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7、中华民族一家亲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民族分布的特点。正确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知道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实行的民族制度,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搜集、展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例子,了解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激发维护民族团结的使命感及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激发 维护民族团结的使命感及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步入高年级。经过前四年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在道 德认知和情感上有所发展。他们对自己的祖国有了一些了解,知道我国有 56 个民族和少数几个民族的特点。但对我国民族状况及各民族的关系认识不多。他们只知道汉族对少数民族的帮助,而不了解少数民族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所作的贡献。学生已具备查找资料,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可以根据老师的导学案完成课前准备。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七课。本课包括《中华民 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和《互相尊重,守望相助》三部分内容, 分两课时教学。教材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阅读材料谈启发,查找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例子。开展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展示会,班会策划建议等活动。安排了阅读角和知识链接。通过这些环节,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和民族关系。使学生懂得各民族共同为中华腾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学生民族团结互助的情感。
【学生准备】
1、请班上一位少数名族学生介绍自己的民族。
2、请一个小组完成五年级学生的民族构成调查表。
3、分小组查找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例子。
4、找一找家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套人民币。
【教学平台】希沃白板,PPT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第一课时 1、听歌曲——《爱我中华》片段。
2、你们知道歌词中提到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指的是什么吗?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华民族大家庭。板书课题。
【活动一】走进民族大家庭 1、请少数民族学生为大家介绍她的民族。
(萌萌同学穿着土家族的服饰,介绍自己民族的特点。并说一句土家话让同学猜,活跃课堂气氛。)
2、你们还知道哪些民族?是怎么了解到的? 3、推荐歌曲《中华民族唱起来》,看视频片段,了解我们国家的民族。
4、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课前,我请一组同学对咱们五年级学生的民族构成进行了调查,下面请组长汇报调查结果。课件出示调查表格。
5、课件出示书上的饼状图,你们又有什么发现?(汉族人口与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比例)
我们国家汉族人口最多,其它 55 个民族因人口数量相对较少,因此被称为 ——(学生齐答)少数民族。
(这两个环节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民族,感受到少数民族就在我们身边,为后面了解少数民族的分布作铺垫。)
6、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呢? (1)
学生回答。
(2)
师小结:全国各地都有少数民族,非常分散,但主要集中在西北、东北、西南。课件出示民族分布图。
(3)
课件出示湖北地图,听录音介绍湖北的民族分布。
(4)
湖北各地都有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他们主要集中在哪里吗? (5)
小结:恩施就是土家族和苗族的聚居地,那里还有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12 个民族乡和 37 个民族村。课件出示具体介绍。
7、总结民族分布特点。课件出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通过了解家乡湖北的民族分布情况,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发现,总结全国民族分布特点,进行活动深加工。)
8、自读 55 页活动园,从数字的变化中,你有什么发现?完成填空。
(1)
学生独立完成。
(2)
同位讨论。
(3)
指生交流。
(4)
小结回答,课件出示。
我发现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了,这样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学生先独立观察、思考,完成活动园中的填空,再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选择代表发言,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活动二】民族平等做主人 1、虽然少数民族人口较少,但我国一贯实行民族平等团结的政策,课件出示第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合影,你有什么发现? (从服饰上可以发现有许多少数民族代表)
2、指生读少数民族代表资料。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总人数为 2795,约有 360 名少数民族代表, 约占代表总人数的 13%。
3、小结: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共同参政议政,都是国家的主人。板书:民族平等做主人 (让学生从照片和数字中直观地感受到各民族一律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
4、同学们还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这一点? 5、学生自由发言,相机了解:
(一)自治区:
(1)
学生介绍自治区。课件出示自治区介绍。
自治区是指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行使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
你知道我国有哪几个自治区吗?课件出示自治区的位置。
(3)
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呢? (4)
听录音小结。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它保证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权力,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学生在语文书上学习过自治区,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好处和民族平等的政策。)
(二)第四套人民币:
(1)
小组观察人民币,看看哪里体现了民族平等。
(2)
小组交流。
(3)
看微课了解第四套人民币上少数民族的文字和头像。
这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在 1987 年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它第一次在票面上采用多民族头像为主景。全套票券继续采用蒙、藏、维、壮四种少数民族文字。其它纹饰也取材于各民族的生活图案,以方便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使用。
1 角正面是高山族和满族男子头像;2 角是土家族和朝鲜族姑娘;5 角是苗族和壮族妇女;1 元是侗族和瑶族妇女;2 元是彝族和维吾尔族妇女;5 元是回族男子和藏族女子;10 元是蒙古族和汉族男子。这些民族人物头像是多民族国家的象征,不仅反映了中国各民族的大团结,而且体现了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主人翁精神。
6、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齐读。
(启发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真切地感受到我国实行民族平等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活动三】民族团结共繁荣 1、正是因为我们国家重视民族平等,各民族才能团结一心,祖国今天的繁荣, 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56 页活动园介绍的茶马古道就是最好的见证。自读。
2、听弦子演奏。
3、小结茶马古道的历史意义。
4、小组上台交流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例子。
(一)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组:
(1)
看视频了解故事。
(2)
学生介绍文成公主进藏的意义。
(二)张骞出使西域组:
(1)
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和作用。
(2)
刚才他们提到了一个关键词——“丝绸之路”,大家猜猜这条路现在还在发挥作用吗? (3)2013 年,*****赋予了这条路新的涵义。看视频了解“一带一路”。
(4)小结“一带一路”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作用。
“一带一路”战略将给沿线的少数民族地区带来难得的开放和发展机遇,对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2014 年*****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建设“一带一路”对民族地区特别是边疆地区是个大利好,要加快边疆开放开发步伐,拓展支撑国家发展的新空间。
(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了解民族政策。)
(三)旅游纪念品组:
(1)
学生展示、介绍旅游带回来的少数民族纪念品。
(请同学品尝新疆的葡萄干、学生介绍回族的“礼拜帽”、学生表演藏族同胞敬献“哈达”、学生表演维吾尔族的手鼓……)
(学生述说自己的亲身经历,共同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感受民族团结。)
(2)
小结:每年假期,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都是旅游的大热门。我们走进他们,他们也融入我们。各民族团结起来,共同繁荣。板书:民族团结共繁荣 (学生分组查找资料,深入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例子。使学生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从古至今,我国各民族之间都是平等互助的,共同为我国的经济、文化等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总结】
(课件出示)*****说:“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 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要想实现这个心愿和目标,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让我们手挽手,肩并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努力奋斗吧!
【教学评价与反思】
1、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整合。
这节课教师先请少数民族学生介绍自己的民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少数民族就在我们身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后面了解民族分布的特点做铺垫。再把学习到的知识重新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 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教师确立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涵盖知识、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统一的学生发展目标。这节课,教师进行了精心设计,课堂活动丰富,有听歌曲、调查汇报、小组交流、观察人民币、搜集资料展示等;教学形式多样,听录音、看视频、表演。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启发学生自主发现、思考的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方式重在学生的自主体验和对他们的实践指引。老师不是枯燥地讲解,而是像个主持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信地表演、展示,在主动地观察探究中学习知识,引导学生将学习思考、实践活动、问题解决、观念提升结合起来学习。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开发教学资源。
课本列举了茶马古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维护了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我引导学生小组查找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例子,既涵盖了古代的文成公主进藏和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通过“丝绸之路”又延伸到现代的“一带一路”,还有学生旅游的亲身感受。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关系,关心时事政治。培养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激发维护民族团结的使命感及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立足学生、国情、时代发展实际, 构建了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发展密切关联的综合性、实践性内容体系。用活教材,教活学生。
推荐访问:《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中华民族 一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