是扎根基层的“土专家”“田秀才”“村绣娘”等,他们常年活跃在农村基层一线,能够快速将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推广,并能带动农民致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如何做到有效挖潜、让这些乡村振兴的“金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呢?笔者认为,给予“一视同仁”的政策待遇是关键。各地要放大“政策红利”对乡土人才干事创业的激励效果,分门别类建立“本地人才库”,激发主体活力,做好供需对接,盘活本土人才资源;同时,建立本土人才荣誉机制,在推荐参加各类人才工程、各级劳动模范和“两代表一委员”中予以倾斜,并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优秀本土人才的先进事迹,真正做到“尊其位,重其禄,显其名”。

乡村振兴基层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篇8

  时下,在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活跃着一批为农民服务的“经济人专业户”,他们同时拥有着另一个身份——共产党员,被当地百姓称为“红领经纪人”。

  一手“连”市场,盘活农产品流通棋局,做好乡村“卖货郎”。

  5年前,振安区五龙背镇新康村农民党员杨臣国靠贩卖禽蛋起家,如今年营销额突破百万元,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百万蛋王”。发家致富后他回报家乡,在村里办起了养鸡合作社,组织300多名村民规模养鸡,由其承包禽蛋销路,并将300多村民带到沈阳、大连、济南等地做起禽蛋批发和建筑装潢、蔬菜批销等,人均年增收2万多元。除此之外,为新康村草莓打开销路,杨国臣利用自己的抖音、今日头条、西瓜短视频等新媒体,发布村集体产业销售信息,“新康村的草莓产业是百姓增收的关键,多一个渠道宣传,就多一些人知道孙家草莓”。

  一手“牵”农民,引导“最优路径”,助力农民增收奔小康。

  张云兰是汤山城镇“红领经纪人”。跟着张云兰干活儿的兄弟姐妹们纷纷表示:“跟着张姐,有活儿干,有钱挣,打工一年能挣个将近两万块钱。”村民王文利说:“我经常和蓝莓示范基地负责人保持联系,有农活儿了他们就会主动找我,我就组织村民们一起去干活儿,大家一起干一起挣钱。”时下,正是蓝莓成熟的时节,张云兰和姐妹们正在忙碌地采摘。栾玉珍高兴地说:“以前常常找不到活儿干,认识张姐后,她就给我们安排活儿,一天能挣个一百五十块钱”。张云兰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带头做先锋作用,带动身边的姐妹们,都能过上幸福生活”。

  一手“系”农业,开辟“绿色通道”,拓宽农民致富新渠道。

  除第三产业领域外,红领经纪人还在引进良种、生产技术、帮助农民改善种养结构,为农业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架起农民与市场之间的“金桥”,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振安区楼房镇,辽宁省农科院柞蚕养殖所张振军研究员在驻村工作期间,利用自身技术及资源优势,组建“柞蚕养殖专业合作社”,从专业角度培训农户饲养佐餐。截止到2021年底,产值达60余万元。在同兴镇,原来是区农牧部门技术人员的郭伟建,同样利用自身技术及资源优势,在当地试种大樱桃并取得成功。如今,同兴镇变电村大樱桃生态农业观光园已经组建起来,成功带动当地150余名农民就业。

  20**年以来,振安区以党建引领,大力实施红领经纪人“一村一人”计划,形成了“发展一项产业,盘活一镇经济,搞活一方领域,富裕一方农民”的振安经济发展新格局,打造了一批像张云兰、杨国臣、张振军、郭伟建这样的“红领经纪人”,成为振安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也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乡村振兴基层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篇9

  近日,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中央军委*****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强调,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千里沃野披锦绣,“农”墨重彩绘新图。在新的赶考路上,要认真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执好党建引领之“笔”,研好产业发展之“墨”,铺好生态原色之“纸”,磨好人才基石之“砚”,全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多彩画“图”。

  执好党建引领之“笔”,绘就乡村组织全面过硬的“红色振兴图”。

  基层党组织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组织者、推动者、实施者,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一线堡垒和前沿阵地。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执好党建引领之“笔”,绘就乡村组织全面过硬的“红色振兴图”。要坚持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服务功能,以提升乡村振兴的组织力为着力点,深入实施“头雁工程”,培优建强村“两委”班子,把党的领导力量挺在第一线、扎根最前沿,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大力推行“党建+”发展模式,把党建融入乡村全面振兴的产业链、项目链、治理链和创新链,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对“三农”工作各个领域的全覆盖,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互动并进。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带头学好、用好、宣传好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政策,带头在产业发展、粮食安全、乡风培育、社会治理等方面做勤劳致富的开路先锋、当创新创业的先行表率,从思想上引领群众建设现代化乡村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从行动上引领群众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研好产业发展之“墨”,绘就乡村产业全面提质的“金色振兴图”。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富裕、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也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产业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治本之策,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拓展价值链,通过产业化思维、项目化推进、市场化改革发展产业,研好产业发展之“墨”,绘就乡村产业全面提质的“金色振兴图”,实现资源聚在产业链、收入增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要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形式,探索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市场+农产品+农民”模式,打造“农业+”多业态发展格局,以加工业带动“接二连三”,以休闲农业带动“隔二连三”,探索走出一条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经济、社会、生态“三效”合一的现化化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子。要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下足心血、下大力气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铺好生态原色之“纸”,绘就乡村生态全面文明的“绿色振兴图”。

  ***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生态是乡村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铺好生态原色之“纸”,绘就乡村全面进步的“绿色振兴图”。要探索乡村生态转化路径模式,依托乡村独特生态资源、农业、人文优势,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着力在“生态+产业”“生态+农业”“生态+文旅”等“生态+”上下功夫,以增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为目标,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方向,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重点,探索和优化农村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努力建设“环境天然型”“绿色生态型”“低碳环保型”“资源节约型”新乡村。要深入实施村庄清洁和绿化美化行动,坚持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符合农民实际推进“厕所革命”,分区分类推进小型化、生态化治理和污水资源化利用,巩固和深化“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大力开展农村绿色低碳村庄示范建设,真正让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磨好人才基石之“砚”,绘就乡村人才全面发展的“蓝色振兴图”。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人才瓶颈制约,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和现代化新型“农民”队伍,磨好人才基础石之“砚”,绘就乡村全面发展的“蓝色振兴图”。要树立“一线识别”干部和“一线培养”干部的思维,把基层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和“选马”“赛马”的主要阵地,加快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三农”干部队伍。要做好人才“育、引、用、留”文章,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以党组织带头人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等为重点,紧盯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实施“三农”人才和新兴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夯实乡村振兴的人才“塔基”;要聚焦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领域,坚持按需求精准化引进人才,因地制宜“筑巢引凤”,不遗余力广纳贤才,把有志于乡村建设的高层次人才“请回来”,把立足于农村创新创业的干事者“引进来”,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向基层回流,筑起乡村振兴的人才“塔尖”,加快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新型“农民”队伍。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工作发展环境,建立健全“三农”人才的培养、管理、激励、保障机制,推动形成乡村人才振兴长效制度体系,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快马加鞭。躬逢伟大时代,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踔厉奋发、接续奋斗,奋力书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努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图。

乡村振兴基层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篇10

  紧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期待、新希望。”作为一名奋战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肩上更是扛着振兴乡村的艰巨任务,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将党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好,才能把外来“输血”帮扶转变为自主“造血”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农村的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筑牢乡村振兴之基的重点。在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下,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部分贫困山区受地理条件限制,历史欠账多、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各项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水、电、路、污染处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这都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掣肘。在实现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必须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工作,立足群众需求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补齐水、气、污染处理设施等突出短板,解决制约当地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许多地区在脱贫攻坚的带动下,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远山区,在水、电、路、生态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推动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总书记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山区县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县域旅游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全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旅游业逐步做大做强,也将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红利。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农村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关键。许多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不说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扶贫济困,连基本办公经费都全靠政府财政补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是一块突出的短板。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有政府补贴和村集体经营收入,政府补贴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通过生产经营,盘活村集体资产。国家出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惠农政策,这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项大事,目的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怎样让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这是当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新课题,也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责无旁贷,应该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乡村振兴基层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篇11

  近日,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中央军委*****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强调,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千里沃野披锦绣,“农”墨重彩绘新图。在新的赶考路上,要认真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执好党建引领之“笔”,研好产业发展之“墨”,铺好生态原色之“纸”,磨好人才基石之“砚”,全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多彩画“图”。

  执好党建引领之“笔”,绘就乡村组织全面过硬的“红色振兴图”。

  基层党组织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组织者、推动者、实施者,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一线堡垒和前沿阵地。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执好党建引领之“笔”,绘就乡村组织全面过硬的“红色振兴图”。要坚持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服务功能,以提升乡村振兴的组织力为着力点,深入实施“头雁工程”,培优建强村“两委”班子,把党的领导力量挺在第一线、扎根最前沿,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大力推行“党建+”发展模式,把党建融入乡村全面振兴的产业链、项目链、治理链和创新链,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对“三农”工作各个领域的全覆盖,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互动并进。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带头学好、用好、宣传好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政策,带头在产业发展、粮食安全、乡风培育、社会治理等方面做勤劳致富的开路先锋、当创新创业的先行表率,从思想上引领群众建设现代化乡村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从行动上引领群众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研好产业发展之“墨”,绘就乡村产业全面提质的“金色振兴图”。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富裕、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也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产业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治本之策,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拓展价值链,通过产业化思维、项目化推进、市场化改革发展产业,研好产业发展之“墨”,绘就乡村产业全面提质的“金色振兴图”,实现资源聚在产业链、收入增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要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形式,探索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市场+农产品+农民”模式,打造“农业+”多业态发展格局,以加工业带动“接二连三”,以休闲农业带动“隔二连三”,探索走出一条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经济、社会、生态“三效”合一的现化化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子。要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下足心血、下大力气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铺好生态原色之“纸”,绘就乡村生态全面文明的“绿色振兴图”。

  ***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生态是乡村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铺好生态原色之“纸”,绘就乡村全面进步的“绿色振兴图”。要探索乡村生态转化路径模式,依托乡村独特生态资源、农业、人文优势,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着力在“生态+产业”“生态+农业”“生态+文旅”等“生态+”上下功夫,以增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为目标,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方向,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重点,探索和优化农村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努力建设“环境天然型”“绿色生态型”“低碳环保型”“资源节约型”新乡村。要深入实施村庄清洁和绿化美化行动,坚持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符合农民实际推进“厕所革命”,分区分类推进小型化、生态化治理和污水资源化利用,巩固和深化“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大力开展农村绿色低碳村庄示范建设,真正让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磨好人才基石之“砚”,绘就乡村人才全面发展的“蓝色振兴图”。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人才瓶颈制约,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和现代化新型“农民”队伍,磨好人才基础石之“砚”,绘就乡村全面发展的“蓝色振兴图”。要树立“一线识别”干部和“一线培养”干部的思维,把基层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和“选马”“赛马”的主要阵地,加快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三农”干部队伍。要做好人才“育、引、用、留”文章,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以党组织带头人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等为重点,紧盯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实施“三农”人才和新兴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夯实乡村振兴的人才“塔基”;要聚焦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领域,坚持按需求精准化引进人才,因地制宜“筑巢引凤”,不遗余力广纳贤才,把有志于乡村建设的高层次人才“请回来”,把立足于农村创新创业的干事者“引进来”,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向基层回流,筑起乡村振兴的人才“塔尖”,加快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新型“农民”队伍。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工作发展环境,建立健全“三农”人才的培养、管理、激励、保障机制,推动形成乡村人才振兴长效制度体系,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快马加鞭。躬逢伟大时代,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踔厉奋发、接续奋斗,奋力书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努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图。

乡村振兴基层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篇12

  时下,在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活跃着一批为农民服务的“经济人专业户”,他们同时拥有着另一个身份——共产党员,被当地百姓称为“红领经纪人”。

  一手“连”市场,盘活农产品流通棋局,做好乡村“卖货郎”。

  5年前,振安区五龙背镇新康村农民党员杨臣国靠贩卖禽蛋起家,如今年营销额突破百万元,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百万蛋王”。发家致富后他回报家乡,在村里办起了养鸡合作社,组织300多名村民规模养鸡,由其承包禽蛋销路,并将300多村民带到沈阳、大连、济南等地做起禽蛋批发和建筑装潢、蔬菜批销等,人均年增收2万多元。除此之外,为新康村草莓打开销路,杨国臣利用自己的抖音、今日头条、西瓜短视频等新媒体,发布村集体产业销售信息,“新康村的草莓产业是百姓增收的关键,多一个渠道宣传,就多一些人知道孙家草莓”。

  一手“牵”农民,引导“最优路径”,助力农民增收奔小康。

  张云兰是汤山城镇“红领经纪人”。跟着张云兰干活儿的兄弟姐妹们纷纷表示:“跟着张姐,有活儿干,有钱挣,打工一年能挣个将近两万块钱。”村民王文利说:“我经常和蓝莓示范基地负责人保持联系,有农活儿了他们就会主动找我,我就组织村民们一起去干活儿,大家一起干一起挣钱。”时下,正是蓝莓成熟的时节,张云兰和姐妹们正在忙碌地采摘。栾玉珍高兴地说:“以前常常找不到活儿干,认识张姐后,她就给我们安排活儿,一天能挣个一百五十块钱”。张云兰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带头做先锋作用,带动身边的姐妹们,都能过上幸福生活”。

  一手“系”农业,开辟“绿色通道”,拓宽农民致富新渠道。

  除第三产业领域外,红领经纪人还在引进良种、生产技术、帮助农民改善种养结构,为农业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架起农民与市场之间的“金桥”,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振安区楼房镇,辽宁省农科院柞蚕养殖所张振军研究员在驻村工作期间,利用自身技术及资源优势,组建“柞蚕养殖专业合作社”,从专业角度培训农户饲养佐餐。截止到2021年底,产值达60余万元。在同兴镇,原来是区农牧部门技术人员的郭伟建,同样利用自身技术及资源优势,在当地试种大樱桃并取得成功。如今,同兴镇变电村大樱桃生态农业观光园已经组建起来,成功带动当地150余名农民就业。

  2020年以来,振安区以党建引领,大力实施红领经纪人“一村一人”计划,形成了“发展一项产业,盘活一镇经济,搞活一方领域,富裕一方农民”的振安经济发展新格局,打造了一批像张云兰、杨国臣、张振军、郭伟建这样的“红领经纪人”,成为振安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也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振兴 基层 村干部参加乡村振兴培训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党员骨干部 培训心得体会 乡村干部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乡村振兴干部培训总结 镇村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学员心得体精选3篇 乡村振兴驻村干部培训心得 乡村振兴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 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培训班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村干部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