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大中小学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的市域实践9篇

例说大中小学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的市域实践9篇例说大中小学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的市域实践 xx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例说大中小学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的市域实践9篇,供大家参考。

例说大中小学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的市域实践9篇

篇一:例说大中小学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的市域实践

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江西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及省教育厅工作安排,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进一步推进我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加强对我市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思政课建设的分类指导,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工作原则(一)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大中小学教育突出位置。(二)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大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三)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四)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五)坚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二、工作目标(一 )

 实现课程目标一体化 。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立足于思政课的政治性属性,对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以了解学习、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课程主线,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修养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二 )

 实现课程设置一体化 。根据学生成长规律,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课程体系,重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程,实现整体设计、逐步深化。按照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思政课必修课和选择性必修课开设要求,开齐开足课程,确保学时学分。聚焦《红色文化》系列课程,小学阶段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累计不少于 32 课时,初中阶段不少于 12 课时,高中阶段不少于 8 课时,大学阶段不少于 16 课时。(三 )

 实现课程内容一体化 。在各学段现有课程内容基

 础上,重点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教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法治教育、劳动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等方面内容的全面融入,实现学段纵向衔接、逐层递进,学科、课程协同联动。小学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初中课程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高中课程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课程还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职业道德教育。本科及高等职业学校专科课程围绕思政课必修课,根据不同类型学校和不同层次人才培养要求,进一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建设任务(一)教学教材体系一体化1. 加强一体化教材建设 。统一使用国家统编的思政课必修课教材,规范选用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教材。用好大中小学红色文化教材,建立一体化教材建设监测反馈机制,跟踪研判评估教材使用情况。用好《美丽江西》和垃圾分类等地方教材。各县区和学校使用的思政课校本教材,必须由市教育局组织审定。2. 建设一体化教学资源平台 。用好国家统编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配套用书和大中小学红色文化课程教材教辅用书、高校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配套用书。通过高校一流课程建设、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活动,广泛征集一批优质课例资源,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用好江西教育系统融媒体中心、“赣

 教云”平台。(二)教学形式一体化1. 线上课程教学一体化 。完善融媒体思政公开课建设机制,围绕同一教学主题,积极组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参加“同备一堂思政课”,组织中小学生 “同上一堂思政课”。2. 社会实践一体化 。围绕同一实践教学主题,用好大学生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小学生研学实践、青少年学生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机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学生实践基地,结合不同学段特点研发社会实践学习项目,探索实施大中小学生联合、“大手牵小手”方式等一体化实践教学项目。3. “ 四史 ” 教育一体化 。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持续深化所有思政课必修课中“四史”学习教育相关内容的有机融入,有条件的高校要开设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思政课程,各中小学校要积极组织开展“从小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用好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四史”大学生读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读懂新时代”丛书—《道路何以自信》《理论何以自信》《制度何以自信》《文化何以自信》等读本读物。围绕同一教育主题,一体化设计形式多样、符合各学段学生特点的知识传授和社会实践系列项目。(三)教学教研一体化1. 健全一体化教研机构 ( 组织 )

 建设 。完善大中小学校

 思政课教研机构建设,加强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建设,配齐建强中小学思政课教研员,形成上下联动、通力协作的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研格局。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普遍实行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学校领导干部要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全面提升教研水平。建立市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分级建立一体化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形成各学段层层递进、有效贯通、螺旋式上升的工作格局。2. 完善一体化协作机制 。

 围绕学段内整体水平提升 ,持续实施高校重点和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名师工作室对口帮扶民办或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

 围绕相邻学段课程纵向衔接,按照“本科+高职、本科+普通高中、高职+中职、普通高中+初中、初中+小学”的纵向衔接模式,组建若干个区域性思政课一体化联盟,组织大学、中学优秀思政课教师分别走进中学、小学课堂教学实践,组织小学、中学思政课教师走进中学、大学课堂教学观摩。

 围绕跨学段有序衔接 ,积极参加高校牵头组织的区域性一体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开展理论学习、教学研讨、学术研究、教学观摩、集体备课等工作。3. 建立一体化备课机制 。

 围绕教材使用 ,参与省级、区域性集体备课机制和平台建设,用好“学习强国”平台,发挥各学段优秀教师带领备课示范作用,分课程、跨课程、跨学段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

 结合教学实践 ,组

 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交流研讨,共同探讨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规律,促进不同学段教师在共同备课学习过程中相互融通、整合资源,提高对教学内容的一体化把握能力。4. 推出一体化优秀教研成果 。设立思政课教师教学研究专项,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社会实践等一体化研究,在市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加大对思政课的支持力度。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教学展示、优秀示范课巡讲、教学观摩等活动,举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论坛,及时推广一体化建设优秀成果、分享一体化建设经验。5. 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 。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和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高校和学科德育示范中小学校,推出一批课程思政和学科德育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和学科德育教学名师和团队,建设一批高校课程思政和学科德育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四)队伍建设一体化1. 落实思政课教师队伍配备要求。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应不少于应配思政课教师总数的 50%,中学应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落实专职思政课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健全专职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完善兼职思政课教师培训上岗制度,每 3年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至少进行一次不少于 5 天的集中脱产

 培训。2. 加强一体化后备人才培养 。市、县(区)在接收公费师范毕业生、选聘高层次教育人才、定向培养农村师范生、公开招聘教师等工作中,须有一定比例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计划。支持一批优秀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职攻读思政教育相关硕士学位。3. 提升各学段思政课教师水平 。围绕各学段内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以学段、年级为基础,围绕统编教材教法、专题教学、实践锻炼教育等方面,一体化规划设计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实现各学段都有一批优秀思政课教师的目标。4. 加快一体化专业团队建设 。开展“同一主题、四个联合”系列活动(联合举办培训研修、联合开展教学研讨、联合组织教学展示、联合实施实践研学),实行大中小学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结对共建,重点培养一批引领一体化建设的领军团队,孵化一批一体化建设骨干团队。四、组织保障(一 )

 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区各学校研究制定本县区本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纳入教育督导范畴,督导检查相关工作落实情况。各县区各学校把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所需经费纳入年度预算,重点支持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学术交流、专业发展、

 宣传表彰、实践研修等。(二)加强平台机制建设。建立“机构+专家组织”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专家组工作例会,研究解决一体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建立市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创新一体化评价激励机制,推选一批大中小学优秀思政课教师。(三) ) 改革教学评价。推动各县区各学校结合各学段学生不同特点,探索学习效果评价办法, 小学阶段以测验方式进行认知评价, 中学阶段重点考察学生案例分析和判断能力,大学阶段重点考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中考、高考、对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指挥棒作用,将思政课纳入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内容,将思政课学习实践情况等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索记入本人档案,作为学生评奖评优重要依据,作为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参考。(四 )

 加强舆论引导 。积极协调新闻媒体,加大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经验做法、优秀思政课教师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一体化建设的浓厚氛围,努力形成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篇二:例说大中小学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的市域实践

政治理论课教学

 2021 年第 7 期 / 总第 271 期

 89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路径研究

 李晓杰 (中共吉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吉林 长春 130051)

 [摘

 要]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要以工作机制建设为重点,着力打破条块分割、学段分割壁垒,夯实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基础,提升高校思政课建设质量,引导大中小学思政课守好一段渠、跑好接力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09-2528(2021)07-089-004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重要文章中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1](P27)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工程,更是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工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发展全局,要将大中小学各学段相对独立的思政课统筹为具有贯通性、衔接性和层次性的课程系统,通过理顺内容结构、加强队伍建设、开展合力攻关、打通制度壁垒,努力解决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形成学校思政课一体化育人的内在逻辑和实践方案,推动大中小学把思政课这个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灵魂课程、关键课程办得越来越好。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1](P6) 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维度,着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落实“两个大计”的重要任务,是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对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重要遵循。

 1. 实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落实 “ 两个大计 ” 的重要任务 习近平以“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P2)高度概括了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党和国家教育战略的要求,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客观要求。一方面,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对教育领域重大变革的回应。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教育形势、任务和教育形态都在发生变化。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在应对变局中承担着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重要责任,要通过建立完善大中小学一体化的价值观引领模式,帮助青少年学生从小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渐次扣好其他扣子,努力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对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的回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1](P9) 深刻指明了人才培养的准则。人才培养要始终坚持为党培养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DOI:10.16580/j.sxlljydk.2021.07.015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90 2021 年第 7 期 / 总第 271 期

 义培养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人才,这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始终要抓住的主线。人才培养和思想成长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的教育要从纵向上把握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在横向上布局思想引领的不同维度,形成铸魂育人的整体格局。

 2.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 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如同知识的学习需要积累和承接,思想的成长也是延续递进的。立德树人本身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循序渐进”强调了德育要尊重规律,这个规律既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规律。学生不同的成长阶段,其认知能力、接触环境、主要任务、发展需求都会有所变化。育人工作就是要深刻分析这些变化特征,做到因循规律、主动把握,在大中小学不同学段一脉相承、步步升高的开展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螺旋上升”强调了德育的过程与目标,正如列宁指出:“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3](P311) 要正确认识学生思想认知中出现的迷惑、叛逆、反复等现象,充分认识到思想的引领需要一定时机和不断地深化,帮助学生实现“建立情感—了解知识—认识理论—实践运用”的内在升华。各个学段的教师都要充分了解上下游学段学生的教育基础与思想特点,充分做好学情分析,不仅要守好自己的一段渠,也要传递好育人的接力棒。

 3.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对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的遵循 把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规律,要从课程属性入手。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将这样一门课程深植于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将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与学生成长的需求统一起来,有计划、有步骤的设置教学目标,使各阶段的思政课教学统一于党和国家对学生成长的内在要求。从教学内容上看,思政课育人的内容具有一致性。例如,在各个学段都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教学主题,但这些主题在不同学段中呈现的内容是有侧重的,这就使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贯通衔接比其他课程的知识承接具有更丰富的内涵。从内容的设计上看,既要有整体性、一致性,又要拉开间距、分出层次,科学做好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化。从教学方法上看,各个学段的学习都要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结合的方式,但从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来讲,各个学段的教学方法又要体现递进衔接的特点,小学阶段更注重情感体验,中学阶段要加强知识理解和建立信仰,大学阶段则强调理论认知和实际运用。

 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 主要路径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要求,应将着力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机制作为重点,努力打破条块分割、学段分割壁垒,夯实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基础,提升高校思政课建设质量,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之路。

 1. 着力推进课程教材一体化贯通 课程教材一体化贯通,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核心。为实现上下游相邻学段课程教材的承继衔接,可组织多所大中小学思政课专家和教师开展课题攻关。一是开展教学内容贯通性衔接性研究。立足现有大中小学思政课国家统编教材,组织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全国和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带领当地部分中小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 4 个学段共有的 6 个方面教学内容,编写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大纲、教学指南、教法和学法,对大中小学思政课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给出具体指导。随着工作的推进,还要拓展到各学段思政课教材中更多的教学内容,使这些教学内容也能做到衔接贯通,逐步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教材一体化贯通体系。二是开展教学内容一体化建设实操性研究。大中小学思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2021 年第 7 期 / 总第 271 期

 91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政课课程教材一体化贯通研究成果是否科学有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去检验和完善。为此,可以组织本地区内多所大中小学校参与的教学实践团队,把上述 4 个学段 6 个方面内容的教学大纲、教学指南、教法和学法,提供给思政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检验,根据教学实践中反馈的意见建议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可供推广使用的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重要教学参考。三是建设思政课配套的大中小学系列选修课课程。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持续深化“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比如可以“学习新思想,共筑中国梦”为主题,打造“学习筑梦”等同思政课配套的大中小学系列选修课课程,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生动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引领少年梦、青春梦融入中国梦。

 2. 协调推动教师队伍一体化配备 习近平强调,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1](P10)针对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配备和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统筹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补充配备,巩固高校思政课教师配备成果,着力加强小学、初中、高中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工作,推动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岗位配备长效保障机制。一是推进高校及时做好专职思政课教师动态补充。思政课教师备新课任务多、授课学时多、校内外宣讲任务多是普遍现象,解决人员不足问题是缓解思政课教师压力、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应政策,确保高校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如 2020 年吉林省委教育工委印发了《吉林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细则》,为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截至 2020 年 6 月底,60所省属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为 1 830 人,师生比为1 ∶ 349。二是引导本地区内基础教育学校多渠道补充配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省级教育部门同样出台相应的政策,推动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补充配备。如吉林省委教育工委会同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省人社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吉林省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将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各级教育督导范围,推进各地通过采取加大招聘使用力度、从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的教师中转岗使用、遴选相关专业优秀硕士研究生开展助教支教、增加师范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招生计划、鼓励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招收相关专业本科生等办法,加快培养补充配备中小学思政课专职教师。同时,加强市县两级中小学思政课教研员队伍建设,做到专人专职、配齐配强。三是认真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特聘教师制度。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上,还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推动解决思政课教师不足问题,遴选不同社会群体中的优秀代表走进思政课堂,开展经常性理论和实践问题宣传宣讲。如,可以邀请本地区的领导干部、社科理论界专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负责同志以及各行业先进模范、英雄人物等到大中小学讲思政课或作形势政策报告,为理论教学补充实践案例,更鲜活地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 探索开展专业发展一体化培育 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不平衡问题,要探索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工作机制,着力推进思政课教师一体化专业发展。一是建设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团队。为打破思政课教师各自为战的学段壁垒,可以组织学校开展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示范团队建设,范围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大学等各个学段,引导他们互相学理论、学教法,互为导师、共同成长。参与学校间可签署“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共建协议”等,这种以制度化的形式推动一体化团队建设的做法,有利于取得更加长远持久的效果。二是建设一体化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如在地区内组织部分高校和中小学共同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师研修基地,开发教师培训课程,开展理论研修、教学研修、实践研修,并组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到高校进修访学,提高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三是一体化培养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骨干。定期举办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竞赛和教学展示活动,将思政课“精彩一课”教学比赛从高校延伸到中小学校,邀请大学思政课教师担任比赛评委,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沟通交流。同时,还可以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围绕同一个教学主题展示相互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92 2021 年第 7 期 / 总第 271 期

 衔接的教学过程,有效帮助思政课教师把握各学段的教学重点。四是推进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制度。举办本地区内的大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寒暑假期社会实践研修班,各学段教师通过实践研修相互了解、共同研讨有关问题,拓宽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视野,在深入了解党和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

 4. 精心组织教育教学一体化研究 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科研工作,是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协同攻关能力的重要措施,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驱动力量。一是组织大中小学结对开展思政课教研科研活动。在建立有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高校与其他高校协同开展教研科研工作机制基础上,每所公办高校至少与 1 组高中、初中、小学结成教研科研共建对子,相互邀请参加教学攻关、说课评课、教学展示、学术论坛、科研立项等活动,促进提高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教研科研水平。二是全面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制度。对高校思政课、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进行制度规范,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案例、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本地区内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活动常态化、制...

篇三:例说大中小学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的市域实践

大中小学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的市域实践□ 陈 红(绍兴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摘 要:市域大中小学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可汇聚青年党校、团校、红领巾学院三股强大力量,通过纵向教育目标层次衔接、横向教育要素发挥合力,推进校内校际双循环,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机制,以打造传承红色基因的全链条。关键词:大中小学党团队建设;校内校际双循环机制;区城联动机制2021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颁布,明确提出“全面加强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学校党建带团建、队建,打造传承红色基因的全链条,应始终把培养青少年作为一项关系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战略性和基础性工程。绍兴市根据《意见》要求,加强区域内大中小学校内、校际间党团队组织的资源整合,着力构建市域党团队一体化传承红色基因的全链条,进一步增强少先队员的光荣感,使团员先进性得到充分体现,彰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并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听党话、跟党走,把他们锻炼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一、大中小学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市域实践案例两则( 一)

 )

 大学和中学党团队一体化建设案例1 1. .活动目的 活动目的时值建党100周年、建团99周年之际,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讲活党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搞活教育形式,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绍兴市组织市内大、中学团员青年共同学习先烈事迹,传承弘扬革命精神,推动绍兴市大中学校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并与思政课一体化同向同行。2 2. .活动主题 活动主题访秀松故里 学百年党史 — —绍兴市大中学生同上一堂团课。3 3. .活动时间 活动时间、 、 地点2021年4月28日,俞秀松故居、俞秀松纪念馆、俞秀松烈士陵园。4 4. .参加人员 参加人员绍兴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校团委副书记,秀松人才学院骨干,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团支部成员,绍兴市稽山中学团委书记,稽山中学学生团员代表,共计 50余人。5 5. .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1)寻访调研。参观俞秀松故居,开展区域红色资源调研活动,利用现状设计专题调研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21/7·8专题研究44

 项目,问卷并访谈俞秀松后代、溪埭村村民,场馆管理员、讲解员,次坞镇党建办、团委负责人,以及其他参观团队成员。(2)主题团课。在俞秀松纪念馆里,首先,在导游解说引导下参观“俞秀松事迹陈列展”。接着,在俞秀松像前开展“秀松精神宣讲”,由两位大学生团员进行“做一个有利于国有利于民的东西南北人”的微团课展示。然后,是“红色家书映初心”环节,由大学生党团员朗读俞秀松“红色家书”,由秀松人才学院骨干带领集体朗读《俞秀松语录》,大学生、高中生团员代表分别谈读俞秀松“红色家书”的感悟,全体团员写“一句话学习感言”,交流分享。最后,开展“百年党史知识竞赛”。大中学生党团员混合组队,开展激烈角逐,现场给前三名颁发由绍兴文理学院党委宣传部、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联合发出的证书并给予奖励。(3)重温入团誓词。在俞秀松烈士陵园,先向俞秀松烈士敬献花篮,由绍兴文理学院团委副书记带领集体宣誓,最后齐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 二)

 )

 大学和小学党团队一体化建设案例1 1. .活动目的 活动目的响应全省中小学校深入开展“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的号召,在这个特殊的节日开展“大手拉小手、党建带队建”活动,在少先队员心中播下一颗红色的种子,厚植家国情怀,筑牢红色根脉,传承红色基因。这对高校师范生党团员也是进行树牢教育初心、担起立德铸魂使命的生动教育。2 2. .活动主题 活动主题传承红色基因,争做“红船”少年 — —主题队日活动。3 3. .活动时间 活动时间、 、 地点2021年6月1日,绍兴市鲁迅小学和畅校区红领巾活动室。4 4. .参加人员 参加人员绍兴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分团委书记,小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党、团支部成员,鲁迅小学六(12)班中队队员和辅导员,共计60余人。5 5. .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1)导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5月30日给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们回信的精神,传达总书记的亲切寄语和节日问候。(2)宣讲少先队知识。讲述国际儿童节的由来及发展,理解红领巾、队旗、队徽的含义,铭记历史,展开思考。(3)宣讲党团知识。讲述中国共产党从一艘“小小红船”成长为“巍巍巨轮”的百年历程中的少年英雄故事。着重讲述家乡英雄人物、共青团第一任书记俞秀松的革命事迹,以建团史和秀松精神激励即将进入初中的少先队员们,继续传好接力棒,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4)红歌党史课。火红音符承党心,以史串歌,以歌叙史。讲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的祖国》《保卫黄河》等作品蕴含的历史史实,带领少先队员重温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5)学唱红色儿歌。《红星歌》《歌唱二小放牛郎》《让我们荡起双桨》等儿歌串烧,用激昂嘹亮的歌声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拳拳爱国之心。(6)党旗、团旗、队旗红色传递仪式。高举队旗跟党走,红色基因代代传。让党旗、团旗和队旗从中队方阵上传过,每个同学用手触摸旗帜,用心领悟嘱托。(7)重温入队誓词。中队长领誓,集体宣誓“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我们要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齐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结束队课。二、区域大中小学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的校内校际双循环机制( 一)

 )

 基本思路绍兴市紧密结合新形势下学校党团队建设要求,统一思想,科学谋划,统筹推进,以实现党团队组织学校内部的横向融通交织、相互促进和校际之间的纵向贯通、交流协作为目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21/7·8专题研究45

 的,通过机制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对团建、队建的指导引领作用,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同向同行,形成大思政格局下组织建设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实现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大中小学纵横交错、相融相通、良性循环的模式。( 二)

 )

 基本原则党建带团建、队建,根本在“建”,关键在“带”,就是要把团、队组织的建设融入党组织的建设之中,加强党对共青团、少先队的领导。大中小学校党组织把统筹推进党团队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内涵式发展。1 1.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学校党团队组织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点,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学校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主导权,保证大中小学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学校党团队一体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关键性的使命工程,地方团组织和教育局党组织要做好指导规划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发挥好主体作用。2 2. .遵循教育规律 遵循教育规律以学生精神成长需求为基本出发点,符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教育接受机理,在党团队建设要素的不同方面探索一体化架构。以少先队员、青年团员和学生党员作为活动的主体和工作对象,注重实施对象的层次性和针对性,提升党团队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3 3. .建立长效机制 建立长效机制落实“党建带群团,群团促党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制度化、常态化,注重纵横贯通和知行合一,创新途径载体和方式方法,将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工作要求贯穿融入学校中心工作中,形成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常态长效工作机制。( 三)

 )

 基本路径1 1. .校内循环 校内循环(1)小学要加强党团组织和少先队组织的协同。学校少工委成员构成要有先进性、代表性,组织要有执行力、创新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意见》为指引,落实好《关于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建带团建、队建 加强少先队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的精神,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强化对少年儿童的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树立和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建立健全从“队前教育”到“团队衔接”的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2)中学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要进一步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推进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初级中学要全面建立少工委,压实学校党组织书记对少先队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领导责任;进一步理顺学校学生党团队建设工作的体制机制,确保“党建带团队建”工作落细落实,实现团队之间、党团之间的顺利衔接与过渡。(3)大学要成为党建引领团建的示范。以党团建设的整体布局为出发点,做足“带动”这篇文章,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助手、后备军、桥梁的纽带作用和组织优势,实现基层学生党、团、队组织的“三位一体”融合促进,有实践性、创造性、层次性、针对性地开展党团共建工作。2 2. .校际循环 校际循环联通、衔接和融合是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的关键词。(1)横向联系交融。区域大中小学加强校际同组织间的联系协同,加强学生党校、团校、红领巾学院共建,开展“手拉手” “肩并肩”主题党团队日活动,增进同组织成员的交流对话,进一步增强有效教育引导。(2)纵向衔接贯通。区域团委、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党委主动担责,协同发力,强化各级学校党组织协同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21/7·8专题研究46

 理念,建立党建带团建、队建垂直通畅、有机衔接的实施机制。实现大中小学党团队建设衔接贯通、合力育人的目标,有效改变“各守一段渠” “互相背靠背”的状态。三、大中小学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的区域联动机制市区域联动机制突出立德树人的同向性和同质性,针对各年龄段青少年群体的适应性与连续性,一体化推进区域党团队思想引领、组织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考核评价等大中小学联动共建,建立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的党团队一体化阶梯式培养新模式。( 一)

 )

 组织一体共建共育党、团、队血脉相连,组织属性的一致性是与生俱来的。我们以“契约化”党建为统领,落实立德树人第一要务,紧扣思想政治教育第一主题,抓牢教师辅导员队伍第一关键,担负贯彻落实第一责任,统一领导、整体规划,深化融合、通力协作,一体推进、形成合力。把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工作纳入学校党建的核心工作,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党委和团委加强工作指导考核。通过党建引领,加强大中小学党团队一体化建设,跑好“接棒区”,画好“同心圆”,共育接班人。( 二)

 )

 师资队伍互聘共享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实现师资互聘共享。中小学业界精英进大学课堂,任导师、开讲座、讲课程、带教学等。让高校教师在中小学挂职锻炼,担任团支部、少先队兼职辅导员和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等,承担党团队课的教学任务,协同党团队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成果申报等。大学生宣讲团进中小学开展理论宣讲和团队建设的主题活动。高校要发挥智力人才集聚优势,出台系列政策,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鼓励师生特别是思政课教师、课程教学论教师和师范生经常走进中小学校门,上团队课,送“四史”教育专题思政课、新生开学第一课等,不断创造条件在中小学开设系列社团选修课。( 三)

 )

 阵地资源共建共享加强党校、团校、红领巾学院建设。线下实体性的资源平台在市域范围内形成有效联动,彰显阵地教育意义,提高阵地建设实效。高校富有专业特色、内涵丰富的党员之家,应成为中小学开展拓展活动的常规阵地;各地青少年活动中心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健全完善,是推进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面对新的“互联网一代”,特别注重网络党团校、红领巾学院阵地的打造和运用,加强网上网下深度融合对接。大中小学党团队的主题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结合校园特色,创新团队活动,加强社会联动,能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 四)

 )

 活动品牌共建共享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重要节庆日和重大时政热点,一体化规划推进区域党团队的理论教学、主题活动和实践研学等。利用入党入团入队仪式、典礼节庆等,通过红色话剧展演、歌舞表演、主题演讲、微课、微电影等多种形式协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打造“行走越地”党团队课品牌,充分运用越地红色资源,整合全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依托红色旅游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游线路以及其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社区、村镇、企业等,建设一批实践教学基地,创造性地开展党团队课现场教学和实践活动。利用寒暑假和周末,大中小学学生“手拉手”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 “寻访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等红色研学活动,让学生相互教育启发,在实践中感知百年党史恢宏画卷,强化爱国心、强国志和报国行。

 □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21/7·8专题研究47

篇四:例说大中小学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的市域实践

市关于贯彻落实党建带团建、队建

 加强大中小学校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的

 工

 作

 方

 案

  党建带团建、队建是大中小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建带团建、队建加强少先队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意见》、共青团某省委、中共某省委高校工委、中共某省教育厅党组《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党建带团建、队建加强大中小学校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的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共青团和少先队的领导,以党的建设高质量带动提升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建设高质量,增强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某市加快建设全国转型发展示范市,争当中原更加出彩样板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鹰城作出积极贡献,现就贯彻落实党建带团建、队建,加强学校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和第八次全国少代会精神,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在学校育人工作中的独特作用,建立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的党团队一体化建设新格局,一体推进学校党团队思想引领、组织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考核评价等工作,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工作各方面,引导青少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二、基本原则

 —— 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团建、队建工作纳入学校党建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发挥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的优势,形成党建带团建、队建和团建、队建促党建的良好工作格局。

 —— 坚持立德树人。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广大青少年,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学校党建带团建、队建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在思想引领、组织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考核评价等方面明确任务目标,狠抓工作推动,增强学校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坚持一体推进。树立“关键在‘带’、根本在‘建’、重在‘带建结合’”的工作思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群体,构建分层分类、差异化、阶梯化政治培养体系,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服务共抓、发展共促,推动学校党建、团建、队建一体推进。

 三、工作内容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一体推进党团队思想引领工作

 1.强化政治引领。学校党组织要加强对共青团和少先队的领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保证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引领广大青少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要立足广大青年和少年儿童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的定位,把思想政治引领贯穿工作始终,聚焦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把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养成教育作为重要着力点,引导青少年自觉把个人的理

 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优化内容体系。实施青少年思想理论武装增效计划,学校党组织要指导并支持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建强理论宣讲队伍,常态化开展符合青少年接受逻辑和话语体系的理论学习活动,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青少年思想之基。实施红色基因代代传计划,学校党组织要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纳入党课、团课、队课。学校党组织要支持团、队组织积极统筹社会资源,依托革命纪念馆(地)、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等现有的青少年爱国主题教育基地,支持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走进教育基地以仪式教育、研学寻访、志愿服务等形式开展接受实景式、沉浸式、体验式教育。深入实施青少年道德建设计划,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把青少年学生道德建设与校风教风学风相结合、与师德师风教育相结合,倡树向上向善向学的校园新风。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要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坚持知行合一、传承创新,把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贯穿到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各方面。

 3.完善培养链条。学校党组织要站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实党的新生力量的高度,指导共青团和少先队做好团员、

 队员组织发展、教育管理工作,锻造队员、团员、党员阶梯化培养链条。少先队组织要建立健全从“队前教育”到“团队衔接”的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将党团队组织意识等红色元素充分融入少先队特有的“红领巾奖章”、服务岗位等激励载体,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规范和加强团队衔接,做好“推优入团”工作。共青团组织要严把入口关,持续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先进性教育,引导团员向党员对标看齐,及时选树和宣传各类优秀团员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星级评定、民意测评、积分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推优入党”工作质量。党组织要在发展党员时重视团组织的“推优”意见,使“推优”逐步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渠道、共青团员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来源。

 (二)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一体推进党团队组织建设工作

 1.加强党的领导。学校党组织要坚持党建、团建、队建的协调联动,把团建、队建工作纳入学校党建工作总体格局,在党建规划中完善对团建、队建的制度性安排;要领导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改革,逐步提升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的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要将上级党团队组织的重要文件、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及时纳入学校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要指导好团、队组织工作,学校领导班子每学期专题听取并研究团、队工作不少于 1 次。建

 立学校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联系团、队基层组织制度,每名党的领导干部至少联系 1 个团、队基层组织;建立党员担任团建、队建工作指导员制度,选择部分优秀教工党员每人担任1 个团支部或少先队中队的指导员;建立党支部书记联系指导学生社团制度,每个学生社团都要有 1 名党支部书记联系指导;倡导学生党员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选择优秀学生党员担任本班团支部书记。

 2.加强团组织建设。健全组织机构,指导团组织推进社团、宿舍、实验室等“多模式”建团,在青年教职工中普遍建立团支部,加强中学特别是民办中学、职业学校团组织建设,消除团建“空白点”,实现团组织全覆盖,不得把团的组织机构随意撤销、合并或归属于其他工作部门。推进规范化建设,加强团员发展指标管理,及时研究团员发展计划,严格团员发展,每年定期开展团员档案核查,规范团员档案进入组织档案;支持团组织、学生会组织按期换届,不断优化组织架构和规模,完善运行机制。促进活力提升,强化“一切工作到支部”的理念,构建项目化、扁平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行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激发组织运行活力、工作开展活力、团员参与活力。

 3.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强化基础建设,将少先队工作纳入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全面建立学校少工委,由书记(或政治面貌是党员的校长)担任少工委主任,大队辅导员担任

 少工委办公室主任。大力加强中学以及民办、农村地区中小学少先队组织建设。加强少先队大、中、小队集体建设,规范组织生活和少先队标志标识管理使用。瞄准校外,积极拓展少先队组织载体和工作阵地,依托各级党组织,在街道社区、农村、青少年宫、青年之家等建设少先队支持组织。规范基本队务,完善中小学少先队基本组织制度,加强学校少先队标准化建设;全面实施分批入队,规范队前教育和入队程序;建立中小学贯通的队籍管理制度,推行少先队员登记表,队员转学或小学毕业升入初中随转队籍。实施活力工程,活跃少先队大、中、小队,积极创建“动感中队”,开展“五小”活动,规范实施红领巾奖章激励体系,引导少先队员在努力实现一个个小目标的过程中从内激发、持续树立光荣感。

 (三)以强化工作力量为关键,一体推进党团队队伍建设工作

 1.选优配齐干部。学校党组织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拓宽团、队干部选拔渠道,根据工作对象的规模合理设置编制人数并配齐团、队干部,把政治过硬、作风扎实、自律严格、善于做青少年工作的优秀青年党、团员充实到团、队干部队伍中,并严格落实有关待遇。要做好团、队组织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保证团、队组织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团、队组织负责人出现空缺时,应在 3 个月内配齐。

 2.加大培养力度。学校党组织要将团、队干部培训纳入

 党的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积极推荐团、队干部参加各级党校、团校及各类业务培训;要加强对学生团支部书记、中队负责人的培训,每年对校内全部团、队组织负责人轮训一遍。对专职团、队干部获得的共青团、少先队有关荣誉和研究成果,享受与教育行政部门同等待遇。将共青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等纳入思政课队伍,并将专职团、队干部从事团队工作的核算课时计入教师学科或思政课课时,团队的工作按一定比例折算成相应的工作量,学校专职团委书记、团队专职辅导员(限 1 人)从事团队工作折算成学校同学科教师满课时量的一半。落实中小学团组织推荐优秀教师团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人选的重要职责,原则上 28 岁以下入党积极分子须为团员。完善团、队干部职务晋升、转岗任职、挂职锻炼以及交流培养等方面的机制,将团、队工作内容、研究成果等纳入职称评审范畴,打通团、队干部成长通道。

 3.加强干部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团干部协管工作,学校党组织要支持上一级团组织开展团干部协管工作,在任免、调动学校团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时,应事先征求上一级团组织意见。各级团的组织对下一级团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负有考察、了解、培养、教育的责任,对他们的任免调动应向其同级党组织提出建议,协助同级党组织从严选拔、从严管理团干部。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由各学校少工委推荐,上级团委、教育部门、少工委做好共同考核、聘任。

 4.狠抓作风建设。学校党组织要重视团、队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加强对团、队干部的成长观教育,引导团、队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加强党性修养锻炼,教育团、队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要建立健全党组织负责人和团、队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发现问题早提醒、早纠正。团、队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改进工作作风,坚持密切联系和服务青少年,把心思和精力用到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上。

 (四)以共建共享为原则,一体推进党团队阵地建设工作

 1.加强有形阵地建设。学校党组织要夯实校内阵地,坚持党团队阵地建设统筹考虑、一体规划,把所有党组织活动场所向团员青年和少先队员开放,让团、队组织使用,支持团、队组织建设活动阵地;切实加强现有团员活动室、青年之家、校园广播站等阵地建设,从设备、经费、人员等各方面给予支持,努力把设施的功能作用与育人作用相结合;在中学普遍建立中学团校,开展示范性团校建设,其中市级示范性中学团校不低于 5%,不断发挥中学团校在中学共青团工作中的牵动作用;保证少先队组织队室、鼓号队、红领巾广播站(电视台、网站等)、宣传栏、中队阵地等基本阵地和配备,保证少先队工作必要的经费、物资。要拓展校外阵地,不断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基层党

 群活动场所、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年之家等校外党团队活动阵地,强化团、队组织的教育服务功能。用 2 到3 年时间,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某个左右党团队一体化示范阵地。

 2.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学校党组织要协调推进网上党团队组织建设。在 QQ、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知乎、B 站等媒体平台上形成网上组织矩阵,构建工作网、联系网、服务网“三网合一”的互联网工作体系。要强化党团队组织网络阵地的集中统一管理。大力支持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网络评论员、高校网络文明促进会、专业媒体团队等工作队伍参与网络舆论生态建设,建立完善党团队组织集体发声机制,旗帜鲜明地传播社会正能量,努力构建清朗网络空间。要用好党团队组织网络阵地。加强对党团队员的网上凝聚引领、组织动员和联系服务,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在网络育人中的独特作用,不断优化网络教育资源供给,鼓励编创传播内涵丰富、形式活泼的网文、动漫、、微访谈、微视频等网络文化产品。

 (五)以提高工作成效为导向,一体推进党团队考核评价工作

 1.纳入党建考核内容。学校党组织要把团建、队建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党建工作规划,把团建、队建作为检查考核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党建工作的...

篇五:例说大中小学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的市域实践

xx 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

  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进一步推进我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加强对我市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思政课建设分类指导,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大中小学教育突出位置。二是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大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三是坚持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四是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五是坚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

 二、主要工作

 1.成立 xx 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是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决策协调议事机构,在市教育局党组领导下,负责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行领导、指导、咨询、示范、培训、研判等。主要任务是统筹协调市教育局相关部门,指导推动各县(市)区教育部门、各学校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有关决策部署,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工作要求,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审议和研究部署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重大事项;组织专家指导组就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展前瞻研究、评价指导、工作研讨、经验总结、问题研判等理论与实践工作。

 2.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把党、祖

 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

 3.调整创新思政课课程体系。在保持思政课必修课程设置相对稳定基础上,遵循国家调整后的思政课课程体系,在大学阶段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必修课。在高中阶段开设“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开设“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课程。在初中、小学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必修课程,可结合校本课程、兴趣班开设思政类选修课程。

 4.切实推进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点,大学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其中,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

 5.丰富完善思政课教材建设体系。注重提升思政课教材的政治性、时代性、科学性、可读性。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全部使用由国家教材委员会组织统编的部编新教材。各县(市)区和学校使用的思政课校本教材,必须由市教育局组织审定。

 6.切实加强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在核定编制时要充分考虑思政课教师配备要求。高校要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 1:350 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各高校可选择优秀教师进行培训后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探索胜任思政课教学的党政管理干部可转岗为专职思政课教师的办法,符合条件的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中小学的思政课教师,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师生比配备,各县(市)区要统筹解决好思政课教师缺口及专业化问题。

 7.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开展 xx 市高校思政课教师说课大赛和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评选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开展中小学优秀思政课评选活动,加强思政课教师专题培训,切实促进我市大中小学校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注重表彰优秀思政课教师,推选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对立场坚定、学养深厚、联系实际、成果突出的思政课教师优秀代表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目标。

 8.加大思政课教研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普遍实行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学校领导干部要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全面提升教研水平。建立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交流研修机制。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

 9.切实加强思政课课题研究和成果交流。鼓励思政课教师参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专项研究,开展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等研究。打造一批思政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探索建设融媒体思政公开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10.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建设。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和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学科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形成协同效应。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校,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建设一批思政教学研究典型学校。

 11.推动建立学校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加强和改进学校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推动学校领导干部兼任班主任等工作。学校书记、校长作为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人,要结合自身学科背景和工作经历,带头走进课堂听

 课讲课,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学校党组织每学期至少召开 1 次会议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至少给教师或学生讲授 4 个课时思政课,学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每学期至少给教师或学生讲授 2个课时思政课,可重点讲授“形势与政策”课。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讲话等要鲜明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积极拓展思政课建设格局。强化各类招生考试对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指挥棒作用,将思政课学习实践情况等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学生评奖评优重要标准,作为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参考。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推动形成全市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篇六:例说大中小学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的市域实践

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2 年第 20 卷第 1 期[收稿日期]2021 -10 -13[基金项目]2021 年度徐州市社会科学研究立项课题“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的研究” (2021 -11571)[作者简介]曹露晨(1992 - ),女,江苏徐州人,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助教,硕士,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曹露晨(中国矿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摘  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我国教育跻身世界强国之列的基础保证,更是坚定“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根本保障。

 文章基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要素,从新时代需求出发,指出当前阶段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方案,进一步阐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价值所在。[关键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立德树人;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5871(2022)01 -0001 -04    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指出思政课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大中小学教书育人的质量,是走向世界教育强国之列的基础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小、中、大各个学段的课堂教学及培养体系之中,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同各学科间紧密连接、充分协同,从而达到育人育德的教育目标。

 而现今,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各个学段的思政课程目标还未统一,对于思政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弊端,各阶段间存在断层现象,缺乏连贯性,所用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教学衔接手段较为单一。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是德育的重要原则之一,中小学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基础教育领域思政课在教育立德树人过程中发挥着强基固本的作用,加强基础教育领域思政课教学衔接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一、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概念界定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三个阶段,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由于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程度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虽是层层递进的学习阶段,但又有各自的独立性。

 思政教育在大中小学三个阶段中的主要形式为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教育阶段中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为大中小学生正确系统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 [1] 。

 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课、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高中阶段的政治课和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概念提出之后,都可以称作思政课,将各个学段的思政课明确定位,且将课程性质统一,使原本各自独立的阶段组成了统一的整体,确定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优化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环境,将大中小学各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了紧密连接的整体。教学过程包括“教”和“学”两个部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对象,教师为教学过程的主导。

 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同时提升思想道德品质。

 大中小学思1DOI:10.13895/j.cnki.jimufe.2022.01.032

 政课一体化概念的提出,对我国现阶段的大中小学教育发展状况、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况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时刻遵循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知识认知发展规律,要切实改善各学段思政课教学的衔接,根据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整体上增强人才培养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育体系中各学段教学的关系与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的首要问题,是人的内涵教育和建设。

 而要提高内涵教育的质量,就需要提升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能够很大程度地促进各个学段思政课的内涵式发展。由于我国教育长时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各个学段中,思政课同其他学科课程的联系甚少,独立性较强,因而一定程度地脱离了其他教学课程。

 而在现今阶段,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完善思政教育的奋斗目标,能够为思政课的创新提供保障,为我国教育提升内涵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宏伟计划,也是我国思政课教育发展创新的重要目标,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跨入新时代的标志,对我国各个学段思政课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也是我国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系统的基础和保障。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而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系统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各个学段中的衔接部分,决定着思政课的影响能否层层递进。

 课程的活力与教育作用的发挥往往是由教学来决定的,不同学段的学习虽然相对独立,但教学方法和综合能力培养需做到无缝对接,思政课更是如此,某个学段的思政课教育断层都将直接影响到其他后续学段的思政课教学质量。

 思政教育伴随着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发挥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思政课教学要顺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系统的教育教学观,把握各个阶段的教学要点,循序渐进,不断优化思政课内部衔接,发挥各个学段思政课的最大优势,把思政教育变成持续的、有机的整体。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教学衔接,要做到思政课的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

 从思政课的课程作用来看,思政课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最主要阵地,是保证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要方式。

 从思政课的教学目的来看,它是为我国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提供教育保障 [2] 。

 因此要充分把握思政课的学理性特性,让大中小学各个学段的各个学科同思政课合多为一,形成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教育教学整体,使各个阶段的思政课得以循序渐进,能够给予其有效的、高效的衔接。

 因而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衔接的理论前提,是保证思政课的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用全面的、系统的眼光去看待,要时刻坚持和把握系统内部的整体性原则。

 把握各部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大中小学各个阶段的教学衔接,坚持整体性和个体性的统一。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整体的教学目标的统一、教学管理方案的制定和各个教学部门职责的统一。

 个体性主要是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个体心理、认知水平、知识需求,采取合理的、多样化的教学路径和方法来进行教学,最大程度地做到因材施教。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主体的构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当前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强我国教育体系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举措。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首先要对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主体进行再认识。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构成主体不仅包括思政课教师作为主导性主体,还包括学生作为自主性主体,也包括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界作为协同性主体。(一)思政课教师是主导性主体充分地、积极地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思政课教师在一体化格局构成中起着主导性作用。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教师工作的“三塑造”,不仅是对教师工作的肯定和明确定位,更是对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定位提2

 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思政课是培育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掌握正确方法论和构建正确精神世界的特殊学科。

 思政课教师为使学生拥有更加健康阳光的内心世界,必须要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站位、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坚守善学善用的原则,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从知识体系对接信仰体系,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学生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自主性主体学生不仅是思政课教育的目标和对象,同时也是思政课教育教学能够实现的前提条件。

 要加强关于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的研究,也要培养学生对于思政知识探索的主动意识,灌输性教育和启发性教育同步进行,用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的实践中让学生自主得出正确结论 [3] 。

 学生提高自身学习的主动性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基础,学生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协同性主体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我国思政教育的重要改革举措,不仅仅是需要思政课教师来完成,更与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息息相关。

 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协同性主体,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关注更多、投入更多,有效且高效地弥补各个学段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短板与不足,从而真正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各界合力,打造协同育人的循环体系。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应试教育体制影响深远现今阶段我国教育体制处于从单纯的应试教育体制转变为素质教育体制的初期探索阶段,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和加强,但从近些年的现实情况来看,应试教育体制对我国的教育影响依旧。

 大中小学思政课同应试教育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其中,最显著的区别在于二者的侧重面不一样。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而应试教育则不然,主要是通过考试的卷面分数来作为评判学生优良的重要指标。

 在提升考试成绩的目标驱使下,思政课教师的主要关注点成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且更侧重考试的内容和如何获得高分,这对学生理解思政课的真正意义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导致当前思政课的教育重点不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是在于如何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那么,思政课的教学过程必然是被割裂的,且机械化的,教学内容被分割开来,导致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衔接意识逐渐削弱,缺乏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交流和互动。

 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更多的是体现展示性而并非普及性。

 由于教学阶段衔接的意识匮乏,当思政教育教学教材与教学目标改变时,很多思政课教师对教材的适应性大幅度降低,对于教学重点的把控能力下降。

 因此,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是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二)实践教学育人体系尚未健全在我国教育的现阶段,由于中小学阶段的分数至上理念影响,学校、家长及社会三方均对思政课的理解和认识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差,各方参与到全员育人的教育系统还未形成。

 德育工作是我国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小学阶段中的思想政治课就是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和直接形式,但很多学校没有重视地、合理地、正确地使用思政课的教育资源,导致中小学阶段的德育资源常被忽视和浪费,而只关注思政课的考试成绩,忽略了思政教育更加深远的育人价值。

 同时,当前校园文化的建立也没有考虑到同思政教育的联动性。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思政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单凭简单的口号和守则难以与思政课的功效相协同。

 此外,由于过大的升学压力,家长为学生报名参加校外各科目的补习班,其中也包括思政课,体现出家长忽略了思政课的真正意义而过多地在意分数。家长对于思政课缺乏全面地、深入地认识,忽略了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深远作用。

 另一方面,学校对于思政课的培养方案和原则具有统一的标准,而每个家庭对于孩子的要求则千差万别,因此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目标没有达成一致。

 虽然一些学校存在家校互3

 动,但所用的方法并不是非常科学合理,因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还未形成合力,思政教育协同工作网络尚未建立。(三)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完善现阶段我国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师生人数比例不匹配,第二是思政课专任教师人数较少。

 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其中,小学和初中阶段最为明显,除去语数外三门课,其他学科均被视作“副课”,学校聘用的专任政治教师数量较少,有些学校甚至不招聘。

 因此专职思政课教师工作任务繁重,课时较多,导致备课和教研时间减少,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难以被发现和解决。

 一些学校的道德和法制课教师常常由语文教师兼任,还会由历史甚至英语教师兼任,此情况在我国的一些农村地区较为突出 [4] 。五、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策略(一)优化系统设计,完善管理架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始终坚持各级党委在建设过程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各个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建立相应的专业的指导委员会,树立明确的建设目标,对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步骤进行严格把控,详细设计各个学段的教学衔接,实现四个一体化,即教学目标一体化、教学教材一体化、教务管理一体化和教学队伍一体化。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思政课创新完善的重大规划。

 对于内部而言,思政课程是一体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其中关键因素在于各个学段的教学衔接,因此要注重对于一体化衔接目标的选择和建立,衔接位置、衔接程度及衔接方法等都必须要明确。(二)开展社会活动,整合教学力量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一方面要拓展中小学的德育资源,建立思政教育的基层教育网络,从而推动大中小...

篇七:例说大中小学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的市域实践

6TH

 ISSUE OF 2020

 TOTAL

 448TH

 ISSUE T H O U G H T我们从《党章》《团章》《队章》中发现,共产党、共青团、少先队是一体的,它们都有着共同的政治愿景和政治目标。根据章程中表述:党是先锋队,团是生力军和突击队,队是预备队。这 3 个组织分布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衔接也有交叉,因此,我们深入探索以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中学团校(少年团校)和少工委建设为抓手,推动党团队“六个一体化”建设。《党章》第十章专章论述党团关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也就是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党用来团结教育广大青年的群团组织,是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团章》第十章论述了团同少年先锋队的关系: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团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队章》规定: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和领导,并委托共青团直接领导的中国少年儿童群众组织。从《党章》《团章》和《队章》中可以看出,党团队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构建党团队“六个一体化”的建设目标是希望:少先队员有强烈的光荣感,团员先进性得到充分体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时刻彰显。这就要保证队员强烈向往加入共青团,推优入团规范有序;共青团员逐步建立起共产主义信仰,理解并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探索的方法是:组织建设、阵地建设、活动开展、思想引领、职业发展、考核评价的“六个一体化”建设。组织建设的一体化《关于加强新时代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一文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政治领导。中小学要坚持党建带团建、队建,全面建立学校少工委,由书记或党员校长担任少工委主任。从组织建设上选任党组织负责同志兼任少工委主任,为党和少先队一同谋划、一同实施,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学生团校建设的意见》中提出了完善领导体制的意见:中学生团校在校党支部的领导下,以中学团委为依托,设立校务委员会,由校党支部书记或其他党政领导、老干部等兼任团校名誉校长,中学团委书记任团校校长。在《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学校团委书记为党员的 , 应作为学校党委(总支、支部)

 委员候选人选。严格落实学校团组织受同级党的委员会领导, 同时受团的上级组织领导的规定。同时,有关文件对团干部、辅导员任职有了明确的政治要求。团委书记应由党团员担任;大队辅导员一般应为中共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或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初步提出:在中小学可以构建以学校党组织建设为指引,推动学校党组织负责人兼任中学团校校长、少工委主任,从而确保在党团队工作谋划上一体化思考、一体化落实。同时,团干部、少先队大队辅导员都是党员,并在一个党支部,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党组织的决定迅速落实到各项团队工作中。阵地建设的一体化学校以党员活动室、中学团校室(团员活动室)、队部室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党团队一体化服务中心的建设。例如,江苏泰州党团队一体化组织教育馆室内的圆桌有党旗图案、团旗图案,鲜红底色加上新颖造型,很吸引年轻人眼球。

 比如,党员组织生活馆是加强党的建设、开展迎“七一”主题活动、过好支部组织生活的党建园地;团员组织生活馆对照“三会两制一课”等团的组织生活各项基本制度要求,分为各功能展览区,实现党史团史等一体化学习;“红领巾”可以对标党团, 规划成长;“外观设计、路线设计、内涵设计缺一不可”。这些走心的设计可以带来更为走心的体验。加强中学团校建设,在制度上墙等方面,可以AUTHOR文

 |

 钟良德育高级教师广东省中学共青团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党团队『六个一体化』建设

  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72 T H O U G H T紧密地跟党、少先队融为一体。从宣传上选取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重要讲话等内容上墙布置。队部室是少先队大队的传统活动阵地,在少先队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体现着少先队最基本的思想教育内容。特别是要注意将党的关怀和党、团历史资料上墙,主要以剪贴一些革命领袖关心少先队工作,关心少儿教育的照片、题词为主,体现时代性、教育性、童趣性和特色性。 总而言之,党团队一体化服务中心要以党、团、队知识教育、体验为主线,集中呈现从少先队员成长为共青团员再成长为共产党员的光辉历程,增强队员、团员的身份感和荣誉感,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思想保障。各学校可以结合实际以党员活动室、中学团校、队部室建设为载体,统筹建设党团队一体化服务中心。活动开展的一体化重温誓词仪式。宣誓仪式不仅是形式,更是精神指引。在每年特定的日子(“七一”“五四”“六一”),可以组织相应的党员、团员、少先队员一起参与宣誓活动。“预备党员必须参加入党宣誓仪式,新团员必须参加入团仪式,新队员必须在队旗下进行入队宣誓”这种特有的组织教育形式,可以联动开展,入党宣誓可以邀请团员团干部、队员队干部观礼,入团宣誓、入队宣誓可以邀请党员老师出席并讲话,形成很好的示范引领。同讲一段史。党员讲队史:为少先队员和低年级学生讲述少先队的历史,开设少先队员思政第一课,做好少年儿童的思想政治启蒙。党员讲团史:学校党组织负责人为入团积极分子讲党史、讲团史,培养团员青年对党的朴素感情。此外,可以开展“童心向党”活动,由少先队员、共青团员讲述党史,通过亲身讲述,促进少年儿童和团员青年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认同。共同参加爱国系列活动。统筹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同升一面旗、同唱一首歌、同研一次学、同种一棵树,共同缅怀革命先烈、共同参与重阳孝老爱亲活动等,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毫无疑问,组织活动是最能吸引人、最能给人以深刻感受的培养方式。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在学校的党团队一体化建设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思想引领(课程建设)一体化分层分类。辅导员要围绕培养少年儿童朴素政治情感和共产主义道德,以《少先队活动》课为统领,扎实开展少先队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教育,实施少先队员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引导队员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不断树立和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学校共青团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中学生团课》为指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党团队组织意识培养及其衔接为关键,构建中学生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不断提升团员先进性。团队衔接。健全初中团队衔接机制。明确并加强中学团委对初中少先队工作的领导职责 , 团组织工作以团前教育、发展团员、团员意识教育为重点 , 少先队工作以团前教育、推优入团为重点。少先队员、积极分子入团,必须经过中学生团校培训,考核合格。保证每个团员在入团前后分别参加一期团校培训。发挥班级团支部和初中少先队中队在思想教育引导方面的双轮驱动作用。党团衔接。强化推优入党;推荐优秀团员为党的发展对象,是充实党的新生力量、发挥共青团作为党的后备军作用的需要。对学习成绩优秀、申请入党的团员,要加强教育和培养,并严格遵循“推优”工作程序和要求,主动协助党组织进行培养和考察,推荐参加业余党校或党课小组学习。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考入高等学校后,中学党组织要及时把培养教育的学员登记表、结业评语等有关材料转给高等学校党组织继续跟踪考察。职业发展的一体化培训一体化。构建党团队干部在政治学习上的连贯培训体系。加强辅导员政治培训,按照规定,在辅导员培训中,政治培训课时不得低于总课时的 80%。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纳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体系。将团干部培训纳入师资培训、党校培训和继续教育体系 , 计入学时。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小学校长(德育工作者)培训中,少先队内容分别不少于4学时、8 学时。这些培训要求都为党团队干部掌握党的最新思想、群众工作方法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职称评审。《关于加强新时代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推动在中小学教师职称序列中单设“思

 736TH

 ISSUE OF 2020

 TOTAL

 448TH

 ISSUE T H O U G H T政类”科目。符合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条件的少先队辅导员,可参评学科教师职称或思政类教师职称。在职称评审时,大队辅导员的任职年限按班主任工作年限计算,辅导员从事少先队工作的课时可折算为学科课时或思政课课时。《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关心专任团干部的使用和培养,其任职年限等同于担任班主任的工作年限,通过纳入少先队辅导员职称评聘、融入中学现有专业科目职称评聘、单独设立团干部职称评聘等方式,打通职业发展路径。荣誉激励。各级团组织要从优秀的少先队辅导员中选拔团代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常委。各级团委、教育部门、少工委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对工作成绩显著或作出特殊贡献的辅导员进行表彰,授予“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称号。教育部门表彰的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应有少先队辅导员代表。团组织表彰的优秀青年、先进工作者等,辅导员所占比例不低于全部候选人的 10%。专任团干部获得的共青团有关荣誉和研究成果享受与教育行政部门同等待遇。专任团干部任职不唯年龄,对于表现优秀、业绩突出的团干部,应列入副校级后备干部培养序列。探索推动建立各级“中学名团干工作室”。有计划地定期评审特级辅导员、辅导员带头人、骨干辅导员。支持各级少先队名师工作室建设等政策指引,为团队干部的职业化培养奠定基础。同时,各地在探索开展支持少先队工作好校长、支持中学共青团工作好校长的评选,这些都为构建党团队一体化的荣誉激励机制作出了很好的探索。考核评价的一体化《关于加强新时代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压实中小学党组织书记对少先队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领导责任。将少先队工作纳入中小学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基本要求。将少先队工作纳入省、市、县级中小学党建督导考核,作为单列督导考核内容,分值不少于 10%。《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要加强完善党建带团建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学共青团工作,将中学团建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把团建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规划和年度考核内容,团建工作占比不低于 10%。通过在党建考核中增加共青团和少先队的内容、提升党建质量的同时,大力推进共青团和少先队改革的落地落实。总结学校在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工作中首先要做好“定位”,发挥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政治启蒙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以成立学校少工委、中学团校(少年团校)为契机,从党团队角度做好一体化建设工作规划,注重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注重教育过程与规律,做好各方面的建设。加强组织建设,以党建带团建、队建,全面建立学校少工委、辅导员管理制度,细化职责,推动学校团组织建设。打造一体化阵地,以鲜明的党团队特色布置,充分发挥阵地建设宣传教育的作用。完善党团队一体化活动体系,通过仪式、纪念日等载体做主线,形成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党团队一体化设计,同时注重多元化平台搭建与多元化评价构建。在思想引领上分层分类,全面做好团队衔接、党团衔接的工作。针对不同的学生年龄阶段,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实现党团队的无缝对接培养。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在培训一体化、职称评审和荣誉激励方面加强引导,使得各级党团队干部和兼职、全职的教师辅导员乐从其业,持续发展。落实考核评价,学校要高度重视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充实党建督导考核内容,以此全面推动党团队的一体化建设。通过党团队组织建设、阵地建设、活动开展、思想引领、职业发展、考核评价“六个一体化”建设,确保共青团和少先队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主义的发展方向前进。党通过共青团、少先队吸引、团结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少年儿童,使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各种适合青少年特点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在工作、学习、社会活动等方面最广泛地联系广大团员青年、少年儿童,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把他们锻炼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责任编辑:刘新平

 liuyizhan@263.net

篇八:例说大中小学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的市域实践

38 卷 第 2 期2022 年 4 月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Vol. 38 No. 2Apr. 2022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20JDSZKZ04)作者简介:徐秦法(1971—),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冰凤(1991—),女,广西玉林人,玉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以“三个协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徐秦法1 , 黄冰凤 2(1. 广西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2. 玉林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摘 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是推进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重要性不言而喻。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旨在打破以往各个学段思政课教师“各管一段”的局面,汇聚各个学段思政课教师的育人合力,为有效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提供保障。在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可通过教学协同夯实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技能,通过科研协同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科研水平,通过实践协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交流沟通,以期加强他们之间的一体化意识,为循序渐进地培养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保驾护航。关键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教学协同;科研协同;实践协同DOI:10.15938/j. cnki. iper.2022.02. 002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9749(2022)02 -0007 -07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课教师寄予厚望,指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毋庸置疑,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是新时代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关键力量。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作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工程,理应发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关键作用。大道至简,落实为要。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关键在于落实,在于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为再好的理论也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方可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2] 充分发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关键作用,必须要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建设,以“教学协同、科研协同、实践协同”增强各个学段思政课教师的衔接意识。通过打通各个学段思政课教师相互之间的壁垒,进而理直气壮地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发展,最终推进学校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一、以教学协同夯实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的教学能力至关重要,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效。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需始终牢记: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育人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全力站稳立德树人的思政讲台,需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努力提升教学技能,解决好“内功”问题,真会、真用、真教思政课。将“六个要”真正贯彻落实在思政课教学之中,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争做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教学能手;努力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扣好学生成长成才的第一粒扣子。1. 思政课教师要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教书育人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职责所在,且尊师重教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尤其是教师节、青年节、儿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2022 年童节等特殊时间,阐明教师的重要性。教师承担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3]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4] 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和教学水平直接决定着未来学生成长的方向,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石路。[5] 思政课教师作为教师群体的特殊存在,要求更高,担负的责任也更大。他们始终坚守在学校立德树人的一线上,教书育人,尽职尽责,把思想理论教育渗透到教学实践和学校各种活动领域中,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负责。努力做好学生成长之路的“引路人”和“领导者”。抓好教书育人一体化建设就是要求大中小各个学段思政课教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使之入脑、入心、入行,为党、国家和人民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青少年。小学思政课是教书育人一体化的基础化阶段,教师怎么教与学生如何学显得尤为重要,是有效衔接中学大学教学协同的切入点,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接力的第一棒。在加强小学思政课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发挥小学思政课的奠基作用,为大中小学的教学协同筑牢根基,避免出现大中小学“各管一段”的分层现象。注意密切关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运用情景教学法、故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利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协同育人的功能,使小学生提前适应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中学思政课是思政课教书育人的知识化阶段,中学思政课教师可通过灌输性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知识体系,强化理论认同。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灌输性的教学方法,指的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抛开单一的理论灌输方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在“潜灌输、隐灌输、导灌输”[6] 中讲授思政课,激发中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大学本(专)科、硕士和博士思政课是思政课教书育人的思想化阶段,重在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之中,促成行为认同。2. 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建设“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必备的首要条件,与此同时,他们的教学能力的全方位提升一样处于非常关键的地位,其对加快实现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推进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素养要求,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要求下,思政课教师建设和发展多方面的能力是必然趋势。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多方面的能力发展。首先,思政课教师对课程教材体系、教学内容的理解力和执行力。教材是国家事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教材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的重要载体,重视教材建设一直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举措之一。当前,思政课教材由国家统一编写、统一审核、统一使用,为一体化人才培养格局的形成做好铺垫。各个学段的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统编教材的权威性、科学性,加深对统编教材的研读,在日常教学中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答学生所关注的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努力使思政课课程更加契合每个学段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其次,思政课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和创新力。因为教学方法既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是推进思政课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大发展战略,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教育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在数字信息化时代,“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7] 。思政课教师要重视利用新媒体技术,发展媒介素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发展动态。引导学生对新媒体呈现的各正能量榜样进行学习,对网上的各种繁杂信息学会正确辨别,进而避免各类不良信息对自己造成的困扰,不断发挥新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此外,思政课教师要坚持内容为王和新媒体技术为辅的原则,充分运用视频、图像、音频等提升教学效果,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和时代感。为了做到网上网下一致,加强与学生在课堂外的交流互动,思政课教师还应熟悉使用腾讯视频、雨课堂、微博、微信、易班、B 站等新兴社交媒介,与学生积极交流互动,实现思政课网络育人的目标。再次是思政课教师对各学段思政课课程思想、教学理念的联结力与衔接力。一体化强调的是各事物之间的联系、结合,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来说,需要各个学段的思政课教师始终坚持一体化意识,加深对思政课一体化的整体规划与分段安排的理解,做好教材体8

 第 2 期 徐秦法等:以“三个协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系、教学体系、价值体系之间的联结、转化,加快形成一体化的大中小学思政课。3. 夯实大中小学思政课教 师 教 学 技 能 的落脚点以教学协同夯实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技能关键之处在于落实,在于如何通过教学协同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而为有效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保驾护航。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可通过合作教学、一体化备课等方式加强彼此间的联系,互相提升各自的教学技能。例如,在合作教学方面,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他们可通过讲座的方式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学生传授教学经验及体会,对即将走上思政课讲台的学生进行指导。同时也可以与高校思政课教师交流沟通,提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实际情况,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提供重要遵循;高校教师则可以为中小学教师开展思政宣讲和学习辅导报告,如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党史学习教育宣讲会等,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 100 年的奋斗史,读懂党的发展历程,厘清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学习党的理论创新,坚定党的信仰,做党的绝对忠诚者。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历史,寻找党的初心与使命,善于从党史学习中汲取理论精华,把党史作为消醒剂、营养剂,增强自身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为开展新时代学生党史教育做好理论上的准备。在一体化备课方面,要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备课机制一体化。通过一体化的备课,有利于各个学段教师互相交流各自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有效地解决思政课教学内容简单重复、没有新意的问题;通过一体化的备课,可以有效地破除大中小学各个学段的物理空间阻隔,使每个学段的思政课教师既能备好本学段的课程,还能有效衔接邻近阶段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守好本学段的“渠”,还要分工合作,牢筑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屏障。二、以科研协同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科研水平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持续的科学研究,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研究问题,在学术研究中提升教学效果,促进教学与科研的良性循环发展。对思政课教师来讲,就是要把学生放心上,把论文写进学生的心灵,真正做到在学生的人生拔节孕穗期栽培好他们。因为检验思政课教师教学的水平不是看其拿了多少重要课题、发了多少重要文章,而是看把学生培养得怎样,学生是否认同他们的引领。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将大量精力用于学生分数的提升,缺乏科研意识;而大学思政课教师虽然科研意识相对较强,但更多地将研究视野局限于高校思政课范围内,这就致使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科研协同上缺乏衔接,科研与教学出现断裂现象,影响着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建设。当前的迫切任务就是加大力度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之间的科研协同,以科研协同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科研水平,进而加强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相关研究,最终使科研与教学协同发展。1. 正确认识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科研水平的重要性教师的科研水平,是指在学科专业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水平,是教师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的证明。教师的科研能力包括多方面,如课题的申报、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学术论文的撰写能力等,教师的科研能力决定着教师科研水平的高低。于思政课教师而言,“科研是思政课教师的生命力之所在,他们的未来是和教育科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思政课教师面对新世纪、新实际必须具有的新的教育理念。”[8] 从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教师,他们的科研水平也应该有所提升,因为“教学就是一种学术类型,学术本身也是一种教学研究”[9] ,两者兼备,才能够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重视科研是未来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股潮流,对于思政课教师的意义重大,有利于提升思政课的深度和水平,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动力,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自尊和自信。[10] 但从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状况来看,自觉承担起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的教师为数不多,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重教学轻科研与大学思政课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时有发生,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失衡。要解决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与科研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实效,就应将科研能力作为衡量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具体来说,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科研水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内容为研究对象,对思政课教学中的重9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2022 年点、难点、热点、疑点进行研究,这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的基本要求;二是对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必修课程的内在体系进行研究,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如何避免进行探讨;三是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对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教学原则、教学规律作出探索等。显然,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科研既涉及思政课理论问题,也涉及思政课实践问题,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与学生成长发展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只有加强思政课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才能在科学研究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能力,也为思政课的教学提供理论支撑,让科研成果走进思政课的课堂。2. 理性分析影响大中小学...

篇九:例说大中小学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的市域实践

理论教育 2021.11学科与课程建设66论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王宏舟(上海海洋大学 党委办公室,上海 201306)[摘 要]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是回归思政课立德树人教育初心的必由之路,是破解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困局的关键所在,也是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多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但仍存在统筹、协同、能力、动力等体制机制建设的壁垒。因此,需要从整体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统筹体制、多维度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协同机制、全方位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能力提升机制、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动力机制等方面努力。[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大中小学一体化  体制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2X(2021)11-0066-06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1] 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提出了“一体化建设”的要求。所谓“思政课一体化”,是指在学校系统中,对思政课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进行系统思考、整体规划、立体设计、有机衔接、分段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体化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上,还要深入到制度层面进行体制机制

 建设。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与规划,系统谋划、整体推进,通过体制机制建设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方向指引、政策保障、发展动力和运行

 标准。第一,体制机制建设是回归思政课立德树人教育初心的必由之路。学校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建设尤其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关涉学段、目标、内容等要素的前后衔接、立体建构,必须有相关的体制机制予以协调有序地规划、推进和保障。因而,体制机制的确立与完善,事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目标的落实,事关国家教育布局和教育目标的

 实现。第二,体制机制建设是破解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困局的关键所在。当前,不同学段的思政课课程建设与管理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条块分割、各DOI:10.16075/j.cnki.cn31-1220/g4.2021.11.010

 思想理论教育 2021.11学科与课程建设67成一体的现象,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素在不同学段的重复、遗漏、脱节、倒挂等问题。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着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合力得不到有效发挥。在建构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的过程中,以往并非没有进行一体化思考,相关的文件也早有发布,但因缺乏支撑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因而难以有效落实。可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须以统筹兼顾为重点,补齐体制机制短板。第三,体制机制建设是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2]办好大中小学思政课,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课堂是开展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思政课是直接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筑牢学生思想根基的核心课程。但思政课在推进一体化过程中可能出现时间性的分割或空间性的交错。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有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系架构,更要靠体制机制动态的激励和保障,从而确保前后学段互相联动,提高教学针对性,避免出现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现象,实现教育效能最大化。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的主要经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历经了一段时间的探索,并随着社会发展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1.准备阶段(20世纪90年代)。这一时期,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的颁布为标志,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设想开始萌芽,并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也进入了准备阶段。诚然,思政课在这一时期存在着倒挂、脱节、重复等弊端,但“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确定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和“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等要求,为有效推进思政课一体化提供了方向指引与根本遵循。2.探索阶段(2000-2012年)。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认识逐步明确化,虽然就思政课建设本身还没有明确提出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概念,但它作为一项不可忽视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命题被不断地强调。其中,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2005年)明确强调“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的方针,随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的目标。3.深化阶段(2012年至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首次提出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

 [3]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完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可见,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不断走向深化。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经历了上述三个发展阶段,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些成绩凝结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值得注意的是,体制机制建设作为统摄一体化的关键方面,在实践中也形成了一些宝贵的经验。1. 建立健全制度管理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有效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育主管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文件,这些政策文件是对实践经验的高度凝练和集中呈现。其中,《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是党和国家在思政课一体化起步阶段的重要文件,为处于初始发展阶段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是深刻总结前期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刻把握新时代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历史使命

 思想理论教育 2021.11学科与课程建设68而诞生的,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遵循。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相关的党中央会议达10余次,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相关的中央文件达10余份。2. 推动形成“中央宏观指导,地方试点创新”格局。党和国家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过程中,坚持中央宏观指导,鼓励地方自主创新。有的省市在党中央会议精神和文件精神引领下,大胆开拓创新,取得了突出成效。例如,上海市作为德育一体化、思政课一体化改革的先行者,锐意进取,扎实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工作:1988年,上海市普陀区真如中学着手进行为期三年的学校、家庭、社会德育一体化的试点;2005年,在全市范围实施《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两纲”教育;2010年,着手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2014年,将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作为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再如,北京市多措并举,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2008年,率先采取市级统筹、区县跟进的方式,推动建设覆盖大中小学段的区域一体化德育体系;2014年,颁布《北京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2017年,建立“市级示范+校级协同+校内集中”三位一体的教师备课机制。又如,山东省于2016年颁布了《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这些省市都试图站在大教育的高度,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打破学段分割的边界,形成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体系。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第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统筹机制有待建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也关涉到不同群体,各群体对于如何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都会从各自立场出发提出自己的观点,难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共识裂度。从目前情况来看,依然存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对思政课及其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顶层设计缺位,各个学段思政课建设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相互之间缺乏衔接和贯通等问题。因此,亟待统筹相关的体制机制,以对不同主体、不同要素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合理布局、有序安排,最终达成教育的整体效果。第二,尚未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相互贯通对接的协同机制。调研发现,虽然不少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在着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但除了少数师范院校因承担了培养中小学思政课师资的任务,与中小学建立了一定的联络机制,大部分高校与中小学(中职)在思政课教学方面处于一种相互不了解、各司其职、场域疏离的状态,存在条块结合、上下联动不足的现象。这些现象明显忽视了学生成长的连续性,忽视了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一体性。究其原因,既包括思政课建设缺少一体化的统合意识,更由于思政课建设缺乏相互贯通对接的一体化协同机制。第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能力提升机制有待强化。高等教育学段和基础教育学段的思政课教师分别对各自学段的思政课之间的衔接关系认识比较充分,但对于大中小学纵向一体化思政课课程体系的认识不足,缺乏“前瞻”与“后顾”的一体化课程建设意识与教学意识。此外,思政课教师也缺乏相应的能力和动力深入研究前后学段思政课程教材内容的联系,即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而对同一知识点、价值观要求进行不同教学设计与采取不同教学方法的能力

 不够。第四,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一体化建设的动力机制有待完善。当前,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完善支撑思政课建设的保障与动力机制,但驱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保障和动力机制尚未形成。此外,各地还没有充分发挥各学段招生考试机制对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指挥棒作用,各学段思政课在升学考试中的权重分配不均衡,没有形成学生有效学习思政课的一体化驱动的合力。同时,在思政课教

 思想理论教育 2021.11学科与课程建设69师教学评价上,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虽然开展了规范性的教学督导和教学评价,但并没有把教师是否贯彻大中小学一体化教学理念的要素纳入评价指标。四、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国家层面顶层设计、各省市统筹协调,各种体制机制配套建设、同步发力才能实现。

 1. 整体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统筹体制。实现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纵向衔接与横向贯通,需要打破教育行政部门层级与部门之间的壁垒,整体构建思政课课程教学管理统筹体制。其一,建立研究与指导统筹机构,建构顶层设计体制。统筹建立统领大中小学思政课的部门和机构,从国家层面出台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同时,针对有些省市缺乏省级研究与指导机构的现状,建议各省市建立“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等相关机构,开展顶层设计,加强统筹管理。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召集专家重点研究和科学论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内容体系的形成机理,并依托相关专业机构,编制“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一体化改革和建设方案”,从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招生考试、质量评价、经费投入等方面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将顶层框架具体化为符合各个学段思政课特点的要素谱系,有步骤、有计划地分层推进。其二,明确管理部门功能定位,建立立体纵向的行政管理统筹机制。目前,与思政课相关的管理机构不少,但是各部门功能定位不够明确,从而导致管理成效不够明显,因此需要准确定位,打破教育行政部门层级与部门之间的壁垒,建立思政课课程教学管理统筹机制。以上海为例,通过明确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市教委教研室、市师资培训中心、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不同机构,以及市、区、校不同层面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面的各自功能,充分发挥各部门作用,使各方力量各司其职、协同发力,形成一盘棋,提升工作的整合性与协

 同性。2. 多维度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协同机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应基于“大思政”格局开展课程建设,多维度建立协同机制。这包括以下几方面: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的协同建设;整合校内外思政课教学资源,构建思政课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协同育人共同体;夯实各学段思政课建设与学科发展之间的互动联动;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创设教研协同平台。第一,建立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协同机制。一方面,使学科德育与中小学思政课同向同行。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和课程的特点,将中小学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形成以思政课(“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为关键,语文、历史课为骨干,其他课程为支撑的德育课程体系。同时,引导各学科教师深入认识...

推荐访问:例说大中小学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的市域实践 党团 大中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