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9篇

浅谈高中地理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9篇浅谈高中地理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广西教育572020.7【摘 要】本文对浅层学习与深度学习进行解读,以人教版《乡村和城镇》教学为例,论述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高中地理学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高中地理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9篇,供大家参考。

浅谈高中地理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9篇

篇一:浅谈高中地理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教育572020.7【摘 要】本文对浅层学习与深度学习进行解读,以人教版《乡村和城镇》教学为例,论述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高中地理学习策略:地理学习目标指向地理核心素养;学习内容重视地理知识结构;学习实施建构地理学习思维;学习评价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关键词】地理学习策略 浅层学习 深度学习【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6-0057-03《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会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生存基础的保障,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地理学科教学使学生获取地理知识,能够透过地理现象掌握其中蕴含的地理学原理。本文以人教版《乡村和城镇》教学为例,对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高中地理学习策略进行探讨。一、解读浅层学习与深度学习(一)浅层学习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是指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仅限于表面上的了解,是对知识的简单提取和记忆,换言之,即直接对知识进行复制、粘贴。这种学习方式在目前的地理学科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以大脑记住所学的知识为学习目标,通过记忆孤立的、零散的地理知识材料应对各种考试,希望以最小的努力取得最大的回报,是一种较低级的思维活动方式。(二)深度学习深度学习(Deeper Learning),是指将学习内容分解成若干知识域,通过教师引导,把上层知识域加工过后输出到下一层知识域中,形成知识长段链条。深度学习不仅是对地理知识的提取和记忆,更是对识记地理知识在头脑中的处理及在现实中的应用,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泛性等认知能力,逐渐提高学习者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度学习有利于保持对地理知识的长期记忆,并且还可以将所学地理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条理清晰的知识域,是一种较高级的思维活动方式。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密不可分,浅层学习是进行深度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深度学习是浅层学习由现象到规律的探索过程,也是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中逐渐深入的过程。根据不同学习能力水平的学生,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个环节的设计,利用深度学习理论组织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发展。二、深度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地理学习策略(一)学习目标:指向地理核心素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要求在设定地理学科课程目标时,更加注重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人教版《乡村和城镇》一章为例,教学内容要求对应的核心素养、学习目标如表 1 所示。表 1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内容要求对应学科核心素养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区域认知、综合思维1. 运用诸葛村平面图,分析乡村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2. 通过香港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示意图,总结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3. 结合示意图,小组合作讨论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阐述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结合实例,说明 地 域 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区域认知1. 运用图表,对比不同地区文化差异,解释地域文化的概念,能够判断地域文化的类型;2.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 化 的 过 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1. 运用案例,解释城镇化的概念,说明城镇化的意义;2. 运用图表,总结世界城镇化过程的特点,小组合作讨论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人地发展观;3. 结合实例,收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最基本的思维,也是地理学研究最突出的两个特点。面对自然和人文环境,深度学习理论强调重点掌握地理事物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规律,运用地理原理,通过地理实践力,将所掌握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社会中,以此解决人类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高自我的人地发展观念层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如图 1 所示(见下页)。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地理学习策略—— 以人教版《乡村和城镇》教学为例□南宁师范大学 王 成 秦年秀 朱茂琼 冯海晴 苏瑶瑶高中课改· 理论博览

 广西教育582020.7理论博览 ·高中课改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基本思想和方法基本思想和方法基本活动经验基本价值理念基本思想和方法基本思想和方法基本价值理念基本活动经验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图 1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时,教师可以通过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变化,解释城镇化的概念,总结城镇化带来的积极影响: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增强区域社会和谐。根据城镇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即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总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中的特点,分析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对人类和自然产生的不利影响,树立学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根据城市规划格局,收集、处理、分析道路、建筑设施等信息,为衣、食、住、行提供便利,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二)学习内容:重视地理知识结构地理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更加注重从整体出发,体现教材内容呈现的基础性、逻辑性和时代性。地理教学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环境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授的知识和技能也应该在现实环境中得到应用,使学生在面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变迁时可以做出正确的决定,不至于为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因此,在实际地理教学中,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度学习和思考至关重要。地理教材上的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它包括学习地理必备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引导学习探究知识背后隐含的原理,并且熟练地将原理迁移运用到自身生活的环境,在学习每个地理知识的模块后,通过总结、思考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结合点,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框架,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系统化的地理知识不仅有利于长时期的记忆,还便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和创新。此外,还需要教师时刻关注现代经济社会发生的变革,利用身边或者国际上发生的重大时事案例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图 2 所示。地理2人口乡村和城镇产业区位因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环境与发展图 2

 2019 年版高中地理人教版教材地理 2 纲要2019 年版高中地理人教版教材地理 2 中《乡村和城镇》一章的位置安排在人口问题的研究之后,在产业活动之前,体现出城市的内部构成和影响城市未来发展的因素之间的联系。人口是城市的组成要素,人口的变迁影响着城市发展的方向,在城市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其中人口、资源和环境既是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难题,又是世界发展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依然是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障碍。教育是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学习并掌握地理知识原理是学生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三)学习实施:建构地理学习思维中学阶段是学生智力因素快速发展的时期,学生处于抽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教师需要运用深度学习策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高阶的学习思维。教师通过设定“小步子”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地理教学,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感兴趣,正确对待地理学科,有意愿地主动建构地理知识。如设定“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的教学目标时,在课堂教学中,将目标分解成有层次的各个子目标:一是运用图表,对比不同地区文化差异,解释地域文化的概念,能够判断地域文化的类型;二是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如图 3 所示。区域环境 地域文化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建筑服饰饮食制度语言习俗文化差异乡村景观城镇景观较少受人类影响受人类活动影响物质非物质影响影响影响影响自然景观建筑服饰饮食制度语言习俗制度语言习俗物质非物质城镇景观乡村景观人文景观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少受人类影响区域环境 文化差异 地域文化图 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此内容在教学时相对简单,直接依照新课标要求进行学习,学生缺少地域文化的概念,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建构,无法将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相联系。可以通过展示图表、案例,化抽象为具体,设定前备学习目标,从而达到课标内容要求。在设定目标时,设定的子目标原则上必须是学生在短期间内可以达到的。在掌握上一个子目标后,通过教师的检测合格才能够进入下一个子目标的学习,学生每完成一个子目标,教师应该给予正确的评价,使学生沉浸在地理学习的积极氛围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在每一个子目标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地理学科的深度学习。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还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教师辅导,使学生掌握学习目标要求的学习内容,不至于影响接下来的学习,在查漏补缺时,无形之中会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运用,强化深度学习对学生迁移思维的影响。(四)学习评价: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深度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运用,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时,应从多角度看待学生取得的进步,包括记忆、理解、运用和创新,深度学习就是要学生从简单的记忆水平层层过渡到创新水平。例如,在“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下转第76页)

 广西教育762020.7专题研究 ·核心素养研讨进行拓展性阅读,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如在《林黛玉进贾府》中,涉及较多的文化内容,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组织学生阅读《红楼梦》,对重要人物进行分析,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比如,服装专业的学生可以针对人物服装变化进行研究,药剂类专业的学生可以针对其中的饮食文化进行研究,等等。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以教材为基础,组织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丰富学生的体验与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习俗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教师可借助课外活动给学生作专题介绍与体验,将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带入实践中,让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氛围,理解传统节日中的内涵与思想。比如,介绍端午节时,可以与学生一起包粽子等,或是开展诗朗诵活动,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印象。在课堂中借助多媒体播放反映民族文化习俗的影视片段,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使用教材内容,挖掘有价值的教学素材,从不同角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学生带入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综上所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需要做好教学内容整合工作,引入先进教育思想,做好教育创新。教师要准确掌握核心素养内涵,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从不同角度指导学生,将学生带入学习活动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参考文献】[1]朱刘君.培养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J].教育艺术,2017(12).[2]曹彩芹.中职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与教学多元拓展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8(12).[3]彭召军.中职语文落实核心素养的两点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9(02).[4]高华成.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浅析——以《故都的秋》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7(11).[5]吴贝佳.浅谈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好家长,2019(15).[6]伍本高.基于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高考,2018(14). 【作者简介】潘晓东(1964— ),男,广西上林人,高级讲师,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研究方向:中职学校内涵管理建设和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责编 卢建龙)(上接第58页)教学中,学生受知识储备影响,很难在课堂上回答全面。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等方式展开教学,正面评价学生得出的结果,引导学生从经济、历史、生态等多角度考虑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从而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因此,对阶段性学习效果的评价至关重要,在评价时应关注能增加学生技能和知识的因素,更加侧重分析学生的动力值、方法值、知能值和意义值,从中找到学生在短期内获取的成绩,继而通过纵向比较学生自身技能和知识的变化量,有针对性地弥补学生学习中的短板。此外,评价需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掌握不同学生之间的心理差异。在面对地理科目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期望,教师要充分发挥皮格马利翁效应,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总之,深度学习理论对学生与教师均有指导意义。对学生来说,在学习地理知识时不应该只注重地理知识在大脑中简单的信息记忆,应该挖掘地理事物表面隐藏的地理原理;对教师来说,在地理教学中根据学情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吸引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实现地理课标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Marton,F.,&Saljo,R.On Qualitative Difference in Learning:Outcome and Process[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76(46).[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3]焦建利.量化自我及其对学习的意义[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1).[4]张 静,杨文正.面向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案例评析与策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15).【基金项目】202...

篇二:浅谈高中地理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地理深度学习探究

  摘 要:

 深度学习发生于真实性和批判性的情境之中,是基于建构主义、情境认知等现代经典教育理论,针对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浅层学习现象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知识遵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点到面、从浅到深、从单一到整体和综合的生长规律。在这样的知识深度生长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理顺知识生长的轨迹,构建有联系内容的“知识树”。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有效学习 知识树

 1.深度学习与地理有效课堂关系的界定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不仅涉及记忆,更注重理解和应用,它要求对学习有一种积极态度。传统的浅层学习的学习者往往把课程材料当做与自己已有知识无关的内容,把课程材料中的章节内容孤立、割裂起来,单独地储存知识;或者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没有理解为何做如何做,只是记忆事实和模仿操作程序,把事实和程序当做权威确定的静态知识,没有对学习的意图和自身的学习策略进行联系、迁移与反思。深度学习强调了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批判性的学习。更关注学生对地理基本知识的深层次建构与理解,在已有的地理知识基础上形成由地理基本观念统领的知识结构,创新或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并长期保持迁移应用。

 深度学习的最显著特点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不再源自一种异己的外在控制力

 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主性学习。深度学习者本能地将所学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个人经验结合起来。

 深度学习并非教师教得如何深,而是学生将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已有经验、心智相融合,并且主动建构的学习过程。深度学习的基本理念是:教学应当把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作为基点,深度学习是有效学习的前提。深度学习理论的提出为深化有效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操作的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地理课程“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基本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强调坚持地理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强调基础的重要性,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提倡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在教学要求中还规定了要重视地理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地理核心观点的教育。

 地理图像作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上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探讨地理深度学习有助于学生使用所学方法学习其他学科。借助地理图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培养负责任的地球公民。

 2.课堂过程中的深度学习能力培养

 深度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批判性构建知识网络,有效课堂要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所能占据的集体授课时间必须严格控制,这就要求教师有高超的浓缩教材的能力,在课堂上尽量压缩集

 体讲授时间,把更多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例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这一节的内容,在分析研究影响工业区位选择因素的时候,教师应该结合无锡实例,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例如:无锡新区工业选址的影响因素?无锡发展工业的区位条件有哪些?这一类结合本地实例的问题接近学生生活,学生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切合实际的问题和结论,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让大部分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例如《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一节,对于森林是开发还是保护的问题,教师预设一定的角色,学生从不同出发点进行讨论,加深对森林保护性开发的理解。

 课堂中做到讲练结合,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通过讲练结合,动静交替,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这样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较为深刻准确地引导学生理解。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效果比较好,课堂气氛和谐,质量得到提高。而且要求教师教学方式多样化。合理运用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讲求使用效益,和谐高效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例如《地球的运动》一节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由于其特有优势,能变抽象为具体,将复杂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知识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而且课堂容量增大。学生理清地球运动各知识点的关系后,在头脑中能准确建立知识网络关系,进而绘制更形象、直观的“知识树”。

 3.构建知识树,促进有效性深度学习

 知识树是用树形结构表述知识的结构和知识梳理的一种方法。早在 20世纪 70 年代末魏书生老师就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魏书生老师常把“语文知识树”比作地图,有了地图学习就能明确目标,选择最佳路线,可以少走弯路,而且学习中也有可行性。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需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知识是讲不完的,练习题是做不完的,只有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才能自己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树”教学能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进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知识遵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点到面、从浅到深、从单一到整体和综合的生长规律。在这样的知识生长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理顺知识生长的轨迹,构建有联系内容的“知识树”。这样的“知识树”可以是一册的内容,也可以是一单元的内容,还可以是一节课的内容。它集中反映了一个知识领域、一个知识板块的整体内容和整体结构。例如在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中,可以构建相应的知识区分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时的影响。如图所示。

 总之,在以深度学习为基本指向的课堂学习过程中,以知识树的形式进行教与学是一种整体建构思想,让师生可以站在系统的高度,让知识都以系统化、网络化的面貌呈现。可以更形象直观,脉络更清晰地展现教材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整体感知知识、深度理解知识,尽快找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地理素养与思维得到深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现代教学,2005(05).

 [2]叶晓芸,秦鉴.论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J].教育技术导刊,2006(1).

 [3]孙银黎.对深度学习的认识[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4).

 [4]傅竹伟.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

 [5]王文明.促进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课堂行为研究[D].苏州大学,2013.3.

 [6]Eric Jensen.深度学习的 7 种有力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2007.

 [7]王玉强.深度教学―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方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12.

 [8]黎加厚,何玲.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现代教学,2005(05):29-30.

 [9]陈卫花.用“知识树”串起文本[J].小学教学参考,2015(04).

 [10]亢华杰.“知识树”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11]宫小翠.浅谈知识树对构建有效课堂的促进作用[J].神州教育,2012(31).

篇三:浅谈高中地理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秦丽美摘  要:学习地理能够让学生对于地形地势以及国家分布等知识有更加清晰地了解,也能够为学生未来专业选择提供帮助。

 高中阶段地理知识难度较大,学生需要掌握的地图种类以及各种地理知识比较复杂,仅仅依靠学生死记硬背的浅层学习方式是难以保证学习质量的。

 都说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足以见得地理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进行思考。

 要想提升地理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基于此,文章将从深度学习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意义入手研究,进而分析基于深度学习这一理念高中地理课堂构建途径。关键词:深度学习;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深度学习原本是指计算机学习领域中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当前这一观念也能够应用在教学领域,应用在教育领域中可以演变成与当前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倡导的教育方向基本保持一致,就是在教学时培养学生思考与探究的能力,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理念。

 这是一种以解决当前教育问题为基础所寻求的解决途径,将之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能够更为有效地达到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一、 深度学习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意义以往在高中地理教学之中,教师在教学时还是以灌输这种模式为主,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来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二来是由于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不信任。

 也因此教师给予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与机会不足,使得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导致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不高,地理教学质量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这种以浅层学习为主要教学理念的教学方式只会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难度,影响学生地理能力的提升。

 深度学习虽然一开始是计算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但是将之应用在教育领域中也同样适用,也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对学生将来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地理的难度是文科教学中难度较大的,虽然说当前高中发展趋势是文理不分家,但是这也意味着学生学习的压力和任务将更大,那么传统的浅层学习理念将会给学生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使得学生无法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而将深层学习理念应用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就能够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合适,进而主动地去选择更为适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

 其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这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素养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同时也能够从思想上使得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提升,让学生发现地理学习的乐趣。最后,能够有效地提升高中生实践能力,深度学习需要提升的是学生的能力而非仅仅是知识性内容,为此,教师在确定要基于深度学习理念进行教学时则需要选择一些实践方法进行地理教学,毕竟地理知识也与生活紧密相连,此时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也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地理潜力,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地理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基于深度学习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潜力与积极性,是一种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教育理念,高中地理教师应该重视这一教育理念,根据这一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二、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课堂构建途径(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地理学习兴趣要想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更好地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地理知识,首先,教师需要思考激发学生对地理产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高中生本身认知水平已经很高了,而且学生能够更好地控制自身行为,对于不喜欢的内容学生都能够要求自己学习,更何况是学生自己喜欢的内容。

 人的行为会受到心理作用的影响,一旦高中生在潜意识中认为地理学习困难、无趣,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最终状态,那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无法被有效激发出来。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有效方法,“学习合乎兴趣方可得益”,唯有学生对地理产生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够在学习地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教师可以利用好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将深度学习的效果发挥到最佳。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包括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大部分,无论是哪一个部分知识都很多,并且地图的类型也非常多,无地图不地理,在高考的地理内容考核中地图知识占比极大,很多情况下都是取一个地图的一部分让学生分析其位置以及与位置相关的地理知识,要想使得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学生需要对地图有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9 4 1 ·○ 政史地教学与研究万方数据

 蜀豳力,这对于高中生来说难度也不小。

 死记硬背是很难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隐藏、图片编辑等功能将地图进行分拆,然后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去主动记忆地图的兴趣,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记忆地图的效果。

 其次,在高中地理教学之中人文地理占比较大,而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仅靠教材中的插图和资料是不足的,多媒体技术具有图片、视频展示功能,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这一功能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图片视频资料,然后在进行地理教学时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给学生,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的教学时需要学生能够掌握治理土地荒漠化的方法,这本身也是当前我国地理环境上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让学生对于土地荒漠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上网寻找土地荒漠化的视频资料,其中可以涉及在荒漠化环境中的生存困境,让高中生能够跳出象牙塔思维发现国家需要发展的方向,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二)坚持深度学习原则设计教学问题深度学习要求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那么,首先,就需要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正所谓:“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唯有思考才能够使得教材中的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高中地理知识难度不小,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的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坚持深度学习原则设计教学问题。

 深度学习原则主要包括真实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围绕这些原则设计地理问题才能够保证教师设计的问题具备有效性,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教师在设计地理问题时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问题的难度要适中,过难的问题即使学生认真思考也很难得到正确答案,而过于简单的问题又没有思考意义,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是在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其次,问题的数量和提问顺序要合理,在课堂教学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地理教学能够使得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部分知识,但是教师需要明确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过多的问题只会压缩真正有意义的问题的思考时间,使得学生产生疲惫感,反而不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

 同时,教师的问题提问顺序要符合学生思考的习惯,要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从浅层次知识逐步延伸到深层次知识,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考动力,提升学生地理知识掌握程度。

 例如,在进行《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这一节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探究性思考问题“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以及年降水量存在哪些区别?”“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之间产生区别的原因有哪些?”(三)采取合作学习提升学生思考能力在深度学习这一学习理念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此高中地理教师也需要在教学时主动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足够的思考和参与的机会。

 但是,高中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又较为内敛,教师要面对的学生更是非常多,为了能够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认真地学习地理知识,教师可以通过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提升学生思考能力。

 要想保证合作学习的质量,教师要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并且在短时间内不要去调整组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地理能力、学习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将学生进行分层,然后再进行分组,保证每组学生的学习能力基本持平。

 其次,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合作学习任务,由于是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因此任务的难度可以增加,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挑战,这样也有合作的意义。教师也可以在此种模式下组织小组竞赛,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动力,使得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学习地理知识,也让学生在合作中更加及时地发展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

 虽然是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是教师也是其中的引导者,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展示自己合作学习成果的机会,并且在对学生合作结果进行评价时将评价多样化,不仅要评价学生合作学习地理知识的情况更是要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更加准确地了解自己,同时,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以鼓励性和形成性评价为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自信心。三、 总结总而言之,高中地理教师需要明确传统的教育理念对于学生的不良影响,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上,主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以此切实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为此,首先,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其次,需要坚持深度学习的原则,设计具备高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同时在进行地理教学时教师需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和表达看法的机会,为此可以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在地理教学之中。

 最后,教师需要坚持多样化评价方式全面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参考文献:[1]刘海强.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教学路径[J].智力,2020(19):159-160.[2]佟柠.教学何以干扰学生的深度学习:基于高中地理课堂观察的反思[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20(2):10-12.[3]严必亮.优化迁移视角下高中地理深度学习的构建思考[J].科幻画报,2019(12):52.[4]黄燕鸣.深度学习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优化设计与实践[J].高考,2019(33):107-109.作者简介:秦丽美,中学一级教师,甘肃省酒泉市,甘肃省金塔县中学。· 0 5 1 ·周刊万方数据

篇四:浅谈高中地理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25-2020 年第 46 期(总第 246 期)教改课改JIAOGAIKEGAI引 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出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观念和地理实践力四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 。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宗旨,革新传统课堂模式,调整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探究和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深层次思维,为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提供契机。过去,地理课堂教学相对碎片化、形式化,且大多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目的。学生在记忆、背诵知识的过程中心生厌倦,对知识的掌握常常“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别提培养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了。在深度教学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面临转型和升级,教师既要让学生更加扎实地学习课本知识,又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反思、实践、探究,形成新的学科认知和学科知识结构,最终将地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科素养。一、深度教学和地理核心素养的关系深度教学以“育人为本”的思想为核心,涉及学科的本质内容,突出学科知识的实践应用,同时强调发展学生的深层次学科素养。学生在深度学习中能够培养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并通过创造性学习活动提高促进学科学习的关键能力,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并最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四个方面。地理学科需要通过深度教学开展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情感,使学生掌握一些能够解决生活中基本地理问题的知识,让学生通过学习地理学科终身受益。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深度教学的必要性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课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课堂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各种教学方法的引入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下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仍存在些许问题,如教学表层化、程式化、碎片化等。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将学科知识教学和培养学生的深层次思维相结合。还有一部分教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利用深度教学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的核心素养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此外,一些教师由于没有成功的深度教学经验可以借鉴,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的教师由于怕占用学生学习、记忆课本内容的时间,很少开展深度教学,导致学生难以深入掌握课本内容,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些对学生发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非常不利。因此,地理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深层次思维,借助深度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借助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学生向更深的地理学习领域探索。三、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实践1. 营造良好的问题环境,拓展学生思维要想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问题环境,让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其更好地接受“问题”教学,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其思维,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思维的演变过程。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地理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地对现有知识储备进行消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针对教材中的内容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案,然后有计划地提出创造性问题,让学生积极接受问题的“挑战”,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索。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提高拓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达到提升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同时,在拓展学生思维时,教师需要考虑问题的难易度和适切度。教师布置问题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尽量使问题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情境,解决课堂问题。比如,在讲解“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气候对我国四川省猕猴桃产区猕猴桃产量的影响,从产区光照、温度、湿度等多方面告知学生猕猴桃生长最适宜的环境,并给出过去多年的产区气象数据,然后让学生判断四川盆地、川东周边地区和川西北山区这三个主要产区中哪个产区的猕猴桃产量最高。这样,气候对农业的具体影响就会更深刻地烙印在学生脑海中。总之,教师在布置问题时,要尽量增强问题的趣味性,确保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实践姜文燕(江苏省宜兴市阳羡高级中学,江苏宜兴 214200)摘 要: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高中地理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创造性地开展深度教学,让学生通过深层次的思维活动,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地理实践活动中,为立德树人目标在课堂上的落实提供平台。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深度教学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6-0025-02

 -026-2020 年第 46 期(总第 246 期)教改课改JIAOGAIKEGAI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让问题解决和思维发展比翼齐飞。2. 借助思维导图,引入深层思维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不同于初中阶段,其信息量大,涉及的知识点零散,且具有较强的学科综合性[2]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深度教学理念下,教师可以结合思维导图,创新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将知识体系编织成网、成图,并结合思维记忆和思考的习惯,总结促进深度学习的学习方法。思维导图即知识结构图,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将课堂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行创建思维导图,将某一单元内的知识链接起来,再以此为中心进行导图的扩展,使其逐渐丰富[3] 。例如,在“流域的综合开发”一课中,教材以美国田纳西州河流为例,从各种气候因素角度分析了河流开发的自然背景,并以此为基础,探究了河流发展的方向和河流污染的治理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利用案例,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并确保导图包括河流开发和污染治理的相关知识,然后让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将这一模式迁移到我国的黄河流域,同时分析我国黄河的开发和治理。在模式迁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发现河流合理开发存在的相关性,还能掌握不同国家、不同的地理环境对河流开发产生的不同影响。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非洲尼罗河的开发问题。学生会发现,尼罗河两岸土壤肥沃,每年都有很长的汛期,流经地区地势相对平坦,落差较小,但由于阿斯旺大坝对尼罗河下游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尼罗河开发的现实意义较弱。结合实例之间的对比,思维导图在结构上也有所区别,学生看后一目了然,清晰可辨,从而在分析的过程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后续深度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3. 选择合适方法,凸显主体认知高中地理教学的方法众多,深度教学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对学生的学情和单元教学要求有明确的认知,结合课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在使用教学方法时,教师应尽量将课堂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参与和深层思考中培养核心素养。“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可以利用合作教学法,先让学生分成小组探究某一问题,得出结论,再根据不同小组的不同结论进行评价。合作教学方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深度教学法,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交流表达自己对地理问题的看法,并集思广益,对这一看法的可行性或正确性进行讨论。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于高中阶段很多地理知识比较抽象,教师要化抽象为具象,化概括为具体。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将某些抽象的知识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对抽象知识形成直观的理解。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实地考察和游学体验,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运用抽象思维解决现实问题。4. 融合乡土地理,调动思维感情乡土地理的内容包括家乡的自然地理和社会地理。现阶段,学生的课业繁重,很多学生对家乡没有全面的认识,对家乡的风土人情缺少人文情感。教师要结合课本内容,在教授某些知识的同时,将这些知识和家乡的地理联系起来,让学生对家乡的地理环境产生自豪感,并结合家乡的自然资源等培养学生的情感,从而丰富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成年人没有太大的差别,且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很强,教师在将地理知识和乡土地理融合时,可以结合家乡的各种案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家乡周边地区进行走访,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地理知识的直接体现,并制作调查报告,在课堂上分享、交流。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调查时,应将地理知识和工农业生产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地理环境是如何对工农业生产产生影响的。这样,地理知识发挥了实际作用,学生会更愿意投入地理学习中,从而在思维情感的作用下将学习推向深层次。这种融合乡土地理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中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结 语总之,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地理学科在培养学生深层次思维、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等方面意义非凡。高中地理教师要以深度教学为突破口,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对知识进行迁移,并发展深层次思维能力,从而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科素养,最终将学生培养成富有地理实践力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 王文君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策略研究 [J]. 学周刊,2020(17):27-28.[3] 夏成志 . 深度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困境与突破 [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9(03):46-47.作者简介:姜文燕(1981.1—),女,江苏宜兴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曾获无锡市“教学能手”称号。

篇五:浅谈高中地理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21 年 4 月第 34 卷 第 2 期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Apr.2021Vol.34 No.2  收稿日期: 2020-11-20基金项目: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8 年度课题“基于思维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SGH18H040);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专项基金项目“基于微项目学习的《地理教学论》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SJX2019Z52);陕西师范大学校级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项目“‘地理实验教学技能’课程问题导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19KT -JG21);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实践能力的全日制地理教育硕士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研究”(GERP -19-43)。作者简介: 董瑞杰(1971—),男,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教师,博士,主要从事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doi:10.3969 /j.issn.1671-0916.2021.02.014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董瑞杰(陕西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摘     要:  地理课堂教学应该基于深度学习设计,以彰显高阶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特色。分析深度学习的内涵、基于深度学习的地理教学设计思路,梳理基于深度学习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流程、要点,提出促进高中深度学习的地理教学设计优化策略:通过目标定位引导学生自我监控、通过情境创设鼓励学生认知冲突、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发现、通过问题解决提升学生思维品质、通过水平分级实现学生学习进阶。 关 键 词:  深度学习;地理教学;教学设计;高阶思维 中图分类号:  G 63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916(2021)02-0093-06  深度学习旨在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彰显地理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特色。它既是引导地理教学改革的新方向,也是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地理课堂教学在确保地理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中,要想达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效果,需要围绕如何引发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而勾勒有效的教学路线。笔者针对当前存在的地理浅层学习问题,分析基于深度学习的地理教学设计的思路与要点,设计深度学习的地理教学优化策略。一、深度学习内涵与地理教学设计思路(一)深度学习的内涵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高阶思维参与下认知活动的高投入性的学习方式[1] ,是以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对复杂概念或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为主要认知活动的持续性学习过程[2] 。深度学习与布卢姆认知领域学习目标分类六个层次[3] 中的“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相对应,表明它关注高阶思维活动和高级认知水平,所以发展高阶思维能力有助于实现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具有以下内涵。(1)强调以理解为中心的意义建构,即学生要在问题的深入思考中把握学科本质,通过自我探索和反思不断完善知识。学生只有真正获得高阶思维的发展,才能具有好的学习效果。(2)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即学生学习出自内心需要,表现为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学生把问题解决当成一种学习习惯,在积极主动学习中进行批判性思考,从而产生创造性学习活动。(3)强调知识整合和意义连接,即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对深层知识和复杂概念形成深入理解,并能在新情境中迁移应用,最终实现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当下课程改革致力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关注学生高阶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正是· 3 9 ·万方数据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第 34 卷 深度学习的本质要求。深度学习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促使学生发展高阶思维、做出决策和解决实际问题[4] 。学生在发挥其主体作用时,要具备高认知思维水平的趋向,让自己积极思考和实践,这样才能带来高效益的学习。深度学习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即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度加工,产生高层次的思维以及深层次的体验[5] 。对学生而言,深度学习表现为一种特质能力,包括深度理解、自我导向、信息整合、创新批判、高阶思维、迁移运用等[6] 。可见,实现深度学习是地理教学设计的重要理念,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突出深层体验出发,强调学生在高阶思维活动中获得深度学习的效果,并形成一种持续性学习能力,最终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二)基于深度学习的地理教学设计思路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基于深度学习的地理教学设计需要对课标要求、知识要点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分析,围绕高级认知水平和高阶思维活动的目标进行整体架构,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整体协调的教学系统。在深度学习的教学中,深度预测是前提条件,深度目标是起点,深度参与是关键,深度评价是动力[7] 。为了达成深度学习的效果,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主体,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念。基于深度学习的地理教学设计需要把握四个关键。(1)教学目标素养化。发挥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表述,关注学生不同素养水平的发展,特别要促进高阶思维,呈现学生的具体学习内容和激活学生的学习过程。(2)教学内容案例化。选择生活实例、乡土地理等作为地理学习素材,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的地理概念、原理等知识,并对地理问题进行逻辑思考。(3)教学过程探究化。以问题探究驱动思维,引导学生透过地理表象挖掘地理规律,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与相互影响,通过深入的问题探究,形成独特的地理思维方法。(4)教学效果进阶化。用多元评价和及时反馈促进学习进阶,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核心素养落实的推进过程。因此,基于深度学习的地理教学设计思路(图 1):首先,解析素养要素的内涵,明晰具体的教学目标。地理教学的归宿在于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所以具体的教学目标要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统摄,把不同要素细化为不同的内容要求,作为呈现深度学习结果的衡量标尺。针对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堂目标等不同的教学目标,分析课标要求、教材知识要点图 1 基于深度学习的地理教学设计思路 [8]· 4 9 ·万方数据

  第 2 期 董瑞杰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程度,特别要围绕学生需要发展的核心素养,从素养培养的内涵、方法、测评等方面进行思考和统筹设计。其次,强调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了让学生达成深度学习,需要鼓励学生不断积极思考和探究,并且在交流互动中实现高阶思维的提升。关于教学方案,要结合学情分析,落实深度学习设计理念,确立重难点,设计丰富活动,解决现实地理问题。最后,用持续的评价引领教学过程,使学生实现学习进阶。把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作为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诊断和测量工具,判断学习表现的层次,并及时获取反馈信息,让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调整和优化。通过诊断学业质量标准与分级,反思素养达成度,关注差异和水平分层,继而监测和调控教学过程,最终促使深度学习在协同作用下扎实推进。二、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流程与要点(一)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流程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主要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统筹安排。围绕深度理解教学内容和形成高阶思维的终极目标而进行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核心素养目标的有效途径[9] 。深度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单元学习主题、深度学习目标、深度学习活动、持续性评价)形成一个系统的“环”[10] 。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要从高级认知水平入手,关注学生内部动机的激发,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意义建构,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在教学目标上,让学生实现“应用、分析、评价及创造”的高阶思维水平。在教学内容上,围绕单元学习主题,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并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在教学方式上,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基于问题展开创新思考,发展批判性思维和提升实践能力。在教学结果上,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获得高阶思维的发展,从而提升认知水平。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流程 (图 2)包括:(1)分析学生基础,提出明确的教学(学习)目标。教师应该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入手,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基本知识储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构建深度学习的教学起点。(2)唤醒相关经验,建立知识的有机整合。教师应该唤醒相关地理经验,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产生意义连接,并通过质疑辨析,在各种观点之间建立多元连接,形成地理知识的综合理解。(3)通过问题思考、情境体验、知识系统整理、关注反馈,进行知识的批判性意义建构。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自我建构入手,引导学生对地理问题分析、鉴别、评价,形成深度的审视反思。(4)解决地理问题,实现迁移应用。教师应该从高阶思维培养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运用地理原理并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产生创新性的学习效果。在整个设计流程中,评价与反思、修正与改进贯穿于每个环节。图 2 基于“深度学习”的地理教学设计流程(二)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要点深度学习要求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基于深度学习的地理教学设计的关键在于注重目标导向的体验与生成,通过给学生创设深度学习的资源和情境,使学生在真实情景中主动建构和迁移应用,不断促进思维品质的发展。1.以高阶思维引导学生深层理解。发展高阶思维是深度学习的首要目标。深层学习突出· 5 9 ·万方数据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第 34 卷 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学生激发创新思维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助推器。学生的深层理解需要在“记忆、理解”低级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关注“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了让学生形成深层次的思维能力,教师需要将高阶思维的发展伴随课堂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积极主动、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同时基于问题与任务进行探究学习,确保其高阶思维提质增效。2.以知识整合引导学生批判建构。对新知识的获取在于把结构性知识与非结构性知识进行有效整合。知识建构的关键在于批判性的思考,这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的复杂过程。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先前经验,在地理概念和生活经验之间建立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和概括,并在批判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结构。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必须要将孤立的知识要素进行连接,再以整合的、情境化的方式存储于记忆中,获得多维整合的认知。3.以真实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体验。把知识运用至特定情境中来解决问题,通过积极参与和实践来获取知识,实现问题解决式的意义建构。学生理解掌握复杂概念、情境问题等非结构化知识,必须要对真实情境形成明晰的判断,实现原理方法的顺利迁移。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思维的发展状况,在教学中适时创设能够“举一反三”的课堂情境,并引导学生积极体验,最终将所学知识与情境建立联系,并在迁移应用中实现深度学习。4.以持续评价引导学生深入反思。评价具有判断教学目标达成度的功能,对深度学习的衡量需要强调学生元认知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一方面,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持续监控,通过及时反馈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积极探究的动机。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并为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而随时调整教学策略。这样,学生在深入反思中获得更高层次的学习结果,从而增强深度学习的实效。三、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优化策略地理教学设计要达到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需要预设深度学习的教学过程和达成效果,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着手,既要帮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要实现学生高阶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它具体包含目标定位、情境创设、问题引领、水平分级等。(一)通过目标定位引导学生自我监控教学(学习)目标支配着深度学习全过程,教学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在核心素养要求下,教学(学习)目标要具有实效,即真正发挥对深度学习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和持续发展。目标设计的重点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以便发挥对学生学习的引领和激励作用。教学(学习)目标要综合考虑课程目标、教材文本和学生实际,要围绕深度学习所追求的高阶思维,进一步提出具体化的内容要求,甚至配备评价量表,对学生深度学习的效果进行检测。教学(学习)目标陈述中学生行为主体,用具体而明确的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进行说明,并明确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为学生自我监控和评价反思提供参照依据。例如:在学习“热力环流”(高中地理 1 中的内容)时,课程标准内容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如下教学(学习)目标:(1)根据热力环流示意图,说出造成地表冷热不均的自然要素;(2)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说出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3)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说出山谷风和海陆风风向变化的原因;(4)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和影响,辨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的方式和结果。在这里,教学(学习)目标激活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明确了学习效果的评估标准,引领学生有的放矢地自主学习。· 6 9 ·万方数据

  第 2 期 董瑞杰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在目标激励下,学生能进行有效的学习,积极探究地理问题,高效完成学习任务。(二)通过情境创设鼓励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重在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对话,教师要通过资源整合,把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最优化。通过组织和协调,把多样性的、开放的、交互的以及灵活的课程资源,整合成一个为学生深度学习服务的教学系统。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加强学科渗透,丰富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源和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高中地理 1 中的内容)时,给学生提供...

篇六:浅谈高中地理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2019年12月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策略分析黄文博(福建省龙岩市第二中学,福建 龙岩 364000)【摘要】相较于浅度学习而言,深度学习学习方法丰富,获得的知识点多,涵盖了体验学习、发现学习以及探究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科学学习方法和辨别式的思维习惯。当下,深度学习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必要举措,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还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深度学习;策略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深度学习不是指让学生学习变得困难,而是指让学生体会学习的愉悦性、学习的灵活性,多层面的学习知识。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设计结构问题、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引导学生进行真实体验,主动的探究和反思课堂学习知识,深入的学习知识点。一、激发内部学习动机,增强主动学习意识深度学习既需要学生有内部学习动机,更需要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认识到,内部学习动机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调查发现,高中生地理学习动机大多属于外部学习动机,缺乏内部学习动机,甚至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意识到内部学习动机的重要性。根据内部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总结出学生喜欢一门学科的原因是对课程的兴趣和认识到课程的价值。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就必须使课堂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价值性,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对学生来说,有趣的是课堂教学内容具有新颖性和娱乐性的特点,而有价值的是实用性。二、转变教学观念,因材施教从教师的角度看,深度学习要求教师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在认真分析学生特点和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客观评价学生,选择适当的表现形式,因材施教,呈现最好的课堂效果。实际上,目前的课堂内容主要是基于对考试大纲的分析,针对考试、说什么、考什么,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要实现这一战略要求,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用观念引导教学行为,设计一个能满足大多数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化课堂。比如解释四大洋的面积大小关系,可以用世界地图、饼图、表格和文字向学生展示四大洋的面积大小关系,甚至可以一起使用,可以满足学生强烈的空间感,阅读文字和图表的能力。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教师应该敢于尝试用新技术来促进教学,利用新技术可以进一步的实现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内容,增强师生之间的粘性。综上所述,深度学习要求教师以学生个人发展为目标,结合课本知识,运用新技术设计生动多彩的课堂,实现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结合,形成具有教师教学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地理课堂。三、整合教材知识,促进知识建设深度学习强调从新知识和旧知识体系构建。但调查显示,高中生的知识网络相对松散和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是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落后,仍然以考试为目标,以全班授课。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将知识以孤立、碎片的形式储存在记忆中。当遇到实际问题时,由于学生现有的知识缺乏相互联系,会出现解决效率低、效果差的情况。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对教材深入的研究、分析和理清教材,理顺课本中知识点逻辑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架构,将知识点有效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初步形成一个地理知识体系。综上所述,深度学习需要教师整合课本知识,形成属于自己的逻辑思维,再将其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四、培养课堂积极情绪,提高学生认知水平通常学生的认知水平受到教学方法和学习情感的影响,而深度学习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课堂上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可以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而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把握,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事实证明,当人们不确定自己做了什么,换句话说,当结果未知时,就会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而当人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满信心时,就会表现得自信、幸福。由此来看,教师应就需要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设计课堂互动环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认知水平。例如,在解释压力变化的原因时,热力循环部分是抽象的,难以理解。因此,可以设计一个小实验,用一个气缸来激发篮球运动,来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当篮球的形状只是球形时,学生很容易用手指按压篮球,如果继续激发篮球的灵感,就会越来越难使篮球产生凹痕。在这个过程中,篮球的体积保持不变,但随着气体的增加,球内气体的密度增加,从而导致球内压力的增加,从而表明压力与密度的关系。结合气压的概念,学生可以很容易地理解热循环的形成过程,因为打篮球的生活经验和气压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可控的,更容易获得积极的情绪。综上所述,深度学习要求教师注重对学习状况的分析,找出学生的最新发展领域,合理设计课堂,让学生体验成就感,获得积极情绪,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五、结语“深入学习”是高中生学习的必要举措,他与当前新课程改革理念是一致的,对高中地理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研究发现,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存在四大问题:内在动机意识淡薄、思维水平低、学习策略单一、知识体系松散。因此,从自身的需求与动机、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知识特点与知识建构、情感与认知策略等方面来促进学生的深入学习。【参考文献】[1]房泽敏.转变备考理念,培养地理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218.[2]汪兴茂.新时期高中地理教学特点刍谈[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56-157.034

篇七:浅谈高中地理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ad and Write Periodical August 20212021 年 8 月 第 18 卷 第 08 期Vol.18 No.08读 与 写 杂 志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课堂深度学习策略与实践邱光超(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 江西 赣州 341400)摘 要:地理是建立在理解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一门应用地理学方法的综合性实践学科。在今天的高中地理教学中,仍然强调基础知识,忽视学生地理能力的不足;地理课,师生之间,学生和学习内容之间,书本知识和课外实践之间的路径不是完全开放的;地理课堂教学重视教学形式,而忽视了教学价值和教学内化的不足。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深度教学,应注重不同教学目标下的“深度”分析,基于“深度”重组教学,以学科教学内容为课程载体,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关键词:核心素养;深度学习;高中地理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1)08-0096-011 核心素养与地理的关系在实际操作中,深度教学仍然是一种基于学生的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价值,更加注重知识结构的构建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打破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辅助的传统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的新课堂。最后,学生可以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必要的素质和关键能力,以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地理核心素养主要涵盖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与人地协调。而地理的深入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从这四个方面入手,通过理解和探索地理现象的概念和原理,让学生独立找到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提高学习自主性,积极探索知识背后的价值和真理,并在与师生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纪律能力,形成学科思维。只有地理核心素养逐渐提高,地理才能真正在学生中发挥作用,而深入教学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深度教学中,通过引导他们更多地了解它,怎么做才能更好的学习地理专业知识,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际评估和应用,以及如何更好的形成学科思维。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能独立锻炼完美的学科素质,为地理等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课堂深度学习策略与实践2.1 利用创新型思维指导学习的深度教学地理学科文理兼备,不仅涉及到自然学科,而且还涉及到了人文类学科,此外,高中学生相对于中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主观意识以及思考能力,某些独特的见解在地理学习中也能起到关键作用,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教育者要通过创新型的思维指导学习的深度教学,让学生大胆思考、大胆提出问题并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对于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只有鼓励学生对一个问题拥有多种看法,才能够将学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脱离出来。例如,全球变暖问题不仅是一个时政问题,而且在地理课程中也是一个重点问题,且人人都知道全球变暖是由于人类大量地排放温室气体所导致的,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可以进行提问,除了上述原因以外,还有什么原因能够导致全球变暖?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可以得出结论可能还与气候冷暖期这个自然原因所导致的。进而可以再次提问,气候变暖除了我们知道的海平面上升,还会带来哪些影响?学生可能就会根据天气变暖的角度回答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如空调热销、羽绒服滞销、企鹅死亡等通过这种创新型的指导思维,能够将学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脱离出来,在学习中变得主动和明晰,从而达成一定的深度学习。2.2 关注核心素养,从“深度”处激发兴趣在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师常常是将地理的知识进行直观的出示,让学生通过机械重复的记忆完成地理知识的积累。这样的学习没有关注学生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发展,容易使教学过程陷入表面化、浅层次和机械性,因此需要从教材的深度处引发学生的思考。如“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教学中,根据图片资料,学生能够得出“中国地形复杂,山区面积大于平原面积”的结论。这样的结论是基于阅读图表就能够得到的,这是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非地理能力。从地理学科来看,学生还需要进行深度学习,需要学生从地图上能够正确的区分五种地形,了解不同的色块所表示的图形意义。根据图形地势的起伏变化,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通过阅读所获得的地理知识运用的识图当中,为下一步了解我国的地形骨架提供支持,为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与名称提供帮助。2.3 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习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有规划性的设置问题,从而诱发学生们积极的思考和探索,提高地理学科思维的思想方式,形成独特的具有地理学科特色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深度教学的目标,在深度教学的理念下,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基本能力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并且还能够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同时,让学生进行思维和考虑。比如在讲解必修一的行星这一课时提到结合地球以及其他几大行星基础数据分析,其他行星不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以及根据现有的数据推测未来。通过学生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的阅读图文材料,通过阅读图文材料,从图和文章中获得一些有用的知识点和信息,然后结合这些知识点和信息进行题目的解答,在课后通过和同学进行合作探究。参考文献:[1] 顾灵溪.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整合—— — 以《数据图表及其分析》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0(09):29-31.[2] 樊志姜.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情境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0(09):83-86.[3] 陆才稳,孙汉群.高中地理深度学习的三阶段[J].教学与管理.2020(02):49-51.96 - -。

 。. .。

 。

篇八:浅谈高中地理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综合XUEKE ZONGHE教师·TEACHER 0992020 年 9 月Sep.2020《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出了高中生需要具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与应用性特征。“问题研究”正是基于区域地理问题,调动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通过社会实践、综合性学习等多种学习途径,最终来探讨人地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可以说“问题研究”是基于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学习板块,是不可或缺、不容忽视的学习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为了所谓的赶进度而忽略甚至直接越过了这个栏目的教学,或者以教材之外的内容进行项目化的学习研究,舍近求远,得不偿失。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教师要利用好“问题研究”板块内容,开展有深度的地理综合性学习活动。一、“问题研究”的编排思路与旧版教材相比较,新版的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在每个章节的结尾处都增设了“问题研究”学习板块。纵观这些研究问题可以发现,“问题研究”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与应用性特征,体现了知识理论指导现实问题解决的基本规律。例如,围绕“地表形态的塑造”这一章节设置的“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围绕“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这一章节设置的“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等,这些“问题研究”都与本章节知识是紧密联系的,是对本章节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是对现实地理问题的思考与解决的指导。此外,“问题研究”学习板块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一)人地协调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习研究的核心主题,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是其主要方面。“问题研究”以人地发展中的矛盾为切入点,分析问题的原因与对策,实现人地和谐共生,如“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缺水的问题”“煤城焦作出路何在”等都是围绕地理知识解决人类生存发展中的问题与矛盾,实现人地和谐发展。(二)综合思维各地理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共同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与发展,这要求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比如,“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的问题研究,需要综合统筹生态环境,包括地质与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保持等;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包括能源保障、农田灌溉、航运等因素。这一问题探究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思维综合能力培养的过程。(三)区域认知地理学科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问题研究”要求学生能够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比如,“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怎样”的问题研究,要求学生根据红太阳农业园区的案例,为家乡的农业园区进行设计,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区域认知能力,结合本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来探讨本地区农业园区的发展方向,具有典型的区域性特征。(四)地理实践力“问题研究”以问题为载体,以研究为手段,体现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考查、实验、调查等多种地理学研究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教材中所有的“问题研究”都落到“怎么做”的问题上来,都是在问题研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获得方法,解决现实中的地理问题。二、“问题研究”的有效教学策略一个“问题研究”就是一个学习项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深度学习来深入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高中地理“问题研究”深度学习之思考于  军摘 要: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每个章节末尾都有设置“问题研究”板块,致力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其以问题为载体,以研究为手段,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观点。文章基于对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问题研究”编排思路的分析,分析了其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与意义,提出了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开展问题合作探究、以社会实践活动深化认知等方法来实现基于“问题研究”的深度学习,以期提升学生地理知识运用和迁移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作者简介:于 军(1970—),男,山东青岛人,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市北中学教师,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23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7-0099-02关键词:“问题研究”;高中地理;任务驱动;合作探究(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市北中学,山东 青岛 266200)

 学科综合1002020 年 9 月迁移能力、思维拓展能力和知识迁移实践能力。以下以高二地理必修 3“我的家乡怎样发展”为例,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问题研究”的有效教学策略,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迁移运用到其他章节的“问题研究”教学中。(一)以任务驱动教学,明确探究目标一个“问题研究”就是一个独立的学习项目,“问题研究”板块的教学首先需要通过学习任务的设置来驱动教学,让学生明确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与目标。“我的家乡怎样发展”这一问题具有很好的综合性、区域性和实践性特征,根据教材的提示,教师可以围绕以下学习探究内容来设置任务目标:一是家乡的基本情况;二是家乡发展条件的优势与不足;三是学习其他区域的经验以作借鉴;四是提出对家乡发展的建议或构想。鉴于农业区位因素是高中地理学习与考查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对任务目标进行进一步明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青岛市即墨区的农业区位条件是怎样的?有何优势与不足?你对家乡农业的发展有何建议?从区域经济角度来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无所谓孰轻孰重。“问题研究”以家乡农业区位为例,学生在深度学习之后能够举一反三地迁移到第二、第三产业的区位条件分析上来,面面俱到又浅尝辄止。以农业区位因素为例进行任务驱动学习,这就使本章节的“问题探究”有了明确的探究内容与方向。(二)以问题促进思考,开展合作探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需要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来进行深度的学习探究。在“问题研究”的探究中,任务的完成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贯穿任务探究过程的主线。在此过程中,需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之间对问题的合作探究来收获、理解与内化知识,实现对问题的有效突破。“我的家乡怎样发展”的“问题研究”学习中,通过结合即墨区的农业区位因素来分析家乡农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探寻家乡农业发展的道路。“即墨农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不足之处有哪些?发展出路在哪里?”这是本“问题研究”的核心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学生分工协作,如七人小组中,四人合作探究农业区位优势,三人合作探究农业发展的问题与挑战,最终全员讨论家乡农业发展的出路。以下是一个小组对家乡农业发展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在“问题研究”的探究问题的驱动下,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思维的综合性、深度与广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能够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区域的地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真正将知识的运用与迁移落到实处。(三)以活动深化认知,实施社会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与实践要统一起来,不仅要以理论知识指导社会实践,还要以社会实践来检验理论知识。在以上“问题研究”学习过程中,师生从理论层面围绕“问题研究”中“我的家乡怎样发展”,就家乡青岛市即墨区的农业区位条件进行了理论层面的探讨,但是现实层面与理论层面是否契合可以以综合性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社会的实践学习过程中迁移与运用并且检验知识。教师组织学生前往市郊的恒兴源农场、德丰生态农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先实地参观了农场的各类作物的种植情况,如两个农场都大量地种植了向日葵、花生,就此设问:“为什么向日葵和花生的栽种面积会很大?”学生能够尝试从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地形特征、灌溉条件、交通区位、经济价值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比如,本地热量充足,光照条件好,适合向日葵的生长;土壤以黏性低、盐碱度较高的砂质土壤为主,适合花生的种植。在实地考察中学生发现现实农业生产中很多知识与地理课堂中的农业区位因素是高度契合的,如农业对水源的要求很高,所以农场周边肯定有充足的水源保障,如恒兴源农场选址在宋化泉水库旁,且有河流贯穿其中,灌溉极为便利;德丰生态农场就选址在 202 省道与威青高速的交接处,交通极为便利,有利于农产品的外销,极大地节约了运输成本等。这样,学生在实践中检验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对知识的理解与感受更为深刻。三、结语“问题”与“探究”是驱动学习的两个重要引擎,“问题研究”作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的新设学习板块,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问题探究”的教学价值,要研究好、利用好此版块内容,使之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素材。在“问题研究”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合作学习意识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都得到有效培养,真正进入深度学习的良好状态。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 荣文秀 .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区域认知核心素养探讨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1):79-80,87.[3] 柏 林,蔡珍树 .2017 版课标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问题研究 [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9):16-19. [4]夏宏华.高中地理教材中“问题研究”教学初探——以“煤城焦作出路何在”教学为例 [J]. 地理教学,2018(9):22-24.

 优势1. 地形:平坦开阔    2. 气候:温热湿润,日照充足3. 土壤:肥沃        4. 水源:丰富,河流、水库、自然降水补给充足5. 交通:交通便利,省道、高速公路十分便利;港口海运便利;铁路网发达6. 市场:靠近青岛市区,临近港口,内销外销市场广阔不足 1. 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2. 劳动力不足,人力成本高发展方向1. 设施化:发展日光温室;大拱棚和中小拱棚建设2. 品牌化:公司 + 基地 + 农户;专业合作社 + 农户,进一步打造“东颐锦禾”黄瓜、“鳌福”绿茶、“金口玉芽”芹菜、“白庙”芋头等名优农产品3. 休闲化:利用靠近青岛市区的优势发展农家乐、草莓采摘、休闲垂钓等项目即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表

篇九:浅谈高中地理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19年第3期合作要求:第一步,A采访B,C采访D;可让学生采用两步采访法完成。第二步,B采访A,D采访C。时间为2分钟。该案例利用情景提出问题,通过采访,学生得出选择A坡更安全,原因是A坡等高线比较稀疏,所以坡度缓。两步采访法在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任务明确,互访对象明确,有效解决了课堂秩序混乱问题。操作步骤:①A采访B,同时C采访D;②互换角色,即B采访A,同时D采访C。操作要领:应事先将采访题发给学生,使其有充分时间做回忆和思考;可让学生模仿采访的场景,采访者手中持笔做话筒;要求采访者对采访对象谈话中的重点部分做好记录;被采访者不仅说出思维的结果,更要向采访者说明思维过程。▲

推荐访问:浅谈高中地理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浅谈 深度 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