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案例剖析2篇

第四章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案例剖析2篇第四章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案例剖析 公共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对资源的战略性运用,以协调经济社会活动及相互关系的一系列政策的总称。以下是为大家带来的公共政策分析案例3篇,希望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四章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案例剖析2篇,供大家参考。

第四章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案例剖析2篇

篇一:第四章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案例剖析

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对资源的战略性运用,以协调经济社会活动及相互关系的一系列政策的总称。以下是为大家带来的公共政策分析案例 3 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 1

 目前我国政策监控机制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完善我国的政策监控机

 政策周期,指的是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以及作为它们之间互动结果的政策过程所经历的一个循环。它以政策过程的完成阶段即政策的调整或终结为标志,往往是一个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

 政策周期由于所涉及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阶段性政策周期

 2、功能性政策周期

 3、反复性政策周期

 政策周期与经济发展周期的关系

 政策周期与经济发展周期是息息相关的,政策周期的循环发展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周期的变化快慢与走势强弱。举个例子而言,看一下从我国的碳循环与政策周期的视角看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我国已认识到气候变化对其经济发展、生态稳定、社会生活等带来的实际危害以及潜在威胁。同时,作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气候问题,我国的气候变化状况及政策应对也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对此,我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防止气候变暖的政策措施。但是一段时间内,这些政策并未得到很好地落实,气候治理的效果并不理想。从碳循环与政策周期关系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发现,碳循环与政策周期的差异已经成为我国相关环保政策没有得到落实的深层原因。因此,无论在将来的政策制定还是推行过程中,都应当将碳循环与政策周期的不一致这个隐形障碍作为其内生变量,予以足够重视,从而为我国气候治理进一步扫清道路,以取得显著效果。

 请你分析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公共政策是基于公共选择基础上的政策。公共选择是和私人选择相对应的选择,它基于财产不能靠私人竞争在自愿的双边契约中来配置的成本和收益不能内部化的决策。由于公共选择不涉及双向的付出和收益,只涉及非相互性的收益,因此容易导致塔便车、败德、公地灾难和代理人机会主义。因此,公共选择需要有强制。

 二、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制定者、执行者、实施对象、既得利益

 集团等,也包括下面所指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

 1、自然环境是指与政策执行系统发生密切联系并与之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外部自然条件。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理环境、生物环境和宇宙环境。自然环境与一定的政策执行系统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影响着政策执行的过程及其结果,

 2、社会环境通过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道德和风俗习惯等表现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

 目前我国政策监控机制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完善我国的政策监控机 我国政策监控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大监督力度不够

 由于法律制度及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人大监督实施不力,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有的监督走了过场,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有的地方在监督方面对法律法规和人大的有关决议决定实施的监督检查不够,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监督不力。

 (二)监控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三)法律不健全,法律制约不力

 迄今为止,我国虽已出台一系列关于权力监督制约方面的法律法规,但原则性的法律规定较多,缺乏详细的实施细则,结果是原则性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也很难落实。

 (四)党政职能不分,责权不统一

 如管事的机关和人员没有权,有权的机关和人员不管事。

 (五)监督制约不协调,未构成合力

 目前我国政府内部监督制约的几种形式,如审计监督、行政监察、行政执行监督检查等形式之间经常发生不协调、不配合甚至摩擦与相互掣肘等现象,而且各种监督制约形式由于缺乏明确的职责权限和监督制约范围,工作中又互不通气,这样一方面既造成了许多重复监督制约的现象,同时又使许多应该受到制约的对象处于无人过问的“盲点”状态。

 (六)司法监控在我国极为弱化

 中国实行“议行司合一”的宪政制度,而不是“三权分立”。这种宪政制度决定了我国司法独立有别于“三权分立”国家司法独立的某些基本特征,审判权的行使处于权力机关的监督之下。但就权力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而言,通过这样的立法在宪法和法律上并无障碍,主要是对司法独立程度的价值取向问题。

  完善我国政策监控机制的建议 :

 (一)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用法律规范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估及终结等各个环节我国政策监控机制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除执政党系统和行政系统的政策监控之外,其他主体的政策监控均存在着功能弱化现象,即存在着不敢监控、监控不力或失职之类的问题。

 (二)提高监控者的素质

 监控者的能力和素养对公共政策具有重要影响,优秀的建立者对提高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的质量,对于提高政策绩效、实现政策目标,更有助益。

 (三)制定可行的制度程序与具体的实施细则

 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建设与运行之后,我国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政策监控机制体系,对公共政策的整个过程进行了有力的监督与控制,但是为了监控更加有效、科学、合理,应当制

 定成文的具体实施细则。

 (四)完善政策监控的辅助手段

 除上述人大为首的六大监控机制外,应当发挥专家、学者、社会团体等的辅助性监控。

 (五)增加舆论的透明度

 一个国家的政策监控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该国舆论的透明度,其因为舆论的透明度对政策监控起有着重要的影响。

 (六)加强公众和大众传媒的政策监控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大众传媒和公众的作用和影响力越来越不可忽视,一个有效的政策监控需要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 2

 案例分析

 本案例取材于《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1〕1 号),内容是国务院针对近日部分城市房价恶性趋势反弹的现状,要求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通知精神,加快制定、调整和完善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政策措施,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加强对各地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解读工作,以维护

 和推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下是运用公共政策学对于这项通知的案例分析

 一、 政策本质和特征

 此案例中,国务院针对“近期部分城市房价、地价又出现过快上涨势头,投机性购房再度活跃”状况,发布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这一政策的本质体现了我国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手段,对社会利益进行分配和调整,以加强房价的监管和控制,推动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而此项通知经由国务院进行发布,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权威性和强制性,它一经发布,便体现着国家意志,是政府对我国目前房地产市场恶性发展现状态而执行的强制经济政策干预手段。

 二、 政策系统的构成及环境

 政策系统的构成在我国,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获得宪法和法律授权,享有公共权威,能够对我国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因此,它作为这项“关于坚

 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的发布者,是此项政策的直接主体,在政策系统上属于政策制定系统,居于政策系统的核心地位,组织和领导着整个决策过程,并对最终这项通知进行发布执行。与之对应的是作为政策客体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这些政府机关和职能部门是国务院发布此项通知时所指向的对象,它们分别具有各自的功能,具有不同的社会分工,它们之间在市场监管和住房问题上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利益需求。这些政策客体在政策系统中属于政策执行系统,在国务院发布此项通知后,将观念形态的政策内容转化为现实形态的政策效果,按照各自的分工,根据通知要求自主开展工作,以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

 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从这一案例的内容明显可知,国务院所发布的此项通知受到“近期部分城市房价、地价又出现过快上涨势头,投机性购房再度活跃”的经济因素影响后,以调整和加强我国房地产市场经济环境为基本出发点而执行的政策,它是我国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对房地产市场政策的调整和导向。

 三、 政策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与扩散,中国房地产市场政策突然间发生了重大逆转,使房地产市场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快速发展机会。由此,我国房地产市场原先已经展开的理性调整出现了诸多问题,并导致我国房地产市场面临本已存在的泡沫继续吹大的巨大风险。这一现状和问题事实的客观存在的问题,其未来趋势和危害性极有可能直接影响

 社会发展,而这些问题目前已为我国政府统治者和社会大多数人所察觉,很多相关问题已经进入了政策议程,成为公共政策问题。

 国务院作为我国最高的行政机关,是我国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主体之一。它针对前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1〕4 号)印发后,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近期部分城市房价、地价又出现过快上涨势头,投机性购房再度活跃”状况发布通知,提出“一、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职责;二、坚决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三、

 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四、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四、加强市场监管”五项具体政策问题的调整和解决措施,引导居民住房理性消费,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五、 市场、政府能力与公共政策

 国务院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目前存在的“市场失败”和“市场缺陷”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发布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希望相关部门、机关认真贯彻公务目标,将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以便有效、实际地实施公共政策和解决房地产市场问题。例如,案例所给的通知中第一项第二条建立考核问责机制。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城市人民政府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住房城乡建设部、监察部等部门要对省级人民政府的相关工作进行考核,加强

 监督检查,建立约谈、巡查和问责制度。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要追究责任。

 这条细则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监察部等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能力、履行政府职能,加强监管、约谈、巡查和问责制度,切实落实方针要求,不能离开政府职能和房价市场的发展稳定而空泛执行,否则要追究责任,这也正体现了政府通过公共政策目标解决市场缺陷,减少市场主体与政府之间的矛盾,以提升政府能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六、 小结

 《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1〕1 号)是国务院发布的一项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的公共政策,旨在进一步落实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切实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推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持续发展。通过对这一案例的分析,我们能够从中认识到,一项由政府发布的公共政策的本质、构成、环境以及运行都体现着国家意志,是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系统完整的宏观经济政策及社会政策,处理好市场与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机构之间,人民群众与政府之间的矛盾关系的反映,当然,公共政策执行后能够达到实际目标、实现良好效应,这对于政府提高决策质量,促进社会发展是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 3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白色污染”到底如何解决 问题今天你是否依然我行我‘塑’

 中国目前的经济处于飞速发展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国民收入的稳步提高,也使得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不断改善和更新。然而,在人们追求更便捷、更舒适、更优质的生活的同时,我们的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非常严重,就拿白色污染这一令人头疼的问题来说,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

 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臵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据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介绍,我国每天买菜要用掉 1 亿个塑料袋,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在 2 亿个以上。北京目前每年废弃 23 亿个塑料袋,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 14 万吨,占整个生活垃圾的 3%;上海每年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 19 万吨,占生活垃圾总量的 7%;天津每年的废旧塑料包装垃圾也超过 1 万吨。塑料垃圾带来的问题非常严重,一,漫天飘飞的塑料袋或挂在树梢,或飞到建筑物上,破坏了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二,塑料袋系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稳定,难以在自然环境下被微生物分解,不可分解的塑料袋自然腐烂需要 2年以上。混入土壤的塑料袋,会引起土壤结构的改变,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

 收水分和养分,导致农作物减产;三,抛弃在陆地和水体的塑料袋会被动物和鱼类当做食物吞食,造成动物和鱼类死亡,或影响它们的生存;四,如果对塑料垃圾进行焚烧,会造成二次污染,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空气,。特别是塑料的焚烧会产生强致癌物质—二噁英,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四,对塑...

篇二:第四章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案例剖析

《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教学案例

 1、江西烟花爆竹案

 APEC会议的绚丽烟花刚为江西花炮增荣——普京称赞这是“中国人送给世界的美好礼物”,发生在 2001 年倒数第二天的“攀达厂爆炸”又使老表蒙难、产业蒙羞。事故给地处赣中的万载乃至整个江西带来的冲击波一直在延续。无论当地官员,还是企业主,都蓦然发觉周遭人事飘零、风云变色——万载县委书记、县长不到 10 天即双双被免职,而国内媒体则盛传“江西要在两年内退出花炮行业”。

 其实,“退出”一直是江西高层多年一直存在的动议,并非万载案发才有此呼声。但“裁撤行业”一事牵一动百,众声喧哗,江西花炮业在这些年的“进退两难”之中,还是“欲了难了”,终于盘踞坐大、俨然地方产业命脉。

 事故频发究竟事关花炮业的“原罪”,还是政府疏于管理的过失,甚或“百密不免一疏”的无奈?“退出”是出自人道主义的情怀、“壮士断腕”的勇气,还是无能治理、因噎废食的“下策”?

  1 月中旬,江西宜春地区万载县险些酝酿出一场大规模的集会请愿活动。

 事情与 1 月 9 日新华社发布的一条消息有关:江西省在 2002 年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拟在两年内退出烟花爆竹生产领域。消息迅速在万载当地有线电视节目中播出,并援引当地政府文件,向全镇花炮业主们传达。此时,缘着去年岁末的“攀达大爆炸”,万载所有大小花炮厂——约有 400 家左右——均被政府通令全面停产 10 来天。临近春节,正是不少企业“交货”关口,但何时复产?政府不开口,大小企业主们自然心急如焚、如坐针毡,并最终要脱口喊叫出声来。“无限期停产”的可能性,再加上“限期消灭产业”的威胁,共同制造着人心浮动。10日以来,万载的花炮业主们、包括工人们,在奔走串连,在交换情报与意见,互诉忧虑和烦恼。大家商量在 1 月 14 日,到宜春市内集会,反对“停产”措施及“两年退出”政策。短短几天,表示将进城“请愿”者已逾万人。

  万载县政府得知,决定提前一天,于 1 月 13 号下午,在万载花炮业最密集的潭埠镇,召开大会,由新上任的万载县长、县委书记亲临听取全镇花炮业主的

  2 顾虑、要求——其实也可视为政府与花炮业主们的一次谈判。据与会者介绍,“潭埠会议”约开了 3 个小时。全县七镇各推一代表发言。业主们提出两个要求:

  一是尽快恢复万载花炮生产。理由有三:第一,多数厂家都与外商签有订单,如不能准时交货,对方一定会据合同索赔,难道政府能代为赔偿?第二,企业没有生产,便发不了货、收不了款,也发不出工钱,而万载全县人家中,十有七八同花炮产业相关,这么多人囊中空空地过年,全县不闹翻天才怪!第三,更可怕的是,现在全县库存了约 800 吨的火药及花炮的半成品,如果不尽早制成产品运出去,则无论受潮或日晒,都有可能突然自爆。

  二是对“两年退出”政策,业主代表质问政府:花炮产业在万载是个好几百年的产业,算得上是个“文化遗产”,影响到万载县在国际上的名声,怎能政府说退出就退出?几十万人生计怎么办?有什么产业能在两年内形成新的支柱来顶替?这么重要的事情,应当诉诸“全体老表公决”或“人大投票”,不可以由政府说了算。

  会后,对近 500 名花炮厂业主的要求,县里官员迅速反应到宜春市,宜春市也高度重视,次日即给予答复,同意全县复工数日,让一些企业得以从事“阶段性生产”,以履行合同,并处理掉库存的火药。但不管怎么说,又能开几天工、做几天花炮了,万载的人心获得暂时的平静,“集会请愿”之事也不了了之。

  花炮业主的腰杆凭什么“硬”? 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让万载退出花炮业确实不太容易!这不仅因为花炮业在万载的发展迄今已有 200 多年历程,更因为此业已成为当地人最重要的经济支柱,树大根深,撼动不易。

 万载花炮业规模更大:全县大小花炮厂达 400 余家,厂房面积超过 50 多万平方米,直接从业人员达 10 万人。万载全县 2001 年财政收入 1.2 亿,来源于花炮业的直接税收就达 6000 万元。而万载化工、纸业、运输、宾馆餐饮业其实也都靠作为产业龙头的花炮业来带动,与之盛衰相关。可以说,花炮业控制着万载地区的产业命脉。

  一名花炮业主向记者断言:“如果万载现在就取缔花炮业,肯定会造成百业萧条,等于一夜回到解放前。要是新县长真的敢这么做,全县人会立即将他赶出万载!”记者在对受攀达厂爆炸祸延最深的几个村子进行的采访中,竟无一受灾

  3 家属表示支持迅速取缔万载花炮业。这很好理解——他们即使本人不生产花炮,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也与这个行业间接相关。如小儿子被压死的永安村民周某,事故发生前,就正在一家花炮厂搞装修。在光明村,有一个村民对记者说:“我们现在活着,关键是还要活下去。政府用什么产业来取代花炮呢?我们没法想。炸塌房子、炸死几个人,影响还不大,重要的是不要砸了所有人的饭碗。”

  另一个永安村民更干脆了当地说出了当地人与花炮之间的关系:“对花炮,我们不是怕,也不是爱,关键是现在离不开。”看来,正因为这样,万载众花炮业主们在面对当地政府时,腰杆与语气都可以“硬”得起来。

  2001 年 4 月 1 日以后,江西省即宣布把烟花爆竹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个重点”来整顿,采取了四条措施—一是控制布局减少产量,包括把 1 万多家个体作坊全部关掉;二是建设基地、扶持重点;三是“严格要求、严格程序、严格监督”;四是调整结构,逐步退出。江西省如果真的安排“两年退出”花炮业,就会面临一个尴尬——企业主们会质问,你们去年的整顿措施算不算数呢?你刚让我们斥巨资拆迁厂房、重建基地,各项审批白纸黑字红印章清清楚楚,一转眼又要停产、退出,这里的损失应当由谁赔偿?万载的花炮业主们为争取政府不致于“检查”、“批准”方面消耗太多时间,让企业尽快复产,竟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极富传统色彩的招数——“联保”。县政府基本认可这种“联保”方式。要求花炮企业以“3 家以上签署连带责任担保书”为条件,逐批地批准生产。同时,这里的老板们正酝酿着一个“万载花炮生产者协会”之类的组织。被推为会长的,是万载一家花炮厂的厂长龙启飞。龙自称已为“万载花炮的前途”苦思冥想了好几年,成立行会就是他想出的最好方案。这个行会能否成立?成立后,政府能在多大程度上授权给它?它在将来能对花炮业秩序发挥多大的整治、疏理作用?这一切均属未知。当然,目前决定这一构想命运的最重要前提还是这个:花炮业这面“红旗”能否在江西打下去,能打多久?

  花炮业真要“限期死亡”吗?1 月 16 日,记者走访了江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得到的却是和国内传媒不同版本的另一个信息。

  新闻处负责人断然否定了新华通讯社“江西两年内退出烟花爆竹生产领域”的报道,称此说法纯属“失实报道”,江西省并未对“退出”年限形成具体决策。

  该官员称,省委书记孟建柱确实曾强调过“江西的经济大厦不能建立在高危

  4 产业的基础之上”,并在 1 月 8 日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继续抓好烟花爆竹、煤炭、交通运输和防火、易燃易爆等重点领域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下决心从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退出”。虽然提到了“退出”,但并没有指令何时退出。

  该官员指出,如何“退出”,何时“退出”,不是任何人可以“拍脑门”决定的事情,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和相关产业政策来办事——“江西花炮产业是个有很长历史以及大量从业人员的行业,需要非常谨慎地引导和调整。如果贸然将脚拔出来,会带出很多问题。我们相信,配套性方案将会有相当长时间来酝酿,而方案的实施,也可能是一个痛苦和艰难的过程。”记者设想,江西万载、萍乡的花炮老板们听到这番话,也许会暗暗长吁一口气并额首称庆吧。

 不过,正如新闻处官员暗示的,更复杂的博奕也许刚刚开始——迅速成长着的、带有几分粗野性格的地方产业力量,在经济指标与人命指标间焦虑摇摆的地方政府,以及既要“饱暖”又盼“平安”的老区人民……应当看到,在现实背景之下,他们中间有着不尽相同的利益企盼与道德诉求。

 在一桩重大事故的冲击下,暂时的“政策摇摆”和“信息休克”是可以理解的。而记者所期望的很简单,在今后政府、企业、民众三方力量的博奕中,有着足够的公正、平等与信息透明,有着并非单向的沟通与谈判方式。那么,万载花炮无论是“进行到底”,还是“退出”,应当是不至于让政府、企业、民众的任何一方感到过于“痛苦和艰难”的事情。

 (案例来源:陈初越、章文:《万载平安》,载于《南风窗》,2002 年 2 月上。)

 思考题:

 1、上述案例表明公共政策具有哪些特征? 2、上述案例表明了公共政策具有哪些功能?

  5 2、公民不是公共政策的‚旁观者‛ 人人心中的梦,都与公共政策同在。家家难念的经,都与公共政策共存。所以公民不是公共政策的旁观者,在关乎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他们从来不缺乏充沛的热情。

 被论者称为‚市民健言献策、积极参与立法的成功范例‛的‚北京新交法‛,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这部在 2004 年 10 月 22 日终获通过的法规,在制定和修改的过程中,比较重视公众舆论。如今年 8 月 9 日到 15 日,《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草案)》的征求意见稿就曾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公开征求市民意见。短短七天,意见征集组共接受电话、电子邮件、网上留言总计 8855 件次,涉及征求《办法》中的 67 个条文。9 月 3 日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就‚机动车负全责‛及‚骑车带人‛两大颇具争议的问题,举行的北京市首次立法听证会上,16 名市民作为听证陈述人出席听证会,此前有 332 名市民踊跃报名参加听证。9 月 29日,有关部门在对草案中与车辆和驾驶人管理、道路通行条件及规则、事故预防与执法监督、法律责任等相关的 60 多个条款作了进一步修改时,市民意见是考虑因素之一。

 就这次北京新交法征求意见稿形成过程,即《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形成过程来看,主要经历了法规起草、议案提出、专门委员会审议、常委会审议、法制委员会修改、提出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七个阶段。广大市民对市人大常委会在立法中进行公开征求意见的做法表示拥护,这次公开征求意见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广大市民热切关注,积极参与。此次公开征求意见,公民参与热情很高。从 8 月 9 日集中征求意见工作开始以来,热线电话、电子邮件和网上留言不断。广大市民为本市道路交通安全立法献计献策,见仁见智。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包括教学研究人员、法律工作者、留学归国人员、在校学生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各行各业的人士。

 二是市民意见和建议数量多、针对性强、质量高。市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包括机动车通行规定、非机动车通行规定、公共交通和道路资源利用、车辆的登记与管理、行人和乘车人乘车规定等方面的内容。这次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只有七

  6 天,但市民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数量却是历次公开征求意见中最多的一次。很对市民对征求意见稿的内容比较熟悉,因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性强,质量也比较高,不少市民还提供了修改建议条文和文字修改意见。

 根据市民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经市人大法制委员会认真研究,将市民关注度较高的两个问题确定为听证事项,举行听证会,进一步听取意见。据了解,北京市居民、外地来京人员和社会团体、基层自治组织推荐的代表均可以报名参加此次立法听证会,就全部听证事项发表意见,也可以只就其中一项发表意见。2004 年 9 月 3 日,北京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就《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征求意见稿中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举行了立法听证会,听取市民和社会各界意见,这也是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首次举行立法听证会。

 (案例来源:王骚、王达梅:《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 47 页。)

 思考题:

 1、上述案例中,北京市民为何没有成为公共政策的‚旁观者‛? 2、你认为公民在公共政策中到底扮演何种角色、发挥何种作用?

 3、你认为公民影响公共政策的渠道有哪些?

  7 3、建筑保护能否走市场化道路?

 苏州市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140 处,控制保护古建筑 200 处,总建筑面积达 33.8 万平方米。但有不少古建筑常年失修,濒临坍塌,需尽快实施抢救性保护措施。控保建筑的保护不尽如人意,尤其作为江南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建筑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占文物古建筑总量 50%以上的民居建筑部分,长期以来只偶有零打碎敲的修修补补。

 原因很简单:缺钱。

 市房管部门公房管理处的一位负责人举了一个例子。一处 1000 多平方米的古建筑,较好地修复保护每平方米约需 1000 元,就是 100 万;这还不算搬迁费用,在居民杂居的古宅中,每搬迁一户面积在四五十平方米的住户要 10 万元。但事实上,房管部门根本拿不出这笔钱。根据 1993 年后的房租标准,每平方米使用面积的租金为 0.70 元,1000 平方米为 700 元,连发公房管理员的工资都不够。

 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此时被提出来似乎有些‚水到渠成‛的感觉。好处很明显,售出的古建筑,业主自己会维修,而从中获得的资金可投入其它古建筑的维修保护。

 老宅上市,该怎么卖 ? 市场对新推出的老宅反响颇佳。据了解,对古建筑有意者主要是海外华人,还有在苏有业务的南方企业,或是居住用,或是做办公场所。还有不少房地产商人也瞄准这一块想做投资。

 有需求并不等于万事大吉。老房子看着好看,住着未必舒服,如像楼梯窄而陡,上下不方便;古建筑中还有规定不能用明火,但若要居住其间,厨房禁火让人难以适应;更有许多小巷深处的老宅,汽车无法直达。

 在古建筑定价上也颇费斟酌,太高则门槛过高,吓退客户,太低则有国有资产流失之虞。

 古建筑不能一...

推荐访问:第四章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案例剖析 公共政策 第四章 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