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2022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三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2022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三篇,供大家参考。

学习2022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三篇

 

 学习 2022 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三篇 第一篇

  21 世纪以来第 18 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三农”工作事关农民利益,事关民族复兴战略全局,在新发展阶段仍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一号文件”的出台是对广大农民的郑重承诺,也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宗旨的生动体现,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务必执政为民重“三农”,务必以人为本谋“三农”,早在2005 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就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文章论述“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论处于何种发展阶段,都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都必须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

 作路线贯穿于“三农”工作的各个方面,真心实意地为农民群众谋利益,带领农民群众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一切为了群众。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十四五”时期需要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就是民生之利,解决“三农”问题就是解决民生之忧,农业农村现代化蕴含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也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一切为群众,就是要不断造福群众、牢牢植根群众,把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具体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中来。“一号文件”体现了执政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与深情担当,要求我们要切实把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体现到“三农”工作中,体现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来!

 一切依靠群众。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广大农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主力军,要站在乡村振兴、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三农”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农民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让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事业中受益,也要让农民群众充分行使自身权利、履行自身义务和承担发展责任,更好地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三农”发展事业上来。一切依靠群众,就是要调动民智民力,让人民群众以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感参与到新时期新阶段“三农”工作中来。

 “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一号文件”生动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既立足当前又兼顾长远,为“十四五”时期“三农”发展明确了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战略方向和切入点,我们要以更有力的务实举措贯彻落实“一号文件”精神,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努力开创为民事业新局面!

 第二篇

 近日,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文件要求,“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作为基层干部,要抓实抓细“三大重点”,用心用力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的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持续发扬“孺子牛”精神,甘当乡村发展的“铺路石”。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农村贫苦或富裕是考验乡村发展变化好不好的“试金石”,更是检验基层干部为民服务意识强不强的“透视窗”。基层干部是惠农政策的执行者,是乡村发展的驱动力,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在做好乡村发展中,基层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厚实“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情怀,急村民之所需、帮村民之所困、解群众之所盼、排群众之所忧,以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大公无私的政治素养、心系群众的厚重品德做甘当乡村

 发展的“铺路石”、群众致富奔康的“领路人”。要俯下身子、放下位子、掏心窝子做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乡村旅游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引导群众就业创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真正做到让群众富起来、钱包鼓起来、生活好起来,才能彻底让乡村发展起来。

 充分发挥“排头兵”作用,争做乡村建设的“领头雁”。乡村建设,关键在基层干部。基层干部是新时代乡村建设的中坚力量,是连接党和群众重要纽带。在推进乡村建设中,基层干部要主动担当、善于作为,奋勇当先、示范引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以“实打实干、干就干好”的自觉,吃大苦、耐大劳,出大汗、尽大力,坚持在推进乡村建设中走在前、作表率。要善谋事,特别要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以实用、管用、好用为根本导向,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原则科学规划、稳妥推进乡村建设。要会干事,特别要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坚持防止优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能成事,特别要切实解决好就业、入学、行路、饮水、住房、养老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牢固树牢“主人翁”意识,做好乡村治理的“当家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基层干部是乡村治理的“当家人”,也是乡村治理

 的“主力军”。基层干部虽然职位不高,但管事不少,大到党政方针政策的落实,小到邻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要时刻铭记“功成不必在我”的教诲,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乡村治理各项工作。要以发挥好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积极探索“多元化”乡村治理新模式,完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严格落实村干部坐班值班、群众服务需求代理代办、上门服务等制度,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的能力水平。要健全用好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村规民约“三项机制”,持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篇

 近日,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即《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 21世纪以来第 19 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部署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明确了底线任务和重点工作,推动实现“两新”。当前,我国农村人口数量仍然占有较大比例,强调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实现“田间地头”里的“升级发展”,不仅对国家的发展稳定具有深远意义,更展现了党中央对乡村振兴的浓浓“山海情”。

 “民以食为天”,端稳中国“ 饭碗”,感悟颗粒之间的殷殷期盼。“食为政首,谷为民命。”任何时候,初级粮食产品都是一个国家最基础、最根本的“命脉”。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上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在这种情形下单方面地依赖粮食进口无疑是“甘为鱼肉”。“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越是复杂的局面就越要练好“基本功”,把中国人的“粮袋子”牢牢系住,是事关国家稳定的底线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颗粒之间的“殷殷期盼”,一心一意搞产量,通过稳定耕地面积、鼓励研发技术等手段,实现农业农村种地挑上“金扁担”,让科技“飞”到“田间地头”,从源头保障国家的粮食供应底线。

 “村喜禾花实”,攥紧致富“钥匙”,感悟产业之间的暖心关怀。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乡村建设,让乡村农民腰包“鼓”起来,就不能仅仅盯着已有的“一亩三分田”,而要“广开源”,向现代产业问“药方”。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农村农民致富的主动性,积极同他们的各种需求对接,在基本设施建设“下乡”的基础上,一方面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因地制宜为农民产业致富提供“高附加值”的路子;另一方面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结合实际为农民发展产业提供“更多选择”的保障,让兴旺产业为乡村振兴开好路,起好头。

 “人不负青山”,保护生态“金山”,感悟山水之间的远见卓识。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并不意味着以环境换发展,粗放式发展的老路最终是“饮鸩止渴”,保护环境归根结底是保护居民自己的切身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明了绿色发展的新路径。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乡村振兴背后那一点“生态绿”,结合地方实际发展生态产业,绿色产业,循环产业,不仅保护好“绿水青山”,更能利用好“绿水青山”,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发展之路。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乡村振兴的背后,是对土地上的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规划。领会“田间地头”的“山海情”,广大党员干部要知行合一,化理解为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推荐访问:学习2022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三篇 心得体会 三篇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