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落实“双减”工作汇报,供大家参考。
中学 落实“双减”工作汇报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第五中学把学校常规工作、特色工作与新要求相融合,并制定出台新举措,使作业管理系统化、具体化,形成了“四三三”作业管理系列。
一、“四类研课制度”,抓实课堂教学 减负不减质,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课堂低效,作业就是负担,课堂高效,作业就是水到渠成、锦上添花。
学校从 2013 年起探索课堂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了以“目标引领、以学定教、多元课堂”为理念的六环节多元高效课堂,推行“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分组展示、精讲点拨、有效训练”的多元教学方式,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2017 年,全旗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在该校召开,课堂改革成果得到了旗教育局和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为了将课改成果巩固、积淀为学校文化,学校在开齐开足课程的基础上,加强了课堂教学管理。
一是做好课前集体备课、作业教研活动。学校共设 29个教研组、13 个学科组,每周定时间、定学科、定地点、定人员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要求教师每周都要参加一次教研活动,研课标、读教材、编学案、设计作业,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设,对已经出现的问题想办法解决,促进了课堂教
学效率不断提升。
二是学校组织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每周安排一个学科组,2 名以上教师执教同一内容,引发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
三是年级部组织开展“每周亮课”活动。每个年级对所有教师排出时间表,人人参与、个个“亮相”,全员开放课堂,展示常态课堂,实现课堂练兵“一个都不能少”。
四是制定干部听课制度,开展教学论坛活动。校长、班子成员带头听课,对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学科组长、教研组长等 40 余人的周听课节数做出明确规定,听课情况每周统计公示。定期举行听课情况反馈交流论坛,进一步扩大指导范围和效益,为学校教学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二、“三级监控制度”,确保作业减量 一是教学处落实作业抽查制度。制定“作业管理办法”, 明确了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反馈、展评的原则和措施,采取不定期日常抽查、定期常规抽查的方式,对各班作业数量、质量、批改等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提出整改措施,各班作业达到了数量适当、难度适中、布置有梯度的要求。
二是年级部落实作业审查制度。各年级、各学科均推选一名作业责任人,一般由年级部工作人员或教研组长担任,对每班作业的数量、内容、形式、是否分层等进行审查把关,履行审核手续,年级部定期进行全员常规检查,做到了作业
难度不超课标,结构较为合理,基础性作业与分层、弹性作业相结合,杜绝了机械重复、低效无效作业。
三是建立班级作业公示制度。在教室统一位置设置“作业公示栏”,将当天作业内容公示,确保课后书面作业总时长不超过 90 分钟(语文、数学、英语各 20 分钟左右,理化各 15 分钟左右,政、史、生、地不留课后书面作业)。各班设“作业联络员”,将每日作业内容、完成时长等进行记录,学校能够长期监控、整体调控。
三、“三项提质措施”,确保作业增效 一是优化作业设计。这是作业管理的核心。教研组是作业设计的主体,以教材为主线,辅以历年中考题型,参考教辅与网络资源,统一进行作业选编、改编或自编。针对学生不同情况进行作业梯度设计与分层,分为必做、鼓励做、选择做(即 ABC)三个层次,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努力做上一层次的作业,实现发展与提高。作业类型分为课前预习作业(学案)、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周作业、假期作业等,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养成习惯,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学科统一作业与教师个性化作业相结合,要求在适当位置标注作业来源及分层情况。
二是优化作业过程。建立教师先做作业制度,要求书面作业全批全改,“留则必做,做则必批,批则必改,改则必会”,做好作业的二次批改和二次利用,对典型题、易错题、
重点题进行分析讲评,夯实基础、举一反三,一次作业实现更多、更大价值。开展优秀作业展评活动,每周针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次数、质量、态度、改正情况等方面进行评比展示,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三是优化课题研究。制定了《“提升作业品质、实现减负增效”课题研究实施办法》,提供参考子课题 18 个,以作业设计为主,涵盖作业全过程,教研组以“小课题”的方式每周至少研究一次,以课题推动教研,以教研提升质量。
下一步,一是要跟进、压实作业管理的各项措施,采取中层干部包联教研组的方式,用“分解法”把研究主题专题化,即“大主题统领,小专题支撑” 的“微研究”,划定时间表、路线图,形成序列,让教师研究有方向,思考有角度,实践有抓手,行动有成就。
二是要通过进一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能来深化课堂改革,细化“小先生”学共体建设在课堂作业、课后作业中的作用,以兵教兵、以兵促兵,实现“堂清”和作业的二次利用,课上学得好,课后巩固提高、拓展延伸,以课上高效促进课后减负。
推荐访问:中学落实“双减”工作汇报 工作汇报 落实 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