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三期党报心得,供大家参考。
第三期党报心得
首善镇中心小学红领巾广播稿 (第三期)
播放音乐《校园的早晨》
A:
随着这欢快的开始曲, 红领巾广播站又和大家见面了, 我是主持人(
)B:
我是主持人(
)
A:
今天红领巾广播站的主题是:
做好每件小事, 将来成就大事 B:
古往今来, 科学家们的伟大发明都是在做好身边小事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正是在做小事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了做大事的意志和能力。
A:
是啊 , 只有平时的细心观察, 认真研究才会有许多优秀的发明作品。
B:
如果你是一滴水, 你是否滋润了一片土地? 如果你是一线阳光, 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
A:如果你是一粒粮食, 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
B:
亲爱的同学们, 在青青校园中, 当你漫步于校园中, 与朋友谈天说地时, 你是否注意到地上的一张废纸, 一片落叶或一个果核呢?
A:你是否想过上前俯身将其捡起, 扔入垃圾箱内呢? 也许你会说, 我没有, 的确,小的事情经常会被我们忽略, 坚持做好每件小事就不那么容易了,
B:可是假如我们每个人都做到随手捡起校园内的杂物, 我们的校园环境肯定是幽美整洁!
A:
嗯, 为了我们美丽的校园, 就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吧, 队员们, 就让我们用“做好每件小事, 将来成就大事”共勉吧。
播放歌曲《咱们从小懂礼貌》
A:
接下来我再来聊聊文明礼仪方面的话题吧。
B:我们中华民族悠悠 5000 年的历史长河, 闪耀着勤劳、 智慧的中华儿女创造的璀璨文明。
中华礼仪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以“礼仪大国”、“礼仪之邦”的美誉著称于世。
A: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 要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
在礼仪源远流长的中华大地, 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 更应把这属于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B: 可是文明礼仪要从小培养, 形成良好习惯。
还是那句老话:
“少成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
”有的同学对自己的文明礼仪习惯不够重视。
有的同学认为, 现代社会讲个人自由, 懂不懂文明礼仪没关系, 只要学习好、 有真本事就行了 。
其实,只要我们留心一下周围人物, 注意一下大众传媒, 事业有成的人有几个不懂文明礼仪?
A:是的, 现代社会的确尊重个人的选择, 自由度大了, 然而对人的文明礼仪要求更高, 因为文明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也有些家长认为, 小孩子天真无邪, 想怎样就怎样, 长大了就懂得文明礼仪了, 这也是误解。
A:一方面, 我们从小不培养好习惯, 就必然形成坏习惯, 坏习惯形成了, 再改就很难。
想一想, 现在有些同学说话没大没小, 家里来客人不懂礼貌, 饭桌上挑挑拣拣旁若无人, 浑身汗味不洗, 指甲老长不剪……如果我们现在不矫正, 会在某一天早上突然变个样吗? 另一方面, 在我们小时候培养文明礼仪习惯, 与我们天真无邪表现并不矛盾, 越是懂礼仪的孩子, 越能获得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 因为他是受人们欢迎的人。
B: 希望同学们能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做好每件小事, 将来成就大事。
播放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A:同学们, 从这期开始, 红领巾广播站将在每期为大家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 B:
希望大家在听故事的同时, 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 A:
今天, 我们为大家准备的故事是—— 《鸭妈妈找蛋》 , 让我们赶紧去听听吧!
播放故事《孤独的熊猫咪咪》
A:时间真快, 这一期的红领巾广播又要和大家说再见了。
B:同学们, 请记住我们广播站主持人的服务准则:
传授知识, 播撒欢乐 A:本期红领巾广播到此结束, 同学们再见。
第三期党报心得
精神的大餐、 智慧的盛宴、 人生的感 龙王庄镇明德小学:
朱君洁
2014 年 3 月 14 日至 16 我有幸到郑州大学参加为期三天的第三期“新课标” 暨当代名家教学艺术培训会, 与名师、 专家及与会代表 3000 余人欢聚郑大礼堂, 共同进行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研讨, 共享这精神的大餐, 智慧的盛宴。
会上我聆听了徐长青团队关于“简约教学” , 黄爱华团队关于“大问题” 教学, 柏继明团队关于“游戏教学” 的报告, 也观摩了 各团队老师的教学风采。
这些报告和观摩课集中体现了 专家团队、 数学名师对教学实践的总结及展望, 综合彰显了焕然一新的教学理念。
大师的课堂, 专家的慧语, 让我们想到了 很多,关于尊重、 关于态度; 关于成长; 关于教学、 关于课堂、 关于教育……现将三天学习的点滴心得整理出来, 但愿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 从而更加专注我们的教育使命, 更深层次地思考我们的本职工作……
一、 教育的真谛就是爱
教育的真谛就是爱。
爱学生, 爱课堂, 爱教育, 爱事业,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对教育的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 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名师们的课堂, 氛围活跃, 师生和谐共处, 一切教学言行都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 宽容、 理解和帮助, 教学的民主赢来了学习的幸福, 求知的快乐。
徐长青老师的课给我印象最深, 他用诙谐幽默的语言、 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诠释着对学生的爱, 尤其是在互动引领环节讲到:老师要勇敢地退, 适时地进, 还给孩子创造的机会; 等待就是爱,期待就是教育的爱。
讲的是留更多的空间给孩子, 因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其次, 给孩子安全感, 只有孩子感到安全了 , 他们才有更多、 更新的创造。
再次, 容错是一种爱, 不发生错误的课堂不是好课堂, 发生错误的课堂才是真课堂, 容错是给孩子一次成长的机会, 老师不应一味的责怪, 给孩子的背景涂上色彩,因为现在学不会不代表将来也学不会。
泰戈尔曾经说过:
“不是铁器的敲打, 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
” 教育正是水的载歌载舞!
我们应该学会爱, 学会信任, 学会宽容, 学会等待, 学会用欣赏的心情来迎接每一个不同的孩子, 唯有如此, 粗糙的石块才会化为美丽的鹅卵。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
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言, 言犹在耳。
关掉心中批判的门, 爱自己的学生, 感受人生的幸福。
二、 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 1、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指出, 在教育教学中, 要思考我们设计的每个活动孩子是否喜欢, 每句话孩子是否听得懂, 要处处站在孩子的情感、 经历、 认知水平等实际情况去设计教学, 要把自己当成孩子, 站在孩子的高度考虑问题, 不要“想当然” 。
他说,
要蹲下来, 把握教学的起点; 慢下来, 关注学习的过程; 静下来,聆听花开的声音。
教育就是静待花开, 这其实是一种教育哲学的转变。
2、 重视问题解决
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的报告“小学数学大问题教学” 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老师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 这一标准:
(1)
什么是大问题; (2)
怎样提大问题(3)
大问题的导学策略。
他认为在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能够解决基本的、 常规的数学问题, 然后鼓励学生解决开放题等有挑战性的非常规问题, 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寻解法。
解决问题的教学是新课程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也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解决问题要从低年级开始, 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好数学, 最终达到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知识技能共同进步的目标。
三、 学习意识得到了加强
一场场精彩的报告, 一堂堂生动的课例, 触发了 每个学习者灵魂里的求知欲, 使我深刻的认识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之处, 我越来越感到自己如果不加强学习就将落后于这个时代。
教师是一个永新的职业, 必须及时更新教学观念, 实现观念的现代化与科学化; 及时改革教学方法, 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条件, 积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作为老师, 必须
时时保持充电的状态, 把住时代文化发展的脉博, 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不断充实自己, 更新自己, 完善自己。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 , 活到老、 学到老、 学到学不了。
来自北京的柏继明老师就是一个特别爱学习、 爱钻研的人。她从教几十年潜心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理论, 出版了个人专著三本,从 2007 年她带领全校减轻过重课业负担, 被二十多家媒体报道,由于她不断努力被一线教师誉为“平民专家“, 他的《手能帮我学数学》 一课的素材, 都是我们平时教学中经常面对的, 我们经常是无动于衷, 缺乏深刻的洞察力, 原因就是缺乏学习, 视野狭窄。
而柏老师却能借住孩子们的” 手“这一极为方便的“操作学具” , 使较难的数学问题简单化,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参与热情及创新热情, 立足的起点高, 视野开阔 。
磨石攻出美玉, 差错带来创新。
柏老师的课堂让我更深刻的明白, 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要不断的学习, 怎样把别人好的东西消化吸收成自己的思想, 灵活、 深刻、 厚实的呈现在课堂上, 是我们要不懈追求的目标。
四、 关注数学思想和数学品质
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令人叫绝, 从撕一张纸的秘密引入:
“嘶啦” 一下, “嘶啦” 两下, 撕成几片?学生说四片、 三片、 六片、 两片, 徐老师鼓励说, 只要你有自己的想法, 有自己的依据, 能自圆其说, 你的答案就是正确的。
接着, 老师话锋一转, 如果现在把每张纸都撕成 4 片, 能撕成 200
9、 2010、 2011 片吗? 徐老师告诉学生要学会知难而“退” , 退回到最原始, 最简单的问题, 再回头看, 找到解决的方法。
1、 4、7、 10、 13……撕成片数除以 3 余 1。
设计真是独具匠心, 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以极高的学习热情引入到数学探索活动之中。
徐老师在这里已经不留意地给了学生解决数列问题的方法。“退、 退、退, 进、 进、 进, 回头看, 找规律” 像一棵种子已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根发芽。
仔细品味, 这其中传达的不仅是一种数学的思想,还是一种可贵的数学学习品质, 更是教给学生一种人生态度。
也许很多年以后, 这个班的孩子会忘记这节课所学习的具体内容,但是徐老师在这节课上所传递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就是装入孩子们头脑中的解决问题的“法宝” 将始终铭刻在学生的内心,无法抹去。
从徐长青、 黄爱华、 柏继明等当代中国数学教学一线的领军人物的课, 不难发现, 专家们的课堂中都反馈出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 探究和解决问题, 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都浓缩了大师们人格魅力, 学识魅力, 个性魅力, 艺术魅力, 令我折服。
三天的学习观摩, 我的心装得满满当当, 而留给我更多的是思考和智慧:
我学会了 带着思考的呼吸, 溶入教学的改革中;学会了 带着智慧的憧憬, 带着爱心, 启迪智慧, 点化生命, 润泽灵魂。
我将循着大师的足迹,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 用脚板思考,用脑袋走路, 做一个实践的思考者和思考的实践者。
同时, 听了他们的报告, 我发现我和名家的距离如此之远, 我迫切的希望有
一股神奇的力量把名人的才华集我一身, 但这又岂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 为此我决定从我的每一节课开始, 慢慢缩短这个悬殊的距离。
我会时常回顾这次学习, 让名家的力量推动我前进。
我知道我现在所实施的教学模式离专家课堂的教学模式还有一段距离。
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我必将在摸索中前进, 努力做到要让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
积极自主地进行认知、 思维、 总结,让学生回归到人的本质特征上, 要彻底摆脱单纯追求掌握课本知识的课堂教学, 从分数的牢笼中将学生的生命活力解放出来, 真正在课堂中确立学生生命的主体地位, 使课堂成为提高学生社会生活能力。
我相信, 只要我们的观念改变, 最终一定会体味到使用这种教学模式的魅力。
综合几种教育模式, 有很多成功的共性,他们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
课堂上是高效的, 管理上是创新的,学生的学习是愉快的。
作为一名教育者, 当我们面对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时, 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反思我们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了,虽然他们的教育改革模式我们不能照搬硬套, 但我们也从这样成功的模式中得以启迪, 才能找到适合我们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外出学习, 确实让我更清醒地看到自身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提高, 让我时刻记住:
切莫做一个只会以勤补拙的教书匠, 要学做一位以学补拙的学生的领路人。
俗话说:
只要功夫下得深, 铁棒磨成锈花针。
宝剑锋自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专家和名师们那种走遍千山万水, 想尽千方百计, 历尽千辛万苦的执着与虔
诚, 带给我们的, 何止是一堂课, 一个报告, 而是一种人生的感悟。
二○一四年 3 月 2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