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淮安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报告(2023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共产党淮安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报告(2022年),供大家参考。

中国共产党淮安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报告(2022年)

中国共产党淮安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保持定力持续聚焦两大目标

抢抓机遇奋力建设美好淮安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淮安市第六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淮安市第七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市进入“十三五”发展崭新征程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奠定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地位决战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回顾总结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主要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选举产生中共淮安市第七届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出席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代表,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保持定力持续聚焦全面小康社会和苏北重要中心城市两大目标,抢抓机遇奋力建设繁荣安康宜居文明的美好淮安。

五年砥砺奋进迈上新台阶

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以落实习总书记“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嘱托要求为动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创造了淮安发展又一个黄金期。

——五年来,我们矢志追求科学跨越,经济实力实现大幅跃升。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十年位居全省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达2745亿元,人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100美元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先后迈上两个百亿台阶、达350.31亿元,2014年以县为单位达到省定2003版全面小康标准。产业转型升级持续突破,初步形成工业“4+2”、服务业“4+3”、农业“4+1”的淮安现代产业体系,工业优势特色产业加速集聚,引进实施富强新材料、德科码半导体、臻鼎科技、华昌新材料等一批重特大产业项目,今世缘酒业、井神盐化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盐化新材料、凹土科技产业园成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率先突破千亿元,食品产业有望今年过千亿;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三次产业占比实现从“二三一”到“三二一”历史性跨越,淮安电商物流园、顺丰电商产业园分别创成国家级和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淮安现代商务集聚区获批首个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周恩来故里景区创成苏北首批5A级景区;
现代农业亮点频现,创成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洪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总量和省级农业园区数量分别跃居全国第一和全省第二,农业综合机械化、粮食收储现代化和水利现代化水平苏北领先,引进实施紫山、淮香、澳吉尔等一批支撑带动型企业项目。区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成1个国家级海智基地和众创空间,国家“千人计划”和省“双创人才”“双创团队”引进取得新突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是“十一五”末的5.8倍、3.5倍,创成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区,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增幅全省居前。

——五年来,我们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区域发展增添强劲动力。25个改革事项纳入国家和省级试点,初步形成具有淮安特色的改革体系。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盱眙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市县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和平台建设成为全国样本,“先照后证”工商登记、数字化网上在线联合审图等在全国产生影响,涟水被列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县,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总量净增10万户以上。“多规合一”、新型城镇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全国试点城市中率先破题,启动实施5个功能片区土地利用规划,淮安区创成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农村综合改革多点突破,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在全省率先实现涉农县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全覆盖,金湖创成全省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洪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国打响品牌。能源资源、医药等价格改革顺利推进,取消药品加成,破除了以药养医。扩大开放增添新的优势,国家级综保区建成运营,机场一类航空口岸获批开放,实现对外开放国际交流合作五大洲全覆盖。利用外资总量居苏北第二,台资占外向型经济比重近50%,成为苏北唯一台企集聚超千家、投资超百亿美元的地级市,连续5年获评台商投资“极力推荐城市”,获批全国唯一“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并得到省政府专门政策支持。

——五年来,我们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城市建设呈现崭新面貌。“三淮一体”格局已经形成,中心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建成区面积达155平方公里、人口达140万。打造“一廊四区多片”功能片区,淮海中心商业区、水渡口中央商务区两大核心商圈现代都市气息日益浓厚,生态新城已成为高品质现代化新城区,高铁新区启动建设,“两区一县”区划调整即将完成。滚动实施“十项重点工程”,金融中心、里运河文化长廊、古淮河西游记文旅区等重大功能性项目加快建设,现代有轨电车一期投入运营,连淮扬镇、徐宿淮盐高铁相继开工,宁淮高铁列入省“十三五”规划。新型城镇化提质增效,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82%,县城发展各具特色,10个重点中心镇规划建设有序推进,码头成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镇,老子山获评全国美丽宜居小镇。扎实开展“四城”同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在苏北率先建成省级生态市并通过国家生态市技术评估,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通过国家复核复审,进入国家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行列,白马湖跻身全国重点保护湖泊名录,创成8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位居全省第一,以市为单位实现村庄环境全域整治。

——五年来,我们大力践行为民宗旨,民生保障得到显著加强。坚持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以上、新增财力3/4以上用于保障改善民生,持续实施“为民十件实事”,“十二五”脱贫奔小康任务顺利完成,16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建设目标将于今年提前一年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60%和80%。城乡低保、居民基础养老金以及政策范围内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等全面提标,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2.25%以内。实现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在苏北率先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督导认定。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得到国务院肯定,分级诊疗试点全面推开,“三甲”医院达5所,获批成立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免费开放公共文化设施,创成省级首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网格化社会治理、综治信息化应用成效显著,稳评、阳光信访、“一综多专”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1+3”安全生产监控模式、透明安全饮食、阳光慈善、关爱驿站等形成特色品牌,被评为全国人防先进城市、省“六五”普法先进城市,首部地方性法规颁布实施,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取得预期成效,社会治理创新工程发展指数跃居全省第一。

——五年来,我们坚决从严管党治党,政治生态持续优化提升。圆满完成县乡两级党委换届工作。高标准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创新打造恩来干部学院、好干部教育馆等党性教育平台,领导干部立家规试点工作受到省委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形成“四个一千”、“四堂互映”等理论宣讲品牌,选树唐真亚、李银江等一批全国全省模范典型,党校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创新研发干部选任管理大数据系统,领导干部实绩跟踪纪实和德的专项考核、拟提拔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四同步”、“组审合作”干部监管模式、年轻干部素质培优工程等做法在全省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建立完善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在全省率先实行村书记市县乡三级共管制度,深化社区“两网融合”、在职党员回社区志愿服务、非公企业“双支持”、发展党员“双列席双反馈”等机制,持续推动经济薄弱和软弱后进村党组织整顿转化。构建落实两个责任“1+7”制度体系,创新“三清”指数评价预警、“两会三述”、季度工单等做法,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营造了风清气正发展环境。与此同时,人大、政协作用充分发挥,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民宗、对台、侨务、档案、党史、关心下一代、老区开发促进、老干部和群团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民主团结和谐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

探索充满艰辛,奋斗铸就辉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的结果,也得益于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得益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与我们肝胆相照、携手合作,得益于驻淮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驻淮各单位和离退休老同志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向所有为淮安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回顾总结五年的生动实践,我们既坚定了跨越崛起的信心和决心,也收获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和启示:必须始终铭记习总书记嘱托。“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是总书记对淮安的殷切嘱托,饱含了对周总理的深情和对淮安发展的厚望,已成为激励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动力,我们任何时候都要铭记在心,以此更好地凝聚前行力量。必须与时俱进优化发展思路。我们注重总揽全局把握方向,在保持工作连续性坚韧性的基础上创新思路举措,根据党的十八大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拓展发展内涵、提升发展标杆要求,提出围绕两大目标实施六大战略、推进五大突破等战略举措和“三步走”新跨越追求;
根据中央和省深化改革部署,提出全面贯彻、重点推进、特色打造总体思路;
根据中央关于新常态、新发展理念等最新论断和要求,在谋划“十三五”发展时进一步丰富拓展目标、战略和举措,有效凝聚了全市上下思想共识。我们要持续深入推进思想解放,坚持将上级精神和淮安实际相结合,找准前进的方向和路径。必须坚定不移促进统筹协调。我们在聚焦聚力重点突破的同时,注重夯实基础、补齐短板、厚植优势,在推进产业转型、城乡一体、县域发展以及化解资源环境约束等方面持续发力,较好地实现了产业结构调优调高、城乡共同繁荣进步、经济民生双线并升、生态发展相互促进。这也告诉我们,只有善于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才能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必须最大限度汇聚民心民力。我们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对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要事项坚持向群众征集意见,倾心倾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通过提炼弘扬“包容天下,崛起江淮”新时期淮安精神、开展“全民创业,淮商崛起”行动提振全市上下精气神,既增强了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又使淮安加快发展的心更热、水更活、火更旺。我们要一以贯之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地赢得群众信赖支持。必须坚强有力推进从严治党。我们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在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上持续拧紧发条,尤其注重以周恩来精神教育引导党员,以优化考核体系、深化“两为”整治和开展“101%流动红旗”优质服务竞赛活动督促推动干事创业,以铁腕重拳惩治腐败,显著增强了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我们要继续保持全面从严治党管党的果敢与坚韧,为改革发展提供更加坚强保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差距和不足,如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仍不够强、产业层次还不够高,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区域创新体系不够完善,人才等要素制约加大;
城乡发展不够协调,县域经济比较薄弱;
干部队伍思想作风、能力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要求尚不完全适应,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持续攻坚突破谱写新篇章

未来五年是我国迈向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冲刺阶段,也是我市实现两大目标的决胜决战阶段。处于这样的重要历史关口,如何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把建设美好淮安的新画卷铺展好,需要我们以宽阔视野和全局思维认真审视、深刻研判形势。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过去数十年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都先后进入换挡期,上一轮科技进步带来的增长动能逐渐衰减;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稳定经济增长的任务十分繁重,经济转型升级面临诸多制约;
全省经济发展格局出现新的变化,苏北板块也呈现分化苗头,区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
民间投资信心不强、动力不足,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国际贸易和投资低迷,营改增和减税让利等因素带来财政增收困难,两岸形势变化对我市台资集聚产生较大影响,这些都使得我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我们更要敏锐地洞察到,新常态下经济高速增长虽难以继续,但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孕育着新机遇,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巨大潜力和空间;
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改革红利溢出效应不断显现,如果能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窗口期,就会在未来发展竞争中抢得先机;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沿海开发等国家重大带状经济战略在淮安周边叠加,淮河生态经济带有望成为国家战略,省委明确提出南京要辐射带动淮安发展,将形成助推发展的巨大张力;
省委、省政府对加快苏北发展给予更大支持,对我市台资集聚示范区建设、扶贫开发等出台个性化扶持政策措施,将为淮安新一轮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特别是随着高铁时代的来临,淮安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将形成3小时到北京、2小时到上海、1小时到南京的快速通达能力,这不仅极大缩短淮安与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而且能够促进生产要素高效流动和产业深度融合,对于淮安未来城市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面对机遇挑战并存的情况和推进两大目标的艰巨任务,我们要深刻领悟省委李强书记强调的苏北发展“急不得也慢不得”要求所蕴含的政治智慧和辩证思维,既保持久久为功的定力,又保持奋发有为的状态,全力推动发展行稳致远。“急不得”,就是要有战略眼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切忌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确立目标不好高骛远,完成任务不弄虚作假,发展经济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招商引资不“捡到篮里都是菜”;
要有理性思维,无论是搞建设还是抓项目都要遵循发展规律、立足自身实际,坚持依法办事,想明白了再干、弄清楚了再做,坚决不能一窝蜂搞盲目的大干快上,坚决不能光盯着GDP总量忽视质量效益,坚决不能一味追求形象只要面子不要里子;
要有实干态度,实事求是研判形势、分析问题、拿出对策,脚踏实地把该办能办的事情办成办好,一步一步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慢不得”,就是要充分认清发展不充分的最大市情实际,清醒看到可能掉队落伍的巨大竞争压力,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对各项大事要事好事实事定了就干、干就干好,快节奏高效率推进到位,特别是抓机遇、增优势的事情慢不得,抢抓重大战略叠加机遇把发展格局摆布好,抢抓改革加速落地机遇把改革红利释放好,抢抓上级政策扶持机遇把重要事项和项目落实好,抢抓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机遇把高铁、航道等重大工程实施好,抢抓国家金融环境宽松等政策利好机遇把棚户区改造、治污治堵等难题破解好,为新一轮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慢不得,既对当下负责又对未来负责,在牵一发动全身和事关全局长远的重要领域攻坚突破,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舍得下功夫、花本钱,积极涵养培育税源,决不能因为短期看不出成绩而不去干拖着干,努力把淮安跨越崛起的基础筑实打牢;
攻弱项、补短板的事情慢不得,认真对标全省实施“八项工程”监测统计指标、民生幸福“六大体系”建设监测统计指标和全面小康指标体系,按照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定位要求,抓紧补齐科技创新能力较弱、要素集聚功能不强、居民收入不高以及城乡发展不够平衡等短板指标和薄弱环节,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木桶容量”;
解民忧、惠民生的事情慢不得,经济下行和财政增收压力再大也要坚持优先保障民生,高标准实施为民实事,及时妥善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把百姓需要的期盼的事抓紧做实办好。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以“牢记总书记嘱托,建好周总理家乡”为引领,以“打造增长极,共筑崛起梦”为统揽,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工业强市、开放引领、全民创业、城乡一体化和绿色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两大目标内涵,加快建设繁荣安康宜居文明的美好淮安。深化两大目标内涵,就是紧扣全面小康社会阶段性目标,既注重在数字指标上达标、发展进程上紧跟,又体现新发展理念要求,确保与全省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高质均衡发展和领域、人口、区域全覆盖,让小康成果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紧扣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引领性目标,既向内增强集聚吸纳力,又向外增强辐射影响力,进一步做强“六大核心功能”、打响“六在淮安”品牌,形成更多中心性元素支撑,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首位度,到“十三五”末基本确立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地位。通过两大目标的推进提升,真正把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强富美高”要求在淮安体现好落实好,加快建设繁荣之城,保持合理区间的经济较快增长,成为长三角北部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高地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台资集聚高地进一步优化升级;
建设安康之城,民生福祉显著改善,就业创业更加充分,形成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向更高品质迈进,新一轮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
建设宜居之城,巩固扩大国家生态市创建成果,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力争创成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城乡面貌、功能、品质全面提升,历史古城、文化名城、生态水城特色更加彰显,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
建设文明之城,如期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全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平安法治建设迈向纵深,人民民主不断扩大,社会公平正义有效维护,政治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实现两大目标,建设美好淮安,是560万淮安人民的共同期盼,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要继续弘扬践行“包容天下,崛起江淮”的新时期淮安精神,咬定目标不懈怠,万众一心共圆梦,奋力推动淮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

 

 

 

 

 

 

 

 

 

 

 

推荐访问:淮安市 中国共产党 第七次 中国共产党淮安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