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10篇

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10篇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 学 海 无 涯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广播电视大学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批次专业: 土木工程(本科) 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10篇,供大家参考。

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10篇

篇一: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

/p>

 海

 无

 涯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广播电视大学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批次专业:

 土木工程(本科)

 批

 次:

 2017 第 2 学期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广播电视大学

 二 0 一 7 年二月二十八日

 施工组织设计

 学

 海

 无

 涯 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任务书

 专业班级

 级级级级:

 土木工程

 学生姓名名:

 一、题目:

 施工组织设计

  二、起止日期 2016 年 8 月 1 日 至

 2017 年 3 月 18 日

 三、主要任务与要求

 (一)主要任务

 1.能够比较全面的阐述有关施工组织的相关基础知识。

 2.能够比较深入的分析,探讨有关施工组织设计的部署和进程。

 3.结合案例,通过分析得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二)基本要求

 1. 熟悉相关规范,具有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能力;一定的论证能力;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并注意进一步培养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2. 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时独立完成所规定的内容和工作量。

 3. 毕业论文应力求研究计划和方案合理、论点正确、论据可靠、层次清楚、文理通顺、排版规范、装订整齐。毕业论文一般要求 5000 至 10000字为宜,应包括摘要(500 字左右)、目录、正文、参考文献(6 篇以上)。

 4. 毕业论文文本按规范化要求装订。

 学

 海

 无

 涯

 摘

 要

 现代化的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多工种、多专业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一个建筑工地上进行建筑生产,要有各种建筑材料、施工机具和一定生产经验及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要遵照建筑生产规律,遵守生产的技术规范以及技术文件的规定。如何将劳动者、材料、机具在空间上按照一定的位置,时间上按照一定的顺序,数量上按照一定的比例有机的组织起来,实行统一的指挥,以期达到预期的目标,是建筑施工组织和管理的核心问题。建筑施工组织对统筹建筑施工全过程、促进技术进步、实现安全文明施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促进建筑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施工组织设计就是对工程建设项目整个施工过程的构思设想和具体安排,是施工组织管理工作的核心和灵魂。其目的是使工程速度快、质量好、效益高,使整个工程在施工中获得相对的最优效果。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一个拟建或在建工程进行施工准备或施工生产的技术经济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是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的相关要求以及主、客观条件,对工程施工生产的全过程采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一系列筹划安排活动,针对活动过程可预控活动结果[1]

 。

  关键词:施工;组织设计;研究;对策

 学

 海

 无

 涯

 目

 录

 学

 海

 无

 涯

 学

 海

 无

 涯

 第一章

 绪

 论

 1.1 施工组织设计的概念 一个建设项目的施工,可以有不同的施工顺序;每一个施工过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案;每一种构件可以采用不同的生产方式;每一种运输工作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和工具;现场施工机械、各种堆物、临时设施和水电线路等可以有不同的布置方案;开工前的一系列施工准备工作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施工方案,其效果是不一样的。施工组织设计是指针对拟建的工程项目,在开工前针对工程本身特点和工地具体情况,按照工程的要求,对所需的施工劳动力、施工材料、施工机具和施工临时设施,经过科学计算、精心对比及合理的安排后编制出的一套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合理施工的战略部署文件 [1~3]

 。

 1.2 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

 1.2.1 指导施工前的一次性准备和工程施工全局的全过程 施工全过程是在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下进行的。首先,在接受施工任务并得到初步设计以后,就可以开始编制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经主管部门批准以后,再进行全场性施工的具体实施准备。随着施工图的出图,按照各工程项目的施工顺序,逐一制定各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然后根据各个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导实施具体施工的各项准备工作和施工活动。

 1.2.2 项目管理的规划性文件 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的各种具体条件科学地拟定了施工方案,确定了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和技术组织措施,排定了施工的进度;施工人员可以根据相应的施工方法,在进度计划的控制下,有条不紊地组织施工,保证拟建工程按照合同的要求完成。

 1.3 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及分类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种类可以根据编制时间和编制对象的不同来划分。根据编制时间的不同可分为:投标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中标后、施工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

 1.3.1 投标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

  投标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是为了满足编制投标书和签订合同的需要编制的,它必须对招标书所要求的内容进行筹划和决策,并附入投标文件中。其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主要技术组织措施、其他有关招标文件所要求的内容。

 1.3.2 中标后、施工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

 学

 海

 无

 涯

 中标后、施工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是为了满足施工项目准备和实施的需要。将根据工程规模的大小、结构特点、技术繁简程度和施工条件的差异可分为三类: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设计。

 1.4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1.4.1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 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不同的施工对象、现场条件、施工条件等主客观因素,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编制的。不同类型的施工组织设计其编制依据有共性,也存在着差异。施工组织总设计是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编制分部(分项)工程作业设计的依据。

 1.4.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程序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程序是指对其各组成部分形成的先后顺序及相互间制约关系的处理。

 1.5 进度计划的概念及作用

 施工总进度计划是施工现场各项施工活动在时间上的体现。编制的基本依据是施工部署中的施工方案和工程项目的开展程序。其作用在于确定各个建筑物及其主要工种、工程、准备工作和全工地性工程的施工期限及其开工和竣工的日期,从而确定建筑施工现场上劳动力、材料、成品、半成品、施工机械的需要数量和调配情况,以及现场临时设施的数量、水电供应数量和能源、交通的需要数量等等。

 1.6 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1.6.1 进度计划的编制依据 项目施工计划的编制依据,一是本项目的工程承包合同。合同中工期的规定是确定工期计划值的基本依据,合同规定的工程开、竣工日期,必须通过进度计划来落实。二是本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这个资料明确了施工能力部署与施工组织方法,体现了项目的施工特点,因而成为确定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目标计划的基础。三是企业的施工生产经营计划。项目进度计划是企业计划的组成部分,要服从企业经营方针的指导,并满足企业计划综合平衡的要求。

 学

 海

 无

 涯

 1.6.2 进度计划的编制程序

  进度计划的编制程序

 1.6.3 进度计划编制说明表

 编制的进度计划表

 分类方法 计划类型 说

 明 按计划期限 总进度计划 对项目建设各阶段的工作进程、重点工程的进度作出纲要性的安排。

 年度计划 按建设年度编制的进度计划,应按照总进度目标去安排。

 季度计划 按照年度计划确定的进度目标,结合季度具体条件进行计划安排。

 月、旬计划 是年、季度计划的具体化,是组织日常生产活动的依据。

 按项目划分 项目总体 控制计划 根据业主对整个建设项目进度计划目标的总体构想,确定整个建设项目的进度计划目标,由项目总承包人负责编制,业主批准。

 单项或单位工程进度计划 根据总的进度计划目标,对某一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进行进度计划的安排,是实施性的计划,由单项收集编制依据 划分施工分项 计算工程量 套用施工定额 计算劳动量和机械台班量 确定各工作持续时间 编制初始进度计划 检查初始进度计划 编制正式施工进度计划

 学

 海

 无

 涯

 或单位工程承包人编制,监理工程师批准。

 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 根据单项(单位)工程进度计划的目标要求,对特别复杂和特殊的分部(分项)工程作进一步地计划安排,由分部(分项)工程的承包人编制,总承包人审核,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第二章

 某县新建法院审判楼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研究与分析

 2.1 工程概况及工程特点

 2.1.1 建筑概况 该工程为地下1层、地上11层的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129000m2,建筑高度34.10m(室外地坪至十一层女儿墙顶),地下 1 层,层高 3.3m,1 至 11 层住宅层高为 2.9m。一、二、三、四单元为普通住宅,东边两层为非配套公建设施,地下一层储藏。普通住宅每单元设有一座载人电梯一座踏步式楼梯。

 2.1.2 结构概况:

 该工程结构体系为钢筋混凝土体系,结构类型为剪力墙结构。±0.00 以上地上 11层,地下1层。本工程基础设计采用板式筏形基础。地下室底板砼厚度为600mm和1000mm。地下室外墙壁厚为 300mm,配有内外两层钢筋网。底板底和砼外墙均设有 SBS(3+3)聚脂胎卷材防水层,采用外防外贴法。

 2.1.3 工程特点 该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高,工期紧,要按期交工必须科学合理的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土建施工、水电、消防、通讯及室内粗装饰工程穿插同时施工,工作配合及关系协调是按期完成施工至关重要环节。该工程材料涉及范围广、种类多,在防火、防水、防盗等工艺设计上新型材料使用较多。

 学

 海

 无

 涯

 2.2 人员配备计划

 2.3 工程的总体部署介绍及分析 2.3.1 某县新建法院审判楼工程施工总体部署 a)施工部署 组织建立工程项目部统一部署、统一指挥,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1)施工组织部署 组织施工以土建为主,安装及装饰工程配合施工,协调建设单位所指定的各分包单位的分项工程施工。

 整个工程分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含水电安装工程)、屋面工程、楼地面工程、门窗工程和装饰工程、安装调试及了尾工程等。

 2)资源配置 (a)剪力墙、梁、板所用模板均采用木模,支撑及顶撑采用优质碳素钢 Q235 碗扣架。

 (b)施工现场的主要垂直运输机械:1 台 80T-M 塔吊,2 台上人电梯。

 (c)外脚手架采用钢管脚手架(另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项 目 经 理 项目副经理 技术总负责

 木 工 组

 砼 工 组

 架 子 组

 机 电 组

 水 电 组

 瓦 工 组

 铁 工 组

 装 饰 组

 质安组 施工组

  材料组

 机械设备组 技术资料组

 保安组

 后勤组

 学

 海

 无

 涯

 3)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关键项目的施工采用重点集中和连续作业,非关键项目穿插进行交叉作业的施工方法和顺序。

  4)现场施工设一个土建施工队,安装、装璜、机务队各设一个专业队,组织流水作业;其他各专业队分组与土建队配合。地下室按顶板变形缝进行分段施工,组织流水作业。

 b)工期控制 合同要求工期为 420 天,根据该工程特点,安排人力、物力,精心组织精心施工,按工期要求竣工交付使用,具体控制点为:地下工程:约 40 天;上部主体结构:约 125天;(包括冬期施工)装修:140 天;(不包括主体施工时穿插进行的装修)竣工了尾:30 天。

 c)施工方案的选择 1)±0.000 以下基础的工程施工方案。C15 砼垫层:采用商品砼,水平运输由人力斗车完成。钢筋砼地下室底板:先施工地下室底板,钢筋现场制作安装,采用商品预拌砼,砼水平运输由输送泵完成。地下室墙、梁板:墙模板采用胶合板模板,防水对销螺栓固定。梁板采用常规方法施工。回填土:由场外选择优质粘土运至现场,采用工程铲车倒运至基坑,部分为人力车倒运,机械分层夯实。

 2)主体结构工程: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应充分合理安排,具体部署方案如下:模板工程:剪力墙配备一套模板,水平梁板结构配备三套模板,垂直运输主要由塔吊进行吊运。钢筋工程:均为现场统一制作,塔吊吊运,人工绑扎。

 3)墙体砌筑结构和室内装饰施工方案。在主体结构完成后开始,从下至上跟进施工,室内抹灰工程待分阶段结构验收后开始施工,其施工顺序与墙砌体结构工程施工相同。

 4)外墙装饰工程待所有墙体砌筑完成后由上至下进行。

 5)门窗工程施工方案 所有门窗均按设计要求与专业厂家订购成品,现场安装。

 d)施工机械的选择 本工程地下室开始施工时,垂直及水平运输设 1 台 80 吨/米塔吊,塔吊基础外围砌240 砖墙至室外地面,用以保护塔基及电机,以保安全。塔吊的布置应确保单体工程施工的作业面在塔吊的工作的半径内。地下室工程结构施工完毕,在主体结构及装修工程施工中,在楼附近各安装施工电梯。钢筋加工等机械配备齐全。故选用的主要机械如下:

 2.3.2

 对某县法院审判楼施工总体部署分析及修正

 学

 海

 无

 涯

 施工方案的选择是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施工方案确定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单位工程的施工效果,施工方案的选择主要包括重要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机械的选择、施工流向的确定、施工程序和施工顺序等。施工组织总设计中要拟定一些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这些项目通常是建设项目中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工期长,对整个建设项目的建成起关键性作用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以及全场范围内工程量大、影响全局的特殊分项工程。

 a)施工平面布置的原则为:

 1)按照前后兼顾的原则,合理分段,适时调整; 2)根据结构特点,合理布置大型设备,满足施工需要,保证施工安全,在此基础上合理设置材料堆放场,尽可能避...

篇二: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设计)说明书

  论静压预应力管桩工程质量控制

  学 生 姓 名 小周 专 业 名 称 土木工程 指 导 教 师

 太空科技大学

 2 2012 年 年 11 月

 0 20 日

 学

 号:

  太原科技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论静压预应力管桩工程质量控制

  指导教师:

 太原科技大学

  专业名称:

 土木工程

 论文提交日期:2012-11-20

  论文答辩日期:

 论文评阅人:

 太原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

 专业大专生毕业论文开题情况表

 指导教师姓名

 学生姓名

 范富明

 学号

 论文题目

 论静压预应力管桩工程质量控制

 简介:(选题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意义)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控制是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施工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着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迅猛发展,各种新型施工工艺也不断涌现,在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方面,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以其桩身混凝土强度高、适应性广、耐冲击性能好、穿透力强、承载力高、抗弯抗裂性能好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中、高建筑基础施工中,因此,对桩基础施工的掌握及其施工质量的监控就显得更加必要。

 要想很好地对桩基础中静压预应力管桩各环节的施工质量加以控制,在掌握它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同时,还要按照国家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针,做到“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将之与现场实际情况有机结合,真正做到全方位、规范化控制,同时从建设过程中各施工阶段的管理着手,在施工前做好质量预防工作,施工中认真自检自查,动态控制,施工后严格验收,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控制建筑工程桩基础中静压预应力管桩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服务于社会和人民,为整个国家经济建设打下坚定基础。

 论

 文

 提

 纳

 一、概述 二、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勘察 三、预应力管桩施工前准备工作 四、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 五、出现问题与事故处理 六、静压桩质量控制要点 七、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实例简介 指导教师意见:

 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意见:

 要求:

 1 1、 、 选题合理,有研究价值与实际意义。

 2 2、 、 结合本人工作实际和专业知识要撰写不少于 0 300 字的开题报告,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和论文主要内容及工作安排等。

 3 3、 、 论文题目选定后,原则上不能改题,有特殊原因者须上报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同意。

 4 4、 、 学生填写此开题情况表交网络教育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存档。

  目

 录

 摘 要 ······························· I 第一章

 概 述 ··························· 1 1.1

 简

 介 ...................................................... 1 1.2

 桩基础的概念 ................................................ 1 第二章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勘察 ··················· 5 2.1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 .......................................... 5 2.2

 各阶段勘查的内容 ............................................ 5 2.3

 持力层的选择 ................................................ 6 第三章

 预应力管桩施工前准备工作 ················· 7 3.1

 预应力管桩的制作 ............................................ 7 3.2

 预应力管桩施工前准备 ........................................ 7 3.2.1 预应力管桩进场施工前审批程序 ........................... 7 3.3

 管桩起吊及堆放 .............................................. 8 3.4

 桩放线定位和确定打桩顺序 .................................... 8 3.5

 试桩 ........................................................ 9 第四章

 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 ···················· 11 4.1

 预应力管桩沉桩机理 ......................................... 11 4.2

 预应力管桩静压施工 ......................................... 12 4.2.1

 静压桩施工特点:

 ..................................... 12 4.2.2

 静压管桩施工方法 ..................................... 12 4.2.3

 压桩施工要点 ......................................... 14 第五章

 出现问题与事故处理 ···················· 17 5.1

 桩身断裂 ................................................... 17 5.2

 沉桩达不到设计要求 ......................................... 18 5.3

 桩顶位移及桩身上浮 ......................................... 18 5.4

 引孔压桩的问题 ............................................. 19 5.5

 桩端封口不实 ............................................... 19 5.6

 桩身倾斜 ................................................... 19

 5.7

 接桩处开裂 ................................................. 19 5.8

 桩顶(底)开裂 ............................................. 20 5.9

 地质构造带 ................................................. 20 5.10

 基坑开挖 .................................................. 20 第六章

 静压桩质量控制要点 ···················· 21 6.1

 质量预控 ................................................... 21 6.2

 过程质量控制 ............................................... 21 6.3

 预应力桩检测 ............................................... 22 6.4

 桩终压力与极限承载力 ....................................... 22 第七章

 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实例简介 ················ 24 7.1

 工程概况 ................................................... 24 7.2

 施工组织 ................................................... 24 7.2.1 组织管理 .............................................. 24 7.2.2 施工前准备 ............................................ 24 7.2.3 施工进度计划 .......................................... 25 7.3 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 25 7.3.1 预制桩施工 ............................................ 25 7.3.2 测量放线 .............................................. 26 7.3.3 预制桩质量验收及堆放。

 ................................ 26 7.3.4 桩机就位及起吊插桩 .................................... 27 7.3.5 压桩 .................................................. 27 7.4

 质量验收标准 ............................................... 28 7.5

 质量通病及预控对策 ......................................... 30 7.6

 质量保证措施 ............................................... 31 7.7

 成品保护 ................................................... 31 7.8

 安全技术措施 ............................................... 32 参考文献 ····························· 34 致

 谢 ······························ 35

 摘 要 本文首先对桩基础工程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及桩基的概念、特点作了具体概述,其次重点阐述了现阶段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常用的静压预应力管桩基础施工的施工工艺及在施工全过程中按国家规范和设计要求对其施工质量实施的具体监控,其中监控内容包括:施工前期地质勘察、预制桩的制作、运输、起吊、堆放、测量、定位、压桩施工等多方面监控,而且还就如何实行质量控制和各道工序中质量控制的要点作出了具体的数字说明;其次又进一步细致的讲述了,各道施工工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及施工中常规问题与事故的处理方法和施工中在安全方面采取的措施;最后例举工程实例,并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了桩基础工程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实施的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建筑;管桩;质量控制

 第一章

 概 述 1.1

 简

 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迅猛发展,各种新型施工工艺也不断涌现,在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方面,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以其桩身混凝土强度高、适应性广、耐冲击性能好、穿透力强、承载力高、抗弯抗裂性能好、施工快捷、方便、质量稳定可靠、耐久性好、经济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中、高层建筑基础施工中,因此,对桩基础施工的掌握及其施工质量的监控就显得更加必要。

 由文献[1]、[2]可得:

 1.2

 桩基础的概念 1. 桩基础,简称桩基,通常由桩体与连接桩顶的承台组成,当承台底面低于地面以下时,承台称为低桩承台,相应的桩基础称为低承台桩基础。当承台底面高于地面时,承台称为高桩承台,相应的桩基础称为高承台桩基础,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多用于低承台桩基础。

 2. 桩基础是目前建筑基础选择中常用的一种基础形式,当建筑场地浅层地基土比较软弱,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又不宜采取地基处理措施时,可考虑选择桩基础,以下部坚实土层或岩层作为持力层。作为基础结构的桩,是将承台荷载(竖向和水平的)全部或部分传递给地基土(或岩层)的具有一定刚度和抗弯能力的杆件。

 3.

 桩基础通过承台把若干根桩的顶部连接成整体,共同承受荷载,其结构形式根据上部结构的特点和地质条件选用:在框架结构的承重柱下,或桥梁墩台下,通常借助承台设置若干根桩,构成独立的桩基础;若上部为剪力墙结构,可在墙下设置排桩,因为桩径一般大于剪力墙厚度,故设置构造性的过渡梁;若承台采用筏板,则在筏板下满堂布桩,或按柱网轴线布桩,使板不承受桩的冲剪,只承受水浮力和有限的土反力;当地下室由具有底板、顶板、外墙和若干纵横内隔墙构成空箱结构时,宜可满堂布桩,或按桩网轴线布桩,由于箱体结构刚度很大,能有效地调整不均匀沉降,因此这种桩基础适用于任何软弱、复杂的地质条件下的任何结构形式的建筑物。

 4. 桩基主要功能就是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至地下一定深度处密实岩土层,以满足

 承载力、稳定性和变形的要求。由于桩基能够承受比较大而且复杂的荷载形式,适宜各种地质条件,因而在对基础沉降有严格要求的高层建筑、重型工业厂房、高耸的构筑物等情况下成为比较理想的基础选型。

 5. 桩基础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是减少建筑物沉降与不均匀沉降的良好措施,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且布置灵活,对结构体系、范围及荷载变化等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特别是静压管桩基础施工,克服了传统打入桩存在的振动、噪声等环境问题(桩基础详见图1-1、图1-2、图1-3)。

 6. 桩按不同的施工工艺分为多种,如:预制桩、灌注桩等,下面主要介绍:预制桩(预制桩:是在工厂或现场预制成桩的混凝土桩,有实心或空心方桩、管桩之分。一般为提高预制桩的抗裂性能和节约钢材可做成预应力桩,为减小沉桩挤土效应可做成敞口式预应力管桩。)的其中一种类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桩”(简称预应力桩):是将钢筋混凝土桩的部分或全部主筋作为预应力张拉钢筋,采用先张法或后张法对桩身混凝土施加预压应力,提高桩的抗冲(锤)击能力和抗弯能力。预应力桩的特点是:强度高、抗裂性好。其施工工艺包括制桩与沉桩两部分,沉桩工艺又随沉桩机械而变,分三种:捶击、静压式、振动式(PHC管桩详见图1-4)。

 本文主论“静压式”,静压式:是采用液压或机械方法对桩顶施加静压力而将桩压入土中并达到设计标高。施工过程中无振动和噪声、无冲击力等优点,适宜在软土地带或城区内施工,从而更好的适应今后对绿色岩土工程的要求。但应注意,其挤土效应仍不可忽略,亦应采取防挤措施。静力压桩机压桩力一般约为800~5000KN,最大压桩力已达8000KN。同时该类型桩基础具有“工艺简明、质量可靠”,“造价低、检测方便”的特性。诸多优点的结合便大大推动了静压预应力管桩在当今建筑工程上的应用,并使之有望成为今后桩基础发展的主打产品。

 桩基础图 1-1

  桩基础图 1-2

 桩基础图 1-3

  PHC 管桩图 1-4

 第二章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勘察

  由文献[1]、[2]可得:

 2.1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 建筑场地勘查应广泛研究整个工程在建设施工和使用期间,场地内可能发生的各种岩土、土体的失稳、自然地质及工程地质灾害等问题。

 建筑场地的岩土工程勘查,应在搜集建筑物或构筑物上部荷载、功能特点、结构类型、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和变形限制等方面资料的基础上进行。

 工程地基勘查的目的在于使用各种勘查手段和方法,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建筑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

 建筑场地地形平坦,地表土坚实,并不证地基土均匀与坚实。优良的设计方案,必须以准确的工程地质资料为依据,...

篇三: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

业 设 计

 院系名称

  继续教育学院

 2013 年

 4

 月

 12

 日

 设计题目

 新辉环保科技生产办公楼设计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土木工程( 专升本)

 2011 级滁州站

 指导教师

 1

  新辉环保科技生产办公楼设计 摘要:

 本设计为新辉环保科技生产办公楼由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两部分组成。

 本办公楼的建筑面积为 6032.76m2, 层数 6 层(局部 7 层)

 , 结构体系为框架结构。

 办公楼形状采用的是比较常用的矩形形状, 在平面布置时采用的是内走廊。

 建筑设计包括建筑设计总说明、 建筑平面设计、 立面设计和剖面设计; 结构设计包括结构平面布置及计算简图确定, 计算简图选取一榀框架进行荷载计算、 内力计算、 内力组合、 框架梁、 柱截面设计和配筋计算、楼板和屋面设计、 楼梯设计, 基础设计等。

 关键词:

 办公楼、 框架结构、 建筑设计、 结构设计。

  Design of production and office building of Xinhu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mpany

 Student major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Deng Li Guo

 Tutor

 Name

  Huang Shen Jiang

 2

  Abstract: Design of production and office building of Xinhu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mpany was designed by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structural design two parts. Construction area of this office building was 6032.76m2 and layers was six layers(part seven layers)

 , Structure system was frame structure. The office building shape is relatively commonly used the rectangular shape, in layout when used is the internal corridor. Architecture design includ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always explain, building the plane design, the vertical design and profile design; Structural design includes structure layout and calculation diagram sure, calculation diagram investigated. one selecting a load calculation,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 internal force combination, beam and column section design and reinforcement calculation, floor and the roof design, stair design, basic design, etc. Key words:

 Office building, Framework, Architectural design, Structural design.

 新辉环保科技生产办公楼设计

 目

 录

 摘要 ......................................................................................................................................... 1 Abstract.................................................................................................................................... 2 引言……………………………………………………………………………………….4

 3

 第一章

 建筑设计部分 ........................................................................................................ 5 1.1 工程概况................................................................................................................... 5 1.2 办公楼的建筑说明 .................................................................................................. 6 1.3 建筑构造说明 .......................................................................................................... 9 第二章 结构设计部分 ........................................................................................................ 13 2.1 工程概况................................................................................................................. 13 2.2 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2.3 荷载计算 ................................................................................................................. 18 ............................................................................................ 13 2.4.内力计算................................................................................................................. 22 2.5.横向框架内力组合 ................................................................................................ 57 2.6 截面设计与配筋计算 ............................................................................................ 64 2.7 基础设计 ............................................................................................................... 79 2.7.1 基地尺寸确定(内柱基础)

 ............................................................................ 79 总 结 ..................................................................................................................................... 83 致 谢 ..................................................................................................................................... 84 参考文献 ............................................................................................................................... 85 毕业设计图纸目 录 .............................................................................................................. 86

 4 引

 言

 本设计是按合肥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土木工程(专升本)

 2011 级滁州站(2012 ~2013 学年)

 毕业设计(论文)

 任务书要求编写的毕业设计, 内容包括建筑设计、 结构设计两部份。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阶段, 是毕业前的综合学习阶段, 是深化、 拓宽、 综合教和学的重要过程, 是对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全面总结。

 按老师的布置本人的毕业设计题目为《新辉环保科技生产办公楼设计》 。

 在毕业设计前期, 我温习了《结构力学》 、 《钢筋混凝土》 、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等知识, 并查阅了 :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67-2006、 《结构抗震规范》 、 《混凝土规范》 、 《荷载规范》 等规范。

 在毕业设计中期, 我们通过所学的基本理论、 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建筑、 结构设计。

 在毕业设计后期, 主要进行设计手稿的电子排版整理, 并得到合肥工业大学黄慎江老师的审批和指正, 使圆满地完成了设计任务, 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毕业设计的这段日子里,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 经过资料查阅、 设计计算、 论文撰写, 使我加深了 对规范、 规程、 手册等相关内容的理解。

 巩固了专业知识, 提高了综合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绘图时熟练掌握了 AutoCAD, 天正建筑制图软件, 结构设计软件。

 以上所有这些从不同方面达到了毕业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近年, 特别是“汶川大地震” 以后, 框架结构的设计形式采用较为普遍, 其结构建筑平面布置灵活、 使用空间大、 延性较好, 其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 能满足其较大的使用面积要求, 对生产办公楼有重要要求的建筑结构形式非常适用, 因此本工程也采用的是框架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设计的计算工作量很大, 在计算过程中以手算为主, 辅以一些计算软件的校正。

  这次设计是在合肥工业大学黄慎江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在此向尊敬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鉴于水平有限, 设计书中还存在不少缺点甚至错误, 敬请老师批评和指正。

 5

 第一章

 建筑设计部分

 1.1 工程概况 1.1.1 工程名称及概况 本工程为新辉环保科技生产办公楼, 工程所在地处某市中心主干道侧。

 根据建筑物功能使用、 经济性能要求及该地区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 该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在方案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建筑物功能与形式的关系、 建筑与地形的关系, 从建筑物功能与形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设计主要依据有关国家建筑、 结构设计规范, 根据该地区工程地质条件、 地震设防烈度、 气象资料等有关资料进行设计。

 工程名称:

 新辉环保科技生产办公楼设计 建设地点:

 安徽省合肥市 建筑面积:

 6032.76 平方米, 其中:

 一层:

 1191.51m2、 二层:

 826.50m2、 三层:

 998.69m2、 四层:

 998.69m2、 五层:

 998.69m2、 六层:

 910.42m2、 七层:

 108.16m2。

 建筑类型:

 框架结构 层数:

 6 层(局部 7 层)

 1. 1. 2 工程设计的相关资料 (1)

 地层特性 层序 地层名称 状态 地层包含物 层厚(M)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kf (Kpa)

 a 杂填土 可塑 黑灰色

 含少量碎砖 1. 1~1. 4 70 b 粉质粘土 可塑 黄灰色

 含氧化铁 0. 8~1. 1 140 c 粘土 硬塑 褐黄色

 含氧化铁、 铁锰结核 10. 0 260 d 强风化砂岩 坚硬 棕红色 含风化砂岩颗粒 未钻穿 350 (2)

 地下水:

 季节性上层滞水, 主要分布于上部填土层中, 水量中等, 对砼无侵蚀性。

 (3)

 拟建场地地面平坦。

 6 (4)

 工程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 建筑场地类别为 II 类, 场地特征周期为 0.35s。

 基本风压 0.35kN/m2, 基本雪压0.4kN/m2。

 (5)

 拟建物基础建议均可埋置于 c 层粘土层内,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260Kpa,压缩模量为 15Kpa。

 (6)

 基础开挖时, 严禁坑底土被水浸泡或曝晒。

 (7)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结构设计正常使用年限为 50 年, 耐火等级:二级。

 (8)

 屋面荷载:

 屋面为屋顶花园设计, 屋面荷载的取值标准应考虑相关荷载,同时屋面防水等级要求较高。

 1.2 办公楼的建筑说明 建筑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67-2006。

 1.2.1 设计思路

 我的毕业设计的选题是新辉环保科技生产办公楼的设计, 新辉环保科技生产办公楼可以向公司员工和客户提供一个良好的办公、 交 流 场 所 , 让职工的办公更加轻松和愉快,会议及技术交流更加方便, 在生产办公楼的设计中, 更加突出对办公环境的关注, 同时可以更充分的利用现有的空间。

 新辉环保科技生产办公楼的设计应该更加注重使用功能, 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办公的场所, 而且考虑了公司产品的销售展示及公司员工的生活必须品的采购, 因而设置了底层营业大厅及营业管理用房, 能员工既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工作, 也能愉快的生活。

 1.2.2 建筑功能空间 主要功能空间如下:

 (1)

 办公室 55 个; (2)

 会议室 3 个会议准备间 2 个,其中:

 5 层设置了面积约 1 80m2 的多功能会议室一个, 3 层设大、 小会议室各一个;(3)

 接待室 4 个 (4)

 档案室 2 个(5)

 底层商场营业大厅:

 约 665m2 , 商场仓库办公室 6 间, 消防控制室 1 间; (6)

 每层设男女厕所、 电梯间、 楼梯间(5)

 顶层设置休息、 休闲区及屋顶花园。

 功能空间布置原则如下:

 为了使办公环境达到改善的目标, 我准备利用动静分区的原则, 将建筑平面进行灵活的安排, 将商场营业大厅及仓库、 管理用房消防控制室安排的一层, 将档案室和多功能会议室这些利用率偏低的放置在顶层或较高层次上, 将最常利用的办公室, 工作中常用的大、 小会议安排的 2 到 4 层, 4 层还设

 7 置了接待室 4 间, 可以部门之间或与客户之间进行的简短的交流, 方便快捷。

 如果部门之间或与客户之间需要长时间轻松讨论的时候, 可以去 6 层休息、 休闲区。

 在建筑外墙的窗户使用上采用大面积的玻璃窗, 保证采光, 并且给人轻快地感觉。

 以上功能空间基本可以满足办公楼的使用功能, 且更加注重办公的环境上的舒适和便利性, 屋顶花园的设置也可以体现“环保” 的风格。

 1.2.3 建筑平面设计 本节设计内容包括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和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1.2.3.1 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根据建筑使用性质、 建设规模与标准的不同, 确定各类用房。

 由营业用房、 仓储用房、 办公用房、 会议用房和会议服务用房、 休闲场所等组成。

 办公楼内各种房间的具体设置、 层次和位置, 根据使用要求和具体条件确定。

 办公建筑根据使用要求, 结合基地面积、 结构选型等情况按建筑模数确定开间和进深, 并为今后改造和灵活分隔创造条件。

 办公楼中主要的房间有底层营业用房及仓库、 值班室、 办公室、 会议室、 接待室、 消防控制室、 厕所等, 还有一些辅助房间, 办公室分为大型办公室和小型办公室, 多功能会议室及大小会议室, 所有房间均为矩形。

 1.2.3.2 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本建筑坐北向南有利与采光, 并在根据各功能空间对采光的要求布置各个房间的平面位置。

 本建筑平面设计中为了 有机地组合内部使用空间, 合理划分使用分区, 考虑各功能空间使用要求的不同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合理布置各房间, 以方便各房间的交通联系同时满足各功能空间的合理使用。

 楼梯、 电梯厅与门厅临近, 满足防火疏散要求。

 楼梯 楼梯是建筑物内各个不同楼层之间上下联系的主要交通设施, 楼梯应做到上下通行方便, 首先有足够的通行宽度, 其次为了 能够满足防火和安全的疏散要求要有足够的疏散能力, 并应满足坚固、 耐久和一定的审美要求。

 本...

篇四: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

.

 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专业名称:

 土木工程 年级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二○一二年四月 十七日

  开题报告

 . .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 包家山隧道主体结构暨施工设计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公路隧道既是道路构造物, 又是地下工程, 涉及多个学科, 属复合技术。

 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 快速、 健康发展, 为了扩大内需,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加大了对公路建设的投入, 公路建设又迎来了一个春天。

 因此, 今后索道修建将会越来越多。

 通过本次设计, 能很好地巩固大学四年来所学的各个方面知识, 培养自己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并将所学的书本知识很好的联系到实际的设计操作中去, 对隧道建设的整个过程及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必要的认识, 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

 21 世纪是地下空间作为资源加以大力开发的利用的世纪, 是隧道和地下工程大力发展的世纪。

 隧道发展是解决地面交通紧张, 土地资源保护的有力措施, 从而满足交通,保护环境, 使城市成为人与自然相和谐。

 隧道的开发与利用可以大大缩短行车路程, 提高行车效率。

 同时, 隧道的建设环境也是多方面的, 在山岭地带, 可以克服高程障碍、缩短行程、 节约燃料、 节省时间、 改变道路线形, 使行车更加舒适、 减少植被破坏、 保护生态环境; 还可以克服塌方、 雪崩、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行车造成的影响。

 隧道的建设过程也同样不受地面环境的影响, 而且适合各种地形, 所以隧道的发展是广阔的。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

 隧道及地下工程是我国建设领域的基础工程, 也是土木工程的重要研究领域。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隧道数量最多、 建设规模最大、 发展速度最快的隧道大国。

 我国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在施工技术上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

 世界上大多采用的施工方法主要有新奥法、 地下连续墙法、 台阶法、 浅埋暗挖法、 盾构法、 全断面法等等。

 这里新奥法是采用最多的方法, 其全名为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方法。

 在上世纪 50 年代由奥地利学者提出的, 之后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

 但是目前我国隧道的建设还有许多应该解决的问题, 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还属粗放型; 总体装配水平低, 配套设备的国产能力低,施工效率低, 环境差; 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水平低, 不良地质条件的综合技术水平不高等不利因素。

 但随着世界大环境的技术条件的日渐强大, 这些问题将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满意的答复!

 . . 三、 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内容 1. 概述 区域地质地貌、 地质水文、 自然环境条件、 气象条件、 工程设计原则概述。

 2. 隧道主体结构设计 主要包括洞门类型选择, 洞身平面、 纵断面、 横断面设计, 围岩压力计算与支护类型选择, 衬砌结构计算。

 3. 施工设计 主要内容有:

 主要施工方法、 工序及工艺(包括开挖方法、 爆破、 出渣运输、 超前支护、 喷射混凝土、 锚杆、 钢架、 二次衬砌等)

 。

 四、 毕业设计(论文)

 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依据《公路隧道设计技术规范》 , 根据设计隧道的工程环境、 施工要求及相应的水文地质条件, 拟定隧道的洞门类型及平、 纵、 横断面; 根据隧道埋深以及岩体类型, 计算隧道围岩压力; 根据围岩类型及围岩压力, 进行隧道支护类型设计; 根据工程环境和围岩地质条件对隧道选择不同施工方法、 初期支护、 二次衬砌以及其他防护措施等。

 依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 及具体工程地质环境和气象条件采取经济、 合理安全的施工方法和工艺。

 努力做到依靠科技、 精心组织、 合理安排, 实现施工质量与造价在保证工期和安全施工的前提下的最佳解决方法。

 五、 毕业设计(论文)

 进度安排(按周说明):

 1、 第 7 周 搜集相关参考资料和文献, 撰写开题报告。

 2、 第 8 周 查看所选资料, 了解相关知识, 准备开始毕业设计。

 3、 第 9 周 撰写设计绪论、 隧道工程概况和工程依据。

 4、 第 10 周 隧道断面布置与围岩压力计算。

 5、 第 11 周 中期报告撰写与衬砌支护设计。

 5、 12-14 周 隧道衬砌结构计算、 验算及结构内力图绘制。

 6、 15-16 周 主要工程项目施工设计。

 7、 第 17 周 计算书与图纸修改、 打印、 装订, 准备答辩。

 . . 六、 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获得情况:

 [1]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主编·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D70-2004)·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主编·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 F60-2009)

 ·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 [3]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主编·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60-2009)

 ·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 [4]

 中建标公路委员 会主编·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5]

 原国家冶金工业局主编·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2001)

 ·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1. [6]

 贺永年, 刘志强主编· 《隧道工程》 ·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2. [7]

 夏永旭, 王永东主编· 《隧道结构力学计算》 ·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8]

 张向东主编· 《隧道力学》 ·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0. [9]

 关宝树主编· 《隧道及地下工程喷混凝土支护技术》 ·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 [10] 徐干成, 白洪才主编· 《地下工程支护结构》 ·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1. [11] 霍润科主编· 《隧道与地下工程》 ·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11] 钱东升主编·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 ·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12] 关宝树主编· 《隧道工程施工要点集》 ·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13] 杨小林主编· 《地下工程爆破》 ·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14] 戴俊主编· 《爆破工程》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15] 程康, 祝文化, 王清华主编· 《岩土开挖工程爆破》 ·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七、 指导教师审批意见(对选题的可行性、 研究方法、 进度安排作出评价, 对是否开题作出决定):

  指导教师:

 (签名)

 年

 月

 日

 . .

 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专业名称:

 土木工程学院 年级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二○一二年五月 十日

  中期检查

 . .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中期检查表 指导教师:

  职称:

 所在系部(单位):

 土木工程学院

 教研室(研究室):

  题

 目 包家山隧道主体结构与施工设计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一、 选题质量 1、 有关隧道设计与施工的毕业设计应该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现实意义。

 隧道设计施工是土木工程专业岩土方向的重要实践性环节。

 我们能够在完成隧道设计与施工组织基础上, 加深对隧道工程的认识, 初步掌握隧道的隧道定位、 隧道几何设计、 隧道结构设计、 隧道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法, 通过此次设计, 做到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达到综合训练的要求。

 2、 本次选题题目难度适中, 所选的题目 符合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 标和教学基本要求,在复习土木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将难度有所提高, 做到题目具有先进性和一定的完整性,尽可能反映隧道设计施工的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力求结合生产,科研任务进行。

 3、 本次隧道的毕业设计计划定于四五两个月份完成, 设计内容主要分隧道的设计与施工。

 在设计方面, 计算量很大, 包括洞口洞门设计, 稳定性验算如抗滑稳定性, 抗倾覆验算, 强度验算, 围岩应力验算, 衬砌选择等; 而施工方面主要根据隧道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质环境进行施工的规划和安排。

 4、 我国近年来, 加大力度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道路方面的建设。

 做好隧道的施工与设计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 在科研上合理的创新设计也会给隧道的施工带来很大方便, 比如缩短工期, 加强隧道施工的机械化进程等。此次选择隧道的设计与施工课题, 不仅能提升自 己独立完成设计的能力, 同时也能通过不断学习, 吸收更多本专业的知识, 对我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服务社会具有很大帮助。

 二、 开题报告完成情况 本次设计时间已将过半, 自己对隧道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

 开题报告有关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国内外研究综述毕业设计(论文)

 所用的主要技术与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获得情况已基本完成。

 . . 三、 阶段性成果 1、 第七周 搜集相关参考资料和文献, 撰写开题报告。

 2、 第八周 查看所选资料, 了 解相关知识, 准备开始毕业设计。

 3、 第九周 撰写设计绪论、 隧道工程概况和工程依据。

 4、 第十周 隧道断面布置与围岩压力计算。

 四、 存在主要问题 1、 计算过程比较复杂, 计算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资料;

 2、 隧道地形比较复杂, 围岩应力比较复杂, 根据围岩类别选取不同的支护方式。

 3、 缺乏经验, 一些细节问题考虑不周。

 五、 指导教师对学生在毕业实习中, 劳动、 学习纪律及毕业设计(论文)

 进展等方面的评语

 指导教师:

 (签名)

  年

  月

  日

 . . 摘要 本设计对包家山隧道的主体结构及主要工程项目 的施工进行了 设计, 内容主要包括:

 对隧道平面、 纵断面、 横断面的设计以满足经济、 合理、 安全、 施工容易等要求;在考虑尽量少刷坡和隧道“早进洞、 晚出洞” 的原则确定洞门位置; 根据隧道进出口地形和工程地质条件, 结合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及洞口防排水需要, 选用经济、 美观并有利于视线诱导的洞门形式; 采用假定抗力图形法, 考虑弹性反力作用, 对隧道衬砌结构设计和计算以保证衬砌能够满足围岩压力的要求; 选择合适隧道施工工艺使之满足本隧道围岩节理发育、 围岩不稳定易发生变形等要求; 在开挖过程中, 采用光面爆破技术,并进行科学管理。

 关键词:

 隧道; 主体结构; 施工; 设计

 . . Abstract The design design the major struct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ain engineering of Baojiashan tunnel, the content mainly includes: Plane of the tunnel, vertical section of the tunnel, cross section of the tunnel design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economy, a reasonable, safe, easy construction, etc. Brush as little as possible in considering the slope and tunnel "getting in the tunnel portal as early as possible and getting out the tunnel portal as late as possible" principle to determine the location of portal;.import and export under the tunnel an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terrain, combined with the excavation side slope stability and Yang drainage holes need to choose the economic, aesthetic and conducive to the form of attention-induced portal; Using putative resistance graphic method,in consideration of the elastic force, structural design of tunnel lining and calculation to ensure the lining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ressure of surrounding rock Choosing the right tunnel construction craft to meet the joint development of tunnel surrounding rock, rock deformation prone to instability, etc; In the excavation process, smooth exploding will be used,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will be a necessary step. Key words : tunnel; major structure; construction; design

 . . 目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 1.1 地理位置 ........................................................................................................................... 1 1.2 地形地貌 ........................................................................................................................... 1 1.3 隧道地质 ........................................................................................................................... 1 1.4 气候气象 ........................................................................................................................... 2 1.5 主要技术标准 .................................................................................................................. 2 1.6 设计依据 ........................................................................................................................... 3 第二章 总体设计........................................................................................................................... 4 2.1 平面设计 ..............................................................................

篇五: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

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 教务处制表

 毕业

 二〇一五 毕业 年 三月

 毕业 二十 日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专科本科论文 300 起�具体信息联系

 二、论文参考题目

 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探索 浅谈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发展 浅谈基于创新原则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探析土木工程建筑管理关键问题 基于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探究性分析 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实践与规划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论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的应用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初探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分析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强化对策探析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的探讨与实践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研究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及对策探讨 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探究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改革思考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浅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两者之间的关系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 论土木工程专业教改与国家注册工程师的统一 土木工程施工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对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 浅析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关于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与策略 农林院校土木工程学科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提高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有效措施 浅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两者之间的关系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浅谈土木工程施工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归纳及经验 对土木工程施工环保措施分析 土木工程施工中技术创新的实践与总结 对独立设置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的探讨 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材料”的角色定位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浅析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监控措施分析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创新 对土木工程建筑管理中关键问题的探讨 探讨土木工程建设中钢结构技术的应用与管理

 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实践与规划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浅谈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管理 对如何加强土木工程施工中质量的控制探讨 浅谈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土木工程学科教学中宜注重工程案例教学 浅谈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研究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发展探讨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发展问题分析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浅析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创新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常见的不足及对策 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措施 解析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设计的协作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与应对措施的研究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时空思想”在土木工程学科中的应用 探究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土木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探究 关于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研究 提升土木工程类专业课教学方法与质量之举措 浅谈土木工程建设中的成本控制 高校“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谈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 土木工程施工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试论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有效措施

 《土木工程概论》教学研究 浅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小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课程发展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涉海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建设初探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常见的不足及对策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探讨 现代土木工程特点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分析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探讨 安全性前提下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策略初探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基于结构生命周期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策略初探 谈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关于智能材料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研究 浅析土木工程建筑节能措施 土木工程结构抗震主动控制 H_2/H_∞混合优化设计 中央苏区土木工程建设与社会变迁 关于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探讨 浅谈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新时期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策略分析与探讨 新时期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浅析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实践与规划 浅析现代化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若干问题研究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探究 浅析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基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及管理的探析 土木工程结构类系列课程一体化教学研究 试析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关于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 土木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浅析 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分析 土木工程施工中裂缝处理策略探究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 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防止技术的分析 试论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问题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浅谈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理工作要点 创新能力培养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的改革研究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创新研究 有关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探讨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措施浅析 浅谈我国土木工程施工管理 分析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现存问题及对应措施 浅析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 土木工程施工环保措施分析 试分析土木工程施工的项目管理 关于对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思考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析 土木工程施工中裂缝处理策略分析 基于安全性、经济价值前提下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发展探讨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创新初探 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浅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土木工程结构监测方法的发展状况分析 土木工程施工建设项目管理综述 试论现代土木工程教学的创新方法 浅议高校《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施工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土木工程概论类课程教学探讨 电子教材在土木工程施工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探索 浅谈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发展 浅谈基于创新原则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探析土木工程建筑管理关键问题 基于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探究性分析 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实践与规划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论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的应用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初探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分析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强化对策探析 城市中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的公害管理

 开拓创新

 深化改革

 稳步提高土木工程本科教学质量——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本科教育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与创新分析 试论土木工程施工中的钢结构技术 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课程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索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创新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 浅论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 探讨提升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 土木工程建设中的节能问题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仿真驱动的土木工程设计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土木工程施工中若干常见问题分析 提高“土木工程材料”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方法与实践 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分析 可持续土木工程结构的若干科学问题与实现技术途径 土木工程结构风场实测及新技术研究 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探析 房屋土木工程建设技术质量控制 土木工程结构中的抗震技术发展 探讨土木工程结构中的抗震技术发展 浅析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于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浅析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相关问题与对策 土木工程建设的检测与分析 探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材料选择及质量控制对策

 加强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方略探索 浅谈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措施 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材改革研究 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土木工程建设的检测与分析 土木工程建设的检测与分析 “卓越工程师计划”背景下土木工程学科国际化课程教育体系与评价研究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与应对措施的研究 土木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研究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探究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材料选择及质量控制策略 关于土木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问题的研究 土木工程结构模态参数识别 简论土木工程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土木工程现状及发展前景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若干问题研究 浅析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 对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 基于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探究性分析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土木工程类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探索 沿海土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与“专题研讨式”教学模式研究 土木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强化对策探析 GPS 测量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领域中的应用 探析土木工程建设中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的运用 基于仿真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实习实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探讨提升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

 土木工程建筑的技术浅析 当前土木工程施工中存在问题及相关对策研究 关于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探究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浅析土木工程施工中钢结构的使用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及考试改革探讨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讨 浅谈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相关问题 对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探讨 土木工程学科实践教学环节研究及探索 浅谈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 现代土木工程特点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强化对策探析 土木工程中土建施工的技术要点解析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问题分析及方法研究 关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探讨 浅析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 探究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优化策略 关于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技术的探讨 新形势下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浅谈加强土木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性 试述土木工程结构减震控制方法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研究 浅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实现安全性与经济性措施 关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其未来发展的探析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创新初探

 简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中国土木工程建设安全现状与风险监控对策 土木工程施工中若干常见问题分析 浅谈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创新 浅析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影响因素与对策 如何保障土木工程设计工作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土木工程建设施工管理的常见难题及对策 浅述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分析 现代土木工程特点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常见问题分析 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在土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策略探索 探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材料选择及质量控制对策 高校图书馆土木工程学科馆员的学科服务探讨——从“211”重点大学设立学科馆员谈起 提高土木工程类专业课教学质量的探讨 基于神经网络的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土木工程结构检测评估探讨 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中的统计识别方法综述 土木工程类高职实践性教学模式探讨 土木工程施工综合能力培养体系及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探析 虚拟仿真技术在土木工程类本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施工中地基加固结构技术的应用研究 关于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探讨 土木工程实验室管理模式与运行 探析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结合经验分析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施工技术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谈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分析 新时期我国土木工程事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浅议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土木工程——一个平实而又重要的学科 国内外土木工程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比较研究 浅析土木工程中的工程...

篇六: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

部分

  南京地铁 2 号线上海路站基坑围护结构设计

 中国矿业大学 2015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1

 页

 1 工程概况

 设计的工程为南京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上海路站,车站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汉中路,与上海路、莫愁湖路交叉路口,沿汉中路呈东西向布置。车站主体结构位于汉中路路面下,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主体大小为 19.6m × 192.9m ,基坑的开挖深度大约为 14.8m 。另外设有三个出入口和两组风亭。

 1.1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1.1.1 工程地质条件

 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通过地质勘察发现建设场地内自上而下各岩土层的分布情况如图表 1.1-1 所示。

 表 1.1-1 南京市地铁 2 号线上海路站地质土层分布表 土层编号 土层名称 土层描述 顶层埋深 (m)

 层厚 (m)

 ①-1 杂填土 松散稍密,表层为沥青路面及碎石垫层 — 0.82.7 ①-2b 2-3

 素填土 可软塑,由粉质粘土夹少量碎砖 0.82.7 0.92.8 ②-1b 2-3

 粉质粘土 可软塑,低塑性土,仅分布于场地东部 2.43.8 1.2 ②-1c 2

 粉土 饱和,中密,仅分布于场地中部及西部 1.52.7 1.42.8 ②-1d 4

 粉砂 饱和,松散,呈透镜体分布于场地中部 5.05.3 2.26.7 ②-2b 4

 淤泥质粉质粘

  土粉质粘土 流塑,局部软塑 3.612.0 2.010.6 ③-2-1b 2

 粉质粘土 可塑 13.215.3 2.23.8 ③-2-2b 1-2

 粉质粘土 硬可塑 16.217.5 2.74.8 ③-3-1a 1-2

 粘土 硬可塑, 20.021.0 3.04.2 ③-3-1b 2

 粉质粘土 可塑 23.024.2 2.05.2 ③-3-2b 3-4

 粉质粘土 软流塑 25.229.4 5.016.3 ③-3-2d 2

 中砂 饱和,中密 28.9 1.1 ③-3-3d 2

 粉细砂 饱和,中密,分布于场地西部 33.0 3.0

 中国矿业大学 2015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2

 页 ③-4b 2

 粉质粘土 可塑,场地东部缺失 31.039.0 1.89.6 ③-4e 粉质粘土混卵砾石 可塑,卵砾石含量一般不小于10%,分布于场地中西部 40.642.5 0.50.7 1.1.2 水文地质条件 站址区域内土体的地下水主要分浅层孔隙潜水层和深层孔隙承压含水层。浅层孔隙潜水层主要由人工填土层及中晚全新世冲积成因土层构成,其中②-1c 2 为透水粉土层、含水量丰富(渗透系数为 4.2×10 -3 cm/s);②-2b 4 土层在间夹薄层粉土、粉细砂处构成地下水渗透通道(渗透系数为 2.5×10 -4 cm/s)。深层孔隙承压含水层由埋深在 27.0 米以下的③-3-2b 3-4含粉砂粉质粘土及③-3-3d 2 粉细砂构成,由于③-3-2b 3-4 土层是以低塑性软流塑粉质粘土为主,水的渗透性小,而③-3-3d 2 粉细砂仅分布于场地西部,局部水量较大,但含水量不大,呈弱承压性。站址处勘察期间地下水水位在 1.11.2m 之间。

 本车站场地地下水为 HCO3-Ca.Na 型水(PH=8.0),该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1.2 工程周围环境 1.2.1 基坑周围邻近建筑物

  上海路站位于汉中路上,与上海路、莫愁湖路交叉口,呈东西向跨路口布设,其东南侧为在建温州大厦,东北侧为中国光大银行,西南侧为江苏省中医院,西北侧为医科大学口腔医院。1 号出入口过上海路,紧贴肯德基五星年华餐厅前端设置,周围有环亚广场汉中店,光大银行南京分行,农发行江苏省分行营业部等建筑;2 号出入口穿过汉中路,设置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东侧,周围有江苏省口腔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等建筑;3 号出入口位于车站西南侧,设置在江苏省中医院门诊部东侧,周围主要是江苏省中医院建筑群。

 本工程邻近的保护建筑物是江苏省中医院,根据调查该医院部分建筑物建于 50 年代初期,对地面沉降要求比较高;周围其他建筑大部分距离基坑较远,且基础形式相对较好,但商业大厦等高层建筑也需加强沉降控制。

 1.2.2 周围管线及地下构筑物设施

 已知的影响较大的管线有φ 1500 雨水管(埋深达 3.6m )、φ 500 上水管和φ 500 煤气管,这些管线计划一次性迁移。另有一些已知的管线须就地保护。场地范围内没有影响基坑施工的地下构筑物设施。

 1.2.3 周围道路

 上海路车站地处交通要道,汉中路为 8 根机动车道, 2 根非机动车道的城市主干道,地面道路宽敞,车流量较大;上海路为 4 根机动车道, 2 根非机动车道的城市次干道,地面道路较窄,车流量很大。施工占地、围挡对周围道路交通造成较大影响,施工期间必须保证汉中路的正常地面交通、江苏省中医院及环亚广场的日常人流进出。

 1.3 施工条件

 中国矿业大学 2015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3

 页

 本工程施工场地内无不良地质现象分布,施工时可在不同阶段形成独立的区域;施工现场的“三通一平”工作已有建设单位完成,施工用水用电均可从施工现场附近引出。因此,本工程已初步具备施工条件。

 2. 设计依据和设计标准

 2.1 有关的工程设计依据 本工程主要技术规范和标准如下表 2.1-1 所示。

 表 2.1-1 主要技术规范和标准

 2.2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2012 - 120

 JGJ )规定,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分为三个等级(见表 2.2-1)。

 表 2.2-1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的重要性系数 安全等级 破坏后果 重要性系数 0 一级 支撑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 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施工影响很严重 1.10 二级 支撑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 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施工影响一般 1.00 序号

  编号

 名称 1 GB 50157-2013 地铁设计规范 2 GB 50009-201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3

  GB 50017-2011 钢结构设计规范 4 GB 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5 GB 50021-2009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6 JGJ 120-201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7 DBJ 08-236-2013 市政地下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8

 基坑工程手册

 中国矿业大学 2015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4

 页 三级 支撑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 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施工影响不严重 0.90 由于周边建筑物大部分离基坑较远且地基承载能力较好,所以对本基坑开挖影响不大,确定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

 2.3 基坑变形控制保护等级标准

  按基坑工程已有工程经验,将基坑变形控制保护等级标准分为四个等级(见表 2.3-1)。

 表 2.3-1 基坑变形控制保护等级标准 保护 等级 地面最大沉降量及围护 结构水平位移控制要求 周边环境保护要求 特级 1.地面最大沉降量≤0.1%H; 2.围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 ≤0.1%H, 或≤20mm,两者取最小值; 1.离基坑0.75周围有地铁、煤气管、大型压力总水管等重要建筑市政设施必须确保安全; 2.开挖深度  18m,且在1.5H范围内有重要建筑、管线等市政设施或在0.75H范围内有非嵌岩桩基础埋深≤H的建筑物; 一级 1.地面最大沉降量≤0.15%H; 2.围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 ≤0.15%H,且≤30mm; 1.离基坑周围H范围内设有重要干线、在使用的大型构筑物、建筑物或市政设施; 2.开挖深度  14m且在3H范围内有重要建筑、管线等市政设施或在1.2H范围内有非嵌岩桩基础埋深≤H的建筑物; 二级 1.地面最大沉降量≤0.3%H; 2.围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 ≤0.4%H,且≤50mm; 仅基坑附近H范围外有必 须保护的重要工程设施 三级 1.地面最大沉降量≤0.6%H; 2.围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 ≤0.8%H,且≤100mm; 环境安全无特殊要求 注:H 为基坑开挖深度。

 工程基坑方案总体设计时根据周围环境保护要求、功能要求等制定的安全合理的设计标准,并结合基坑变形控制标准,确定保护等级为一级。

 3. 基坑围护方案设计

 3.1 围护方案论述 在基坑围护方案设计时,常采用的方法有土钉墙、钻孔灌注桩、 SMW 工法、地下连

 中国矿业大学 2015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5

 页 续墙等。对这四种围护方式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选出最适合于本工程施工的一种围护方案。具体的方案分析见表 3.1-1。

  表 3.1-1 方案分析对比 围护方案 定义 优点 缺点 土钉墙

  天然土体通过由钢筋制成的 土 钉 进 行 加 固 并 与 喷 射混凝土面板相结合,形成一个土挡墙来抵抗墙后的土压力,从而保持开挖面的稳定,这个土挡墙称为土钉墙。土钉墙是通过钻孔、插筋、注浆来设置的,一般称砂浆锚杆,也可以直接打入角钢、粗钢筋形成土钉。

  材料用量和工程量少,施工速度快; 施工设备轻便,操作方法简单; 对场地土层的适用性较强;结构轻巧,柔性大,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延性;经济性好,一般土钉支护比灌注桩可节约1/3造价。

  土钉支护的变形较大,当对基坑变形要求严格时,不宜采用;需要较大的地下空间且不适宜在软土和松散砂土底层中应用;土钉支护如果作为永久性结构,需专门考虑锈蚀等耐久性问题。

 钻孔灌 注桩 作为围护结构承受水土压力,是深基坑开挖常用的一种围护形式,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开挖深度可做成悬臂式挡墙、单撑式挡墙、多层支撑式挡墙等。它的排列形式有很多,最常见的是一字板间隔排列,并在桩后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等阻水。

 钻孔灌注桩结合止水帷幕的围护体,施工工艺成熟,施工经验丰富。灌注桩桩径可选择性多,桩长可调节,施工时对周围环境影响小,且抗侧刚度比较大,可控制基坑工程开挖阶段围护体的变形,保护基坑周边环境。

  钻孔灌注桩本身不能起到止水效果,需额外增加双轴或三轴搅拌桩以形成止水帷幕;施工质量的好坏对桩的承载力影响很大;混凝土在泥水中灌注,质量较难控制;钻孔灌注桩施工时泥浆排放污染环境,且施工速度较慢。

 SMW

 工法 加劲水泥土搅拌桩,即在水泥土搅拌桩中内插型钢,这样在基坑开挖期间水泥土搅拌桩可作为止水帷幕,内插型钢可作为挡土受力结构。

 施工速度快,施工时基本无噪音,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结构强度可靠,内插的型钢可待施工结束拔出反复使用;当施工工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时,经济性较好。

 型钢抗弯刚度较小,且三轴搅拌桩内插型钢的回收会造成基坑边二次变形,对周围环境引起附加影响。

 地下连 续墙

 在地面上采用一种挖槽机械,沿着深开挖工程的周边轴线,在泥浆护壁条件下,开挖出一

 施工时振动少,噪声低,对环境的影响小;墙体刚度大,整体性好,对沉降

 如果弃土和废泥浆处理不当,就会增加工程费用,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如果

 中国矿业大学 2015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6

 页 条狭长的深槽,清槽后,在槽内吊放钢筋笼,然后用导管法灌筑水下混凝土筑成一个单元槽段,如此逐段进行,在地下筑成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壁,作为截水、防渗、承重、挡水结构。

 和变位较易控制;作为整体连续结构,耐久性和抗渗性好;可用于密集建筑群中建造深基坑支护及进行逆作法施工;一般可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下。

 单独用作施工期间的临时挡土结构成本较高;另外当地层条件复杂时,会增加施工难度和工程造价。

 3.2 围护方案比选 对于土钉墙围护,基坑开挖深度不宜大于 12m ,基坑侧壁一般开挖成一定的斜坡,通常不陡于 0.1 : 1 。但是由于城市地价昂贵,施工场地有限,本基坑采用竖直开挖的形式,且开挖深度为 14.8m 左右,所以不能采用土钉墙围护方案。

 对于钻孔灌注桩围护,施工工期可控制在 6 个月内的基坑,围护桩的造价要比 SMW 工法高 20% ~ 15% 。而本工程施工工期长,造价相对较合适,但混凝土在泥水中灌注,质量较难控制, 施工质量的好坏对桩的承载力影响很大,防水效果也不是很好,所以不建议采用钻孔灌注桩围护方案。

 对于 SMW 工法,本工程围护结构选用 SMW 工法桩存在以下不利因素:(1)基坑面积比较大,基坑施工工期会比较长,型钢租赁时间也相应较长,围护成本与灌注桩相比经济性不明显;(2)场地施工空间狭小,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没有拔除型钢的施工空间;(3)相比灌注桩围护,围护结构变形来的大。

 目前,深基坑围护方案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地下连续墙。虽然围护结构选用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成本很高,但地下连续墙有其自身优越性,不仅可以作为挡土结构,后期还可以作为车站主体结构的一部分,很适合于车站基坑施工。通过以上四种方案的对比分析,综合本工程施工要求,决定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方案。

 4. 基坑支撑方案设计

 4.1 结构类型与布置形式 常用的支撑结构类型与布置形式如表 4.1-1 所示。

 表 4.1-1 支撑结构类型与布置形式 结构类型 截面形式 布置形式 特点

 中国矿业大学 2015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7

 页 钢筋混凝 土结构 可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断面形状和尺寸 竖向布置有水平撑、斜撑;平面布置有对撑、边桁架、环梁结合边桁架等,形式灵活多样 混凝土结硬后刚度大、变形小,强度的安全可靠性强,施工方便,但支撑浇制和养护时间长,围护结构处于无支撑的暴露状态时间长;施工工期长,拆除困难,爆破拆除对周围环境有影响 钢结构 单钢管、双钢管、单工字钢、双工字钢、H 型钢、槽钢及以上钢材的组合 竖向布置有水平撑、斜撑;平面布置形式一般为对撑、井字撑、角撑,亦有与钢筋混凝土支撑结合使用,但要谨慎处理变形协调问题 安装、拆除施工方便,可周转使用,支撑中加预应力,可调整轴力而有效控制围护墙变形;施工工艺要求较高,如节点和支撑结构处理不当,施工支撑不及时不准确,会造成失稳 4.2 方案比较和合理选定 4.2.1 支撑材料和类型 钢支撑一般用于基坑形状规则,基坑开挖面积较小的。如果基坑的形状不是四四方方的,那么钢支撑平面布置就会有很大的困难;如果基坑某一边的长度很大,就会降低钢支撑的刚度,对基坑变形产生影响。混凝土支撑布置受基坑形状影响较小,整体刚度较大,但施工工期长,成本较高。因此考虑到本工程基坑形状、面积等因素,建议选择钢支撑。

 4.2.2 支撑道数 根据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在满足基坑围护体系稳定和变形要求的条件下,确定竖向钢支撑的道数为四道。然后根据基坑变形控制要求、规范要求及以往的工程经验确定支...

篇七: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

木工程毕业设计房屋建筑毕业论文

 目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 1 1.1 建设项目 ............................................................................................................................................ 1 1.2 结构设计资料 .................................................................................................................................... 1 1.21 气象条件 .................................................................................................................................. 1 1.22 地质条件 .................................................................................................................................. 1 1.23 地震资料 .................................................................................................................................. 1 第二章 结构平面布置 .................................................................................................................................. 2 2.1 框架梁柱截面尺寸预估 .................................................................................................................... 3 2.11 梁截面估算 .............................................................................................................................. 3 2.12 柱截面尺寸估算 ...................................................................................................................... 3 第三章 板内力与配筋计算............................................................................................................................ 4 3.1 板荷载计算 ........................................................................................................................................ 4 3.11 屋面恒载 .................................................................................................................................. 4 3.12 楼面恒载 .................................................................................................................................. 4 3.13 卫生间恒载 .............................................................................................................................. 4 3.14 活载设计 .................................................................................................................................. 5 3.2 内力与配筋计算配筋 ........................................................................................................................ 5 3.21

 B-1 板计算 ......................................................................................................................... 5 3.22

 B-2 区板计算 ........................................................................................................................ 5 3.23

 B-3 板配筋计算 .................................................................................................................... 6 第四章 框架竖向荷载计算............................................................................................................................ 8 4.1 所用材料容重 .................................................................................................................................... 8 4.2 恒载计算 ............................................................................................................................................ 8 4.21 楼面恒载 .................................................................................................................................. 8 4.22 屋面恒载 .................................................................................................................................. 9 4.3 活荷载计算 ...................................................................................................................................... 12 4.4 重力荷载计算 .................................................................................................................................. 14 4.41 楼面 ........................................................................................................................................ 14 4.42 屋面 ........................................................................................................................................ 14 第五章 内力计算 ......................................................................................................................................... 15 5.1 惯性矩及线刚度计算 ...................................................................................................................... 15 5.2 分配系数计算 .................................................................................................................................. 15 5.3 恒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 16 5.4 活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 23 5.5 重力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 30 5.6 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 37 5.61 风振系数的计算 .................................................................................................................... 37

  5.62 各层楼面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 ............................................................................................ 38 5.63 线刚度计算 ............................................................................................................................ 38 5.64 侧移刚度 D 值计算 ............................................................................................................... 39 5.65 反弯点高度计算 .................................................................................................................... 40 5.66 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 41 5.7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 49 5.71 荷载计算 ................................................................................................................................ 49 5.72 位移计算 ................................................................................................................................ 50 5.73 侧移刚度 D 值计算 ............................................................................................................... 51 5.74 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计算 ........................................................................................................ 52 5.75 地震影响系数 ........................................................................................................................ 53 5.76 各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楼层地震剪力及楼层层间位移 ............................................ 54 5.77 刚重比与剪重比验算 ............................................................................................................ 54 5.78 内力计算 ................................................................................................................................ 54 第六章 框架内力组合 ................................................................................................................................. 63 6.1 梁 AC 内力组合 .............................................................................................................................. 63 6.2 梁 CD 内力组合 .............................................................................................................................. 65 6.3 A 轴柱内力组合 .............................................................................................................................. 67 6.4 C 轴柱内力组合 .............................................................................................................................. 69 第七章 配筋计算 ......................................................................................................................................... 73 7.1 梁正截面配筋计算 .......................................................................................................................... 73 7.2 梁斜截面配筋 .................................................................................................................................. 75 7.3 柱截面配筋计算 .............................................................................................................................. 76 7.31 轴压比验算 ............................................................................................................................ 76 7.32 二阶效应与偏心 .................................................................................................................... 77 7.4 柱配筋计算 ...................................................................................................................................... 79 第八章 基础设计 ......................................................................................................................................... 82 8.1 设计资料 .......................................................................................................................................... 82 8.2 基础验算 .......................................................................................................................................... 83 8.3 内力与配筋计算 .............................................................................................................................. 83 第九章 楼梯设计 ......................................................................................................................................... 84 9.1 设计资料 .......................................................................................................................................... 84 9.11 几何参数 ...................................................................................................

篇八: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

工程毕业论文-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高边坡的加固与治理 7000 字 摘要:

 我国广大水电建设者在与滑坡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开展科技攻关,总结出了一整套水电高边坡工程勘测、 设计、 施工新技术。

 通过混凝土抗滑桩、 混凝土沉井、预应力锚索、 锚杆、 以及减载、 排水等加固、 治理边坡的方式和措施的应用, 成功地建成了天生桥二级、 三峡、 李家峡等复杂的高边坡工程。

 关键词:

 高边坡; 抗滑结构; 锚固; 减载; 排水; 治理; 水利水电工程

  边坡稳定问题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边坡的稳定性直接决定着工程修建的可行性, 影响着工程的建设投资和安全运行。

 我国曾有几十个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中发生过边坡失稳问题, 如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厂区高边坡、 漫湾水电站左岸坝肩高边坡、 安康水电站坝区两岸高边坡、 龙羊峡水电站下游虎山坡边坡等等。

 为治理这些边坡不但耗去了大量的资金, 还拖延了工期, 成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 有的边坡工程甚至已经成为制约工程进度和成败的关键。

 我国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的一批大型骨干水电站, 如三峡、龙滩、 李家峡、 小湾、 拉西瓦、 锦屏等工程都存在着严重的高边坡稳定问题。

 其中三峡工程库区中存在 10 几处近亿立方米的滑坡体, 拉西瓦水电站下游左岸存在着高达 700m 的巨型潜在不稳定山体, 龙滩水电站左岸存在总方量 1000 万 m3 倾倒蠕变体等。

 这些工程的规模和所包含的技术难度都是空前的。

 因此, 加快水利水电边坡工程的科研步伐, 开发出一套现代化的边坡工程勘测、 设计、 施工、 监测技术, 已经成为水利水电科研攻关的重大课题。

 高边坡的地质构造往往比较复杂, 影响滑坡的因素也很多, 因此, 我国广大水电科技人员在与滑坡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积极开展科技攻关, 总结出了一整套水电高边坡工程勘测、 设计和施工新技术, 成功地治理了天生桥二级、 漫湾、 李家峡、 三峡、 小浪底等工程的高边坡问题。

 本文仅就水利水电工程岩质高边坡的加固与整治措施作一简要介绍。

 1、 混凝土抗滑结构的应用

  1. 1 混凝土抗滑桩

  我国在 50 年代曾在少量工程中试用混凝土抗滑桩技术。

 从 60 年代开始, 该项技术得到了推广, 并从理论上得到了完善和提高。

 到 80 年代, 高边坡中的抗滑桩应用技术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抗滑桩由于能有效而经济地治理滑坡, 尤其是滑动面倾角较缓时, 其效果更好, 因此在边坡治理工程中得到了广泛采用。

 如: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于 1986 年 10 月确定厂房下山包坝址后, 11 月开始在厂房西坡进行大规模的开挖, 加上开挖爆破和施工生活用水的影响, 诱发了面积约 4万 m2、 厚度约 25~40m、 总滑动量约 140 万 m3 的大型滑坡体。

 初期滑动速度平均每日 2mm,到次年 2 月底每日位移达 9mm. 如继续开挖而不采取任何工程处理措施, 预计雨季到来时将会发生大规模的滑坡, 为此, 采取了抗滑桩等一整套治理措施。

 抗滑桩分成两排布置在厂房滑坡体上, 在 584m 高程上设置 1 排, 在 597 m 高程平台上设置 1 排, 桩中心距 6m,桩深为 25~39m, 其中心深入基岩的锚固深度为总深度的 1/ 4, 断面尺寸为 3m×4m, 设置15kg/ m 轻型钢轨作为受力筋, 回填 200 号混凝土, 每根抗滑桩的抗剪强度为 12840kN, 17根全部建成后, 可以承受滑坡体总滑动推力 218280kN. 第一批抗滑桩从 1987 年 3 月上旬开工, 5 月下旬开始浇筑, 6 月 1 日结束。

 第二批抗滑桩施工是在 1987~1988 年枯水期内完成的。

 抗滑桩开挖深度达 3~4m 后, 在井壁喷 30~40cm 厚的混凝土。

 对岩体较好的井壁采用打锚杆、 喷锚挂网的方法进行支护, 喷混凝土厚度 10~15cm. 对局部塌方部位增设钢支撑。

 抗滑桩开挖到设计要求深度后, 进行钢筋绑扎和钢轨吊装。

 混凝土浇筑采用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 由拌和楼拌和, 混凝土罐车运输直接入仓, 每小时浇筑厚度控制在 1. 5 m内, 特别是在滑动面上下 4m 部位, 还需下井进行机械振捣。

 在浇到离井口 5~7m 时, 要求分层振捣。

 每个井口设两个溜斗, 溜管长度为 10~14m, 管径 25cm. 抗滑桩的建成, 对桩后坡体起到了有效的阻滑作用。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厂房高边坡采用打抗滑桩、 减载、 预应力锚杆、 锚索、 排水、 护坡等综合治理措施后, 坡体的监测成果表明:

 下山包滑坡体一直

 处于稳定状态, 而且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安康水电站坝址区两岸边坡属于稳定性极差的易滑地层, 由于对两岸进行了大规模的开挖施工, 所形成的开挖边坡最大高度达 200 余 m,单坡段一般高度在 30~40m. 大量的开挖造成边坡岩体的应力释放, 断面暴露, 再加上雨水的侵入, 破坏了边坡的稳定, 致使边坡开挖过程中发生十几处大小不等的工程滑坡, 严重地影响了工程的施工, 成为电站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难题。

 采用抗滑桩是稳定安康溢洪道边坡的主要手段, 在 263m 高程平台上共设置了 9 根直径 1m 的钢筋混凝土抗滑桩, 每根桩都贯穿几个棱体, 最深的达 35m, 桩顶嵌入溢洪道渠底板内。

 为了不干扰平台外侧基坑的施工,桩身用大孔径钻机钻成, 孔壁完整, 进度较快, 两个月就全部完成。

 这 9 根抗滑桩按两种工作状态考虑:

 在溢洪道未形成时, 抗滑桩按弹性基础上的悬臂梁考虑, 不考虑桩外侧滑面上部岩体的抗力; 在溢洪道建成后抗滑桩桩顶嵌入溢洪道底板, 此时按滑坡的下滑力考虑。

 抗滑桩混凝土标号为 R28250 号, 钢筋为 φ 40Ⅱ 级钢。

 抗滑桩于 1982 年 1 月施工, 3 月完成后, 基坑继续下挖, 边坡上各棱体的基脚相继暴露。

 同年 11 月, 在 Fb75 与 F22 断层构成的棱体下面坡根爆破开挖后, 发现在 263m 高程平台上沿 Fb75、 F22 断层及 7 号抗滑桩外侧近南北向出现小裂缝, 且裂缝不断扩大, 21 天后 7 号抗滑桩外侧的 Fb75~F22 棱体下滑, 依靠 7 号抗滑桩的支挡, 桩内侧山体得以保存。

 1. 2 混凝土沉井

  沉井是一种混凝土框架结构, 施工中一般可分成数节进行。

 在滑坡工程中既起抗滑桩的作用, 有时也具备挡土墙的作用。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首部枢纽左坝肩下游边坡, 在二期工程坝基开挖浇筑过程中, 曾于 1986 年 6 月和 1988 年 2 月两次出现沿覆盖层和部分岩基的顺层滑动。

 滑坡体长80m, 宽 45m, 高差 35m, 最大深度 9m, 方量约 2 万 m3. 为了避免 1988 年汛后左导墙和护坦基础开挖过程中滑体再度复活, 确保基坑的安全施工, 对左岸边坡的整体进行稳定分析后,决定在坡脚实施沉井抗滑为主和坡面保护、 排水为辅的综合治理措施。

 沉井结构设计根据沉井的受力状态、 基坑的施工条件和沉井的场地布置等因素决定, 沉井结构平面呈“田” 字形, 井壁和横隔墙的厚度主要由满足下沉重量而定。井壁上部厚 80cm, 下部厚 90cm;横隔墙厚度为 50cm, 隔墙底高于刃脚踏面 1. 5m, 便于操作人员在井底自由通行。

 沉井深 11m,分成 4、3、4m 高的 3 节。沉井施工包括平整场地、沉井制作、沉井下沉、填心 4 个阶段。

  下沉采用人工开挖方式, 由人力除渣, 简易设备运输, 下沉过程中需控制防偏问题, 做到及时纠正。

 合理的开挖顺序是:

 先开挖中间, 后开挖四边; 先开挖短边, 后开挖长边。

 沉井就位后清洗基面, 设置 φ 25 锚杆(锚杆间距为 2m, 深 3. 5m), 再浇筑 150 号混凝土封底, 最后用 100 号毛石混凝土填心。

 沉井工程建成至今, 已经受了多年的运行考验。

 目前, 首部边坡是稳定的, 沉井在边坡稳定中的作用是明显的。

 1. 3 混凝土框架和喷混凝土护坡

  混凝土框架对滑坡体表层坡体起保护作用并增强坡体的整体性, 防止地表水渗入和坡体的风化。

 框架护坡具有结构物轻, 材料用量省, 施工方便, 适用面广, 便于排水, 以及可与其他措施结合使用的特点。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下山包滑坡治理采用混凝土护面框架, 框架分两种型式。

 滑面附近框架, 其节点设长锚杆穿过滑面, 为一设置在弹性基础上节点受集中力的框架系统; 距滑面较远的坡面框架, 节点设短锚杆, 与强风化坡面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整体。

 下山包滑坡北段强风化坡面框架采用 50×50cm、 节点中心 2m 的方形框架, 节点处设置两种类型锚杆:

 在 550~560m 高程间坡面, 滑面以上节点垂直于坡面设置φ 36 及 φ 32、 长 12m 砂浆锚杆, 在 565~580m 高程间坡面则设垂直于坡面的 φ 28、 长 6m的砂浆锚杆, 相应地框架配筋为 8φ 20 和 4φ 20. 框架要求在坡面挖 30cm 深, 50cm 宽的槽,部分嵌入坡面内, 表层填土并掺入耕植上, 形成草本植被的永久护坡。

 在岩性较好的部位可采用锚杆和喷混凝土保护坡面。

 1. 4 混凝土挡墙

  混凝土挡墙是治坡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能有效地从局部改变滑坡体的受力平衡, 阻止滑坡体变形的延展。

 在 1986 年 6 月,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工程下山包厂址未定之前, 由于连降大雨(其降雨量达91. 2mm), 550m 高程夹泥层上面的岩体滑动 10 余 cm, 584m 高程平台上出现 3 条裂缝, 其中

 最长一条 55m 长, 2. 2cm 宽, 下错 2cm. 为此采取了在 550m 高程浇筑 50 余 m 长的混凝土挡墙和打锚杆等措施。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厂房高边坡坡顶设置了混凝土挡土墙, 以防止古滑坡体的复活, 部分坡面采用浆砌块石护面加固, 坡脚 680m 高程设置混凝土防护墙。

  在漫湾水电站边坡工程中也采取了浇混凝土挡墙及浆砌石挡墙、 混凝土防掏槽等措施, 综合治理边坡工程。

 1. 5 锚固洞

  在漫湾水电站边坡工程中, 采用各种不同断面的锚固洞64 个, 形成较大的抗剪力。

 在左岸边坡滑坡以前, 已完成 2 m×2m 断面小锚固洞 18 个, 每个洞可承受剪力 9000kN. 此外, 还利用地质探洞回填等增加一部分剪力。

 由于锚固洞具有一定的倾斜度, 防止了混凝土与洞壁结合不实的可能性, 同时采取洞桩组合结构的受力条件远较传统悬臂结构合理, 可望提供较大的抗力。

 2、 锚固技术的应用

  采用预应力锚索进行边坡加固, 具有不破坏岩体, 施工灵活, 速度快, 干扰小, 受力可靠, 且为主动受力等优点, 加上坡面岩体抗压强度高, 因此, 在天生桥二级、 漫湾、 铜街子、 三峡、 李家峡等工程的边坡治理中都得到大量应用。

 在漫湾水电站边坡工程中, 采用了 1000kN 级锚索1371 根、 1600kN 级锚索 20 根、 3000kN 级锚索 859 根、 6000kN 级锚索 21 根, 均为胶结式内锚头的预应力锚索, 采取后张法施工。

 预应力锚索由锚索体、 内锚头、 外锚头三部分组成。内锚头用纯水泥浆或砂浆作胶结材料, 其长度 1 000 kN 级为 5~6m, 3000kN 级为 8~10m,6000kN 级为 10~13m; 外锚头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与基岩接触面的压应力控制在 2. 0 MPa以内。

 为提高锚索受力的均匀性, 漫湾工程施工单位设计了一种小型千斤顶, 采用“分组单根张拉” 的方法, 如 3000kN 锚索 19 根钢绞线, 每组拉 3 根, 7 次张拉完; 6000kN 锚索37 根, 10 次张拉完, 既简化操作程序, 又提高锚索受力均匀性。

 锚索在补偿张拉时可以用大千斤顶整体张拉(如 3000kN 锚索), 也可继续用分组单根张拉方法(如 6000kN 锚索), 都不会影响锚索受力的均匀性。

 在小浪底工程中大规模采用的无粘结锚索具有明显的优点, 其大部分钢绞线都得到防腐油剂和护套的双重保护, 并且可以重复张拉。

 由于在施工时内锚头和钢铰线周围的水泥浆材是一次灌入的, 浆材凝固后再张拉, 因此减少了一道工序,提高了工效, 但其价格相对较高。

 在高边坡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开挖与锚固同步施工,必须缩短锚索施工时间, 及早对岩体施加预应力, 以达到加快工程进度, 确保边坡稳定的目的。

 为此, 结合八五科技攻关, 在李家峡水电站高边坡开挖过程中, 成功将 1000kN 级预应力锚索快速锚固技术应用于工程中。

 室内和现场试验表明, 采用 N-1 注浆体和 Y-1 型混凝土配合比可以满足 1000kN 级预应力锚索各项设计技术指标, 而施加预应力的时间由常规的14~28d 缩短到 3~5d. 该项成果对及时加固高边坡蠕变和松弛的岩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充分体现了“快速、 经济、 安全” 的原则。

 三峡永久船闸主体段高边坡工程规模之大、技术难度之高均为国内外边坡工程所罕见, 其加固过程中, 采取了喷混凝土、 挂网锚杆、 系统锚杆、 打排水孔、 设置排水洞、 采用 3000kN 级预应力锚索等综合治理措施, 其中, 3000kN对穿锚束 1924 束, 在国内尚属首例。

 系统设计 3000kN 级预应力对穿锚束 1 229 束, 孔深22. 1~56. 4m, 主要分布在南北坡直立墙和中隔墩闸首及上下相邻段。

 南北坡直立墙布置两排, 水平排距 10~20m, 孔距 3~5m, 第一排距墙顶 8~10m, 第二排距底板高 20m 左右, 均于两侧山体排水洞对穿。

 中隔墩闸首布置 3 排, 排距 10m, 孔距 3. 5~6. 4m, 第一排距墙顶10m. 此外, 动态设计 3000kN 级预应力对穿锚束 695 束, 孔深 16~66m, 主要布置在中隔墩闸室和竖井部位。

 对穿锚束分为无粘结和有粘结两种型式, 其结构主要由锚束束体和内外锚头组成。

 由于锚索采取对拉锚索的形式, 将内锚头放在山体内的排水廊道中, 因此, 内锚头不再是灌浆锚固端, 而是置于廊道内的墩头锚或双向施加张拉的预应力锚。

 这类加固方式将排水和锚固结合起来, 减少了约占锚索长度 1/ 3~1/ 4 的内锚固段, 是一种理想的加固形式。

 预应力锚杆也是常见的一种加固形式, 如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厂房高边坡工程中实施了减载、 排水、 抗滑桩等技术后, 滑坡位移速度虽有明显减小, 可未能完全停止。

 为了确保雨季在滑坡体前方的施工安...

篇九: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

士 学 位 设 计(论 文)

 :

 二级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

 专业班级:

  2013 级土木 13 班

 :

 学

 号:

  1384000068

  :

 姓

 名:

  凌照云

  指导教师:

 卫

 娇

 云南工商学院 2017 年

 3 月

 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法律意义上已属于他人的任何形式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已用于其他学位申请的论文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本毕业设计(论文)成果归云南工商学院所有。

 作者签名:

 日期:

  1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设计)题目 元江棚户改造 44#楼施工组织设计 学生姓名 凌照云 学号 13384000068 专业 土木工程 班级 13 班 指导教师 卫娇 选题目的、价值和意义

 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是组织工程施工总的指导性文件,应在正式开工前编制并审批完毕。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该根据业主的工期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针对主要工序制定先进的施工方法和工程质量目标、安全目标、环境保护目标,并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以求实现优质、安全、环保、高效、低耗,取得最大的经营效果,全面地完成施工任务。价值:施工企业可以提前掌握人力、材料和机具使用上的先后顺序,全面安排资源的供应与消耗;可以合理地确定临时设施的数量、规模和用途;以及临时设施、材料和机具在施工场地上的布置方案。

 意义: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是对拟建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可以全面考虑拟建工程的各种具体施工条件,扬长避短地拟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确定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劳动组织和技术经济的组织措施,合理地统筹安排拟定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拟件工程按期投产或交付使用;也为拟建工程的设计方案在经济上编制基本建设计划和施工企业编制施工计划提供依据。施工企业可以提前掌握人力、材料和机具使用上的先后顺序,全面安排资源的供应与消耗;可以合理地确定临时设施的数量、规模和用途;以及临时设施、材料和机具在施工场地上的布置方案。

 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1.国外研究及发展趋势:

 国际工程投标时,一般要求投标人连同投标书一起提交一份施工初步进度计划,这个计划实际就是我们国内所称的投标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这些资料对评标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为了证实投标人已正确认识到为保证工程竣工工期和质量所

  2应做的工作。在国际工程合同签定后,一个准确的、最新修订过的进度计划有助于有关方面采购和分配物品,从而有助于合同的有效履行和工程顺利实施。外部市场现状来说,目前建安市场竞争激烈,施工企业众多,国营、私营并存,体质不同存在着恶意竞争。从建设者角度来讲,本着少花钱早见效益的原则,还存在着最低价、最短工期,有时甚至是不合理的工期和不合理的价格来发包工程,各种条件苛刻,因而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在工程建设中的工期压力往往是很大的,也就是说为了按合同工期完成施工任务,考虑施工重点往往是工期如何保证,对于成本也只是在投标时简单地估算一下报价和工程结束后进行一下收支对比,由于各种原因工程结算的滞后和拖欠款等,使得即使工程结束时也很难及时出准确的成本分析。因而对于质量、成本的控制往往停留在口号上,无合适的方法、手段制定详细的能指导现场施工的质量、成本计划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控制的。

 2.国内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在国内,我们工程开工前好多的工程虽然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但实际执行却不太正规,有的根本无法实施,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忽施工组织设计时考虑的不到位,有的是执行时教条主义严重,不懂得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变通。甚至有的施工组织设计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根本不是以本工程为对象进行编制的,好多单位不重视,没有专业的施工组织设计人员。因此在一些与国外建设单位合作时,我们总是被工程索赔的问题缠绕,付出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国内外对于施工组织设计研究主要在于一下几个方面:

 (1)怎样根据工程的前期资料,选择适当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2)施工组织设计中应该添加那些更实际的内容。

 (3)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中怎样处理工期、质量和造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4)怎样保证施工组织计方案的实际执行力和变通机制。

 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元江户棚改造 44#楼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解决好各工序、各工种之间的衔接配合,合理组织平行流水和交叉作业并且能够随施工条件发生变化而随着进行修改和补充,及着重对重要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合理施工安排组织设计内容。

 实验设计计划(内容简介)

 1.2016 年 11 月 1 日确定工程项目,选题

 2.2016 年 11 月 11 日,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开题选题进行检查 ; 3. 2016 年 11 月 27 日,经评审及修改后,最终确定并提交开题报告内容和毕业设计选题;4. 2016 年 12 月 23 日,提交毕业设计初稿;指导老师第一次对毕业设计(论文)指导;

  35.2017 年 1 月 15 日,提交毕业设计二稿;指导老师第二次对毕业设计(论文)指导;6.2017 年 2 月 28 日,提交毕业设计三稿;指导老师第三次对毕业设计(论文)指导;7. 2017 年 3 月 23 日,提交毕业设计四稿;指导老师第四次对毕业设计(论文)指导;8.2017 年 3 月 31 日,最终完成并提交对毕业设计(论文)

 9.2017 年 4 月 14 日前,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完成设计(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 条件:利用相关的工具书:《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法》,,《安全技术规范》,《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建筑装饰工程》,各种相关标准图集、各种施工组织设计手册,以及本专业的各类专业课程教材。

 方法:可以利用毕业设计经费购置一些资料,部分通过毕业实习搜索,部分通过网络查询。措施:主要通过网络下载相关案列总结经验,向指导教师请教。

 设计(论文)拟定提纲

  前言 1、工程概况 2、施工方案 3、施工进度计划 4、施工准备工作和各项资源需求量计划 5、施工现场布置 6、主要技术组织措施 7、技术经济指标 8、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各项保证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研究综述:作者、题目、杂志、卷号、页码)

 [1]徐晋仙.建筑施工中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J].科技向导,2010,(26):73. [2]李润成.编制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几点建议[J].山西建筑,2012,(6):74-75. [3]李海涛.工程投标中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J].技术市场,2011,(6):295. [4]王革新.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与编制[J].甘肃科技纵横,2007,(1):54. [5]聂迎春.浅谈施工组织设计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创新指导, 2010,(2): 29.[6]林瑞.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确定工程造价[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7,(3):25.

  4[7]宋玮.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7,(2):41. [8]吴永昌.简述安全、质量、进度、投资之间的关系[J].经济师,2010,(6):233. [9]陈兵.浅谈建筑施工组织设计[J].企业研究,2011,(20):183. [10]齐新红.浅谈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及其重要性[J].建工论坛,2010,(23):181. [11]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The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contract,Thomas Telford.London,2004 [12]Harold Kerzner Strategic planning for project management using a project management maturity model[M] . New York : New Yor Press,2001

 指导教师意见及建议

 签字:

 年

  月

  日分院院长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注:此表由学生本人填写后交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各分院(教研室)院长签字同意后方可开题,否则不得开题。此表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之 一。

  1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中期质量检查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中期质量检查 分院 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 土木工程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元江棚户改造 44#楼施工组织设计 学生姓名 凌照云 学号 13384000068 指导教师 卫娇 专业技术职务

 期中按计划完成情况

  学生签字:

  年

 月

 日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督导处抽查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小组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1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师工作检查表 论文(设计)题目 元江棚户改造 44#楼施工组织设计 学生姓名 凌照云 分院 建筑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卫娇 论文字数 19513 开题报告审核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初稿审核指导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2二稿审核指导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三稿审核指导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实验方法、技术审核指导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评定等级

  3指导教师评语级成绩评定等级

 签字:

 年

 月

 日项 目 评 价 调查论证

 实践能力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工作态度

 质量

 创新

 交叉评阅人评语及成绩评定等级

 交叉评阅人签字:

 年

 月

 日项目 评价 翻译资料综述材料

 论文(设计)质量

 工作量及难度

 创新

 成绩

 答辩小组意见及成绩评定等级 答辩小组长签字:

 年

  月

 日项目 评价 报告内容

 报告时间

 答辩

 创新

 成绩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最终成绩:

  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元江棚户改造 44#楼施工组织设计 元江棚户改造 44#楼施工组织设计

  :

 二级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

 专业班级:

  2013 级土木 13 班

 :

 学

 号:

  1384000068

  :

 姓

 名:

  凌照云

  指导教师:

 卫

 娇

 云南工商学院 2017 年

 3 月

 摘要

 摘要

 本次毕业论文为棚户区改造工程。占地面积 729m2 ,建筑面积 1344.75m 2 。主要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项目建设的特点,结合具体项目的自然环境条件、技术经济条件和现场施工条件,研究和确定施工项目的组织方式、施工方案、进度计划、资源配置、施工平面设计等施工组织规划设计方案,主要阐述了各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工艺和方法,旨在确定适合实际情况的施工方法,以高效低耗地完成建设项目的施工任务为目的,确保施工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进度计划;施工平面设计

 ABSTRACT

 The design for the government office building. Covers an area of 729 square meters, construction area of 1344.75 square meters.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i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project of natural conditions, technic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site conditions, to study and determine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scheme, construction schedule, resource allocation, graphic design and other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mainly expounds the mai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methods sub project, aimed at determining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the actual situation,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cost to complete the construction task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to ensure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schedule and cost to achieve the goal of. Key words:

 :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construction plan; scheduled plan; Construction plane design

 目录 前言

 ....................................................................... 1 第 1 章 施工组织编制说明及工程概况

 ..................................... 2 1.1 总述 ................................................................ 2 1.2 编制依据 ............................................................ 2 1.3 工程概况 ............................................................ 2 第 2 章 施工方案

 .......................................................... 4 2.1 施工程序 ............................................................ 4 2.2 施工组织目标 ........................................................ 4 2.3 组织措施 ............................................................ 4 2.3.1 组织机构体系 .................................................. 4 2.3.2 组织机构要点说明 .............................................. 5 第 3 章 施工进度计划

 ..............................

篇十: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

      本文由jo tm w p8080贡献        本文由zf g 112贡献        d o c文档可能在W A P 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 X T , 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建筑中的结构设计及建筑材料        建筑师必须从一种全局的角度出发去处理建筑设计中应该考虑到的  实用活动, 物质及象征性的需求。

 因此, 他或他试图将有相互有关的空  间形式分体系组成的总体系形成一个建筑环境。

 这是一种复杂的挑战,   为适应这一挑战, 建筑师需要有一个分阶段的设计过程, 其至少要分三  个“反馈” 考虑阶段:

 方案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这样的分阶段涉及是必需的,   它可使设计者避免受很多细节的困惑,   而这些细节往往会干扰设计者的基本思路。

 实际上, 我们可以说一个成  功的建筑设计师应该具备一种从很多细节中分辨出更为基本的内容的能  力。

   概念构思阶段的任务时提出和斟酌全局场地规划, 活动相互作用及  房屋形式方案。

 为实现这些, 建筑师必须注意场地各部分的基本使用,   空间组织, 并应用象征手法确定其具体形式。

 这就要求建筑师首先按照  基本功能和空间关系对一项建筑设计首先构思并模拟出一个抽象的建筑  物, 然后再对这一抽象的总体空间进行深入探究。

 在开始勾画具体的建  筑形似时, 应考虑基本的场所跳进加以修改。

   在方案阶段, 如果设计者能够形象的预见所作方案的结构整体性,   并要考虑施工阶段可行性及经济性, 那将是非常有帮助的。

 这就要求建  筑师或者过问工程是能够从主要分体系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从构建细节去  构思总体结构方案。

 这种能够易于反馈以改进空间形式方案。

   在初步设计阶段, 建筑师的重点工作应是详细化可能成为最终方案  的设计, 这是建筑师对结构的要求业转移到做分体系具体方案的粗略设  计上。

 在这一阶段应该完成对结构布置的中等程度的确定, 重点论证和  设计主要分体系已确定它们的主要几何尺寸, 构件和相互关系。

 这样就  可以依据全局设计方案,   确定并解决各分体系的相互影响以及设计难题。

   顾问工程师在这一过程中作用重大, 但各细部的考虑还留有选择余地。

   当然, 这些初步设计阶段所作的决定仍可以反馈回取使方案概念进一步        1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改善, 或甚至可能有重大变化。

   当设计者和顾问工程师对初始阶段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满意时, 就意  味着全部设计的基本问题已经解决,   不会再因细节问题而发生大的变化。

   这是工作重点将再次转移, 进入细部设计。

 在这一阶段将重点完善各分  体系的细节设计。

 此时包括结构工程在内的各个领域的专家的作用将十  分突出, 应为所有施工的细节都必须设计出来。

 这一阶段的决定, 可能  会反馈到第二阶段并导致一些变化。

 如果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设计做  的深入, 那么在最初两个阶段所得到的总体结论和最后阶段的细节的重  新设计不再是问题。

 当然, 整个实际过程应该是逐步发展的过程, 从创  造和细化(改进)

 总体设计概念直到做出精确的结构设计和细部构造。

   综上所述:

 在第一阶段, 建筑师必须首先用概念的方式来确定基本  方案的全部空间形式的可行性。

 在第一阶段, 专业人员的合作是有意义  的, 但仅限于行程总的构思方面; 在第二阶段, 建筑师应该能够用图形  来确定各分体系的需求, 并且通过估计关键构件的性能来证明其相互作  用的可行性。

 也就是说, 主要分体系的性能只须做到一定深度, 需要验  证他们的基本形式和相互关系是协调一致的。

 这需要与工程师进行更加  详细与明确的合作; 在第三阶段, 建筑师和专业人员必须继续合作完成  所有构件的设计细节, 并制定良好的施工文件。

   当然, 这些设计的成功来源于建筑材料的发展与革新。

   早期的建筑材料主要是木材和砌块, 如砖块、   石材或瓦片及其它类似  的材料。

 砖和砖之间是由砂浆或者焦油状的沥青或其它粘合物粘结在一  起。

 希腊人和罗马人有时利用铁棒或夹钳来加固他们的建筑。

 例如, 在雅  典的帕台农神庙的柱子, 就是由在水中也能变得如石材般坚硬的火山灰  建成的。

   钢材和水泥─现代最重要的两种建筑材料, 在  19  世纪得到了推广。

   钢材( 从根本上说, 是以铁为主要成分并含有少量碳元素的合金), 直到出  现能够限制其特殊用途( 如制造刀刃)的费劳力的铸造方法, 才被铸造出  来。

 在  185 6  年贝塞麦炼钢法出现之后, 钢材就以较低的价格大量供应。

   钢材最大的优点就是它的抗拉强度非常高, 这也就是说, 当它在我们已知pag e  1

         2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的能拉断许多材料的一定拉力作用下, 钢材不会丧失它的强度。

   新的合金  元素的加入, 大大增加了钢材的强度, 并消除的它的一些缺点。

   例如, 钢材  在应力不断变化时所表现出的疲劳强度有所见减小的倾向。

   现代的水泥( 也叫波特兰水泥), 发明于  1824   年。

 它是一种由石灰石  和粘土加热后碾成粉末的混合物。

   它是在施工现场与砂子、   骨料( 小石块、   碎石、 砾石)及水, 拌制成混凝土。

 各成分含量的不同,   拌制出的混凝土  强度和重量也不同。

 混凝土应用十分广泛, 它可以浇筑、 泵送甚至喷射成  所有形状。

   而钢材有很高的抗拉强度和混凝土具有很高的抗压强度, 因此,   这两种材料相互弥补了各自的不足。

   钢筋和混凝土也在以另一种方式互补, 就是它们几乎有着相同的收  缩率和膨胀率。

   因此它们可以在拉力与压力同时存在的条件下共同工作。

   混凝土中加入钢筋, 可以制成钢筋混凝土梁或其它钢筋混凝土构件以抵  抗出现的拉力。

   混凝土和钢筋之间形成一种使它们粘结在一起的粘结力,   这个力使钢筋在混凝土中不会产生滑移。

   酸会腐蚀钢筋, 而混凝土会产生  与酸相反的碱性化学反应。

   结构钢和混凝土的使用是传统的施工方式产生的主要变化。

 它使人  们在建造多层建筑时, 不再必须使用以石材或砖砌筑的厚墙了, 并且也使  建造一个防火地面变得简单多了。

 这些变化都有利于降低施工的费用,   而且这使建造更高更大的结构变成可能。

   现代建筑物的重量由钢或混凝土框架来承受, 因此墙体不再做承重  墙。

 它们已经变成能够抵挡风雨并进行采光的幕墙了。

 在早期的钢或混  凝土框架建筑中, 幕墙一般由砌块建成, 这些砌块有着和承重墙一样坚实  的外观。

 但是现在,   幕墙则一般由诸如玻璃、 铝、 塑料或各种混合材料  等轻质材料建成的。

   在钢材建造中的另一种优点是梁之间的连接方法。

   多年来, 传统的连  接方法是铆接。

 铆钉是一种有一头看起来像没有螺纹的圆头螺丝钉。

 在  现场施工时, 铆钉被加热, 穿过刚片间的孔洞, 在另一端靠锤击形成另一  个头以使之固定就位。

   现在铆接大多已经被焊接取代, 焊接是一种通过在  高温下钢材使它们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方式。        3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预应力混凝土是钢筋混凝土的一种改良方式。

   将钢筋弯成各种形状,   使钢筋具有一定的拉应力。

   然后它们被用于预应力混凝土, 这种施工方法  有两种。

   一种方法是在混凝土中预留与钢筋形状相同的孔道, 当钢筋穿过  孔道后, 通过向孔道灌注砂浆或粘结剂使钢筋和混凝土粘结在一起。

   另一  种更常用的方法是将钢筋置于与成品构件外形相符的模板底部, 然后在  钢筋周围浇注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量和用混凝土量都比较少。

 由  于它的这个显著的经济性,   预应力混凝土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材料。

   预应力混凝土使建造特殊形状的建筑物成为可能, 如一些具有不受  任何支撑物阻挡视线的大空间的现代体育竞技场。

 这种相对较新的结构  方法的利用正在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4        11pag e  2

推荐访问: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 土木工程 毕业论文 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