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优秀教案7篇

望岳优秀教案7篇

望岳优秀教案篇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情感目标: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

  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

  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

  2、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位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注:介绍刘禹锡生平和洞庭湖考察学生课前搜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读诗的欲望。正所谓“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熟读古诗,人人过关,是下步教学的良好开端。)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遥望: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

  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

  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注:诗中有画,读诗要想象重现诗中的画面;画中有诗,读诗要欣赏诗中精妙语言对画面的描述。如诗如画,品诗赏画,古诗词文字精简,给读者留下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填补了诗句的含蓄和跳跃,丰富了诗句的语言和画面。学生边读诗,边想象,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三、对比读,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潭面镜未磨,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色,遥望洞庭山水色,

  盘里一青螺。白银盘里一青螺。

  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

  4、指名汇报。(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

  5、再读原诗,深化美。

  (注:诗可言志,亦可传情。古诗是语言的浓缩,而往往浓缩就是精华。作为中国独有的宝贵文化遗产,让学生意识到古诗语言的精炼与美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引发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热爱。)

  四、延伸读,升华美。

  1、投影映示

  题君山题君山

  雍陶方干

  烟波不动影沉沉, 曾于方外见麻姑,

  碧色全无翠色深。闻说君山自古无。

  疑是水仙梳洗处, 元是昆仑山顶石,

  一螺青黛镜中心。海风吹落洞庭湖。

  2、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3、师:自古君山的来历便充满神奇色彩,众说纷纭,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4、指名讲述课前搜集的有关君山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

  又相传4000多年前,禹帝南巡,他的两个爱妃娥皇、女英随后赶来,船被风浪阻于洞庭山。忽闻禹帝已死于苍梧(今广西梧州市),二妃悲痛欲绝,扶竹南望,涕泪纵横,点点泪珠洒于竹上,呈现斑斑点点,因此便成了现在君山北边生长的“湘妃竹”,也叫“斑竹”。二妃也因悲恸过度身亡,葬于此地,故在君山东麓有二妃墓。民间有诗曰:“禹帝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云水间。当时垂泪知多少,直到如今竹尚班。”而在二妃墓前,立有“禹帝二妃之墓”石碑,旁坚石柱,上刻麒、麟、狮、象浮雕。墓前一对石柱,上刻楹联一幅:“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二妃称为君妃、湘妃,为了纪念她们,就把洞庭山改为君山,也叫湘山。据说这就是君山和湘山名称的由来。

  有趣的是,君山在历还有过负罪的传说。据传,秦始皇当年巡狩天下,船过君山时,忽然风浪大作,始皇大怒,说:“我真命天子行舟,本应风平浪静,是谁如此大胆,竟敢兴风作浪?”接着,他便问左右:“此乃何地?”侍臣回答说是君山。始皇一听愈加恼怒,说:“普天之下,唯我为‘君’,怎么山也称起‘君’来了?”他遂命刑徒三千砍光了全山的树木,并下令于石壁上刻封山令。今临湖石壁上仍可见一石印,长1米,宽0.8米,字迹依稀可辨,似是“永封”二字,俗称为“封山印”。

  4、再读两首《题君山》,洞庭湖与君山的神奇之美在脑中升华。

  (注:诗中有诗,诗外有诗,以诗带诗,以诗比诗,把相关的诗词优化组合,既加深对原有教材的理解感悟,又丰富拓展学习内容,让学生悟出了学习古诗要运用对比的方法。美丽的传说自然勾起学生的幻想,演绎精彩的朗读。这是教学内容的延伸,亦是学生情感升华的阶梯。)

  五、多样作业,表现美。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

  (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学生的兴趣是有差异的。传统的单一的作业难以迎合所有学生的口胃,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望岳优秀教案篇2

  群众是根茎,是海洋;个人是树叶,是滴水。下面是课件网小编为您推荐人教版高三语文优秀教案设计:《森林与河流》。

  教学目标:

  1、欣赏文中描写的大自然的纯净之美,领悟作者抒发的对祖国大地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学习本文通过丰富的想像,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之美的手法。

  教学重点:欣赏文中抒写的大自然的纯净之美。

  教学难点:文中的诗情画意的领悟。

  教学设想:

  1、本文文字流畅易读,所以我拟主要引导学生抓住精彩的描绘来欣赏文字绘出的图画。

  2、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刘禹锡的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引领我们去领略秋日的美景,让我们欣赏庞培的散文《森林与河流》,感受作者笔下的秋日的诗情画意。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读了本文你有何感受?

  2、文章主要写了一条河流及其旁边的森林,可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节):写森林幽深广漠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

  第二部分(2-7节):写额尔齐斯河美丽动人的景色。

  第三部分(8-9节):写由河流再返回森林,抒写对树木的生命礼赞。

  三、品读

  1、作者说他们在森林旁停车,“一路向着林中狂奔”,为什么?在林中他们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干净明澈的景象—嫩叶、齐膝深的草丛、树荫、阳光的枝柯繁花、簇拥向蓝天的树梢。。。。。。)

  2、是什么再次吸引了他们的注意, “大声呼喊着。。。一路跑去”?额尔齐斯河给作者留下的最初印象是什么?它的音、色各有怎样的特点?

  (俄国十九世纪发风景画:画一般的安详和美丽。音、色都有各自的变化)

  3、额尔齐斯河是丰富多变的,体现在哪里?

  (树与河融为一体,相互映衬:静谧、幽蓝,四季同在)

  4、由河流回到身后的树林,这里的树木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作者说“森林的存在是一种音乐般的精美”?文章最后一句说:“而树桠和树桠之间,也随风回荡起真实大地的《欢乐颂》、《冬之旅》、《春之祭》、或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是什么意思?

  (只有从音乐、抽象乐理的角度,人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树木的生命。它们的组合表明了宇宙对于创世之美、对世间万物生命的浩大礼赞。作者列举了一些乐曲的名称,让我们从森林联想到四季、欢乐和作者心中对自然和祖国的赞美之情。)

  三、自主探究

  你认为文中对景物的描写,什么地方最精彩,找出来并说出你的理解。

  四、艺术手法

  1、浓浓的诗意:诗一般的语言,细腻的描写,真挚的感情。

  2、丰富的想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思路开阔。

  五、作业布置

  1、找出文中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融入的主观感受,品味这样表达的好处。

  2、课外欣赏贝多芬的欢乐颂和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

  附板书:森林—河流—森林

  干净明澈 绚烂多变 生命礼赞

 

 

望岳优秀教案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15个。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学生应该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课文

  教学方法:谈话、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1、指名说说:自己知道哪些礼貌用语,它们在什么情况下用?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有关两个小朋友使用礼貌用语的故事。

  3、板书课题:《说声“对不起”》(学生齐读两遍)

  二、新授。

  1、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初读课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3)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挨、超、陆、铅、措、窘、陈、眶、彼、歉、秒、凑、谅、束

  (4)出示生词,同桌读,男、女同学接读。

  挨打、超越、大陆、铅笔、不知所措、窘迫、陈列、眼眶、彼此、道歉、一分一秒、凑到、原谅、结束、支支吾吾

  3、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语,在小组中讨论。

  (2)提出还不懂的词语,大家解决。

  (3)指名接读课文,并指名评价。

  (4)在小组中学习:

  a、自由读课文。

  b、讨论:“我”为什么应该对陆叶说“对不起”?

  c、选择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d、讨论:小作者的表现,开始是什么样的,后来又上什么样的?

  由开始“我”说不出口,到后来的“我”大声说“对不起”,是什么力量让他这样做的?

  e、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体会“我”的心情。

  f、指名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心情?

  4、朗读课文。

  正确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11个字,并掌握每个字的笔顺规则。

  2、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教学重难点:

  1、书写“铅、措、陈、支、吾、任、秒、谅、犹、豫、束”11个字。

  2、抄写词语。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田字格黑板。

  课型:写字课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文《说声“对不起”》。

  2、出示15个生字,学生认读。(开火车)

  挨超陆铅措窘陈眶彼歉秒凑谅束

  3、出示生词,男、女同学接读。

  二、新课:

  1、出示要写生字,学生认读。

  铅措陈支吾任秒谅犹豫束

  2、分析字形,互相交流。

  3、书写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生字。

  (2)指名上台书写,并指名评价。

  (3)书写生字,每字3遍。

  (4)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奇怪、原谅、任何、犹豫、不知所措

  抄写词语。

  (5)合作学习:

  小组中,选出写最快、的作业,评选出来。

  上台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书写的。

  三、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每字3遍。

  2、抄写词语。

望岳优秀教案篇4

  《小彩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3个生字,认识7个字。认识“单人旁”。能用“五颜六色”进行词语搭配,训练说句子。

  2、过程与方法:在语境中学习生字,认识新偏旁,训练说句子。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通顺、正确、有语气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美丽校园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3生字和7个认读字,能够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你们”这两个字对合体字及偏旁有初步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件:小彩笔图片

  1、导入语

  课件:图片(小彩笔)

  师:这是什么,(小彩笔)。你用它画过什么?有个小朋友也喜欢小彩笔,还在书中写了一首小诗赞美它呢!一起来学习好吗?

  2、出示课题:

  课件:小彩笔

  板书:小彩笔(加拼音)

  3、齐读课题:4、小彩笔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师:现在请你打开书62页,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它读准。

  课件:出示要求(我会做,借助拼音正字音)

  2、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在文中圈出来。

  课件:我你们

  师述:你能边读课文边把生字圈出来吗?比比谁做得又快又好!

  3、看课件认读生字:我你们(带拼音)

  (1)指名读生字;我wǒ你nǐ们men

  (2)师述:们men是轻声,我们,你们表示人很多。(用手势体态讲解)

  (3)学生认读我你们:伙伴拼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指名领读(3人)、个别读(2人)。

  (4)组词:谁能用新生字来组个词?(你的知识真丰富)

  4、课件学习认读字:用、画、色、美丽、绿色、五颜六色

  师述:还有几个生字朋友呢,我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1)自己小声的读一读

  (2)指名带读: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呀?

  (3)个别检查:谁能再给大家读读。(及时奖励)

  5、考考你:去掉拼音朋友,还能读准字音吗?

  课件:我们你们有用颜色画画五颜六色……

  (1)指名读

  (2)齐读

  6、小声读课文巩固生字:

  课件:把生字朋友放回文中读一读,伙伴互查,语句要读通顺。

  师述:同学们读得都很好,我也想读一读,想听吗?

  三、再读课文,在情境中识字

  1、老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想一想小彩笔画的是哪儿?用什么画了什么?

  (1)板书:学校

  (2)提问:用什么画了什么?

  课件演示:我用蓝色画天空,

  我用红色画国旗,

  我用黄色画高楼,

  我用绿色画草地。

  2、指导朗读:先自读,再同伴互练。

  师述:这么多颜色,你喜欢哪个颜色?你能读给你的小伙伴听吗,让他感觉你喜欢它。先自读,再同桌互练。

  3、课件:我用蓝色画天空,

  我用红色画国旗,

  我用黄色画高楼,

  我用绿色画草地。

  4、指名读:让别人听出来你用什么画得什么。

  5、扩展:这个小朋友画得真好这么美的校园,我们看美术老师用它的彩笔给我们校园也画了很多漂亮的画。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课件:校园文化墙的画

  提问:

  你还想用什么颜色画些什么?自己想,然后,和伙伴说说,指名说。

  课件:我用()画()

  6、这么多的颜色都用上了,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颜色吗?

  生活中还看到什么是五颜六色的?

  7、指导用“五颜六色”说话。小组内说,指名说。

  师述:你能用“五颜六色”说句话吗?五颜六色的彩笔把校园画得真美,你能读出美的感觉吗?

  课件指名读:五颜六色都用上,

  我们的校园多美丽!

  8、指导朗读:五颜六色都用上,我们的校园多美丽!

  师述:重点字指导:都多

  小彩笔帮我们画了这么漂亮的校园,你喜欢小彩笔吗?想对它说什么?

  课件:齐读:小彩笔,我爱你。

  9、做到通顺、正确、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师述:带着你的喜爱之情朗读课文吧。你能背下来吗?

  10、背课文。

  四、指导识字

  师述:背得真好,相信你们写得也会很好。

  1、书写“你”,认识单人旁

  (1)板书单人旁,齐读、书空。你指的是人,跟人有关,所以用单人旁。

  (2)分析字形、占格:课件,你有几笔,书空写一写。

  师述:占格要注意什么呢?左右两部分有什么特点?(左窄右宽),注意左部分的撇低右部分的撇高。

  (3)教师范写,学生巩固占格。

  (4)学生描红1个,写一个。

  (5)展示讲评生字:你

  2、学习生字们

  (1)课件“们门”比较字形、字音、字义。

  (2)分析字形、占格:打开书63页,们有几笔,书空写一写。

  (3)教师范写,学生巩固占格。

  (4)学生描红1个,写一个。

  (5)展示讲评生字:们

  3、生描第一个红字,注意笔顺。

  4、独立写一个字,不仅要注意笔顺,还要注意位置。

  5、互评后修改。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表现都很出色,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呀?

  五、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用你的小彩笔完成这幅画!

  2、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望岳优秀教案篇5

  

望岳优秀教案篇6

  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下面是课件网小编为您推荐人教版高三语文优秀教案设计:《女歌手》。

  教学目标:

  1.概述小姑娘这个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在巨大的反差中刻画人物的方法,体味文中交织的淡淡的快乐和淡淡的忧伤。

  2.赏析重点段落,学习本文从儿童心理的角度描绘自然景色的方法,理解人物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设想:

  (一)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在巨大的反差中刻画人物的方法,体味文中交织的淡淡的快乐和淡淡的忧伤。

  (二)教学方法:阅读、赏析

  (三)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概述小姑娘这个人物形象,体味文中交织的淡淡的快乐和淡淡的忧伤。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介绍作者及其作品的主要特色,导入新课。

  维克托·彼得罗维奇·阿斯塔菲耶夫(1924—),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西伯利亚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州奥夫相卡村一个农民家庭。母亲早逝。先由祖母抚养,后来进了孤儿院。参加过卫国战争。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中篇《山口》、《老橡树》(1959)为作家带来声誉。《流星》(1960)写卫国战争期间一对男女青年在军医院相识并且相爱,然而出于对生活的责任感未成眷属的故事。《偷窃》(1966)以孤儿院里两次互为因果的偷窃为线索,描写一群性格迥异的孤儿和在他们身上萌生的“俄罗斯的怜悯心”。《牧童和牧女》(1971)被作者称为“现代牧歌”,主人公负伤后,在对恋人的苦苦思念中死去,表现超平战争的残酷之上的人性的力量。由23个短篇和一部中篇组成的系列小说《最后的致敬》(1957—1977)贯串着作家对生活中稳定的道德价值的关注。作品在展示主人公维佳成长的同时,刻画了一系列普通的俄罗斯人形象,其中祖母象征着“人的不朽,人民的生命力和人民永恒的记忆”。作家的几次故乡之行产生了《鱼王》(1972—1975,获1978年苏联国家奖)。《悲伤的侦探》(1986)揭示苏联社会中的丑恶现象和犯罪行为。此外著有《士兵和母亲》、《老马》、《枞树枝》、《一片落叶》等短篇。阿斯塔菲耶夫的作品往往取材于自己的经历,插有抒情性的议论,创造出一种熔小说和抒情散文于一炉的独特风格。他善于描写日常生活(从原始森林直至战争前沿),善于描写农家孩子的童年,善于描写自然,并以自己的想象赋予它灵性。但他的着眼点始终是人的心灵。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实在是一位人性的诗人。

  俄国作家维·彼·阿斯塔菲耶夫的散文《女歌手》,犹如一首忧中有喜、苦中有乐的小夜曲,淡淡的忧愁与淡淡的喜悦交织在一起,读完全篇,你会有一种想哭哭不出来,想笑又笑不出来的感觉。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时间为序,以一次点航标灯的航行为线索。

  2.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明确:

  (1—30)盖尔卡随父点亮航标灯。(航前、航中、航后)

  (31—33)成年后的盖尔卡忧郁的生活及期待。

  3.概述小姑娘这个人物形象。

  文中的小盖尔卡是个从小失去母亲,与当航标工的父亲相依为命的小姑娘。她爱做事,爱自然,爱唱歌,但她的世界里没有小伙伴,没有游戏,甚至连儿歌都没有,因此,这位小小的女歌手天真中透着成熟,快乐中含着忧伤。

  三、细读课文,赏析“航前”部分。

  一般写人的散文总是在开头对人物作一个总括介绍,但本文的人物却不是作者介绍出来的,而是作者让人物从具体的场景中走出来的。?

  盖尔卡一出场就在帮父亲往航标灯的灯肚里灌油,那“扶着漏斗,把连着灯芯头旋入灯颈”的动作十分麻利。接着,她又在为出发做生活用品上的准备:“她沿着木梯阶在陡峭的岸坡上上下下地奔跑,把油灯、船桨、一只小水桶(舀水用的)、两件旧的棉背心(给父亲和自己穿的)拿到小船里去。”看得出,这是个勤快懂事的小孩。然后她又模仿母亲的样子和声音催促父亲:“你还要在那儿磨蹭很久吗?”当父亲“胆怯地拍打自己的口袋”,表示自己没带火柴时,她又嗔怪父亲“真是一点记性也没有”。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孩呢?她的动作、语言总透着一股成熟。当我们顺着父亲的两只眼睛看到的竟是这样一位心事重重的小姑娘:“她郁闷地皱起了眉头,一根编得不太高明的小辫子,穿着一双凉鞋,鞋底业已磨平,鞋面也被水冲成灰色了。他把女儿抱在手上,让她坐在小吊座里,不知不觉地顺手把潮黏黏的鼻涕从她的鼻子里擤掉,然后把棉背心披在她那肩胛骨尖尖耸起的脊背上。”这犹如电影里渐拉渐近的特写镜头,让我们清晰真切地认识了本文的小主人翁。她实在是太小了,父亲轻易地就把她抱在手上,她坐的是小吊座,鼻子里还不时流着潮黏黏的鼻涕。她的勤快的动作与成人化的语言跟她的年龄、跟她的外貌极不相称,在这个二人世界里,小姑娘“既没有小女伴,又没有儿童游戏”,她只能模仿父亲扮演航标工人的角色,但她不认为自己是在游戏,也不认为自己是在扮演,她认为她就是在当一名航标工。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之中了,她的父亲也有意识的创造这个氛围,让女儿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从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她一会儿催父亲,一会儿怨父亲,一会儿模仿母亲,一会儿模仿老太婆。尽管这一部分写得充满了生活的情趣,但我们透过小姑娘“一本正经地皱起”的“淡白色”的“忧郁”的“双眉”,我们还是觉察到一丝忧伤。在这里,我们既看到这对父女对生活的热爱,也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无奈。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赏析重点段落,学习本文从儿童心理的角度描绘自然景色的方法,理解人物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简要复习文章结构,进一步理清思路。

  二、细读课文,赏析“航中”部分,学习本文从儿童心理的角度描绘自然景色的方法,理解人物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小船终于起航了,小盖尔卡随着父亲去为航标灯点灯。但作者没有急于写点灯的过程,而是从盖尔卡的角度,写她看夕阳、听鸟叫、逗小鸭、唱情歌。

  1.看夕阳一段写得很特别,作者完全用小孩的心理来写景。“盖尔卡觉得傍晚是一位温和的、长着大胡子的、沉默寡言的老爷爷。”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比喻,形象地体现出了傍晚时分的温馨和安静。这一部分作者是分三个层次来写的:第一层次是夕阳西下——在盖尔卡的眼中,这时的老爷爷“正在山背后抽烟斗”呢,因为那边的天空是红彤彤的”。第二层次是夕阳消失——“老爷爷在那儿睡了很久,渐渐地安静了下来”,因为“他的烟斗熄灭了”。第三层次是夜幕降临——“老爷爷终于合上了眼睛,不再翻来覆去,不再打哼哼——周围的一切都停止颤动,停止敲叩了,甚至连树叶也不再沙沙作响”。这段拟人化的景物描写把读者带入了童话般的世界,非常符合儿童心理。

  2.听鹬叫和逗小鸭写得比较简略,但仍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3.唱情歌一段是作者花笔墨较多的一个章节,行文至此,文章才与题目照应起来了。虽然,盖尔卡的听众只有一个,但她仍唱得很忘情——她“忘却了父亲,忘却了小船,忘却了那位老爷爷”,因为没有小伙伴,没有上学,她不熟悉任何儿歌,她只能唱那些忧伤的冗长的爱情歌曲。她唱得很动情,她把爱情的痛苦与自己内心的痛苦融合在一起,因为她觉得痛苦的感受总是一样的。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种极不相称的组合,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竟唱着忧伤的爱情歌曲。这种不相称的组合表现的恰恰是生活的不公正,小姑娘本来应该是充满童趣的,她应该做游戏,她应该唱儿歌,她应该与小伙伴一起玩耍;但这一切都被无情的现实给剥夺了,她的伙伴只有父亲,她的游戏只能是与父亲一起做航标工,她的歌全是从大人那儿学来的情歌。尽管生活对她如此不公,但小姑娘仍然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憧憬,这是让我们感到欣慰的。

  三、阅读课文,赏析“航后”和文章结尾部分

  (一)航行归来,小姑娘已经睡着了,父亲“把她更紧的贴在自己的身上,她则把细小而又香甜的暖气呼向他的胸脯”,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相依为命的细节呀。父亲这时真想说:“你是我的小心肝,你是我的小宝贝!没有你,我会怎么样呢?……”但父亲是“不会把这句话说出来的”,他怕这句话被女儿听见了会徒增烦恼,他也怕这句话一旦应验,将使他更添痛苦。父亲终于从假想的情景中回到了现实,当他看到河上闪现着的航标的灯光,听着远处轮船传来的“桨叶的击水声和拖轮的排汽声”,欣慰地对女儿说:“女儿,它正在看你点的灯光,所以不会在黑暗中迷失方向的……”这是他们存在价值的体现,也是他们的希望所在。

  (二)文章的结尾是故事的尾声,小姑娘长大了,成了一个大机关的工作人员,也许是过去的阴影给她的影响太深太大了,她仍然默默无言,仍然唱着忧伤的歌。但她凝视着自动闪光航标和灯窗通亮的轮船,她又有了某种期待——“有朝一日这些轮船中的一艘会驶到她的跟前来,把她随船载去,把她带到想停靠的那个地方去。也许,在那儿,在黑幕中,闪烁和燃烧着那盏惟一的灯光,它是富有生气的、温暖的”。这是一个光明的尾巴,也是一个给人希望的尾巴。

  四、简要归纳写作特点。

  一是在巨大的反差中刻画人物。文中的盖尔卡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姑娘,但她却干着成人干的活,说着成人说的话,唱着成年人唱的歌。这种巨大的反差正反映出她生存环境的特殊和艰辛,人物的形象和性格也就在这种巨大的反差中得到了充分的刻画和体现。

  二是从儿童心理出发绘写自然景色。小盖尔卡虽有成人的影子,但她毕竟还是孩子,因此,作者在对自然景色进行描写时,始终从儿童的心理出发,生动地描写出了儿童眼中的世界。特别是山中傍晚的景色,作者把傍晚比作“一位温和的长着大胡子的、沉默寡言的老爷爷”,然后紧紧扣住这一喻体写景,把景物描写得富于变化而又生动形象。

  三是采用的流线型的结构。从起航前写到航行中,再写到归航。全文顺畅自然,如行云流水。

  五、课堂小结

  文中的小盖尔卡是个从小失去母亲,与当航标工的父亲相依为命的小姑娘。她爱做事,爱自然,爱唱歌,但她的世界里没有小伙伴,没有游戏,甚至连儿歌都没有,因此,这位小小的女歌手天真中透着成熟,快乐中含着忧伤。

  不过,“也许,在那儿,在黑幕中,闪烁和燃烧着那盏惟一的灯光,它是富有生气的、温暖的”。这是一个光明的结尾,给人希望。

 

 

望岳优秀教案篇7

  知识点一、世界的物质性

  1、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第二单元知识点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1、运动

  (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特性。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原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单元知识点三、意识的本质

  1、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2)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总之,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第二单元知识点四、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②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第二单元知识点五、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 (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第二单元知识点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2、重要意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怎样做到: 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第二单元知识点七、实践及其特点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3、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变革社会的实践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第二单元知识点八、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变革客观对象的实践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产生新要求;实践提供更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注意:认识的来源是实践。认识的内容是客观事物。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参与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和学习间接经验。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2、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加实践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第二单元知识点九、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

  (3)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2)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推荐访问:教案 优秀 望岳 望岳的优秀教案 望岳精品教案 《望岳》教案 望岳备课教案 望岳优秀课件 望岳教案ppt课件 望岳教学课件 望岳教案板书 望岳优质课教案