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点认识6篇

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点认识6篇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点认识 课程篇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现在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小手,解放孩子的大脑,让孩子手脑并用,实践探索;解放孩子的眼睛,培养孩子对自然、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点认识6篇,供大家参考。

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点认识6篇

篇一: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点认识

篇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现在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小手,解放孩子的大脑,让孩子手脑并用,实践探索;解放孩子的眼睛,培养孩子对自然、社会的观察力;解放孩子的嘴巴,不懂就问,有事就说;解放孩子的时空,任鸟飞翔,放鱼入水。陶行知先生的《创造的儿童教育》为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真正走进社会生活,亲近实践。一、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使综合性学习生活化生活五彩缤纷, 给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大舞台。对学生来说,只有体验过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才能懂得许多,才能学会坚强。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自己的精彩生活。

 让学生回归自然,在童趣童真的心态中去参加活动,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力。我利用当地资源,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学习, 希望他们能在自然中寻找到生活的魅力、学习的价值。我请孩子们自己找喜欢的伙伴,然后向他们讲清活动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接下来孩子们就开始了寻找秋天的活动。

 杨树下、草地上,他们小小的身影在忙碌:有的在寻找秋天最美丽的落叶;有的在小声讨论,一副认真的样子;有的在模仿大雁南飞的造型,做飞翔的动作……他们各个精神百倍。最后,我请大家席地而坐,请各小组长汇报观察的结果。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黄黄的落叶。孩子们回归了童真,圆满地完成了此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任务。生活是综合实践的主要来源,学生从生活中进行综合实践能够让他们对实践更感兴趣,也能够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找到生活的真谛,帮助学生理解综合实践课程的内涵和意义所在,能够让学生挖掘出生活的美。“寻找秋天”这项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意识,帮助学生发掘出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增长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好奇心,帮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尤其是在小学期间,学生的智力和心力都处于一个极大的增长时期,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生活中解放孩子们的天性,帮助孩子们构建正确的三观,帮助孩子们认识世界。二、引导学生在社会中主动实践、乐于实践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精华。所以老师在操作时,一定要让学生全部参与,发挥特长,分配给学生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在活动中,动动脑、动动口、动动手、用用心,在实践中获得知识与技能。

 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生活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丰富而又多彩的教材与环境。

 因此,我们要启发每一位学生从社会生活中选自己喜欢的题目,让孩子们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懂得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我班根据抽烟这一男性为主的社会现象,准备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 — 抽烟有哪些坏处。课前准备:1.请学生在双休日考察自己家的小区里有多少家庭里的人抽烟,人数总共是多少,抽什么牌子的烟。

 2.学生实地观察这些抽烟人有什么动作,说了些什么话,他们的样子是怎样的。3.问问小区周围抽烟和不抽烟的人对抽烟的评价和看法。

 4.将以上几点做成表格交给学生,希望他们把了解到的信息在表格中对号入座。课内活动:1.划分小组把每人采集的情况分类记录。2.每组的组长给全班同学讲述本小组调查的结果。3.全班开始讨论:a.抽烟对自己有什么坏处?b.家庭成员会遭受什么危害?c.对周围的环境会有怎样的危害? d.说说自己对抽烟的看法。课后活动:让学生自己分小组将了解到的情况写一篇调查报告,并在学校内开展一次关于吸烟的主题展览,让全校学生都了解一下吸烟的危害。这次活动整个过程都是孩子们亲力亲为,孩子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社会生活这个大环境中锻炼了自己,增长了见识,获得了知识与体验。并且学生们在这次实践当中真切地了解到了抽烟的危害,让他们能够避免因为好奇心去沾染这些不好的习惯。古语有云:

 “堵不如疏”,教师教育孩子们不要去做某件事的时候,不要一味的不告诉孩子们这件事是什么,这样做只能起到反效果,只会让孩子们对这件事情更加好奇,从而引发实际行动,一发不可收拾,让孩子们通过亲身实践侧面了解一些坏习惯和不好的行为,能够让他们懂得这些习惯的危害是什么,沾染了这些习惯会对自己身边的人(父母、朋友等)造成什么样的困扰,这样他们反而会自发地远离这些坏习惯,也达到了我们综合实践的目的和效果。三、面向全体学生,特别关注弱势群体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探究性,引导学生的实践性。

 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关注弱势群体。所谓弱势群体,一是指“学困生”,二是指条件差的学生,因为学科的沟通,肯定会涉及学习用具的购置。电脑是学习的硬件,我班有个别学生家里没有电脑,因此在活动时,我特别注意根据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灵活地提出要求,家庭中没有电脑的学生,可以在学校网上进行搜集,或进行区域分组,以免学生产生攀比心理和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 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王鸿雁(宁夏银川市兴庆区第九小学,宁夏 银川)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课程改革中的一类新课程,它的指导思想是“以活动促发展”。它立足于以人为本,立足于课内外结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引导;支持;学生;交流138 - - 万方数据

 课程篇自卑心理,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活动。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面向全体学生能够让每一个孩子都亲身参与到综合实践当中,包括当我们进行一些运动量比较大的实践活动时也需要照顾到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 比方说有的孩子天生体虚, 我布置任务的时候就会适当地考虑这部分孩子的身体状况,让别的学生多帮忙,或者适当减少活动量,帮助学生养成团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促进培养和谐良好的同学关系和人际关系。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会交流分享交流是综合性学习不可缺少的一步,是鼓励孩子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重要环节,要杜绝在综合性学习中虎头蛇尾、搞形式、轻交流的现象。交流的内容要求有调查过程及结果,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有图片的展示、资料的汇总、数据的分析等。而且最重要的是孩子们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这些经历和体验是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的根基,也是我们实践活动想要让孩子们体验的东西,是绝对不能够忽视的。

 如我班在组织“走进社区,纠正错别字”交流实践活动中,既要让学生展示各社区出现了哪些错别字,又要让学生介绍是如何诊断错别字的、如何与社区人员交流的,还要让学生谈一谈活动中和活动后的体验。

 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展示学生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技能,并使学生认识到写错字的坏处,加深体验。通过此次交流,孩子们经历了一次展示自我、交流分享的过程,由此更能激发他们对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在交流分享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再者,交流能够锻炼学生的口才,帮助学生提升社会竞争能力,让学生能够敢于“讲话”、敢于“发言”,重视学生的调查过程以及调查结果能够帮助学生梳理逻辑关系,让学生们整理自身综合实践的构造,还能够有效地避免学生出现一些不认真做实践的情况。为了让孩子们增强交流的能力,我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就会着重说明这次实践活动之后会给大家一次总结式的展示机会,让孩子们有一个心理准备,这样能够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让孩子们在做活动的时候就能够开始做准备了。有的孩子进行实践活动的时候容易不过脑子,过去就过去了,不重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交流展示目的就是针对这部分孩子的,希望能够让这些孩子通过交流爱上实践活动, 让他们能够通过总结经验感受到参与活动的意义,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以及核心素养,帮助将孩子们培养成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

 这才是我们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所在。五、家长的大力支持是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必要条件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的课程,大部分家长根本不了解这门课程,更谈不上支持了。当前我国的小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面比较娇惯,家长不放心孩子和同学老师在除了上课之外的时间出去实践,于是在刚开始开展活动的时候有的家长就不让孩子参加,于是孩子眼泪汪汪地哭着来找我说爸妈不让参加。

 其实很多孩子们是愿意去参加这项活动的,毕竟老师同学都有一个相处的过程, 而且集体活动本身都对孩子们存在着一定的吸引力。为了满足孩子们的要求,更为了达到培养孩子们的目标,我就给家长打电话、发家长微信群,给家长们说清此项活动的意义和孩子们参加活动以后的好处, 帮助家长理解此项活动的大体内容。并在开家长会的时候,详细地给家长们介绍此项活动的意义、作用,以及孩子们的收获和表现,并在家长会上奖励那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表现好的、成绩突出的孩子。

 其他家长因此会受到鼓舞与激励。

 开始不让孩子参加活动的家长也逐渐地转变了观念,踊跃地让自己的孩子参与了此次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家长们就会不遗余力地支持我们的这项活动。

 这样对于我们这项活动来讲是极大的支持,能够帮助我们教师开展活动、开展集体任务,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让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当中更轻松愉快,学生们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来,有了家长的支持,孩子们能够更开心地参与进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让家长认识到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给家长普及一些教育知识,能够让家长在家庭当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推动家校联动模式的运行。六、将综合实践和具体学科结合综合实践活动也可以和具体的学科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有的时候课堂中的知识学生并不能完全了解,一些需要结合生活现象了解的知识学生更无法抽象地想象出来,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带学生参与到综合实践当中。

 比如说我们刚刚学习了《小蜗牛》的课文之后就可以带学生去参加综合实践,让学生们从生活当中找出如下问题的答案:小蜗牛到底长什么样子, 小蜗牛什么时候才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我们应当如何找寻小蜗牛,小蜗牛为什么缩到壳子里面?等等。这样的实践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堂知识和课堂内容,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的知识素养,让学生能够在实践当中培养自身的人文情怀和综合素质。这本身也是综合实践活动希望能够达到的目的, 结合学科进行总体综合实践也能够减少教师的教学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在快乐当中学习,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再比如说我们在学习《风筝》的时候,教师可以带学生去参与到放风筝的活动当中, 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亲手做一个风筝来放,这样的游戏形式的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到《风筝》这篇课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了解到“幸福鸟”究竟是什么意义。孩子们在这种实践活动当中不仅可以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还能够想象出作者放风筝时肯定也和自己一样快乐。

 将综合实践和具体学科结合起来有助于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在实践中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来思维的。

 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辽阔的天空为孩子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激发了孩子们探究的欲望。

 综合实践活动正以全新的姿态来迎接孩子们崭新的明天。参考文献:李家栋.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开明出版社,2003:148.●编辑 李琴芳139 - -万方数据

篇二: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点认识

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的认识与探索

 鲁晓千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初等教育教研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一、对主题活动设计的理解与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主题活动为组织方式以任务为取向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的活动形态课程。

 由于这一课程没有内在的知识系统 使得“主题活动设计”的任务所面对的不是符号系统 而是学生鲜活的生活世界。

 因此 “主题活动设计”应该是“一个计划”“一个方案”“一个系列活动的组织框架”。它与学科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有着很大的区别教学设计是在固定的教学内容、明确的教学目标之下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的方案而主题活动设计则没有固定的活动内容 没有统一的活动目标 每一个学生在同一个主题下所达到的目标不尽相同。因此主题活动设计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生成的活动计划。

 在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活动设计应先由教师事先设计再与学生商讨后完成。

 一个成熟的主题活动设计 会反映出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理念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也会体现出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在主题活动设计中不但包含着丰富的活动内容而且孕含着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与期望。

 二、主题活动设计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活动应该根据主题的需要去进行设计因此设计的模式是多样的。下面的框图表示出一种问题驱动的主题活动设计模式

 一确定主题 确定主题是整个主题活动设计最重要的一环。如果主题定得好适合学生那么活动

 的目标就容易达到。

 确定主题除了要考虑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 遵循主题活动设计的原则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内容。新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认识过程也应该是一种交往过程这种交往可以理解为与人交往、与社会交往、自我体验与反思哈贝马斯认为人不仅生活在自然世界中也生活在社会世界中更生活在自我的世界中因此人类的学习活动也发生在这三个世界中。这样自然、社会、自我便成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源泉。

 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其实非指定领域的活动内容也很多因此内容的选取应当十分广泛一切适合学生选择、体验、探究的内容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虽然不是体系化的书本知识但每个主题都应涉及知识性问题。

 任何主题的活动都应该使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 但应注意活动的目的不是以获取知识为主而是把知识的获取渗透在活动过程中。例如劳动知识、计算机技术等内容就是在活动中通过渗透传递给学生的。

 2倡导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突出主体。很重要的一方面表现在突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积极性。因此在确定活动主题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也就是说活动主题应该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要具有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和新奇性 同时又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和喜好。

 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课题。但要注意教师应该加以引导否则学生可能选择那些过于简单或无意义的主题或是内容过难、不现实、不易实施的活动主题。

 3给学生提供活动主题。受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限制有很多好的活动主题小学生不能够发现。这就需要教师把那些具有地域特色的适合小学生选择、体验、探究的并为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主题挑选出来作为学生所共同参与的活动主题。例如在课改实验区的实践中多数的学生对研究下面这些课题都很感兴趣。

 二提出问题 在完成问题驱动下的一系列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提出问题是完成主题活动最重要的一步。提出问题应该考虑下面两方面。

 1预设问题。预设问题一般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完成主题所必须的问题与主题密切相关、 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具有概括性和开放性的问题 具有明确任务取向的问题。

 2发现问题。最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就是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提出他们要探索和研究的问题。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知识经验水平较低往往提不出质量较高的问题。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如何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受到启发促使他们提出问题就成为主题活动设计很重要的一环。

 例如在确定了“雪”这一主题后教师不预设很多问题只是引导学生说“雪很美丽你想了解它吗”不具体说明想知道雪的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问题。

  结果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 雪花是什么样的雪的作用是什么雪与气候有什么关系我国一些城市地区下雪的情况有什么规律雪给农作物带来了什么影响下雪了森林里的动物怎样生活 三确定主题活动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有多种如调查、项目设计、社会参与等学习活动。在设计活动

 前应该清楚实施的主题适合哪一类活动方式。

 1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学生通过对社会生活实际、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选择一定的课题通过探究在实践研究过程中解决问题。例如“在家乡的土壤”这一课题的研究中 学生通过观察 发现土壤有很多种 有黄、 红、 黑等颜色 进而引发了如下对土壤的探究 研究对象──土壤 调查课题──家乡的土壤是什么样的 活动方式──查资料把查到的资料及图片分类并记录下来、取土样测试土的值酸碱度 总结交流──以调查报告的形式进行。

 通过前面的探究有的学生还会引发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例如怎样才能使土壤更肥沃家乡的土壤适合什么样的农作物生长怎样制作有机肥料等问题。

 2体验性学习社会考察、调查、访问、参观。体验性学习活动的目标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在活动中获得对社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认识、理解、体验和感悟。例如“喜看家乡巨变”和“家乡特色产品促销活动”这两个活动主题就适合设计成体验性学习。学生通过开展社会调查、考察等活动了解祖国的优秀文化了解地方、家乡的实际生活形成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情感并在活动中增加了交往能力、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3应用性学习设计、制作。学生亲身参与某一项设计与制作活动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制作出一件“产品”如一个电子贺卡、一枚校徽等。在这些设计与制作活动中学生获得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感受和技能 培养了从事技术活动和技术创新的能力 认识和体验了人与人沟通、合作的重要性。

 4实践性学习参与社会活动。社会活动很多适合小学生参与的主要有社区服务活动、劳动与家政等。例如帮困服务、家政服务、学校或社区的管理参加手工活动、工厂劳动、 田间劳动等。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可与他人接触、交流学会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个人特点、职业情况懂得尊重人懂得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掌握一些生活必备的技术知识与基本技能。

 四活动过程的设计与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成性体现在主题活动过程的不确定性。学生的活动内容和方式特别是对事物的认识都具有强烈的生成性这些不是事先能完全设计好的。在活动的实际过程中学生时刻会遇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想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式。因而活动过程的设计不能是程式化的而应该是动态生成的。这就要求对活动过程进行设计时要有利于学生对活动内容、 活动的基本方式与方法的自主选择 有利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悟或发现新的问题。

 1活动内容的选择及活动计划的制定。设计什么活动内容要依据活动的主题因此预设活动内容是必要的。但更多的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选择与主题密切相关、有意义的活动、内容。具体要思考设计以下内容要向学生说明主题活动的意义计划研究的内容及范围涉及的问题和预期成要是什么必要时说明探索的方向要向学生说明必须进行的活动例如哪些实验要做应该访问哪些人必须要获得哪些数据等要指导学生分配各项活动的时间小组的分工分析需要的资源和工具制定安全保障措施要帮助学生分析所选取的各项活动的意义在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研究哪些问题要制定整个主题活动的时间指导学生对结果进行总结如结果的内容、形式等。

 2活动方法的选择。活动的方式与方法要根据活动的内容由学生自主选择。因此设计的任务主要是对学生选择的活动方法进行分析、 指导。

 适合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丰富多彩包括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活动、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大致可分为三部分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主动探索与研究交流与合作。

 1收集、 分析和处理信息。学科教学中问题的解决方法一般有现成的资料和条件有成功的经验 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问题是没有一定的解决方法的 几乎没有现成的或很少有现成的资料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事实事例都要靠学生自己去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并进一步地分析和处理进而把信息进行发布和交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初步学会收集、分析与处理信息的各种基本方法。因此要想完成对学生上述事情的指导任务设计时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指导学生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指导学生熟练掌握、使用各种信息工具如计算机、照相机、复读机等要向学生说明所要收集的信息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学生应该知道获取某一信息的目的和作用指导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加工如统计表、统计图、分类等如何使学生把整理、分析、加工后的信息恰当地运用到要解决的问题之中去。例如在进行“社区环境调查”的主题活动时学生的选择项目如下 ──收集信息①获得信息的渠道实地察看采访社区工作人员抽样问卷入户访问。②调查项目社区设施社区绿化文化生活人口素质社区服务。

 ──分析、处理信息①对绿地所占的百分比进行计算。②对人口素质进行分析。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些选择项目设计出活动指导计划确保活动任务完成。

 2主动探索与研究。主动探索与研究的具体方法很多最基本的有三种观察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教师的任务是向学生讲明每种方法的特点以及运用这种方法的基本步骤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指导。这样才能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活动内容选择出恰当的研究方法。

 例如在研究“生活中的大气压力”这一主题时提出的问题是“你能用几种方法用一根软管把水从水桶里吸出来为什么”这一问题的解决就适用于实验研究方法。又如在研究“垃圾的处理”课题时提出“垃圾有哪些危害人们是如何治理这些危害

 的”这就适合用调查研究的方法。

 3交流与合作。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同于传统的学科学习它需要学生做到多学科知识的融合、课内课外的联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结合。因此学生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必然要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与合作与教师进行交流与合作与社会上其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

 这部分的设计内容应当考虑下面几方面 向学生说明合作交流的意义在于相互交流知识经验互通有无互补余缺汇集每个人的优势和长处形成合力完成主题活动任务的同时可将大家的知识转化为个体知识指导学生如何学会交流、倾听如何用语言表达怎样进行学生之间的讨论并且在讨论时要注意什么怎样写总结报告、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等怎样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例如合作学习的分工职责合作学习的分目标与总目标的设计如何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与个体的特长等。

 3生成新问题的处理与选择。在实施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时刻都会体现出生成性的特征。从活动的主题、过程、方式到学生的收获都具有强烈的生成性。这些并不能事先完全设计好。虽然对整个主题活动要有一个预先的设计但在活动的实际过程中学生会时刻遇到新问题产生新想法因而就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这时教师应认真了解学生所遇到的新问题按学生的思路帮助他们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修改事先设计的方案。

 例如在进行“蔬菜价格的调查”这一主题活动时先让学生进行市场调查菜在不同市场上的价格统计表菜在不同季节时的价格统计表。在完成上述调查任务中很多学生都提出了新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同一种蔬菜在不同的菜市场的价格有...

篇三: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点认识

12 年第 6 期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一年多来, 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和感悟。起初,面对没有教材,面对自己不知如何去教,面对家长的不理解,面对孩子们无所适从的眼神,到逐渐深入活动,并取得了一些效果,感触很深。在此,我将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些体会。一、认识综合实践课程在2010年9月,听到学校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消息,我心里就在想: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怎样的课程? 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参与这样的实践活动?而作为教师又该如何教好这门课程? 这让我感到头疼的同时也激发了我极大的兴趣。于是,我带着这些疑问上网搜寻有关综合实践课程的相关资料、课例,对综合实践课有了初步的认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是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既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又兼顾学生的长远发展。

 它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 让学生有机会走出课堂, 走向社会,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开放的空间,并在活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实现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健康发展。

 之后,有幸听了外出参加过综合实践活动交流研讨活动的崔贵琴老师讲授的综合实践课后,使我对这门课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蕴藏于学生好奇的天性和教师敏锐的思维之中,需要一个好的领路人引领他们前行。这一年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更使我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二、走进综合实践课程带着对综合实践课的浅显认识, 我带领着学生开始了综合实践活动之旅。

 但实际开展活动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刚开始活动的时候,每个小组的同学都非常积极,有的同学在书上查找资料;有的在电脑上搜寻有用的信息;有的同学在商讨如何获取信息,要查哪些。

 这时,我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人不喜欢干这个,就推辞说换一个;有的同学说家长不同意参加这样的活动; 有的知道自己的任务却置之不理,导致活动很是混乱。了解这一情况后,我问他们:一个小组就是一个集体,作为集体的一员,你认为怎样做才是正确可行的?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却使孩子们低下了头。短暂的沉默后, 各组组长自觉地组织本组成员开始策划怎样更好地去做好这次任务。就这样,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努力一点一点的展现在我眼前。

 传统节日小组的一名学生在参观兰州民俗馆时拍摄了馆内雕塑, 交来的作品不仅画面不清晰,而且画面内容重点不突出,没有多大的利用价值。发现这个问题后,我请会摄像的朋友观看了这段影像,得知问题出在这个学生缺乏一定的拍摄技巧。

 于是,我请朋友给这个孩子简单讲解并示范了拍摄的一些技巧,再让他去进行拍摄。结果,这个学生满意而归。看着学生的活动,品尝着他们的喜悦,我进行了反思:综合实践课程到底要学生实践什么?通过这样的活动,会给学生带来什么益处?学生在活动中能学会什么?家长又是如何看待这一课程的?带着这些疑问, 我利用课余时间与一些同学进行了简单的交流,了解到他们认为这样的活动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能力,还能增长知识。

 之后,我又与个别家长进行了交流, 有的家长认为学校开展这样的活动肯定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高,但学校要有长远的规划。

 当然,也有的家长则认为学生到学校来就是学习的, 不应该搞其他的活动。

 尤其是学习困难大的学生,家长更是反对孩子参加这样的活动。听了这样的话,我终于明白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的含义。三、感悟综合实践课程一分耕耘,一份收获。

 这一年中,作为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我深深地体会到:实践活动无所谓好坏,只要实实在在,学生在能力、态度、情感等各方面有了一定的收获,情商得到了培养,就是一种成功,是我们教育引导的成功!

 与综合课程的亲密接触, 一定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 只有在“做中”才能“会学”!

 只有在不停地学习中,才能接近完善。只要我们有勇气和信心, 就能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之路!通过活动,我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主要表现在这样几方面:一是在活动中了解兰州民俗。

 比如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了对兰州民俗之传统节日的研究性学习, 通过实际生活与学生一同成长———浅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识和体会李艳萍(七里河区王家堡小学甘肃兰州730050)校本研究24--

 2012 年第 6 期!!!!!!!!!!!!!!!!!!!!!!!!!!!!!!!!!!!!!!!!!!!!实验是科学探究的灵魂,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高科学课的教学质量呢? 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养成乐于实验的品质领着小学生做实验难,大班额情况下做实验更难,这是每位科学教师的苦衷。

 因为小学生自制力差, 一听说做实验,既不听教师的要求,也不明白实验的目的,而是各小组一哄而上,实验处于无纪律、无组织状态,大多数的学生其实是在玩耍,实验根本不会有结果。要改变这种低效甚至无效的实验状况,教师必须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1.落实课堂常规,为实验教学提供纪律保障。

 一位教师总结了下面的常规儿歌:

 收集资料很重要, 举手发言要做到,听清任务勤思考,观察物体需全面,实验现象记得清,研究主题讨论好,小组汇报集体议,组内活动音量低,允许汇报声音响,全班听到要做到,同伴发言专心听,如有补充要发表。我们也可借鉴上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习惯,耐心教育学生, 给他们树立合适的标杆, 督促他们遵守课堂学习常规。

 时间久了自然内化为一种自觉行动。2.掌握实验的步骤,为实验教学提供方法保障。

 实验教学的过程,是使学生学会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学会自己动手操作, 懂得经历一个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观察实验———整理信息———思考结论———表达交流的一般的探究活动过程。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这个活动过程,就会使知识具体化,使观察有意识化,使学生更能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去。懂得追求真实与科学,使实验能准确反映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使实验顺利进行,才能浅谈怎样提高科学课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李雪琴(甘州区西街小学甘肃张掖734000)感受、体验到兰州人是如何过传统佳节———春节的。在成果交流时,采用故事、介绍、朗诵、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成果汇报。

 这样的活动,既提高了学生搜集、整理、交流资料的能力, 同时也让他们对兰州甚至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节日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二是在活动中培养社交能力。如:选择“春节习俗”这一子课题小组的同学, 利用寒假之际调查了解春节之际兰州人民年前、年中的不同习俗,也使他们通过与他人的交际不断提高了自己的社会交际能力。

 而“婚丧嫁娶”课题小组的学生则是利用平时参加亲友、 邻居家婚宴或丧葬仪式的机会来了解兰州人婚丧嫁娶方面的信息。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们都觉得自己的胆量变大了,敢和陌生人说话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在活动中确实得到了提高。三是在活动中增强心理素质。

 现在的小学生心理素质比较差,做事畏首畏尾,总害怕出错招人笑话。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使他们通过活动对自己有了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提高了自信心和耐挫力,增强了他们的心理素质,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加强。四是在活动中提升创新意识。在调查了解后,学生的成果展示不同于最初的文字性资料,而是有很多形式,如:参加婚宴、采访他人时主动拍摄照片,参观民俗展览时摄制视频资料、手抄报、活动日记等,使得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学会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激发了他们动手实践的兴趣,发展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进而提升了创新意识。四、思考综合实践课程在近一年的活动中,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困惑也不少。1.现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现成的教材体系和指导体系,教师缺乏相关的学习和专家的指引,在实践操作中觉得无从着手,知识等储备不够。2.学生与家长由于受传统教育和学校教育宣传上的影响,仍觉得考分最重要,活动开展意识不强,应该完成的任务不主动、不及时,即使完成了也是质量不高。那么,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开展活动?3.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活动的真正开展需要相配套的物力、财力,而这方面学校有时很难提供,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更好地完成综合实践活动?4.当前社会环境比较复杂,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都不放心让学生单独外出搞活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综合实践课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之路任重道远, 但是我们有信心让它成为新课程改革中一颗闪亮的“明星”。(责任编辑:木易)校本研究25--

篇四: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点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的问题及思考★李建年(贵州教育学院) ★陈小筑(贵阳市环西小学)   贵阳市三个城区(云岩区、南明区和小河区)作为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区, 开设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

 在过去的一年内实验区各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们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在贵阳市教研所近期召开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交流及汇报会”上, 云岩区、南明区和小河区的部分学校展示了他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成果并介绍了他们的经验。

 学生和教师们用他们的成果和实践经验诠释了他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悟和理解。

 必须肯定,学生和教师们的探索精神是可贵的, 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应该珍视的, 他们的工作及其成果将会为其它学校实施该课程提供借鉴, 为推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向纵深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

 另一方面, 我们也必须指出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尚还存在的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一、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一)对课程价值认识上的不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从我国 1992 年 10 月颁布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课程计划》所规定实施的“ 活动课”发展而来的, 因此它是源于“ 课、校外活动课”而义高于“ 课、校外活动课” 。

 我们也可以把它简单地理解为一种“ 基于学生经验, 联系学生生活,为了学生发展的有计划、高起点的活动课程” 。

 在国家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出现的, 许多专家和学者都把它视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大的亮点, 对它寄予极高的期望, 希望借助于这种特殊课程的实施能够对其它学科课程产生影响和冲击, 并推动整个教育的变革和进步;希望借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的实施, 能够实现对学生发展来说是关键的, 具有重要价值的然而又是学科课程难以实现的教育目标。

 这是因为 :综合实践活动倡导的是学生生动、自主、贴近生活、多种多样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

 它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 关注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过程, 并在学生传统的以知识接受为基本方式, 以获取结论性的知识为直接目的的学习生活中楔入一种注重问题的发现与问题的解决,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和经验增长的实践学习活动。

 而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完成个体的社会化;在与人类文化的关系中学习文化;在处理社会价值关系的过程中学会过自我调适、自我选择、自我反思、自我实现的主体性道德生活。加强学生与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 以增强学生的社会经验和提高学生人际关系能力。

 倡导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中不仅仅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它在本质上也是一个人权问题的新领域。我们的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健康的、和谐的、全面发展。

 这就意味着, 我们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 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和发展前景,关注学生“ 如何做人, 如何做事” , 使学生学会过快乐的学习生活并最终成为自己幸福生活的创造者。但是, 在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已推进有一年多之后, 仍有一些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和功能持一种观望和怀疑的态度,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深深的遗憾。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如果没有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任何学校的课程改革都不能说是彻底的。

 考虑到国际教育改革和课程发展的大趋势, 拒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这在本质上表明, 这些学校还没有在观念上实现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的根本性跨越。其次, 有一些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板块的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着一些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重视研究性学习, 轻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 甚至造成了一些学校事实上用研究性学习替代综合实践活动的现象。(二)对课程理解上的偏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以经验性、实践性、综合性和生存性为基本特征的新的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一种教学层面的教学活动方式, 而是一种具有独特形态的课程。

 这种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它具有独特的课程目标、独特的课程价值和独特的课程领域和独特的课程执行的形式。

 这是其它的课程所无法取代的。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一种学科课程, 也不是某一种学科课程的延伸与补充。由于受传统知识观的影响, 我国单一的学科课程结构一直延续了四十多年。

 在这四十多年里学科课程一统天下, 故我们的教师们对有别于学科课程的经验性、活动性课程基本上是陌生的。

 因此在切入综合实践活动这个全新的课程领域时总是习惯于采取学科课程的管理模式、组织形式、教学思路去执行课程。· 30 ·贵 州 教育Guizhou Education                  教学研究                  2003 年第 6 期Number 6, 2003

 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l.将学生的活动过多地局限于以文字符号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中。2.将学生的活动过多地局限在课堂教学的时间内进行。3.课程目标主要围绕着单纯的知识的获得和技能摹仿或一些浅层次的、短暂的问题探究。4.活动对学生的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的关注不够, 活动内容及活动形式缺乏足够的综合性。5.学科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接受式学习的痕迹仍十分明显。(三)学校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除少数学校外, 大多数学校普遍缺乏一个有效的课程实施的组织和管理机制, 在执行课程时主要依靠少数几名综合实践活动的专职教师自己去摸索。

 而专职教师也主要是依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包》来执行课程, 虽然教师们偶尔也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发 1 一 2 个有关主题活动, 但由于缺乏有组织的、制度化的集体的交流与研讨, 使综合实践活动无论在活动内容上还是在活动形式上都只能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徘徊。

 同时, 在课程的执行过程中, 尤其是在需要学生外出活动时就很难得到其它教师的支持和帮助,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丰富性和实践性, 使学生的活动空间只能被限制在狭小的校园里和课堂上, 从而无法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特殊的课程功能。(四)在指导教师的任命上的误区由于受传统学科课程的影响, 各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的安排上大多是延用其它学科课程教师的安排方式, 即指派 1—2 名综合实践活动的专职教师来“ 教”综合实践活动, 而学校大多数教师包括对学生情况十分熟悉的班主任教师却是站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外的。

 这样势必造成由 1—2 名的专职教师来负责学校整个 3—4 年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情况, 由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活动一般是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 一个班的学生最少也会分为5—6 个小组, 教师人数太少, 势单力薄, 必然会在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设计、组织、管理等诸多方面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从而最终影响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执行与实施向纵深发展。因此, 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的委派不能因袭传统学科课程的方式, 必须考虑到该课程的基本特征以及它的独特性, 必须考虑到课程执行过程中学生活动在空间上的广阔性和时间上的延续性。

 那么谁来做学生活动的指导教师呢? 郭元祥博士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设计》一书中就曾对这个问题做了清楚地解答, 他认为:“ 理想地说, 学校的所有教师和学校管理者都应该成为学生的指导教师, 因为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空间的广阔性和时间的延续性, 需要大量的教师或其它有关人员的参与。

 少数教师或专职教师承担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 是难以满足全体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的。”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要设专职教师,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由班主任和该班级的任课教师共同组成“ 教师指导小组”来指导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五)学校在执行课程时缺乏全面的课程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是基于学生的经验, 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 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活动课程, 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 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经验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是一项涉及到多种学科知识的相互融合、多种活动领域相互渗透的任务。

 课程开发与设计的成功与否需要教师付出艰苦的劳动, 尤其需要教师们的合作与研讨, 同时还需要学校针对该学校与该地区的特点, 并在充分调查本校本地区的各种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对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长远的规划和全面的设计。

 否则, 势必会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的逻辑性、条理性和综合性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 最终影响到学生活动在知识层面、能力层面和实践行为层面的不断提高。

 同时, 要利用好地方社区的课程资源, 必须有一个开放的心态, 坚持“ 走出去, 请进来”的设计原则, 协调并利用好地方、社区以及学校的各种教育力量。(六)在课时的安排上缺乏弹性各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 课时安排上是延续学科课程的课时安排的方式, 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也安排成一种刚性的, 即每周分别安排二个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门课时, 并要求在专门的课时中来执行课程。

 这种刚性的课时安排的方式固然有一定的好处, 即可以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量的落实, 但它的主要问题是,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活动空间上的广阔性和时间上的延续性的基本特点, 使得教师们设计的一些主题活动(如持久时间较长或需要学生走出校园等)根本没有恰当的时间来实施, 学生的活动必须在一节课内来完成。

 由于没有充足的活动时间, 学生的活动只能“ 浅尝辄止” , 这样势必将学生的活动限制在一种短周期、低水平、浅层次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中 , 最终影响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化和发展。

 我们认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该采用“ 弹性课时制” , 即在课程表上要体现, 但不一定完全按课程表来执行, 在忙时, 如新学期开始和期末时可以不上, 有时则可以几节串联起来上, 但必须满足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课时量。综合实践活动也可以同课、校外活动打通来上, 必要时也可以和某个学科打通来上 , 这样就可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空间上的广阔性和时间上的延续性, 以确保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能“ 亲历实践, 深度探究” 。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满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数量的需要,· 31 ·贵 州 教育Guizhou Education                  教学研究                  2003 年第 6 期Number 6, 2003

 另一方面, 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 需要教师思考学生的活动过程, 审查活动方案, 设计活动方法, 评价活动成果, 开发活动内容, 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也将会接触到大量的自然、社会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 这对提高教师的人文和科学素质是极具价值的。

 故, 参与这种活动中对任何一个教师来说确实是一种锻炼和提高的难得的机会, 从这种角度来考虑, 参与这种活动的教师也应该是越多越好。二、对学校执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点建议1.学生外出活动的组织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时一般都有要组成行动小组。

 在小组内学生的分工必须明确, 尽量使学生能做到“ 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学生外出活动时, 一般以行动小组为基本单位,由教师或学校委托学生家长带领 。

 如果学生组数太多, 而指导教师又太少, 则可以根据行动内容从每个小组中挑选出负责该方面的学生参与, 不必让全组学生都出去。学生外出活动时, 必须保证使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任务, 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外出活动前, 教师必须将活动的计划、步骤安排好, 同时要求学生事先进行组际的交流与讨论, 以修改或完善行动计划和方案, 以保证行动的可行性。在学生活动之前, 教师必须检查学生准备的用具和用于观察或调查的工具, 如采访的结构表、观察用表、问卷调查表等 , 并教给他们如何使用这些工具的方法, 必要时也可以进行一些活动前的排演。学生外出活动前, 教师必须向学生宣布活动的纪律和注意事项, 尤其是要反复强调外出的安全问题。2.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对学生的活动能力应有一个正确的估计 , 对小学生活动的期望不能太高, 不能指望他们能像专业工作者那样去工作。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是为他们提供一个广泛接触社会的机会和条件, 以扩展他们的生存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 也不能因为他们是受保护的弱小群体, 他们还不够成熟, 就低估他们的能力。对小学生的活动, 尤其是外出调查、采访不能放任自流, 必须给予有效的指导。

 这些指导包括:帮助他们设计行动的计划与方案, 并进行严格地审查的基础上提供修改意见:指导并帮助他们设计各类用于调查、观察和采访的工具, 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指导他们整理搜集到的各种信息资料;组织、指导他们展示活动的成果;组织他们进行交流与评价。学生走出校园, 接触社会不是一次性的, 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因此不能操之过急, 应该考虑到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质上和量上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由...

篇五: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点认识

教师新Teachers Today基金项目:

 福建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 规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行动研究 + FJJKXB13-004”作者简介:

 罗彩云, 女, 小学高级教师, 研究方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概念本质认识不深, 他们常常会在讨论中产生错误却不自知, 还在不断地顺着错误的思路往下走。

 也就是说, 学生用以思考、 论证的前提是错误的, 这必然导致他的结论错误。

 这时, 教师加以点拨, 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思路方向上的错误, 换一个角度再考虑。如果学生在讨论中出现跑题的现象, 要及时进行提醒,有时也可以临时中止讨论, 由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梳理, 进一步理顺和明确思路。4.创新时导一下。

 在课堂讨论的热烈氛围中, 学生经过互相交流、 独立思考, 时常会产生个人独特的见解, 提出新颖的解题思路。

 教师首先要以满腔热情加以鼓励与赞扬, 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此观点加以深入探讨。

 对于不够完善的见解, 教师可加以补充后让全班同学共享; 对虽新奇, 但不具实效性, 甚至不对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其中的原因。(作者单位:

 福建省漳平市铁路小学责任编辑:王彬)◎罗彩云亲历实践, 启迪智慧———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几点思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以 “学生活动” 为主要形式, 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能力, 在实践中体验情感, 发展个性品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它的灵魂在于两个字:

 实践。

 学生只有亲历实践, 才能真正培养能力, 启迪智慧。

 那么, 教师应该怎样服务于学生的亲历实践呢?一、 革新实践方式, 使学生愿实践在综合实践课中, 为了让学生真正亲历实践, 笔者认为, 在实践方式上, 应 “以主题为线索, 以活动为中心, 以生活背景为场景”。1.以主题为线索。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自主实践的过程, 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有突出的主题, 否则, 学生将漫无目的地在动中玩, 在玩中动, 达不到活动课的要求。

 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主题时, 必须在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内, 使学生既能亲自实践, 又能通过实践活动有所感悟、 有所创新。

 活动目标不要定得太低, 以免造成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达到的情况; 也不能定得太高,否则让学生望而生畏, 觉得高不可攀, 失去信心。2.以活动为中心。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核心就是 “实践活动”, 其独特的价值只有通过学生亲历实践探索才能获得。

 因此,在课程实践过程中, 要摈弃 “授受式” 的教育模式,以活动为中心, 通过 “从做中学”“在做中用”“在做中思” 等一系列活动, 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体验和感受生活, 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实践证明,让学生 “动” 起来, 特别是把孩子们的思维调动到最佳状态, 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 “妙用色彩” 实施阶段, 为了让学生感受色彩的神奇, 我带领学生观察图画 (黑白风景图片), 预先不做任何灌输,只是把画面呈现在孩子们面前, 说了几句提示、 鼓励的话:“同学们快来看, 用你自己的眼睛看, 你看到了什么?用你自己的心灵去感受, 你感受到了什么?”几句点拨的话, 一下子把孩子们的情绪调动起来。

 有位学生冲口而出:“我想给它添上色彩!” 立刻引起很多孩子的共鸣, 他们兴致勃勃地动起来。

 而后, 我适时出示同内容的彩色图片,“哇, 真美呀!”“和我想象的一样美。”“我仿佛闻到了花香的味道。” 孩子们一下子兴奋了起来, 充满了欢声、 笑语, 这才是儿童自己的世界。3.以社会生活为背景。综合实践活动应当坚持 “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和 “为了生活” 的原则, 以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有机统一。

 在指导学生探索色彩在生活中的妙用时,我先让学生调查快餐店、 餐厅、 酒店、 宴席的用色,然后汇报。

 学生听后议论纷纷, 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最后稍作整理, 形成了以下问题:

 这几个地方的装潢布置为什么都以橙色为主呢? 橙色与生意有关吗? 其他场所的用色是否也有讲究? 根据这些问题, 进行更56

 微言深入的探究, 让学生将实践过程的所见、 所思、 所学、所感同日常的学习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以获得更有意义的体验经历和学习能力。二、 拓展课程资源, 让学生能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固定的文本内容, 它的实施, 带动了整个基础教育在教育手段、 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方式、 评价手段和体系等方面的变革。

 它的实施,不仅极大地改变了教育方法, 还拓展了课程资源。1.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自家庭方面的课程资源与学生密切相关, 不仅丰富, 而且对学生的影响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我们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家庭环境这块丰富的资源,让学生在家庭中亲历实践, 那么, 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提高将受益匪浅。2.校园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校园文化的开发和利用, 我们应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师生的各种实践活动, 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例如, 可以通过举办校园诗歌朗诵、 主题演讲、 戏剧小品表演、 讲故事、 普通话大赛、 征文、手抄报、 书法评展等活动来促使学生融入校园文化实践创建之中, 同时, 也会启发学生自主开发和利用与之相关的课程资源。

 学校活动是充分考虑学生实际而采取的提高学生学习品质的一种有效手段。

 有效利用学校活动资源, 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 独立性和创造性,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学知识、 用知识的能力。3.社会课程资源的整合。泉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 是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为直接的宝贵资源。

 城市的历史沿革与兴起等,可从图书馆中查到; 城市的多元文化特色, 可从市民的饮食和方言等方面观察; 城市特殊的文化现象, 可结合泉州特产、 民俗文化村、 锦绣庄、 泉州十八景、闽台缘博物馆、 泉州博物馆等展开探究; 对于体现泉州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课程资源, 如了解高新科技在社区中的广泛运用, 可通过探究电脑、 互联网、 家电和学习、 生活的紧密关系; 现代城市的健康与文体娱乐,可调查社区健康房、 运动设施、 设备建设、 学校体育场馆、 音乐厅和少年宫情况等; 反映现代社会对公民意识和行业的诉求, 可参观并体验警察、 社区服务员、义工、 私营业主的工作状态等。各种丰富的社会资源是学生身边的现实问题, 是学生所关注和感兴趣的问题, 开发与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兴趣、 创新能力等都有全新的发展。三、 改变教师角色, 促学生爱实践综合实践活动重在学生的亲历实践, 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播者, 而是学生学习的导师和朋友, 在整个实践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1.设计活动蓝本, 做学生实践活动的引路人。教师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分析研究学生的特点, 预测他们活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方案设计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从学生的需要和个性特点出发,提供的学习活动材料必须和学生已有的经验有一定的联系, 提出一些有待探索的问题, 激发学生对新问题情境的认识兴趣。

 总之, 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角度, 科学地设计活动蓝本, 做学生实践活动的引路人。2.注重方法指导, 做学生解决问题的好帮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 学生更突出地处在活动主体的地位, 教师要把学习和活动的权利还给学生。

 但学生的活动, 离不开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 包括对学生的选题、 活动过程和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在活动的过程中, 学生会碰到书本上没有出现的问题,经历在课堂教学中没有遇到的新情况, 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 这都需要教师这个幕后指挥者当好学生的参谋, 及时给予相应的指导, 做好学生活动的好帮手。3.参与活动过程, 做学生情感的支持者。这里所讲的参与不仅仅是指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方案制定、 组织实施、 管理和评价, 更重要的是, 教师要忘掉自己作为活动主导者的地位, 而是作为普通的一员, 自觉地加入到活动中去, 和学生平等地成为一个交换意见的参加者, 为实现活动目标相互影响、 讨论、 激励、 了解、 鼓舞。

 这时,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不再是教与学、 传与承的关系, 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情感上的朋友关系, 活动学习上的合作关系。4.参与汇报展示, 做活动成果的分享者。学生在经历了一番探索与实践, 总会有收获。

 如何把他们的活动成果展示给大家, 这更需要教师参与其中, 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呈现方式, 全面细致地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

 在教师的指导中, 学生得到了乐趣, 教师也分享获得活动成果的快乐。

 在展示汇报过程中,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学生也从中收获成就感。(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西隅中心小学责任编辑:

 庄严)教学实践 / 课程与教学Teaching Practice57

 亲历实践,启迪智慧--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几点思考亲历实践,启迪智慧--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几点思考作者:罗彩云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西隅中心小学刊名:新教师英文刊名:Teachers Today年,卷(期):

 引用本文格式:罗彩云 亲历实践,启迪智慧--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几点思考[期刊论文]-新教师 2014(12)2014(12)

篇六: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点认识

ttle Learner MagazineFebruary 2022小教法交流学生  21 

 2022·2(下)

 小学生

 Little Learner Magazine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项目化学习的几点思考王馨曼【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以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探究为关键的课程,也是直接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实践性课程,课程内容必须紧密关联学生生活与社会实际。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该学习模式之下,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并切实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本地资源予以充分挖掘和开发,充分结合社会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提升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掌握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化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知识、社会实际、社会需求以及问题等为教学核心的课程,教学模式以主题教学为主,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与应用。该课程将各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场景充分融合,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去探索问题,并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的模式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尽可能地自己解决问题。这也说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非常关注生活经验的课程,学习过程中也强调学生能够应用生活经验来进行学习和探究。[1] 此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的课程,强调学生进行探究、调查、考察、访问、实践等活动,并在此过程之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通过实际和直观感受提升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而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是一门突破传统教学课程框架的课程,其学习内容从教材中延伸至了生活、自然环境、社会活动领域,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更为丰富和广阔,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一、选取合适主题明确教学目标主题的选择是课程开展的基础。在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时,必须考虑学生的需求与社会实际。学生是教学实践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在主题设计过程中,也要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经验,结合实际的教学需求和内容,让整个项目活动能够符合教学目标,并尽量以学生的观察和感知角度去进行挖掘,创造形态丰富、具备个性化的活动项目。从学生视角出发去设计和策划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很大程度地丰富学校品德教育的形式,扩宽教学的边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思考和认知主题的内容。首先,在进行课程主题的选择之前,教师必须首先对综合实践课程目标开展分析和探究,保证课程主题与课程目标相符。其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际开展过程中,注重学生和情境的交互,教师在对主题开展选择时,必须要结合学校本身的资源特征,保证项目教学能够顺利开展。最后,教师要以学生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因此主题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最大程度地起到教学作用,并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2] 。例如,在开展《我是小小活雷锋》的主题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在教学前对该主题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明确该主题的教学目标。这一主题的开展目标主要是加强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知和理解,并在学习过程中对雷锋精神进行学习。其次,教师必须根据学习的资源情况,充分地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开展教学,对学雷锋活动的组织方法、开展方法进行设计和制定。最后,教师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角度出发,对学雷锋、讲雷锋、做雷锋、评雷锋活动项目进行选定。二、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中,有许多与传统教学相通的地方,都是由知识点出发。但在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过程中却有着很大区别。传统教学是通过知识点来对教学活动开展设计,而项目学习则是根据知识点的教学,将知识点充分结合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之中。在教学方法上,针对小学生的教学主要以趣味为主,通过寓教于乐的方法,最大可能地去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并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来提高教学质量。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必须要在给予学生生活实践的基础上,

 Little Learner MagazineFebruary 2022小教法交流学生  22  2022·2(下)

 小学生

 Little Learner Magazine最大化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和思考,通过网络资源、周边资源等对问题开展调查,随后对研究主题进行明确。在这一过程中,最大化利用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开展“早餐吃什么”这一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中式早餐和西式快餐的图片,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通过直观的视觉方法来让学生进行区分,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两者之间的区别,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资料查询与电子化设备的应用,去收集和整理“早餐吃什么”的相关资料,学生可以访问身边的长辈,也可以去访问早餐师傅,或者是通过互联网收集资料,查询早餐营养对照表等,对该教学项目主题进行明确。最后,开展“营养早餐厨艺比赛”活动,并以此为基础制作并上交活动调查报告。在整个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鼓励学生互相合作探究,让整个教学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和开展。三、小组合作学习加强综合素养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现阶段各科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分工合作,提高合作能力,也能够互相竞争,提升竞争意识。而且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也可以得到提高。而项目学习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加侧重让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在对项目主题开展分析之后,自主发现和总结问题,并自发地以小组为单位,分配所有组员的任务,积极地参与到主题探究过程之中,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并最终完成活动报告。当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时,其学习积极性会被调动,且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也让教学课程可以顺利开展。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下,学生能够通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加深对项目的理解,得出更为合理的探究成果,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对于项目主题的认知程度的目标,还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例如,在进行“春节知多少”的相关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该主题内容进行思考,并积极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自主分配学习小组成员各自的任务,并各司其职地完成对相关材料的收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去完成“春节的故事”主题活动,并在最后要求所有小组完成一份活动报告。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加深活动主题认识程度的基础上,提高其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四、利用当地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和开放性的教学,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本地教学资源,并对其加以利用,创设出主题鲜明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地资源优势,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主题。例 如,教 师 可 以 开 展“我爱我的家乡”主题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和感受当地的特色人文景观,近距离去认识家乡,充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在这一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活动展开自主设计,并组织调查小组,完成调查报告。让学生观察家乡各个人文景点的特征,了解景点的历史和来源。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导游活动,带领小组成员参观景点,并讲解自己对该地区的了解,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 当地的特色资源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教学素材,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些特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会得到提高,而且这类型资源具备地域特色,学生可以加深对自身所在地区的认知,扩宽眼界。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项目化实践,可以很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各项能力,包括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等。因此,在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要加强对项目化实践教学的关注,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并充分利用身边资源,去对活动形式予以创新,最大化地发挥项目实践教学的优势,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取符合学生需求、社会需求的主题,并通过各种方法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和参与,帮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其后续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 王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项目化实践研究[J].文渊(小学版),2019(10):742.[2] 李金梅.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成长——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化的思考[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2020(7):33-35.[3] 张艳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项目化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20(19):8-9.(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推荐访问: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点认识 几点 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