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传》读书心得体会10篇

《马克思传》读书心得体会10篇

《马克思传》读书心得体会篇1

  《夏日庭院》是作家汤本香树实的代表作。在童年最后一个夏天,三个孩子偶然遇见一位孤僻的老人,开始默默观察老人的生活。出乎意料,老人随之走出孤独颓废的日子,开始打理荒废的院子。孩子们也变成帮手,一起在夏日的庭院里种满大波斯菊。老人在茫然的孩子身边扮演了父辈的角色,教他们除草播种,对他们倾诉昔日犯下的错。

  老人最后因为年迈,平静地离开了,少年们首次体味到了成长之痛。那年夏天,他们看见了生命中最美的风景。《夏日庭院》文笔清新动人,充溢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所产生的美,是日本中小学生读后感中出现最多的作品。每一个孩子都从中体悟到成长的意义,从此不再畏缩恐惧,不再犹豫彷徨。即使是大人,看过也会潸然动容,想起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

《马克思传》读书心得体会篇2

  在物质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世界变得更小了,人们不再为吃穿愁眉苦脸,通过互联网,我们能知道发生在地球村任何一个角落的事,所以有许多自认为无所不能的现代人往往看不起“孤陋寡闻”的读书人,其实,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大大改善,但精神灵魂却在闹市中饱受煎熬。

  读书能够让我们的心灵找到皈依,让精神不在荒野中到处流浪,我们通过读书能够排解心中的枯寂、抚慰心头的创伤。

  我喜欢读书,通过读书,我了解到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及历史在长河中经历的世事沧桑,朝代更替。我知道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唐太宗虚心纳下,广开言路,开创了“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心得体会

  从书本中,我知道意大利哥白尼为了科学敢于冲破封建缚束,为了科学真理敢于献出生命,他的“太阳中心说”打破了封建社会“地球中心说”的神话,为以后的科学家探索天文学奠定了基础;我了解到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史蒂芬·霍金,没有被突如其来的病魔吓倒,而是在万念俱灰中突然意识到“如果被赦免的话,还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情”,于是在轮椅上去探索宇宙,去探讨星系黑洞、夸克、“带味”的粒子、“自旋”的粒子、“时间”的箭头。

  通过读书,我知道了经典爱情,是罗密欧与朱丽叶饮鸠而亡、同栖一穴魂的矢心不二,亡死靡它;是简爱对罗彻斯特远隔千里的呼唤;是哭瞎眼睛的阿炳的二泉映月;是舒婷的“我必须是你身旁的一株的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读书,让我从名人的实例中知道成功不是一张“中彩票”,人生梦想需要汗水和心灵的浇灌,能让我从浮躁中走出来,去感受到走自己路的真实,让我从孤独中找到宁静,从宁静中找到超然。

《马克思传》读书心得体会篇3

  心得是汉语词汇,是指工作或学习中的体验和领悟到的东西,凡人读书,各有心得;学习心得。出自《瞑庵杂识》卷二,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小编准备的世界读书日个人心得体会参考范文,欢迎借鉴学习。

《马克思传》读书心得体会篇4

  在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长篇小说《地心游记》,它讲述了一名叫里登布洛克的约翰大学教授发现了一张神秘的羊皮纸,上面写了一些古怪的符号,经过一番研究,他终于解开了里面的符号,上面写的是:七月之前,斯卡尔塔里斯的影子回落在斯奈菲尔的约库尔火山口,从火山口下去,勇敢的旅行者,可以下到地心深处。我已经去过那儿。——阿尔纳。萨克努塞姆。他读完之后,决定和他的侄子——阿克赛尔去寻找地心。

  探险开始了,他们来到了冰岛,正准备去火山口,遇到了汉斯。布杰尔克,他决定给他们做向导。十天左右他们到了火山顶部。他们去地心的路上遇到了危险,但是他们用智慧和勇敢击退了它们,最终他们到了地心,看到了硕大无朋的大海怪、生命力极强的海藻、巨大无比的的大海蛇。最后他们利用火山喷发,被从地心喷了出来。重新回到了地面,成为了英雄。

  我认为他们是三个勇往直前、足智多谋、永不放弃的人,他们经过挫折也不放弃,最终看到了底薪的美丽、壮观景象,真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没有他们的足智多谋,也没有他们的勇往直前,只有他们的永不放弃,又一次我去爬山因为过于激动,在跑跳的时候扭住了脚,当时疼痛无比,妈妈说:“你扭到脚了,就不要爬了吧,直接下……”“不行,因为这一点小伤就退缩,怎么能行?”我又继续爬山,最后终于爬到了山顶,看到了美丽的景象。

  这一本书让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勇者,我要好好珍惜这本书,它对我很有用

《马克思传》读书心得体会篇5

  《孟子》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首先,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当今着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考”,虽口口声声反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用毛泽东的话“干振而枝披,将麾而卒舞”,以形容孟子的仁义之道最为恰当不过了。而抓不到仁义精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终生疲命于随时浮现的海市蜃楼的追逐中去。

  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干的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立场坚定,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有此二者,则造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磅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孙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当今社会形势风起云涌,常常人置于其中而莫辩方向,倘学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惊天地而泣鬼神呢?

  作为一名党员,虽然研习《孟子》的时间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义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终生了,最后,再对孟子的仁义之道作一总结: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独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驾驭形势的气魄。

《马克思传》读书心得体会篇6

  看了《昆虫记》后,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 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我仰起了头,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存在的奥秘。它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

  于是,我接着往下看《昆虫记》。

  接着往下看,《昆虫记》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 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 看着看着,这些虫子们渐渐地清晰起来,我思考着:如果我们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这些虫子是不是还会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又是不是在以后还会有呢?我仔细地想着这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一次的阅读,《昆虫记》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

  当我继续阅读《昆虫记》时,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这一次,我感觉到了 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我觉得 《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 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 《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马克思传》读书心得体会篇7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发挥文化特别是红色文化的深厚力量,不断加强红色文化研究,实现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用红色基因补钙壮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向前。

  一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从文化的角度深化党史研究。弘扬红色文化,要以深化研究为基础,以保护利用为前提,以宣传普及为途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建设为支撑,不断增强红色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要以党史基本著作编写为重点,带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注意挖掘新颖、生动、鲜活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口述历史资料的抢救,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要下功夫推动包括党史正本、专门史、编年史以及专题研究在内的整个红色文化研究的开展。要整合党史研究力量,发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的导向作用,加强科研创新,着力推出一批能代表国家水准、具有世界影响、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优秀研究成果。

  二要加强红色遗址遗迹和红色文物保护利用,不断丰富物质层面的红色文化。要加强红色遗址遗迹和红色文物的抢救性修复和保护,注意征集党史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现代手段妥善留存、整理和开发、利用、传播。要加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等公共红色文化服务设施和党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并向社会免费开放。要把红色遗址遗迹和红色文物保护同发展红色旅游结合起来,打造一批红色旅游文化景区,开发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助推革命老区脱贫致富。

  三要广泛开展“四史”教育,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喜闻乐见的红色文化作品。坚持以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为重点,推动“四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充分运用融媒体,不断推出有影响的红色文化产品。要不断推出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四史”精品力作,正确回答人们的关切,引导干部群众在重大党史问题上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鼓励创作“四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特别是适合新媒体传播的微视频等作品,不断推出积极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党史文学艺术精品,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马克思传》读书心得体会篇8

  有句话说:“若觉中年无作为,劝君重识曾国藩。”要我说学知识不问年少,想知事故也不必等到中年。

  尤记得第一次翻开《曾国藩家书》时,还是17年的一个盛夏,最近实在书荒,不由得再翻起这本收录了半个圣人的书信故事,更得来了不一般的感受,再随记一下在书中得来的感悟。

  曾国藩说:“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其所述意思是不要因为别人所显现出来的一些小缺点,而忽视了他身上其他更大的优点,也不要因为与他人有了一些小过节就忽略了别人曾经帮助过你的大恩。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只要做事就会犯错。

  这两句话都是告诫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的一些小错误,一点道德或人事上的小瑕疵,与你产生了一点小恩怨以后,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忘记别人带给你的恩惠。

  《礼记》:“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这句话我是深有体会的,因为看重一个人于是发现了他身上更多的缺点,因为厌恶一个人最后反而发现了他身上不少的优点。

  所以说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一定不要凭第一感官去定义一个人。而是要深入了解以后客观、公正地看待他的缺点和不足。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从古至今,没有什么成就的人唯一“懒”字罢,不管你学识多高,家境如何,懒惰的人,终成不了大事。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有大才大识的人,最后失败无非是因为一个“傲”字,这种人自认高人一等,不懂谦虚,最后昙花一现,消失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下。

  刘邦有一次问韩信:“你说我最多能带多少兵?”

  “主带兵无非十万尔。”

  刘邦又问那你带兵能带多少?

  “多多益善。”

  不久后,韩信被杀。

  不能否认韩信是有大才之人,后世也尊称他为兵家四圣其一,但是落的个不能善终的下场,也并非就不是我上面所述之因。

  很多名家评论说中国有四个半圣人。

  孔孟朱王四大圣,唯曾国潘只占了半个,因为他没有创立自己的理论,他所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以前面四个圣人为标杆,自身奋进。

  依我拙见,曾国潘一生勤,仁,义,知世故,懂进退,已是我们后生学习之典范,称圣与不称圣又如何。

  圣人多半是被神话出来的,但是圣人能被称圣,自然是他们的思想,言论,行为值得被后人所习,他们的精神,故事,形象能够被立为标杆。

  再次拜读过曾国潘家书之后,更感慨还有太多修身立德的真理,为人处世的事故值得我们学习,此书在中华五千年凝聚文化下面也只是冰山一角,古代人讲究修身,立业,现代人都是立业,修身,更何况太多人立业后不修身。

  只是如今社会又有几人能舍弃手中之物平静下来与这些白皮黑字作伴呢?

  如果你尚且年少,不如多花点时间读点书吧,修好身再立业,事半功倍!

《马克思传》读书心得体会篇9

  读书是人生最重要的体验和过程,读书,让我们走进了缤纷多彩的世界,读书使我们的精神家园丰富而高尚。

  咿咿和呀呀都是小学生,咿咿和呀呀都不爱读书,每次写作文都没有材料,但是老师也没有说她们俩,因为老师想让她们自己知道读书的好处。

  一天,咿咿和呀呀在一起玩,看见一群小孩子在一起讨论,好像很热烈似的。咿咿和呀呀一听便呆住了,原来学校要举行读书比赛,就是比谁读的书多。咿咿和呀呀都没有读过书,肯定要给班级丢脸的。听到了这个消息,咿咿和呀呀决定从现在开始读书,只有这样才能为班级争光。

  于是,咿咿和呀呀去了书店,买了好多书,她们决定要把买的那些书读完。就这样她们每天一有空就会读书。终于读书比赛结束了,咿咿和呀呀为班级取得了第一名。老师很高兴,因为咿咿和呀呀终于会读书了。过了几天,老师看到了两篇作文,简直写的美极了。当老师看到作文上面的名字时差一点蹦起来,一篇是咿咿写的,一篇是呀呀写的。看!读书有好处吧,不仅能让你为班级争光,还能让你写出一篇好文章。

  多读书吧!那样你的人生就没有遗憾了。如果不读书,我们的生活都会变得很乏味很平淡。读书吧!只有读书才能有所收获,才能提高自己。多读书吧!读书好处有很多,让老师对你刮目想必这样你也想吧?那就多读书吧!只有读书才能写好作文,那样你就真正理解了读书的好处。读书吧!不过我们一定要读好书喔!

《马克思传》读书心得体会篇10

  近日读了xx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得不为x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真实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脑海里,只觉得做他的学生实在是无比幸福的事。x老师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一、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这种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而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二、用心灵赢得心灵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教育者对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即使是那些被自己认为“一无是处”、“无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美好的道德的萌芽。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这种做法,绝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有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时,将是无比幸福的,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对于孩子,要教导他们,有时很困难,有时也很容易,只要真正爱他们,他们会爱你得更深、更真切。当爱存在与师生之间的时候,就无坚不摧。作为一个教师,当然需要渊博的知识,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本领,但更需要爱。

推荐访问:马克思 心得体会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